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橋鎮(滕州市官橋鎮)

官橋鎮(山東棗莊市滕州市下轄鎮)

滕州市官橋鎮一般指本詞條

滕州市官橋鎮位於山東省滕州市南部,北依齊魯孔孟聖地,南鄰蘇淮平原,東邊沂蒙山余脈,西接微山湖畔。駐地距城區17.5公里,東與羊莊鎮交界,南瀕薛河與柴胡店鎮相連,西與張汪、鮑溝二鎮接壤,北與木石、南沙河二鎮毗鄰。

官橋區位優越,交通便利,古有“九省通衢”之稱,總面積63.39平方公里,65131人(2017),下轄54個行政村,是滕州市級連續三年的“經濟強鎮”﹑省級“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安全文明鎮”和山東省中心鎮。

2015年,官橋鎮前三季度,生產總值完成30.4億元,增長8.9%;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0.4億元,增長13.2%。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官橋鎮
  • 外文名稱:guanqiao Town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山東省棗莊市滕州市
  • 下轄地區:54個行政村
  • 政府駐地:滕州市官橋路
  • 電話區號:0632
  • 郵政區碼:277500
  • 地理位置:滕州市南部
  • 面積:63.39平方公里 
  • 人口:65131人(2017) 
  • 方言滕州話
  • 氣候條件:暖溫帶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北辛遺址、薛國故城遺址
  • 火車站滕州站滕州東站
  • 車牌代碼:魯D
  • 汽車站滕州汽車站
  • 公交線路:4路
  • 滕州旅遊:盈泰溫泉、龍山微山湖紅荷濕地
  • 新聞媒體:《滕州日報》、《齊魯晚報
歷史沿革,行政區劃,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形地貌,土壤,氣候,自然資源,土地資源,水資源,植物資源,動物資源,礦藏資源,人口民族,人口,民族,經濟狀況,綜述,農業,工業,社會事業,文化事業,教育事業,醫療衛生,基礎建設,交通運輸,名勝古蹟,著名人物,

歷史沿革

大約在七、八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早期,官橋一方即有氏族部落聚居,最早屬北辛文化,在時期人類在此也留下了遺蹟和遺物。於四千年前黃帝之少子封於任以為姓。至奚仲發明造車有功,是的車正大夫(掌管車服之事的官)封薛。在夏、商之世,即有薛、滕部落方國。滕城南40里是薛城為薛國地,屬徐州之域,官橋一帶自古屬薛國所轄。
殷商時期,奚仲的十二世孫仲虺為商湯的左相居於薛,薛國《通考》云: “周武王時更封任姓之後畛復國與薛,為侯”。
周赧王三十六年(公元前279年)田文卒,諸子爭位,齊魏共滅之,薛歸屬於齊。戰國末,薛舊地皆入楚,改為薛郡,郡治設在曲阜。
統一六國後,實行郡縣制,在今滕境內置滕縣、薛縣,滕作為縣名始於此,楚漢戰爭之初,項梁引兵入薛,楚懷王將項羽封為魯王,此境地為項羽所轄。
西漢建立後,繼續實行秦的郡縣制,《漢書、地理志》云:“高后(呂氏)元年(公元前187年)置魯國,屬豫州,更置薛屬之”。至後漢薛縣仍屬於魯。
三國:薛、滕皆入南北朝薛屬徐州彭城郡。
開皇六年(公元586年)置滕縣。
隋代已正式建立村鎮,三個朝代,官橋一度屬滕縣所轄。
代正統(公元1436——1449)間是“鄉、社”制,那時官橋鎮名為禮教鄉,康留社,清沿明制。
民國二十年(公元1931年),韓復榘率師至滕(時任山東主席)部九區,區一長。官橋鎮現境在那時東部村莊屬二區轄,區駐地在羊莊;西部村屬七區轄,區駐地在官橋。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3月滕縣淪陷,同時官橋地區也被日軍侵占。
民國三十年(1941年)滕縣成立偽政府,縣境劃九區,七十四鄉,當時官橋鎮劃屬二區,稱韓村鄉,官橋鄉,有時行糧仍依舊保、社。1942年人民政權劃官橋鎮轄區為滕縣第五區。
1949年建國後,官橋鎮境仍稱滕縣第五區,區駐地在韓村,轄十一個小鄉(57個自然村)H|3官橋鄉、韓村鄉、北辛鄉、洪林鄉、位莊鄉、公橋鄉、孤山鄉、沂河鄉、木石鄉、連水鄉、大荒鄉。
1956年滕縣五區改稱官橋區,區駐地設官橋。
1958年撤區建置,並小鄉為大鄉,將官橋區劃為官橋、木石兩個大鄉。同年秋合併鄉鎮為人民公社,將官橋鄉、柴胡店鄉、龍山鄉合併建紅專人民公社,(同時木石鄉建勝利人民公社),公社駐地設官橋街。
1959年改稱官橋人民公社。1962年公社調整,將柴胡店、龍山兩個片從官橋公社劃出,另建柴胡店人民公社。1966年5月調整區劃,官橋人民公社改稱官橋區,所屬7個小公社,為:宮橋、韓村、軒莊、望河、掌大、鄭莊、蘇坦。同年十一月造反派奪權,揭開了文化大革命的序幕,十年動亂開始。
1967年4月官橋區政府改稱官橋革命委員會,7月26日以後撤革委會,1968年建更新的革命委員會。1967年12月撤銷區、小公社,恢復原來的人民公社、管理區建制。1984年4月將宮橋人民公社改稱官橋鎮人民政府,所屬五個辦事處即官橋、軒轅莊、大韓村、望河、蘇坦辦事處。
截至2011年,官橋鎮下轄54個行政村。

行政區劃

截至2011年,官橋鎮下轄54個村委會:官橋一村、官橋二村、官橋三村、官橋四村、車站村、東康留村、西康留村、太平莊村、前掌大村、後掌大村、西王莊村、 狄坡村、呂樓村、上魏樓村、史莊村、前管莊村、後管莊村、大康留村、軒轅莊村、王園村、北辛村壩上村、良里村、西洪林村、中洪林村、東洪林村、西王公村、東王公村、小河村望河村、前萊村、東萊村後萊村、前公橋村、後公橋村、西公橋村、大韓村中韓村北韓村、前善莊村、後善莊村、善官莊村、時村、時店村、北吳莊村、東磨莊村、蘇疃村、志門村、金馬莊村、倪樓村渠村、蘇葉村、東鄭莊村、西鄭莊、東官莊西官莊。政府駐山東省滕州市官橋鎮官橋四村344省道附近。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官橋鎮位於滕縣城南,津浦鐵路東側,距縣城20公里。東與羊莊鎮交界,南瀕十字河(原名薛河)與柴胡店鎮相連,西與張汪、鮑溝二鎮接壤,北與木石、南沙河二鎮毗鄰。東西最寬10餘公里,南北最長也是10餘公里,面積約61平方公里。東徑117°67′—117°18′740″,北緯34°58′20″一34°59′20″。

地形地貌

官橋鎮地處低山丘陵與平原的交接邊緣,屬山前平原,東北高,西南低,海拔67——51米。地形的大致情況是:一山二丘七分平原和河窪。最高點是東南邊緣的龍山,海拔275m,最低處是西南的於屯村,海拔48.6米,中部高點是坷垃山,海拔164米。東西比降率為0.1218%,境北部時村海拔為57.3米,南到於屯村,其南北比降率為0.92%。
官橋鎮境內有13座山頭,從善莊東北約一里處的大山斜向西南,直到官橋村東連綿5公里,有大小山頭12個。最高峰是坷垃山,海拔163米,最低的是小豐山高約61米。

土壤

官橋鎮土壤分為褐土,潮土和砂礓黑土三大類:即褐土,褐土性土,淋溶褐土,潮褐土,河潮土,砂礓黑土,共四個亞類,九個土屬,16個土種。

氣候

官橋鎮地處暖溫帶半濕潤地區南部,季風型大陸性氣候明顯,大陸度為66.4%。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年均日照2383小時,年平均氣溫13.6℃,年平均地溫16.3℃。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官橋鎮總面積95527畝,其中可利用土地面積62333畝,耕地面積54552畝,其中糧田面積45604畝;林地面積2 134畝;果園面積2005畝;苗圃120畝;荒山面積6119.9畝;河流4029.5畝;薛河故道1798畝;公路占地2 194.6畝;鐵路占地464.3畝;溝路渠用地39 24畝;工礦企業占地2459.99;煤礦塌坑面積3797畝;村莊用地13392畝;其他作生產性用地1558.7畝。

水資源

地面水
官橋鎮地面水資源是大氣降水和河流水,其次是煤礦及魯南化肥廠排水。河流水系屬沂、沭、汶、泗區,河流密度0.75公里/平方公里有大小河四條。每年平均地面水資源為3768萬立方,平均每畝占有地面水394.5立方(全縣平均每卣占有地面水11立方),可是鎮內地面水資源仍較貧乏,屬半濕潤半乾旱地區。其原因是全年蒸發量(1897毫米)大於降水量(800毫米),雖有四條河流穿過,可一迂天旱,河即無水,尤其是小蘇河,只能泄洪,實則大雨成災,旱時乾涸。
地下水
官橋鎮地下水,屬全縣水文地質官橋斷塊區,區內地下水從東北向西甫流動。鎮境平原地區40餘平方公里流動水位一般在12米——13米,靜直水位117米,蓄水約0.3億立方米,近幾年連續乾旱,水位已下降到23米。

植物資源

林木果樹:林木有泡桐、白楊、刺槐、家槐、榆樹、椿樹、桑、松、柳樹、秋樹、楝子樹、法桐、香椿、棠梨、折木、皂角樹。
果樹蘋果山楂柿子石榴、杏葡萄核桃
官橋鎮(滕州市官橋鎮)
藥用植物薄荷、艾葉、茅根、蘆葦根、半夏、節節草、馬齒莧、蒲公英、車前子、兔絲子、槐花、槐角、蘇子、竹葉、天門冬、麥冬、酸棗仁枇杷、菊花、梔子、掃帚菜、野瓜簍、金、銀花、天麻、葛根、青蒿、地骨皮、魚腥草、黃芪、百合、連翹、蒺藜、木瓜、王不留、旱連草、地丁、毛毛草、半邊連、絲瓜、香附、小薊、荊芥、茵陳、二醜、蓖麻仁、冬瓜仁、綠豆紅小豆、柿蒂、花椒、苡仁、大蔥、花粉、解白、坤草。
觀賞植物:月季、菊花、迎春、荷花、梅花、臘梅、七月菊、海棠、仙人掌、仙人球、仙人棍、山影拳、牡丹、芍藥、薔薇、丁香、五色梅、一串紅、雞冠花石竹、夜來香、夾竹桃、令箭荷花、桂花米頂紅、美人蕉、巴蕉、江西臘、睡蓮、文竹、旱蓮、並蒂蓮、紫微黃金鐘倒掛金鐘、君子蘭、萬年青、蘭草、一葉蘭、吉祥草、玉石蓮玉石牡丹、常春、牽牛花、燈籠花、扁竹、白玉簪、蘭玉、鷹尾花、梔子花、蟹瓜蘭、吊蘭、含羞草、玻璃翠、瓜葉菊、彩葉草、水仙、一品紅、米蘭、杜鵑、扶桑、大麗花、金盞花、鬱金香、石蒜、蝴蝶花、指甲花、熟季花、榆葉梅、紫薇、紫藤、代代紅、馬蹄蓮、龜背竹、山茶、茉莉、洋繡球、龍舌蘭、蜈蚣草、鳳仙花、虎皮蘭、虞美人、六月雪、萱草。
水生植物蘆葦、苦江草、扎草、浮萍草、浮游草、維管束植物類。

動物資源

珍禽:畫眉百靈黃雀鸚鵡鵪鶉
野鳥:麻雀喜鵲灰喜鵲烏鴉斑鳩貓頭鷹、野鴿子、杜鵑、小燕野鷹、黃鸝(鶯)、翠鳥、白鷺、黃雀、山雀、啄木鳥、臘嘴、鷂子、野雞
官橋鎮(滕州市官橋鎮)
野獸:野兔黃鼠狼狐狸野狸子、野鼠、刺蝟
益蟲:蜜蜂青蛙蚯蚓蝙蝠、蜥蜴、壁虎、螳螂、七星瓢蟲、蜻蜒、蚜繭蜂、食蚜蠅、草蛉、獵蝽、步行蟲。
魚類:鰱、鯉、鯽、鯰、、鯿、青蝦、草蝦甲魚、螃蟹、泥鰍。

礦藏資源

官橋鎮礦藏,主要是煤炭。煤田為滕縣三大煤田之一,含煤面積為40平方公里,煤儲量19547.4萬噸,煤層總厚度為11.2米,含煤層18層。其分布在萊村、軒莊、王園、管莊一帶,南至柴胡店鎮。並有鋁土礦、鍺礦存於煤層之中。

人口民族

人口

截至2016年,官橋鎮總人口6.52萬人。
2017年,人口65131人。

民族

官橋鎮以漢族為主體民族,除漢族以外有滿族回族蒙古族等三個民族。

經濟狀況

綜述

2010年,官橋鎮經濟社會建設實現長足發展,生產總值達33.4億元,比2009年增長27.6%;地方財政收入達5000萬元,比2009年增長25%;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達16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9568元,比2009年增長18%。
2015年,官橋鎮前三季度,生產總值完成30.4億元,增長8.9%;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0.4億元,增長13.2%;1至10月份,地方財政收入完成10394萬元,增長30.4%。

農業

2010年,官橋鎮經濟林果基地160畝、特色專業村和專業合作社7家、國家綠色產品認證1個,確保無公害種植面積達到1萬畝,養殖企業總數達到160家。
2015年,全鎮擁有各類農民專業合作社46家,其中,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26家、養殖專業合作社14家、農機服務社6家,擁有社員3600戶,輻射帶動8000餘戶農民依託合作社致富,社員年均增收5300元。

工業

2012年1月至10月份,全鎮工業主營業務收入完成435200萬元,增長18.6%,實現利稅56160萬元,增長18.9%。全鎮先後引進各類項目14個,實際利用境內資金100500萬元、境外資金60萬美元;項目建設投資完成9.2億元,增長54.8%。全鎮18家企業實施技改擴建,啟動實施12項技術創新。全鎮累計完成技改投入3.9億元,增長31.7%。
官橋鎮(滕州市官橋鎮)
2015年1至9月份,工業主營業務收入實現38.29億元,增長1.6%;利稅4.35億元,增長0.9%。

社會事業

文化事業

官橋鎮在建國前,鎮內名勝古蹟近50處:北辛文化遺址,毛遂、孟嘗君、公孫杵臼等墓地尚存,唐代造象石、古槐,2漢代畫石等文物已重點保護,薛河故道兩岸,商周文物尤多,古墓葬、古橋樑等古建築遺址更甚。鎮有文化中心站一處,村辦圖書室16個,鎮辦影劇院1處,流動電影放映隊1個,村辦電影放映隊5個,有鎮廣播放大站1處,廣播專用線207公里,通向12446戶。
官橋鎮(滕州市官橋鎮)
2014年,官橋鎮先後投資700餘萬元,修建完成了北辛文化遺址牌坊和國保碑、薛國故城標誌性闕門,硬化了北辛遺址環形路和文化旅遊路;以薛水文化為主線,實施了十字河綜合治理項目,立項申報了薛河省級濕地公園,精心構建了古、新薛河“十公里綠色長廊,千畝核桃萬棵柳”生態精品工程。投資500餘萬元,建設了“北辛古韻”蓋鼎、“古薛車正”雕塑,修復了毛遂墓、冒尖碑、孟嘗君禮賢館、北辛遺址碑亭及豐山公園、孟嘗君養士處、古驛歇馬亭、大康留唐槐等10餘處文化景點,彰顯了官橋古文化的豐厚底蘊。
官橋鎮境內各級文物保護單位70餘處,其中國家級保護單位3處(北辛遺址、薛國故城遺址、前掌大遺址),省級保護單位8處(前掌大商周遺址、西康留大汶口遺址),棗莊市級保護單位10餘處。官橋自古賢人輩出,造車始祖奚仲、養賢納士的孟嘗君、勇於自薦的毛遂、漢家儒宗叔孫通、創辦“性善書院”的任居敬,明代抗金英雄蘇津和蘇潤、抗倭名將薛士傑等先賢志士,以及焚約市義、雞鳴狗盜、狡兔三窟等名聞典故皆出於此。

教育事業

官橋鎮在建國前,有國小8處(其中初小6處),在校學生約1 100人,到1985年已有公辦中學1處,鎮辦普通中學4處(已發展到7處,1983年合併),農業中學1處,共有在校高中學生392人,國中學生1669人;有國小22處(已發展到44處1983年合併),在校學生7748人,學齡兒童入學率為98.6%。
官橋鎮(滕州市官橋鎮)
截至2015年,官橋鎮現有中國小7所,在校學生2259人。其中中學1處(棗莊市規範化學校),18個教學班,在校學生514人;國小6處(省規範化學校一處,棗莊市規範化學校二處,滕州市規範化學校二處),共56個教學班,在校生1745人(中心國小850人,軒轅國小461人,蘇坦國小143人,西鄭國小71人,善莊國小93人,王宮國小127人);幼稚園6所,棗莊市示範園2個,滕州市級3個,全鎮在園幼兒1193人;成教中心校1處。全鎮共有教職工606人,其中在職387人,內退36人,離退休183人。

醫療衛生

建國前,官橋鎮僅有幾家私人小藥鋪、小診所,到1985年有鎮辦醫院一處,設床位40張,有中、西醫、護、藥、檢等衛生技術員47人。除此,各村均沒有衛生診所,鄉村醫療人員計67人。
官橋鎮(滕州市官橋鎮)

基礎建設

官橋鎮把 “最美鄉村”建設作為惠民利民的重大舉措,在鞏固提升文明幸福村建設的基礎上,率先在官橋鎮軒轅莊、後官莊、倪樓等7個村進行了“最美鄉村”樣板點建設,在官橋鎮打造了一批如詩如畫、設施現代的的生態特色新農村。官橋鎮當年完成投資300餘萬元,結合各村村情民意,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實施,在原有基礎上,繼續抓好了村莊環境綜合整治、公共服務設施完善、綠化美化靚化升級、文體娛樂項目普及、平安和諧工程提升等工作。
2012年,7個村的村容村貌均有了更大改觀,綜合服務中心功能齊全,集辦公服務大廳、衛生室、農家書屋、供銷超市等惠農服務於一體,各村文化大院、娛樂室、遠教室、多功能活動室、人口學校、文化長廊、文體廣場等室校場均本著“美觀實效、功能齊全、方便民眾”的原則實施了升級改造,達到城鎮化設施建設標準。“最美鄉村”建設切實改善了村莊面貌,提升了民眾生產生活質量,使民眾幸福指數不斷攀升。

交通運輸

官橋交通便利,區位優越,素有“九省通衢”之稱,西鄰104國道,東接濟棗公路,京福高速、京滬鐵路穿境而過,省市級公路縱橫交匯,鎮區設施功能齊全完善,官橋火車站年吞吐量過千萬噸,是滕南地區重要的商品集散地和物流集中地。

名勝古蹟

官橋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是距今7300多年的北辛文化發祥地,是古徐州首府薛國故城所在地。境內有各類文物古蹟保護點70餘處,其中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處(北辛遺址、薛國故城遺址)、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處(前掌大商周遺址、西康留大汶口文化遺址)、棗莊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處(西王宮新石器至商周遺址)。
官橋鎮(滕州市官橋鎮)
北辛遺址
北辛遺址位於官橋鎮北辛村北部,距滕州市城區約28公里。遺址地處薛河故道南岸的高地上,三面臨水,這裡是丘陵與平原的過渡地帶,地勢相對平坦,土地肥沃。海拔高度127—131米。遺址東西長600多米,南北寬約130米,總面積為7.5萬平方米。1992年,北辛遺址被山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5月被國務院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薛國故城
薛國故城位於滕州市南約17.5公里,處於官橋和張汪兩鎮之間。其東依沂蒙余脈,山巒起伏,又西臨獨山、南陽兩湖,地勢開闊。城東300米為小魏河(原為薛河),城西及西北部有小蘇河流過,城內東部有京滬鐵路南北穿過,城中心有一東西向至城東部折而呈南北向的公路穿過,城內有9個自然村落。1988年1月,薛國故城被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前掌大遺址
前掌大遺址位於官橋鎮前掌大村周圍,為滕州市南部薛河中游地區,距市區約21公里。其東約3公里即為山間丘陵地帶,其西為廣袤的滕西平原。遺址東鄰新薛河,西鄰小魏河,處於兩河交匯處的河旁高地之上。2006年5月,前掌大遺址被公布為山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田文、田嬰墓
官橋狄坡村北,薛國故城內東北角,原有兩座小山似的大墳冢,為戰國時齊國相國孟嘗君田文和其父靖郭君田嬰之墓。據南北朝後魏酈道元《水經註疏》載:靖郭君、孟嘗君冢在城內東北隅。酈氏以目驗得之。是孟嘗君封於薛,即葬其地。故《地形志》:薛有孟嘗君冢。《括地誌》:冢在滕縣南五十二里,結石為槨,隆然如丘,製作嚴固,瑩麗可尋。按《齊乘·四》:“今墓已開發,內如宮室,以銅鐵鑄壁,叩之有聲,堅不可動。上有蚌層盈尺,行人往還,莫不徑觀,以為異見也。”晉《太康地記》、唐《元和郡縣誌》、明《兗州府志》、明《滕縣誌》(萬曆版)、清《滕縣誌》(道光版),均有記載,清嘉慶二年立有石碑。在“文革”期間墓、碑均遭破壞。官橋鎮黨委、政府在1991年建起新的孟嘗君陵園
毛遂墓址
據《滕縣誌》(明萬曆十三年)載:“毛遂者,薛人也,游於趙,為平原君客。……後卒,葬於薛。其冢今被發,內有石碣,始知為薛人。”俗話說,樹高千丈,落葉歸根。毛遂死後,運回故里安葬,墓在薛國故城北門外。1908年修津浦鐵路時,其墓適值道中,被當地民工遷往道西50米重葬。1945年冬國民黨軍隊占領官橋車站時,在毛遂墓上設炮台將碑石毀壞。1957年滕縣組織文物普查時,發現此處有明代和民國二年“毛遂墓”碑各一通。“文革”時期兩碑均被移作他用。
漢畫像石
官橋地處古薛河流域的文化寶地,從7300年前新石器時代到商周時期的貴族墓地,滕州最古老、最豐厚的文化積澱都在這裡體現。特別是始建於西周的古薛國,春秋戰國之際成為古徐州的首府,是當時魯南的政治經濟中心。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實行郡縣制,這裡設為薛郡,漢置薛縣,司馬遷寫史記曾兩次來過這裡,稱古薛國“蓋六萬餘家”,可見當時這裡是一個人口密集、經濟繁榮的大城市。再加之漢代厚葬成風,因此在古薛城周邊地區及薛河兩岸,遍布著許多的漢墓群,漢畫像石時有出現。

著名人物

官橋自古賢人輩出,人才薈萃,造車鼻祖奚仲、招賢納士的孟嘗君、脫穎而出的毛遂、漢家儒宗叔孫通等皆出於此。
奚仲
奚仲為夏代異姓諸侯,為中華民族始祖黃帝之後。任姓,因擅長造車,曾任夏王朝“車正”,被封於薛,為薛國始祖。
孟嘗君
孟嘗君,姓田,名文。襲其父田嬰的封爵,封於薛國,稱薛公,號孟嘗君。
毛遂
毛遂自薦”的故事流傳很廣,毛遂的故里就在官橋。他是戰國時期薛國人。“薛人也,卒後葬於薛”(《滕縣誌》明萬曆十三年)。毛遂自幼家境貧寒,但聰明好學、滿腹經綸、文韜武略、抱負遠大。為了實現自己的抱負,便周遊列國。後聽說趙國公子“平原君” 趙勝好客養士,便投在他門下做食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