“上衣下裳”——上穿衣下穿裳,裳即是裙。上衣下裳是中國最早的服裝形制之一,為漢服體系的第1個款式。
古代文獻以及出土的人形陶器證明,上衣下裳的服裝形制早在商代就已經形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上衣下裳
- 意義:上穿衣下穿裳
- 發展歷程:先秦,秦漢,魏晉,隋唐
- 發展時代:漢朝
- 讀音:shàng yī xià cháng
“上衣下裳”——上穿衣下穿裳,裳即是裙。上衣下裳是中國最早的服裝形制之一,為漢服體系的第1個款式。
古代文獻以及出土的人形陶器證明,上衣下裳的服裝形制早在商代就已經形成。
“上衣下裳”——上穿衣下穿裳,裳即是裙。上衣下裳是中國最早的服裝形制之一,為漢服體系的第1個款式。古代文獻以及出土的人形陶器證明,上衣下裳的服裝形制早...
裳是一個漢字,讀作cháng/shang,本義是指(夫君、君長穿著的)裙。引申義是指男女穿著的下衣。通常指代“衣服”,《楚辭·離騷》有記載。...
簡介 白話就是內裙子。古代叫坐裳。唐裝原意指代唐代的漢服,一種是傳統的襦,裙裝,這種風格一般流行在初唐時期,基本上是沿襲了自東漢以來華夏婦女傳統的上衣下裳制...
服裝穿於人體起保護和裝飾作用的製品,其同義詞有“衣服”和“衣裳”。中國古代稱“上衣下裳”。服裝的效果取決於穿著對象、服裝造型與穿著環境三大方面的因素。...
傳統服飾是反應過去時代文化和人們對地域環境影響下形成的文化標誌之一。漢族傳統服裝為漢服,有兩種基本形制,即上衣下裳制和衣裳連屬制。漢服是根據《周禮》所創,...
《周易·繫辭下》有雲:黃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有記載中出現“衣裳”二字,衣裳制是華夏文明中服飾禮儀規格最高的形式。《詩經·邶風·綠衣》:“綠衣黃裳。...
男服服飾秦始皇規定的大禮服是上衣下裳同為黑色祭服並規定衣色以黑為最上,又規定,三品以上的官員著綠袍一般庶人著白袍。女服服飾秦始皇喜歡宮中的嬪妃穿著漂亮的...
中國傳統服飾是中國人的傳統服飾,被譽為中國國粹和中國服飾之代表,是中華民族乃至人類社會創造的寶貴財富。傳統服裝有兩種基本形制,即上衣下裳制和衣裳連屬制。上衣...
中國古代稱“上衣下裳”。服裝的效果取決於穿著對象、服裝造型與穿著環境三大方面的因素。〔時裝 fashion〕在一定時間、地域內為一大部分人所接受的新穎入時的流行...
漢服的形制主要有“深衣”制(把上衣下裳縫連起來)、“上衣下裳”制(上衣和下裳分開)、“襦裙”制(襦,即短衣)等類型。其中,上衣下裳的冕服朝服為帝王百官...
深衣屬於漢服,是起源於虞朝的先王有虞氏,把衣、裳連在一起包住身子,分開裁但是上下縫合,因為“被體深邃”,因而得名。通俗地說,就是上衣和下裳相連在一起,...
冕服。是周代的禮儀服裝,由冕冠、玄衣、獯裳組成。衣物深衣 與上衣下裳的二段式相對,是衣裳相連,即上下連體的一段式服裝。有關深衣的形制,既有先秦古籍中的...
又如:衣祛(衣袖);衣袖(衣服的袖子);衣褲(上衣與褲子) 服裝的通稱。合上衣下裳而言〖Clothing;Clothes;Garment〗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詩·秦風·無衣》...
西周時期的禮服制度也是上衣下裳款式,只不過頭要戴冠(那時的各種冠已發展完善,並延續後世),衣裳要有等級,要有章紋,出現敝膝,組玉等相關禮服配件,這樣完善的禮服...
可見,古人服裝原本是上衣下裳,後為方便起見,衣與裳相縫接而成為深衣;再後來則衣與裳上下相通,不再裁斷,成立完整的長,這就是衣。所以,衣與深衣與其說是服裝...
服裝類別名稱,與西式服裝相對而言,是我國固有傳統式樣的服裝,屬平面型結構,最大特色為“上衣下裳”制,開襟,主要有偏襟和對襟的形式,又有交領右衽,以寬鬆、合體...
由商代到西周,是區分等級的上衣下裳形制和冠服制度以及服章制度逐步確立的時期。 上古商周服飾 商代 商代衣服材料主要是皮、革、絲、麻。由於紡織技術的進展,絲...
襦裙是漢服的一種,上身穿的短衣和下身束的裙子合稱襦裙,是典型的“上衣下裳”衣制。上衣叫做“襦”,長度較短,一般長不過膝,下身則叫“裙”。可見,“襦裙”...
上衣下裳相連,具有長寬袍的莊重大方,但它衣分兩片,似衣非衣,似甲非甲。衣片雖有鎧甲紋樣,卻不緊貼身體,因而完全擺脫了生活中的原始形態。極度的誇張與變形,使...
從周代出土的人形文物看,服飾裝飾雖繁簡不同,但上衣下裳已分明,奠定了中國服裝的基本形制。中國古代服飾春秋戰國服飾 (公元前770~前221)春秋戰國時期織繡工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