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音(吳地方言)

吳音(吳地方言)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吳音,一般指吳地的方言,古詩道“醉里吳音相媚好”,描述的就是吳越的方言,此詩出自國小五年級語文下冊古詩詞《清平樂·村居》。

吳音是吳語的古稱之一,也稱江南話、江東話、吳越語,周朝至今有三千多年悠久歷史,底蘊深厚,通行於今江蘇南部、上海、浙江、江西東北部、福建西北角和安徽南部的一部分地區。代表方言為蘇州話上海話。使用人口近一億,與吳越文化血脈相連。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吳音
  • 外文名:Wu-Chinese
  • 意思:吳地方言
  • 分布:今浙江/上海/蘇南/皖南/贛東北
  • 地域文化吳越文化吳文化越文化
解釋,分布,詩詞,特點,簡介,濁音,

解釋

吳音,就是吳地的方言。吳音以濁音為最大特徵。

分布

詹伯慧的《吳方言》統計,吳方言通行於江蘇南部、上海、浙江、江西東北部、福建西北角和安徽南部的一部分地區,大約有110多個縣市,使用人口近億。

詩詞

宋書·顧琛傳》:“先是, 宋世江東貴達者,會稽孔季恭、季恭子靈符、吳興丘淵之及琛,吳音不變。”
唐·顧況南歸》詩:“鄉關殊可望,漸漸入吳音。”
陶牧《季夏憶吳門景物寄內》詩:“愁邊節物知難遣,別久吳音漸欲忘。”
何以醒我酒,吳音吟一聲。——過李生(唐·白居易
朱唇皓齒能誦經,吳音喚字更分明。——題淨眼師房(唐·王昌齡
雲房寂寂夜鐘後,吳音清切令人聽。——戲贈乾越尼子歌(唐·劉長卿
人聽吳音歌一曲,杳然如在諸天宿。——《戲贈乾越尼子歌》唐·劉長卿
躊躇不去知君意,重唱吳音白紵歌。——龍女祠後塘自生荷花數枝與史誠之更相酬和 其三(宋·司馬光)
萬里家山一夢中,吳音漸已變兒童。——秀州報本禪院鄉僧文長老方丈(宋·蘇軾
吳音嬌軟帶兒痴,無限閒愁總未知。——薄命佳人(宋·蘇軾)
海內交情兩斷金,離歌倡和俱吳音。——清湘驛送祝賀州南歸(宋·范成大
安得終身為禦寇,不辭兒女作吳音。——宿錢塘尉廨(宋·黃庭堅
醉里吳音相媚好,白髮誰家翁媼。——清平樂 村居(宋·辛棄疾
曲里吳音嬌未改,障羞。——南鄉子(宋·趙孟頫
一瓶一笠一條簑,善摻吳音與楚歌。——偶作贈方子(明·袁宏道
收書再拜問所歷,燈影照夜吳音操。——惜昔行贈楊仲亨(明·楊基
才聞出夾吳音少,稍入中流楚調多。——金山與送者飲別登舟作(明·王世貞
愛漁舟盪雪,擊楫起吳音。——六州歌頭張可久

特點

簡介

吳地方言保留全部濁音,保留平上去入平仄音韻,部分地區保留尖團音分化,保留較多古漢語用字用語,文化價值高,語音與唐宋諸韻書高度匹配。

濁音

吳地語音最主要特徵是中古全濁聲母至今保留濁音音位。
中古漢語字分全清不送氣清音送氣清音全濁次濁四類。除吳語、老湘語等外所有漢語方言都無全濁輔音僅贛北閩北有少許,吳語保留全部濁音
吳語全濁音
並母
抱跑bau
部菩bu
平瓶貧頻憑病bin
敗排牌稗bai
蓬bong
彷傍bang
薄boh
皮脾疲bi
陪賠培倍bei
盆bən
奉母
乏伐罰vah
飯煩繁凡vaen
房vang
符婦vu
馮縫vong
墳vən
浮veu
定母
道稻悼桃淘陶dau
特dəh
唐糖堂dang
談但daen
騰藤謄臀飩dən
地弟第di
頭豆deu
童同銅dong
亭停庭婷霆din
抬代dai
田甜填dien
駝dou
段團潭duen
調窕迢diau
讀獨doh
澄母
澄dʐən/dən
從母
慈自dzɿ
才dzai
層dzən
造曹dzau
族dzoh
坐座dzou
齊dzi
絕dzieh
秦dzin
疾寂dzih
就dziəu
全薦dzien
邪母
詞辭寺zɿ
隨zei
頌誦zong
習席zih
邪謝zia
詳祥翔象像ziang
尋zin
徐zi
續zoh
崇母
崇dʐong
常母
臣dʑien
禪母
船ʑüen
實食ʑih
繩ʑiən
受ʑiəu
群母
狂guang
葵跪guei
共gong
橋dʑiau
及dʑih
其奇技忌dʑi
琴近勤dʑin
件健dʑien
舅dʑiəu
強dʑiang
匣母
匣ɦah
杭航ɦang
豪ɦau
恨痕恆ɦən
害ɦai
黃wang
胡戶wu
現嫌γien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