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說
漢和辭典是以
日語解說
漢字、
漢語的
辭典。本文中也並述與之類似的
漢字辭典(漢字辭典)、
漢語辭典(漢語辭典)等。
多數的漢和辭典將漢字按
部首及
音訓分類,部首按筆畫數從小到大排列,同部首的漢字按部首外畫數排列(即
康熙字典順)。熟語的首字按漢字條目排列,第二字及以後按五十音順排列成為了漢和辭典的主流。
不過亦有以
五十音順排列漢字的《
字通》(
平凡社),以及將漢字和熟語一併按五十音順排列的《五十音引き漢和辭典》(
三省堂)等條目排列方式不同的漢和辭典。又,
日本最早的漢和辭典《漢和大字典》(三省堂・
1903年)按熟語末尾的漢字立條目。
中國古代就有將漢字按部首分類記載的書,稱為“
字書”。日本仿照中國,在
平安時代創作了日本最早的漢字字書《篆隸萬象名義》、《
新撰字鏡》,這些“字書”基本不收熟語。與此不同,現代日本的漢和辭典收錄了熟語,亦附有音訓索引。
漢和辭典按功能分大致有2種,一種主要用於閱讀理解漢文(
文言文),另一種主要用於理解現代日本語的漢字、漢語。前者收錄的用例以漢文居多,較多
訓讀文及現代語譯;後者幾乎不收漢文,而收錄
明治以來出現的和製漢語。前者的買家主要是高校生(相當於高中生)、大學生,後者的主要是小學生、中學生(相當於國中生),對漢文閱讀理解沒有特別需求的普通人偏向於購買後者。
漢和辭典收錄字數參差不齊,面向小學生向基本上覆蓋了2000-3000個
常用漢字、
人名用漢字,為了易學,其中也收錄了不少關於漢字構成的
冷知識,又由於主要是為了學習漢字,其標題一般傾向於
漢字辭典而非漢和辭典。面向中學生(國中生)以上的一般收6000-10000字,包括不少表外漢字。而主要用於閱讀理解漢文的漢和辭典通常會收錄1萬個以上的漢字。
構成
字頭
常用漢字和
人名用漢字以文字色、
括弧種類等與其他漢字區分。也有漢和辭典會細分教育漢字和其他常用漢字。另外,許多辭典會標出“國字”(
和製漢字)。
單字排列
漢和辭典的字頭按
部首筆畫數排列。例如,漢字“水”和“氷”(中文裡是“冰”的異體字)二字同屬於“
水部”。部首“水”4畫,在整個辭典中位於4畫的位置。其次看部外筆畫排列漢字,漢字“水”為部首“水”加0畫,位於“水部”的開頭,而“冰”字是部首“水”加1畫,在“水部”中按1畫排。
單字解說
單字(親字)下有以下解說:
主要的漢和辭典
這裡列出的主要是面向中學生及更高文化程度的漢和辭典。其中亦包括已經絕版的。
三省堂
擁有的漢和辭典種類數最多,亦經常修訂。
該出版社漢和辭典代表作之一。1974年《新明解漢和辭典》初版刊行,1990年第4版刊行。2012年《新明解現代漢和辭典》刊行後與之並售。與後述的《全譯漢辭海》比較,本辭典重視國語、日常生活。另有桌上版、大字版。現已絕版。
影山輝國【編輯主幹】伊藤文生・山田俊雄・
戶川芳郎【編著】 單字10,700 熟語54,000 小型
2012年1月繼《新明解漢和辭典》之後發行。與《新明解漢和辭典》相比減少了單字數,覆蓋了
JIS第1水準至第4水準的漢字,卻增加了300頁左右。部首回歸傳統的康熙部首。繼承了重視國語、面向日常生活的方針。另有大字版。
長澤規矩也【編著】 單字7,500 小型(中學生~一般)
《例解新漢和辭典》的前身。於1971年發行初版。每頁分四欄。
山田俊雄・戶川芳郎・影山輝國【編著】 單字7,000 熟語35,300 小型(中學生~一般)
《三省堂漢和辭典》的後繼,1998年發行初版,2012年發行第四版。採用傳統的康熙部首。設定了“漢字に親しむ”(熟悉漢字)一欄。
戶川芳郎【監修】・佐藤進・濱口富士雄【編】 單字12,500 熟語80,000
初版於2000年發行,當下為2013年第三版。為閱讀理解漢文作了最佳化,記載了幾乎所有熟語的出典。與《新明解漢和辭典》不同,採用傳統部首。除常規的小型版外也發行桌上版、大字版。
沖森卓也・三省堂編修所【編】 單字6,300 熟語30,000 小型
新漢和中辭典 長澤規矩也【編著】
大明解漢和辭典(大明解漢和辭典)
角川書店
資深的辭典出版社之一,創始人
角川源義精通漢文學,也專注於
俳句。雖然步入2000年代後不再進行修訂,但其中不少辭書依然暢銷。發行由角川學藝出版負責。
貝冢茂樹【編】 單字8,000 熟語80,000 中型
小川環樹・西田太一郎・
赤冢忠【編】 單字10,000 熟語60,000 小型
大修館書店
與
語言學有關係密切關係的出版社,以其《
大漢和辭典》聞名,還發行了《明鏡國語辭典》等革命性的辭典。
諸橋轍次【編】 單字48,000 熟語530,000 大型(全20卷)
1987年刊行。2002年發行大型版。
新漢語林(新漢語林)
學研教育出版
與三省堂齊名的巨頭之一,亦經常修訂。
藤堂明保・松本昭・竹田晃・加納喜光【編】 單字17,000 熟語88,000 小型
國小館
主要面向小學生的出版社,也是發行《新選漢和辭典》的先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