駟嶺村隸屬於福建省泉州安溪縣官橋鎮,在鎮政府駐地西向3.8公里處。該地西北有座駟馬山,故名。原與赤嶺同為一個村,1961年從赤嶺村析出,村委會設在大路街,轄10個自然村。
2019年12月31日,入選第二批國家森林鄉村名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駟嶺村
- 所屬地區:中國華南
- 下轄地區:10個自然村
- 地理位置:福建省泉州安溪縣官橋鎮
駟嶺村簡介,環境,自然環境,人文環境,駟嶺大宗,
駟嶺村簡介
境內有林氏大祖厝:駟嶺大宗。其大埕邊曰大草埔,稱黃厝埕。據傳,林姓祖先原以養鴨母為生,一夜借宿黃氏人家,清晨發現一隻鴨母生兩粒蛋。經與黃氏協商,在大草埔搭草房以便住宿,不久林姓始祖財氣大發,就在此定居。黃姓也逐漸徙居長泰縣枋洋,其地名亦沿用赤嶺、內洋、大草埔、路宅等地名。清初有著名文學家林嗣環,順治六年(1649年)登進士第,其作品《口技》一文入選中學語文教科書。僑鄉,有曾被列入世界華人富豪榜的馬來西亞著名企業家林敬奎,有馬來西亞原產業部部長、初級產品部部長、榮獲拿督斯里榮銜的林敬益等。村民主要為林姓。
環境
自然環境
駟嶺村四面環山,農戶主要依山而居。村內有一條小溪流過,四季綠樹成蔭。
人文環境
駟嶺村村民有著農民人善良質樸的情懷。善良,勤勞,淳樸。
駟嶺大宗
安溪林氏駟嶺大宗,又名駟馬大宗,坐落於安溪縣官橋鎮赤嶺大草埔,戴雲山脈駟馬山下,迄今已500餘年。宗祠背靠駟馬山主峰,勢如天馬行空,左尖峰山,右駟馬山,兩峰形似雙凰,景色宜人,祖祠取“雙凰朝牡丹”之形。門前七大奇石排列,狀似七星星座,故稱“七星墜地”。占地面積10368平方米,其間歷經三次重建,三次重修。第三次重修自1986年5月動土至1991年lO月竣工,歷時5年,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林氏駟嶺大宗源遠流長,先世出自黃帝之後,先租比干系商紂王叔,官少師,遭剖心酷刑致死,其妻媽氏有孕,逃往長林石室中生子,名堅,因賜姓林,為林姓一世祖。族望博陵,堂號“西河”。堅公四十五世孫林禮,其子穎,官黃門侍郎。穎子二:長懋,次碌。晉安郡王祿,為閩林始祖。祿生景,景生緩,封開國候,再七世而生茂,由晉安遷莆田北螺村,又三世生玄泰,玄泰生萬籠,萬籠生韜、披、昌。 披自北螺村遷澄渚,唐貞元年間,九子先後登科同為剌史,號稱“九牧林家”。(另有宋代九牧林家,九昆仲皆任知州)此為天下別姓所未見。 閩林二十六世發旺公乃容州藻公之後,攜公之長子。唐德宗貞元十六年(800年)開基大田為一世祖。其玄孫載惠子七:長珍謀,次振梓,三朝陽,四肇福,五澤溪,六常春,七興源。 常春公,諱勝,字汝初,是開基柏葉始祖。公喜獵兼精動興之術,遍覽名勝,至清溪新康里大帽山(今安溪柏葉),見麇連地,又環視山川奇好,豐葉陰翳,遂家焉。柏葉七世:長復潤(龍門始祖),次復春,字伯祥,號撲翁。 駟嶺大宗始祖撲翁公於明正統十一年,登駟馬山巔,見山勢起伏迴轉,龍虎翱翔,至明正統十三年遂卜築於斯,鑒崩圳,堅赤嶺,奠成吾宗永世鴻基。 撲翁公有五子五女十八孫,一百四十二玄孫。迄今裔孫20餘萬人,支繁海內外。 人文拔萃,代有名流。明嘉靖敕封“忠孝博士’,林鴻儒;明代安溪惟一武進上林慎;清順治己丑進士、文學家林嗣環,“誥授大中大夫應制隨征便宜行事任廣東梅州府兵寶兼提督學政升山西左參政”,官銜一品;其胞兄林嗣禎任廣州總兵。康熙年間第三次重建宗祠後,登號稱“文武宗邦”,大門楹聯為: “科甲聯登文武南邦是宗,簪纓不替衣冠奕祀歡新。”又“認論服同寅華夷感德,雄威懾海冠史志銘勛。”“文章冠八閩第一,忠孝垂千古流芳。”“狀元神筆安崩圳,進士奇文比峰嶺”等對其讚頌。現當代海內外族賢有:現任馬來西亞民政黨主席、源產部部長林敬益;新加坡教育部長、經濟建設部長林和合;原馬來西亞移民廳廳長林福全;南京軍區總院主任醫師林光輝(軍銜大校,副軍級),中國人民解放軍南方兵工廠軍代表林文珠(軍銜大校,副軍級)等。 祭祀民俗,世代相傳。撲翁公於明英宗天順二年(1458年)任七品散官時,請命山柬賑災活人無數,並撫活鄧茂七辰列部300人。為報答相救之恩,在公榮歸故里時,跟隨而至,開墾赤嶺,為大宗之繁衍發展立下不可磨滅之功。因諸裔士未有婚娶,無嗣,為紀念諸裔士的創業精神,秉承先祖遺願:“逢年在祭祖前一天的農曆七月十九日以普度形式,設壇祭祀眾士英靈”(俗稱好兄弟),世代相傳,延續至今。宗祠楹聯可作佐證: “尚義行仁救活流亡三百,賑饑恤難安存困頓萬千。”七月二十日祭祖儀式為“官體祭”,祭祖全程一百二十跪,三百六十叩首,系林氏最隆重的祭祀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