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橋鎮(福建省安溪縣官橋鎮)

官橋鎮(福建省安溪縣官橋鎮)

官橋鎮,是福建省安溪縣轄鎮,位於安溪縣東南部,距縣城14千米。人口85066人(2003年末)。轄1個社區、29個行政村。206、212省道過境。

2017年,行政區域面積10543公頃,常住人口69717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官橋鎮
  • 行政區類別:鎮
  • 地理位置:鎮區的東部
  • 面積:10543公頃
  • 人口:69717人(2017年)
  • 平均氣溫:22℃
  • 降水量:1800毫米
  • 人均純收入:6668元
鄉鎮概況,歷史沿革,氣候環境,基礎設施,經濟發展,主要街巷,人口數據,獲得榮譽,

鄉鎮概況

官橋鎮地處東經118°05′、北緯25°01′,位於閩南金三角腹地,距安溪縣城13公里,東離泉州70公里,南抵廈門68公里,西達漳州100公里。總面積10543公頃,轄區29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
福建官橋鎮地理位置

歷史沿革

官橋鎮在明清時期隸屬——泉州府(郡)安邑積德鄉新溪里。所轄區為:石壁、山仔、烘兜、畲林、山兜、嶺頭、虞宗、尾寮、墩前、連厝、赤嶺、爐宅、岩前、土塘、善益、上坂、岩頭、山珍、芹石、宮厝、鹽壇、田頭、白沙亭、五里埔、石視頭,一共25個鄉。
官橋鎮在民國期間隸屬——泉州府官溪鎮下設保甲制,一共12個保,187個甲。12個保即:官郁保(曾郁、官橋)一共12 個甲制
仁峰保(仁宅、內園、石壩、白石、鐵峰、田地)一共16個甲制
蓮美保(蓮美)一共19個甲制
山荊保(三珍、宮厝、尾寮)一共8個甲制
善益保(善益)一共18個甲制
上苑保(上苑、土塘、深格)一共18個甲制
赤嶺保(路宅、石船、大路、龜山後)一共11個甲制
駟嶺保(岩前、新樓、大路、芹石)一共21個甲制
善壇保(善壇)一共10 個甲制
五里保(五里埔、嶺頭)一共14個甲制
虞都保(虞宗、仙都)一共18個甲制
碧山保(石壁、仙景、豐都、芽口、社林、白沙亭)一共18個甲制
解放後,官橋鎮隸屬——安溪第五區(駐地:官橋)下設13 個鄉。即:宮橋(鎮)、蓮美、仁峰、碧山、虞都、五嶺、赤嶺、駟嶺、石岩、善壇、上苑、善益、山荊等13 個鄉。
1958年公社化期間官橋鎮延改為官橋公社(駐地:官橋),下設大隊制一共31個大隊。即:官橋、蓮美、仁峰、碧一、碧二、仙都、吾宗、嶺頭、五里埔、赤嶺、福山、新春、善壇、石岩、上苑、善益、山珍、寮山、榜寨、美卿、美頂、勝利、共和、龍門、龍美、湖山、溪內、仙地、桂瑤、龍山、和平。
公元1961年官橋鎮延改為官橋區(駐官橋)下設13 個公社。
官橋公社——轄管:官橋、官郁、仁宅、蓮美、仁峰
碧山公社——轄管:碧一、碧二
善壇公社——轄管:善壇、內村
石岩公社——轄管:石岩、新春
赤嶺公社——轄管:赤嶺、駟嶺
上苑公社——轄管:上苑、山珍、馬獅、善益、新林、新廳
榜頭公社——轄管:後坂、榜頭、大生、光孝、和平、中社
寮山公社——轄管:美內、寮山、榜寨、美卿、美頂
龍門公社——轄管:洋坑、龍門、龍美、翠坑、龍山、金獅
湖山公社——轄管:觀山、湖山、炙坑、溪內、溪坂
仙地公社——轄管:仙地
桂瑤公社——轄管:桂瑤、桂林
自1965 年4 月至1992 年12 月沿改官橋為官橋鎮,其駐地:在官橋街。下設30 個村(居)委會。其村委會名稱分別為:官橋居委會、官橋村委會、官郁村委會、仁宅村委會、蓮美村委會、蓮兜美村委會、仁峰村委會、碧一村委會、碧二村委會、仙都村委會、嶺頭村委會、吾宗村委會、赤嶺村委會、駟嶺村委會、恆美村委會、燎原村委會、洪塘村委會、草坂村委會、善壇村委會、內村村委會、新春村委會、石岩村委會石林村委會、上苑村委會、山珍村委會、馬獅村委會、善益村委會、益林村委會、新廳村委會、芹石村委會、(註:於公元1999年與駟嶺村分解為芹石村)民國初屬新崇龍區和依新區,後為第一區官溪鎮。解放後,先屬龍城區,後為第二區,第五區官橋區。1958年9月,成立官橋人民公社;1961年8月改設官橋區,下轄13個小公社。1965年4月撤區為官橋公社。1984年8月改為鎮建制。1992 年轄1個居委會和28個村委會(註:至2008年全鎮已有30個村委會)。

氣候環境

官橋鎮山川秀麗,自然資源豐富。屬亞熱帶季風性氣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22℃,年平均降水量1800毫米。藍溪幹流橫穿腹地而過,丘陵山地和溪谷盆地星羅棋布。主要礦種有花崗岩、稀土高嶺土、石英砂、輝綠岩等,其中花崗岩儲量達1億多立方米。位於鎮西南部的犀山,山峰雄峻,石奇洞異,自然風光獨特,文物古蹟眾多,是極具開發潛力的生態旅遊區。
官橋鎮(福建省安溪縣官橋鎮)

基礎設施

作為安溪縣工業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大縣城龍橋組團的有機組成部分、承接沿海產業轉移的前沿陣地,官橋鎮人力資源豐富,勞動力素質較高;省道206和207線貫穿鎮區,建設中的安(溪)廈(門)高速路從鎮區穿過,交通十分便捷;全鎮擁有1.6萬多門程控電話,行動電話覆蓋全鎮,有線電視覆蓋率達100%,寬頻網路迅速發展;鎮內建有一座日產15000噸的自來水廠,一座110KV輸變電站並與省電併網,水電供應充足穩定;現有二級乙等醫院1家,全日制中學4所、國小23所、中心幼稚園1所,金融機構、涉外服務、醫療單位等較為完善。

經濟發展

官橋鎮僑台優勢突出。旅居港澳台及海外僑胞達17萬人。據統計,改革開放以來,官橋旅外鄉親捐資興辦官橋鎮教育、體育、衛生、交通、基礎設施等公益事業,總額達1.2億元人民幣;投資興業超過1200萬美元,涵蓋石材、食品、商貿等行業。
官橋鎮產業特色鮮明。現有石材加工企業286家,年產近千萬平方米各種規格石板材、異形材,產品遠銷國內外,2000年被中國特產之鄉推薦暨宣傳活動組委會命名為“中國石材基地鎮”。蓮兜美豆乾山珍豆簽、成珍桔紅糕湖頭米粉等傳統特產行銷海內外,在東南亞地區享有盛名。
經過多年的開發建設,安溪經濟開發區龍橋園官橋片區,首期規劃面積6000畝,建成區面積1100畝;16家企業落戶發展,投資總額4.8億元人民幣。泉州大華集團、恆駿電子、聖能電源、佳龍刀具、東恆家具、盤古匠器、閩洲紙品等一批項目相繼動工建設或投產,為官橋鎮發展注入強勁的動力。目前,正圍繞推動石材業轉型升級,加快培育新興產業,著力引進電源電器配套項目,礦山機械,異型石材加工,石材廢渣綜合利用,服裝加工,水暖消防器材,汽車(機車)配件,豆乾、豆簽桔紅糕精加工,犀山旅遊風景區開發等項目。客商到官橋興辦企業,除了享受省、市、縣各項優惠政策外,還將享受由鎮政府提供從洽淡—簽約—報批—在建—投產的全程“保姆式服務”。

主要街巷

(一)官橋街
官橋街巷形成於清初,開始以日中為市,街道簡陋。民國19年(1930年),進行整擴,兩側興建二層有雨腳架的樓房。為紀念孫中山,故命名為中山街。街尾設立牛圩,作為耕牛交易場所。新中國成立後,1964年拆除文廟建供銷商場。1965年,在街尾建設官橋農械廠,後向東延伸至安溪至廈門公路,向西延伸至官西大橋。1985年,在中山路東端三角地帶新建新文街。1991年後,投資200多萬元建成鎮自來水廠。1995年,安溪至廈門公路拓寬為24米,兩側興建樓房和商店。1996年,官橋被福建省列為全省小城鎮建設試點鎮,興建了官橋郵電模組局,官橋醫院僑光大廈、門診大樓,鎮政府宿舍大樓、辦公樓及計畫生育服務大樓、敬老院、幼稚園等,開闢東大路、橋東商住小區,官橋的街巷逐漸增多。至2004年5月,官橋街主要由3條街、10條路、1個小區組成。
中山街 東至幸福路,西至西大路,長500米,寬16米。為紀念孫中山而取名。
新文街 南至河濱路,北至幸福路,長300米,寬18米。街名取自“文明”之意。
僑興街 東至西大路,西至中山街,長500米,寬16米。是官橋至西坪公路,故原稱官西路。1995年,突出官橋是主要僑鄉,改為今名。
東大路 南至官橋與龍門交界,北至澳江電站,長8公里,寬32米。原省道205線路段(今改為206線),1995年改為今名,因位於鎮區的東部,故稱。
天平路 南至河濱路,北至西大路,長400米,寬16米。路名取自“公平、公正”之意。
貿興路 南至河濱路,北至西大路,長400米,寬16米。原名為九三路,即紀念1949年9月3日解放軍三十一軍九十一師偵察營在縣城會師紀念日。1995年易名,寄託貿易發達,生意興旺。
幸福路 南至河濱路,北至官西路,長600米,寬16米。原稱新車路,系1994年前官橋至西坪經官橋醫院門口的公路路段,故名。後官橋至虎邱路段拓寬改道,該路段成為街巷,1995年改為今名。

人口數據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
73997

37667

36330
家庭戶戶數
17253
家庭戶總人口(總)
72100
家庭戶男
36300
家庭戶女
35800
0-14歲(總)
22469
0-14歲男
11930
0-14歲女
10539
15-64歲(總)
47190
15-64歲男
23859
15-64歲女
23331
65歲及以上(總)
4338
65歲及以上男
1878
65歲及以上女
2460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
71340
2017年,常住人口69717人。

獲得榮譽

改革開放以來,官橋鎮經濟和社會發展取得了顯著成就。1996年躋身“全省百強鎮之列”。2004年全鎮基本實現寬裕型小康。2006年實現工農業總產值26.3億元,鄉鎮企業總產值33.26億元,財政總收入61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6668元。榮獲“福建省民政工作先進鄉鎮”、“泉州市文明鄉鎮”、“泉州市僑務工作先進集體”等稱號。2006年11月,經省發展研究中心區域評價中心評估,被評為“福建省100強鄉鎮”,在全省900個鎮(不含城關鎮)名列第78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