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

滁州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

《滁州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簡稱:規劃),是對國家和省級國土空間規劃的細化落實,是滁州市國土空間保護、開發、利用、修復和指導各類建設的行動綱領,是編制下位國土空間總體規劃、詳細規劃、相關專項規劃和實施國土空間用途管制的基本依據,具有綜合性、戰略性、協調性、基礎性和約束性。

2024年3月2日,安徽省人民政府正式批覆《滁州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滁州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
  • 規劃年限:2021—2035年
發展歷史,城市性質,指導思想,規劃背景,規劃範圍,範圍,期限,規劃目標,社會影響,

發展歷史

2024年3月2日,安徽省人民政府正式批覆《滁州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

城市性質

滁州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
滁州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
深入實施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中部崛起等國家戰略,深入落實安徽省委、省政府對滁州新時期發展要求,把握多重戰略疊加機遇,發揮戰略區位、發展空間、交通樞紐、產業基礎、生態本底、後發先至六大優勢,滁州市城市性質為國家園林城市、長三角中心區城市、省級歷史文化名城。

指導思想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安徽作出的系列重要講話指示批示,緊緊圍繞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以增進民生福祉為根本目的,以問題、目標、結果為導向,統籌發展和安全,統籌國土空間保護、開發、利用、修復,實現國土空間底線牢固、結構最佳化、效率提高、品質提升、特色彰顯、治理有效,為加快建成長三角中心區現代化城市,加快建設現代化美好新滁州,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滁州篇章提供空間支撐和保障。

規劃背景

2019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於建立國土空間規劃體系並監督實施的若干意見》(中發〔2019〕18號),明確要求將主體功能區規劃、土地利用規劃、城鄉規劃等空間規劃融合為統一的國土空間規劃。國土空間規劃是國家空間發展的指南、可持續發展的空間藍圖,是各類開發保護建設活動的基本依據。為全面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建立國土空間規劃體系並監督實施的重大決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要求,構建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依據《安徽省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及市級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編制指南,編制《滁州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 年)》。

規劃範圍

範圍

規劃範圍為滁州市行政轄區內的陸域空間,規劃分為市域和中心城區兩個層次。

期限

規劃期限為2021至2035年,基期年為2020年,近期為2025年,遠景展望至2050年。

規劃目標

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推動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生態環境保護制度和節約用地制度有效落實,糧食、生態、能源資源等安全底線更加穩固。強化國土空間規劃的基礎性作用,為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區域重大戰略、主體功能區戰略、新型城鎮化戰略、鄉村振興戰略等國家戰略部署的重大任務和重大項目落地提供有力空間保障。圍繞城市性質,最佳化國土空間總體格局,提出國土空間開發保護目標。
2025年目標:國土空間格局明顯最佳化,農業空間布局更加合理,生態空間保護成效顯著,城鎮空間更加集約高效,國土空間治理能力大幅提升,長三角中心區現代化城市建設取得重大進展,滁來全一體化發展取得明顯成效。
2035年目標:全面形成優勢互補、底線牢固、競爭力強、品質優良的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新格局,基本建成長三角中心區現代化城市。
  • 農業空間更加最佳化
耕地得到有效保護,永久基本農田數量不減少、質量有提升、生態有改善,農村基礎設施更加完備,農業農村空間布局更加最佳化,農村生態環境和公共空間得到有效治理,農村風貌更具魅力。耕地保有量不低於6528.07平方千米(979.21萬畝),永久基本農田不低於5778.20平方千米(866.73萬畝)。
  • 生態空間更加穩固
嚴守自然生態安全底線,嚴格落實生態保護紅線。山水林田湖草沙得到系統治理修復,國土空間綜合整治成效顯著,生態系統穩定性不斷增強,生態安全螢幕障和生態空間格局更加穩固。生態保護紅線面積不少於856.68平方千米,濕地保護率不低於60%。
  • 城鎮空間更加集約高效
城鎮體系和空間結構更加最佳化,城鎮空間功能布局更加合理,城鎮空間品質得到顯著提升。推進形成城鎮建設用地更集約、公共服務設施更完善、基礎設施更完備、江淮地域特色更彰顯、要素保障更高效的新局面。
  • 國土空間安全韌性穩步增強
全面落實長江大保護和淮河生態經濟帶發展戰略,城市水生態環境得到有效治理;清潔高效能源供應體系基本建立,能源運輸通道等得到有效保障;滁河、池河、清流河等防洪格局全面建立;城市綜合交通、市政等基礎設施得到有效提升,城市綜合承載能力顯著提高;地質災害治理、公共衛生等各類災害風險的防範能力明顯提升。
  • 國土空間品質持續最佳化
“襟江帶淮、一嶺兩翼、千湖水面、萬頃森林、河谷圩田、城鄉點綴、錯落有致”的市域國土空間整體風貌特色充分彰顯。“一河兩湖、一山兩城、環滁皆山、山水城園相融”的城市空間布局特色得以體現。至2035年,中心城區公園綠地、廣場步行5分鐘覆蓋率超過 64%,衛生、養老、教育、文化、體育等社區公共服務設施15分鐘步行可達覆蓋率超過95%。鄉村空間布局更加最佳化,鄉村空間品質價值得到提升,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成效顯著。
  • 國土空間聯結水平全面提升
形成協同高效、安全韌性的網路化空間格局。推進區域基礎設施布局更加合理,推進實現基礎設施安全高效互聯互通。京滬通道、沿江通道、沿淮通道、合青通道等得到有效保障,內聯外通、便捷高效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基本形成,區域和城鄉綜合交通網路布局更加均衡。水利設施、能源設施、物流網路和新型基礎設施等支撐保障能力持續增強。
  • 國土空間治理體系更加完善
政策法規體系和技術標準體系更完善,規劃傳導和用途管制更有效,規劃實施監督機制更健全,國土空間基礎信息平台和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功能更健全,實現國土空間開發保護全生命周期管理,國土空間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全面提升。
到2050年,全面建成安全、綠色、開放、協調、宜居、韌性和智慧的美麗國土空間,全面實現國土空間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全面建成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承載高質量發展的美麗家園。全面支撐建成山水相融的現代人居典範城市和全國有影響力的先進制造業基地,支撐建成經濟強、百姓富、生態美新階段現代化美好滁州。

社會影響

《滁州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是滁州市為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和支撐中國式現代化滁州篇章的空間發展藍圖和戰略部署,是市域國土空間開發保護利用修復的行動綱領和各類開發保護建設活動的基本依據,對其他規劃涉及的開發保護活動提供指導和約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