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沿革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立足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
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推動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越走越寬廣。
2021年7月6日晚,在來自160多個國家的500多個政黨和政治組織的領導人參加的中國共產黨與世界政黨領導人峰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旨發言中指出,中國共產黨將團結帶領中國人民深入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為人類對現代化道路的探索作出新貢獻。
2021年11月,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審議通過的《
中共中央關於黨的百年奮鬥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指出:“黨領導人民成功走出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拓展了開發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給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發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獨立性的國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選擇。”
2022年10月16日上午,
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隆重開幕,習近平總書記代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向大會作報告時宣告:“從現在起,中國共產黨的中心任務就是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2022年10月16日,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在新中國成立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長期探索和實踐基礎上,經過十八大以來在理論和實踐上的創新突破,我們黨成功推進和拓展了中國式現代化。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中國式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中國式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中國式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中國式現代化是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
2022年10月24日,中共中央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解讀黨的二十大報告。會上,中央改革辦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穆虹表示,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提出,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來謀劃發展。這是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中國式現代化的一個重要特徵就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理論依據
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論述,蘊含豐富而深刻的科學化、體系化思想理論,集中反映了我們黨一百多年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探索和推進現代化建設的偉大成果,充分體現了對世界現代化建設有益經驗的辨析借鑑,廣泛汲取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豐厚滋養,也與習近平總書記豐富的人生經歷和從政經歷直接相關。
一是馬克思主義對資本主義發展規律的揭示。馬克思主義揭示了以資本為中心的資本主義現代化的實質及其弊端,並從資本主義發展的固有矛盾出發證明了其必然消亡,從人類社會發展規律、歷史發展規律的高度為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中國式現代化的深邃思考和重要論述奠定了理論基石。
二是馬克思主義對未來社會的構想。馬克思主義勾勒了未來社會維護人民利益、實現共同富裕、致力於人的自由全面發展和人類解放的巨觀制度構想。
三是馬克思主義對現代化道路多樣性的闡釋。馬克思在研究東方社會結構、發展道路和規律時,得出了東方社會可以實現不同於西方社會發展道路的重要結論,提出了跨越資本主義“卡夫丁峽谷”的重要理論,為東方國家擺脫落後局面提供了重要理論支撐。
四是馬克思主義理論提供的科學的方法論。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為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論述提供了科學世界觀和方法論。
主要內容
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既有各國現代化的共同特徵,更有基於自己國情的中國特色。
——中國式現代化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我國十四億多人口整體邁進現代化社會,規模超過現有已開發國家人口的總和,艱巨性和複雜性前所未有,發展途徑和推進方式也必然具有自己的特點。我們始終從國情出發想問題、作決策、辦事情,既不好高騖遠,也不因循守舊,保持歷史耐心,堅持穩中求進、循序漸進、持續推進。
——中國式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共同富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也是一個長期的歷史過程。我們堅持把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現代化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著力維護和促進社會公平正義,著力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堅決防止兩極分化。
——中國式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物質富足、精神富有是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根本要求。物質貧困不是社會主義,精神貧乏也不是社會主義。我們不斷厚植現代化的物質基礎,不斷夯實人民幸福生活的物質條件,同時大力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加強理想信念教育,傳承中華文明,促進物的全面豐富和人的全面發展。
——中國式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無止境地向自然索取甚至破壞自然必然會遭到大自然的報復。我們堅持可持續發展,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自然和生態環境,堅定不移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
——中國式現代化是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我國不走一些國家通過戰爭、殖民、掠奪等方式實現現代化的老路,那種損人利己、充滿血腥罪惡的老路給廣大開發中國家人民帶來深重苦難。我們堅定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站在人類文明進步的一邊,高舉和平、發展、合作、共贏旗幟,在堅定維護世界和平與發展中謀求自身發展,又以自身發展更好維護世界和平與發展。
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是: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高質量發展,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豐富人民精神世界,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
總體安排
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總的戰略安排是分兩步走:從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從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紀中葉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到二〇三五年,我國發展的總體目標是: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綜合國力大幅躍升,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邁上新的大台階,達到中等已開發國家水平;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進入創新型國家前列;建成現代化經濟體系,形成新發展格局,基本實現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基本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全過程人民民主制度更加健全,基本建成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建成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文化強國、體育強國、健康中國,國家文化軟實力顯著增強;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再上新台階,中等收入群體比重明顯提高,基本公共服務實現均等化,農村基本具備現代生活條件,社會保持長期穩定,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廣泛形成綠色生產生活方式,碳排放達峰後穩中有降,生態環境根本好轉,美麗中國目標基本實現;國家安全體系和能力全面加強,基本實現國防和軍隊現代化。
在基本實現現代化的基礎上,我們要繼續奮鬥,到本世紀中葉,把我國建設成為綜合國力和國際影響力領先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未來五年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局起步的關鍵時期,主要目標任務是:經濟高質量發展取得新突破,科技自立自強能力顯著提升,構建新發展格局和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取得重大進展;改革開放邁出新步伐,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深入推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更加完善,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基本形成;全過程人民民主制度化、規範化、程式化水平進一步提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更加完善;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更加豐富,中華民族凝聚力和中華文化影響力不斷增強;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成長基本同步,勞動報酬提高與勞動生產率提高基本同步,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明顯提升,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更加健全;城鄉人居環境明顯改善,美麗中國建設成效顯著;國家安全更為鞏固,建軍一百年奮鬥目標如期實現,平安中國建設紮實推進;中國國際地位和影響進一步提高,在全球治理中發揮更大作用。
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是一項偉大而艱巨的事業,前途光明,任重道遠。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國際力量對比深刻調整,我國發展面臨新的戰略機遇。同時,世紀疫情影響深遠,逆全球化思潮抬頭,單邊主義、保護主義明顯上升,世界經濟復甦乏力,局部衝突和動盪頻發,全球性問題加劇,世界進入新的動盪變革期。我國改革發展穩定面臨不少深層次矛盾躲不開、繞不過,黨的建設特別是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面臨不少頑固性、多發性問題,來自外部的打壓遏制隨時可能升級。我國發展進入戰略機遇和風險挑戰並存、不確定難預料因素增多的時期,各種“黑天鵝”、“灰犀牛”事件隨時可能發生。我們必須增強憂患意識,堅持底線思維,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綢繆,準備經受風高浪急甚至驚濤駭浪的重大考驗。前進道路上,必須牢牢把握以下重大原則。
——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堅決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把黨的領導落實到黨和國家事業各領域各方面各環節,使黨始終成為風雨來襲時全體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確保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正確方向,確保擁有團結奮鬥的強大政治凝聚力、發展自信心,集聚起萬眾一心、共克時艱的磅礴力量。
——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堅持道不變、志不改,既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堅持把國家和民族發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點上,堅持把中國發展進步的命運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維護人民根本利益,增進民生福祉,不斷實現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讓現代化建設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
——堅持深化改革開放。深入推進改革創新,堅定不移擴大開放,著力破解深層次體制機制障礙,不斷彰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不斷增強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動力和活力,把我國制度優勢更好轉化為國家治理效能。
——堅持發揚鬥爭精神。增強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的志氣、骨氣、底氣,不信邪、不怕鬼、不怕壓,知難而進、迎難而上,統籌發展和安全,全力戰勝前進道路上各種困難和挑戰,依靠頑強鬥爭打開事業發展新天地。
理論內涵
在中國式現代化的領導力量方面。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是中國共產黨領導,黨是最高政治領導力量。”黨的領導是黨和國家的根本所在、命脈所在,是全國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命運所系。
在中國式現代化的核心主題方面。中國式現代化的核心主題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核心主題事關為什麼要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等重大問題,是進行現代化建設的“元問題”,是首先必須回答的根本問題,因而成為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中國式現代化重要論述的邏輯起點。
在中國式現代化的發展道路方面。發展道路事關目標追求和路徑選擇,不僅關乎黨的前進方向,而且關乎國家前途、民族命運和人民幸福。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指出:“我們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動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協調發展,創造了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從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形成發展來看,其源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堅持和發展,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高度概括和系統總結。因此,走中國式現代化發展道路,就是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在中國式現代化的根本價值方面。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上,明確提出了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強調“以人民為中心”“人民立場”“人民民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始終將推動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置於現代化建設的首要位置,是中國式現代化最根本的價值取向。
在中國式現代化的總體目標方面。中國式現代化總目標,是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之後,我們開啟了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邁進的新征程。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引領了我國現代化建設的前進方向。
在中國式現代化的基本特徵方面。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獨特的文化傳統,獨特的歷史命運,獨特的基本國情,注定了我們必然要走適合自己特點的發展道路。”習近平總書記對我國現代化的基本特徵作出了深刻揭示:“我國現代化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是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
在中國式現代化的戰略步驟方面。2012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參觀《復興之路》展覽時表示:“我堅信,到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年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一定能實現。”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上第一次提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分兩步走在本世紀中葉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戰略安排。
在中國式現代化的基本路線方面。堅持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我國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國情沒有變”,因此,“全黨要牢牢把握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基本國情,牢牢立足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最大實際,牢牢堅持黨的基本路線這個黨和國家的生命線、人民的幸福線”,並賦予其新的時代內涵和要求。要堅持排除各種“左”的和右的錯誤傾向干擾,把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作為興國之要,把四項基本原則作為立國之本,把改革開放作為強國之路,不能有絲毫動搖,堅決防止現代化事業走偏方向。
在中國式現代化的總體任務方面。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
在中國式現代化的戰略布局方面。要協調推進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是辯證統一的。
在中國式現代化的根本動力方面。基於對中國式現代化的深刻把握以及對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理論的自覺運用,習近平總書記從生產力與生產關係、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的辯證關係出發,指明了中國式現代化發展的根本動力是全面深化改革。
在中國式現代化的對外關係方面。一是推進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習近平外交思想的重要內容,是當代中國對世界的重要思想貢獻和理論貢獻,反映了全人類的共同價值追求。要堅持對話協商、共建共享、合作共贏、交流互鑒、綠色低碳,建設一個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二是為開發中國家探索現代化道路積累更多的經驗。黨領導人民成功走出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為加快發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獨立性的國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選擇。未來,我們要努力創造出更加成熟定型、不同於西方現代化模式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發展模式,為開發中國家走向現代化提供更多的中國經驗。
在中國式現代化的戰略保障方面。目前,國際環境中的不確定因素增多,在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的過程中,要強化風險意識、底線思維,樹立總體國家安全觀,切實維護好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要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
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思想方法方面。習近平總書記善於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認識問題、分析問題,總結經驗、制定決策,為新時代新征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了基本的方法論指導。要運用好、發展好百年奮鬥經驗。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黨的百年奮鬥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深刻總結了黨在歷經艱辛、飽經風雨的探索中積累下來的寶貴歷史經驗。這些經驗是黨和人民共同創造的精神財富,也是指導未來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必須堅持的基本原則。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破解了人類社會發展的諸多難題,摒棄了西方以資本為中心的現代化、兩極分化的現代化、物質主義膨脹的現代化、對外擴張掠奪的現代化老路,拓展了開發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為人類對更好社會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國方案”。
2023年2月7日,新進中央委員會的委員、候補委員和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二十大精神研討班在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開班。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開班式上發表重要講話強調,概括提出並深入闡述中國式現代化理論,是黨的二十大的一個重大理論創新,是科學社會主義的最新重大成果。中國式現代化是我們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在長期探索和實踐中歷經千辛萬苦、付出巨大代價取得的重大成果,我們必須倍加珍惜、始終堅持、不斷拓展和深化。
網路熱議語
“中國式現代化”上榜2022年12月上海《語言文字周報》正式公布的2022年“十大網路熱議語”榜單。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既有各國現代化的共同特徵,更有基於自己國情的中國特色: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是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
社會影響
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提出“中國式現代化”概念之後,2023年學術界圍繞相關問題從不同視域展開了深入研究,取得了豐碩成果,為我們正確理解中國式現代化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
學者認為,中國式現代化開啟了新的現代化敘事。西方現代化是歐洲中心論的話語,以現代-落後、文明-野蠻進行二元敘事。二戰結束後,美國崛起稱霸全球,歐洲中心論為美國中心論取代,發達—發展中—欠已開發國家敘事取代歐洲的現代化敘事。中國式現代化摒棄了西方以資本為中心的現代化、兩極分化的現代化、物質主義膨脹的現代化、對外擴張掠奪的現代化的老路,打破了“現代化等於西方化”的迷思,拓展了開發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為人類對更好社會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國方案。
在中外比較研究中,學者認為,中國式現代化蘊含的獨特世界觀、價值觀、歷史觀、文明觀、民主觀、生態觀等及其偉大實踐,是對世界現代化理論和實踐的重大創新,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文明新形態並不是泛泛而談,而是與現代西方文明相對應的,超越了現代西方文明的一種新文明;文明新形態並不是飛來峰,而是中華文明創造性轉化後體現時代新特徵的嶄新文明。
學者指出,中國不輸入也不輸出現代化模式,而且用“中國式現代化”而非“中國現代化模式”的提法,就是表明現代化沒有最好只有更好,需要不斷與時俱進、改革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