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東市“一老一小”整體解決方案

《海東市“一老一小”整體解決方案》已經三屆海東市委第17次常委會議研究通過,海東市人民政府於2022年8月29日印發,請結合實際抓好貫徹落實。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海東市“一老一小”整體解決方案
  • 頒布時間:2022年8月29日
  • 發布單位:海東市人民政府
全文
為擴大海東市養老托育服務有效供給,提升服務質量,全面落實好《海東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關於“一老一小”的目標任務,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於促進養老托育服務健康發展的意見》(國辦發〔2020〕52號)、《國家發展改革委民政部國家衛生健康委關於印發“十四五”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工程和托育建設實施方案的通知》(發改社會〔2020〕895號)精神,按照《青海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關於編制“一老一小”整體解決方案的函》(青發改社會函〔2021〕631號)要求,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方案》。
一、實施背景
(一)發展基礎
1. 頂層設計更加完善。海東市在全省率先出台《養老服務“十三五”發展規劃》《政府購買養老服務實施意見》,制定《海東市關於推進養老服務業發展的實施意見》《海東市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工作實施意見》《海東市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管理辦法》《關於推進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設施建設工作的意見》《海東市促進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服務發展工作聯席會議制度》《海東市關於促進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服務發展實施意見》等一系列政策措施,進一步明確了發展目標、重點任務和要素支撐,為促進養老托育服務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
2. 養老托育服務體系逐步完善。以規劃為引領,不斷加大基礎設施投入力度,累計投入10.4億元,建成福利中心、養護院、敬老院等養老機構38家,社區日間照料中心36家,村級互助幸福院762家,養老床位數達到10417個,每千名老人擁有床位數達到43個,縣區養老設施實現全覆蓋。市政府在樂都無償劃撥建設用地128.5畝,投入2.3億元,建成全省規模最大的養老示範基地。市、縣區建成養老服務信息平台,設立市96858養老信息平台,開展助餐、助浴、助潔、助病、助急、助行“六助”服務。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工作全面發展,積極推進國家級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試點工作。累計投入2.1億元,通過政府購買養老服務,為12萬人次老年人開展了醫療康復、心理慰藉、生活照料的居家養老服務。每年為8.2萬名70歲以上的老人發放高齡補貼1.2億元。投入880萬元對16家養老機構及200戶困難老年人家庭進行了適老化改造及養老服務人員培訓。著眼補短板、強弱項,開展養老機構質量建設專項補助和特困人員供養服務設施改造提升工程。養老機構安全隱患得到有效遏制,養老機構服務質量普遍改善。結合海東“大農村、小城鎮”實際,聚焦多樣化養老需求,積極開展全國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探索“黨建+養老”“養助結合”“醫養結合”等經驗做法,率先在全省建立失能、失智人員護理制度。率先在全省建立了空巢老年人信息台賬制度和定期巡訪制度,養老產業雛形初步形成。積極強化政策引導,抓實普惠優先原則,充分調動社會力量的積極性,優先支持普惠性嬰幼兒照護服務機構建設。全市目前共有幼稚園323個,托育機構4所,托位數190個,嬰幼兒照護服務從業人員60名。按照“政府引導、家庭為主,部門監管、多方參與”的總體思路,逐步完善嬰幼兒照護服務政策體系,完善主體多元、監管完備、運營規範的嬰幼兒照護服務發展模式。建成4所縣級示範性嬰幼兒照護服務指導機構,即:青海媽媽家托育服務有限公司、海東市平安區高鐵新區第一幼稚園上紅莊路、石家營路、下店路示範性托育服務中心。
2. 醫養融合發展穩步啟動。積極推進醫養融合,加強老年人醫、防、康、護、養綜合性服務體系建設。推動“醫養結合”示範點建設,使全市養老服務機構與醫療衛生機構簽約率達到100%,65歲以上居家老年人家庭服務簽約率、健康管理率達到65%。積極探索“居家養老+康復保健+社工慈善”模式,整合康復保健和社工慈善等資源,提供康復理療服務。率先成立海東首家集老年產品、養老服務、社會工作、醫療康復、社區發展、孝德教育和研究培訓等為一體的健康養老綜合服務中心。以醫療服務、中藏醫康復、醫養結合為主的健康養老格局初步形成。
3. 養老托育人才支撐有所改善。“十三五”以來,全市不斷加強養老托育專業人才培養,提升養老托育發展“軟實力”。協調青海高等職業技術學院開設養老服務護理和社工專業、幼兒保育專業,培養專業人才700餘名。目前全市具有資質和經過培訓的養老從業人員達到1242名。通過多年努力,養老托育人才隊伍的服務能力、年齡結構、學歷水平、知識結構、職業技能和等級結構等有明顯進步。
4. 養老監督體系逐步完善。建立健全由購買主體、財政部門、服務對象及第三方組成的綜合績效評價機制,對養老服務項目數量、質量和資金使用效益等進行考評。推進養老服務機構星級評定、服務對象定期評估、服務組織違規退出等機制,加強事前事中事後全過程監管,推動規範化發展。委託第三方機構對全市養老社會組織進行了評估,有效提升了養老服務質量。
(二)發展趨勢
1. 發展機遇
養老托育服務事關經濟社會發展全局。養老托育服務事業緊連民生,關係到所有家庭和每個人的切身利益,民心是最大的政治,養老托育服務發展事關民心向背、事關黨的執政理念、事關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體現。滿足老年人、嬰幼兒照護多方面需求、妥善解決全市老有所養、幼有所育的社會問題,是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五位一體”總體布局、“一優兩高”和“五個新海東”戰略布局的重要一環。“十四五”期間,隨著老年人口規模不斷增長和全面三孩政策的實施,對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的影響作用更大,社會各界將更加關注,既對養老托育服務發展提供更好環境,也將提出更高發展要求。
托育服務供給需求持續增強。2021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最佳化生育政策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的決定》出台,提出了實施三孩生育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推動實現適度生育水平,以滿足人民民眾對高品質生活的需要,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和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隨著托育市場消費者意識進一步提升,更多家長會考慮將孩子送到托育機構,從而提高入托率。《國務院辦公廳關於促進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服務發展的指導意見》的頒布,將為嬰幼兒托育行業迎來有序發展時期。未來通過人才培養、政策支持、標準制定、監管落實,嬰幼兒托育行業規模將進一步擴大。社會層面規模較大、託管結合專業早教托育機構模式是未來發展主流,社區托育將成為新模式。
老齡化進程持續加快。隨著高齡和失能失智老年人不斷增多,養老服務需求將持續增長,老齡問題將整體上呈現由個體、家庭的問題向群體、社會問題轉變,由隱性、緩慢發展向顯性、加速發展轉變,由相對單一的社會領域問題向經濟、政治、社會、文化等多領域問題轉變,應對的任務將更為繁重。老年人的需求結構已從生存型向發展型轉變且差異化趨勢更加明顯,老年人越來越追求物質生活的好品質、精神生活的高品位、社會生活的深度參與,消費理念已經從過去的生存必需型消費向發展型、康養型消費轉變,服務需求已經從過去的簡單生活照料需求向多層次、多樣性、個性化需求轉變。
高質量發展及監管監督需求突顯。提高養老托育機構服務質量,關係老年人的晚年幸福,也關係子女工作生活,是涉及人民生活質量的大事。“十四五”期間,隨著養老托育服務需求的增加,全市養老托育機構數量、床位數及各類服務設施也會增加。按照適應需要、質量優先、價格合理、多元供給的思路,儘快改善服務質量,加強養老托育機構服務質量監督監管任務日趨增長。
2. 發展形勢
養老方面。截至“十三五”末,全市60歲以上老年人口為19.3萬人,占總人口的14.2%,其中農村老年人口14.38萬人,占老年人口的74%,65歲以上人口占到9%。預計2025年末,60歲以上常住老年人口總數將達到22萬左右,按照國際通行標準(60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比例達到10%,或65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比重達到7%的地區進入老齡化),海東市已經進入老齡化社會,後期還將呈現快速增長趨勢,農村老年人占比較大,農村養老服務需求攀升。
托育方面。截至目前,全市現有0-3歲嬰幼兒約4.8萬人。預計“十四五”時期,海東年均出生人口1.3萬人,對托育服務的需求逐年增加,按照省級下達“十四五”時期千人口擁有3歲以下嬰幼兒托位數4.8個的指標,“十四五”末托位數需求為6800個。
3. 存在問題
面對新形勢、新任務,全市養老及托育服務工作還存在一些短板和不足亟需著力破解。一是區域發展不平衡。縣區與縣區之間、城鄉之間養老設施建設服務水平不平衡。二是服務供給不充分。運營保障經費機制尚未建立,養老方面隨著老齡化程度不斷加深,高齡化、失能化、空巢化加劇,亟需從經濟、健康、照護、精神等多方面建立有效機制,提升養老服務供給的規模和質量效益。托育方面,機構小而散,結構不優,效益不高,供給能力不足,服務質量有待提升。三是機構專業化程度不足,服務質量不高,市場開拓意識不強,服務內容單一,老年人及幼兒家庭剛性需求的照護服務供給不足,床位托位數量缺口較大。四是資源配置不夠合理。社區、村養老服務設施缺口大,養老服務設施分區分級建設要求落實難度大。五是人才隊伍不夠專業。養老托育服務領域各類專業人才短缺,養老托育機構普遍存在招不到人、留不住人現象,隊伍整體數量不足,質量不高,穩崗留人的激勵機制需要提升完善。六是養老托育服務相關產業發展尚不成熟,產品質量水平有待提高,特別是面向老年人和嬰幼兒特定需求的產品較為欠缺。養老托育服務新業態、新模式培育力度不夠。七是養老托育領域投資壓力大。全市現有的機構和設施質量偏低,標準不高,布局不盡合理,最佳化存量機構設施建設布局、提升改造綜合服務能力的投資壓力會更大。
  二、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青海工作的重大要求,立足新發展階段,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融入新發展格局,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貫徹落實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按照省第十四次黨代會精神,進一步深化養老托育領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逐步完善養老托育服務體系,著力擴大服務供給,最佳化區域均衡布局,推動服務能力提質擴容,強化服務綜合監管,持續提高人民民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著力打造全省養老托育高質量發展引領示範區,為“五個新海東”建設貢獻力量。
(二)基本原則
1. 頂層設計規劃引領。切實做好與國家、省、市“十四五”規劃綱要以及養老、托育、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等專項規劃統籌銜接,在發展目標、核心指標、重點舉措等方面與國務院檔案和相關規劃保持總體一致,細化舉措,強化支撐。
2. 政府引導市場協同。統籌好“兜底線、促普惠、市場化”協同發展,做到政府統籌引導和市場化運作相結合,完善城鄉社區服務設施建設,鼓勵支持社會力量參與養老托育服務,擴大服務資源供給,不斷滿足人民民眾多層次、多樣化服務需求。
3. 統籌協調均衡資源。緊緊圍繞區域協調發展、鄉村振興和新型城鎮化發展戰略,統籌運用各領域各層級公共資源,推進科學布局、均衡配置和最佳化整合,加大養老托育公共服務投入力度,重點向困難鄉鎮、薄弱環節、特定人群傾斜,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
4. 系統謀劃整體解決。堅持目標導向、問題導向,系統謀劃、綜合施策,將“一老一小”納入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全局通盤考慮;堅持城鄉聯動發展,推進養老托育服務均等化;優先盤活利用存量閒置資源,統籌推進養老托育服務設施建設。促進養老托育服務與文化、旅遊、科技、金融等深度融合,延伸產業鏈,利用人工智慧、大數據、雲計算等現代化信息技術,創新服務模式,培育新業態新模式,形成多層次、多類型、多元化的服務發展新格局。
5. 深化改革創新驅動。進一步深化養老托育領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增強發展動力和創新活力,推進養老托育服務均等化、標準化、便捷化,從統籌協調、財力保障、人才建設、多元供給、監督評估等入手,建立健全科學有效的養老托育服務實施機制,不斷提高服務質量和效率。
(三)發展目標
按照“兩年強基礎、補短板,三年提質量、創引領”的思路,著力強化保基本、兜底線能力,大力發展成本可負擔、方便可及的普惠養老托育服務,在老有所養、幼有所育上取得新進展。到2025年,基本建成以居家社區相協調,醫養康養相結合、多方參與、功能完善、布局合理、覆蓋城鄉、監管到位的多層次養老托育服務體系,符合市情的政策支持體系更加完善,養老托育服務水平顯著提升,全市“一老一小”家庭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進一步增強,養老托育事業健康發展水平走在全省前列。
1. 整體目標
養老服務保障能力明顯增強。依託老年服務設施,在失能特困人員集中供養率、居家社區養老服務覆蓋率、護理型養老床位占比等方面得到全面提升,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緊急救援等服務。至2025年,在養老產業規模及增加數、骨幹養老企業數量、養老服務護理專業人才數等方面有所提升,促進養老事業提質增效。
托育服務更加方便可及。發展成本可控、方便的普惠性托育服務,實現價格可負擔、質量有保障、運行可持續的普惠托育服務體系,支持非營利性機構發展。到2025年底,打造一批嬰幼兒照護服務示範基地,推動嬰幼兒照護服務專業化、規範化、標準化發展。逐步建成多形式、廣參與的嬰幼兒照護服務體系,完善家庭、社區、機構“三位一體”的服務網路,積極推進托幼一體化工作,多元化、多樣化、全覆蓋的嬰幼兒照護服務體系基本形成,嬰幼兒照護服務水平明顯提升。
市場化服務更加完善。全面放開養老托育服務市場、支持社會力量興辦養老托育機構。最佳化營商環境,綜合運用規劃、土地、住房、財政、投資、融資、人才等支持政策,引導各類主體進入養老托育服務市場。鼓勵社會力量通過獨資、參股、合資、合作、聯營、租賃等方式,參與公辦養老機構改革。支持養老托育機構規模化、連鎖化發展,打造一批具有影響力和競爭力的養老托育服務品牌。
養老托育服務質量顯著提升。加強專業技能培訓,不斷提高護理員、家政服務員、育嬰員、保育員等養老托育服務從業人員職業素質和服務能力。機構服務標準化、規範化發展步伐加快,醫養結合程度不斷加深,養老托育服務質量全面提升、養老托育用品和服務產業不斷壯大,老年教育基礎能力有較大幅度提升,托幼一體化建設深入推進,嬰幼兒照護服務能力明顯提升,養老托育服務智慧型化水平持續提高。
養老托育服務監管體系基本形成。全面建立政府管理指導、行業自律、社會監督的養老托育服務綜合監管機制。養老托育的發展環境更加最佳化,尊老愛幼的社會氛圍更加濃厚,養老、托育服務現代化、信息化、專業化運營監管能力明顯改善,養老托育服務領域各類風險防範能力進一步提高。
1. 具體指標
按照《國家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中長期規劃》《海東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和全省、全市養老托育相關專項規劃要求,緊密結合海東實際制定以下發展指標。
表1 養老領域具體指標
序號
具體指標
目標
責任單位
指標屬性
2022年
2023年
2024年
2025年
1
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參保率(單位:%)
98.80
99.00
99.20
99.40
市人力資源
社會保障局
預期性
2
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率(單位:%)
100
100
100
100
市醫保局
約束性
3
失能特困人員集中供養率(單位:%)
27.30
38.20
49.10
60.00
市民政局
約束性
4
居家社區養老服務覆蓋率(單位:%)
73
78
83
100
市民政局
約束性
5
養老機構的護理型養老床位占比(單位:%)
43
45
53
60
市民政局
預期性
6
困難老年人家庭適老化改造戶數(單位:戶)
354
300
300
300
市民政局
預期性
7
老年人健康管理率(單位:%)
75
80
80
85
市衛生
健康委
預期性
8
特殊困難老年人月探訪率(單位:%)
70
80
90
100
市民政局
約束性
9
人均預期壽命(單位:歲)
74.5
74.7
75
75.3
市衛生
健康委
預期性
10
每千名老年人養老服務床位數
43
44
44.5
45
市民政局
預期性
11
公益性養老床位數占養老床位總數比例
44.8
65
75
86.9
市民政局
預期性
表2 托育領域具體指標
序號
具體指標
目標
責任單位
指標屬性
2022年
2023年
2024年
2025年
1
嬰幼兒早期發展知識普及率(單位:%)
65
75
85
≥95
市衛生
健康委
預期性
2
示範性嬰幼兒照護服務機構數(單位:個)
2
5
5
6
市衛生
健康委
預期性
3
每千人口托位數(單位:個)
1.5
3
4
4.8
市衛生
健康委
預期性
4
育嬰師、保育員培訓率(單位:%)
90
90
90
95
市衛生
健康委
預期性
5
社區托育服務覆蓋率(單位:%)
10
15
20
30
市衛生
健康委
預期性
6
家長和看護者科學育兒指導率(單位:%)
65
65
70
≥80
市衛生
健康委
預期性
7
從業人員持證上崗率(單位:%)
100
100
100
100
市衛生
健康委
預期性
8
嬰幼兒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覆蓋率(單位:%)
90
95
95
100
市衛生
健康委
預期性
9
骨幹托育企業數量(單位:個)
2
3
4
6
市衛生
健康委
預期性
三、重點任務
在總體目標指導下,按照兜底線、促普惠、市場化協同發展,強化居家社區服務,促進醫養康養結合,積極發展老年教育,培育壯大用品和服務產業五項重點任務,做到老有所養,幼有所育,使人民民眾獲得更多幸福感。
(一)兜底線、促普惠、市場化協同發展
1. 築牢兜底保障網
建立基本養老服務清單。全面梳理由財政支出安排的各類養老服務項目,明確基本養老服務與非基本養老服務、服務對象、服務內容、服務標準,並結合發展水平和老齡化程度進行動態調整,逐步豐富發展服務項目。優先將特困、低保、低收入、計畫生育特殊家庭中的高齡、失能、失智老年人,納入基本養老服務清單重點保障,建立養老機構補貼運營制度,逐步實現全市老年人享有基本養老服務。
牽頭單位:市民政局
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財政局,各縣區人民政府
加強特困老年人保障。開展特困人員集中供養需求摸底調查,優先保障失能半失能人員集中供養。公辦、公建民營、民辦公助養老機構優先向經濟困難的孤寡、失能、殘疾、高齡及作出特殊貢獻的老年人提供服務。對社會救助家庭中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等提供必要的訪視、照料服務。為經濟困難的老年人提供養老服務補貼,為認定生活不能自理的經濟困難老年人提供護理補貼,並建立動態調整機制。
牽頭單位:市民政局
責任單位:市衛生健康委,各縣區人民政府
強化公辦養老機構保障作用。堅持公辦養老機構的公益屬性,充分發揮公辦養老機構的兜底線保基本作用,提高護理型床位占比,重點為特困人員、經濟困難的失能失智老年人、計畫生育特殊家庭老年人提供服務。進一步深化公辦養老機構改革,提升長期照護服務質量水平,加大存量公辦養老服務設施改造,提升失能老人照護服務,增設失智老人護理專區。加強公辦養老機構突發事件應急能力建設,推動消防設施改造升級。建立完善的突發事件預防與應急準備、監測與預警、應急處置與救援、事後恢復與重建等工作機制。
牽頭單位:市民政局
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衛生健康委、市住房建設局、市財政局、市市場監管局、市應急局,各縣區人民政府
建立托育兜底性保障。建設一批公辦托育機構,結合地方經濟發展和財力狀況,建立兜底性托育服務清單和資金保障舉措,逐步將兜底性托育服務納入基本公共服務範疇。
牽頭單位:市民政局
責任單位:市衛生健康委、市住房建設局、市財政局,各縣區人民政府
2. 促進普惠服務發展
加強科學規劃布局。根據常住人口分布和結構,落實分區分級規劃建設要求,科學編制國土空間規劃。優先統籌考慮養老托育機構建設用地,積極履行發展“一老一小”服務的主體責任,統籌“一老一小”服務設施規模和布局,促進服務能力提質擴容和區域均衡布局,推動城鄉協調發展。將民政、衛生健康部門列為同級國土空間規劃委員會或其他國土空間規劃議事協調機構成員單位,並明確相應職責,確保養老托育服務設施建設項目紮實推進。
牽頭單位:市自然資源規劃局
責任單位:市民政局、市發展改革委、市衛生健康委、市鄉村振興局,各縣區人民政府
強化用地保障和存量資源利用。在年度建設用地計畫中優先保障養老托育用地計畫新增建設用地計畫指標,並納入年度土地供應計畫範圍。支持各類房屋和設施用於開展養老托育服務。開辦非營利性養老托育機構,可依法使用集體所有土地。非獨立場所按照相關安全標準改造建設養老托育點並通過驗收的,不需變更土地和房屋性質。支持在社區綜合服務設施開闢空間用於養老托育服務。鼓勵國有企業利用存量低效用地和閒置物業等開展養老托育服務,將閒置公租房免費提供給社會力量為老年人開展助餐助行、日間照料、康復護理、老年教育等服務。探索將老舊小區中的國有企業房屋和設施轉交政府集中改造利用。租賃國有企業房屋用於開展養老托育服務的,以出讓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權的國有企業土地租賃期限以企業土地剩餘年限為準,以劃撥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權的土地租賃期限經當地人民政府批准後,可適當放寬租賃期限。
牽頭單位:市自然資源規劃局
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民政局、市衛生健康委、市住房建設局,各縣區人民政府
保障普惠養老托育服務供給。合理制定普惠養老托育服務內容,由市場機制形成普惠服務分級價格,綜合運用規劃、土地、住房、財政、投資、融資、人才等政策,支持社會力量建設養老托育設施,持續開展普惠養老托育城企聯動專項行動,重點發揮中央預算內投資的引導和帶動作用,支持符合條件的各類企業在海東建設運營普惠養老托育項目積極推進托幼一體化建設。推動有條件的幼稚園在滿足區域內3—6歲兒童入園需求基礎上開設托班,利用現有資源優先解決2—3歲嬰幼兒照護需求。申報全市各級財政補貼資金優先支持開設托班的新建和改擴建幼稚園項目,鼓勵民辦幼稚園提供普惠性托班服務。
牽頭單位:市民政局、市衛生健康委、市教育局
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財政局,各縣區人民政府
拓展機構管理運營方式。探索通過政府購買服務、委託管理、租賃經營等方式,引入社會力量管理運營公辦養老托育機構。加快推進具備向社會提供養老服務條件的公辦養老機構轉制為企業或開展公建民營。實施公辦養老服務機構能力提升項目,完善居家服務網路,提升護理型床位占比。完善公建民營機制,打破以價格為主的篩選標準,綜合從業信譽、服務水平、可持續性等質量指標,引進養老托育運營機構早期介入、全程參與項目工程建設,探索開展連鎖化運營。
牽頭單位:市民政局
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衛生健康委、市住房建設局、市財政局、市市場監管局,各縣區人民政府
3. 鼓勵市場主體參與
最佳化營商環境。有序放開市場準入,深化“放管服”改革,以市場需求為導向,推動養老托育服務連鎖化、規模化、品牌化發展。整合服務機構設定、執業許可、跨區域服務等審批環節,減少審批事項,最佳化審批流程,規範審批行為。擴大民間資本投資養老托育服務領域開放度,營造激勵高品質多樣化服務的寬鬆環境。打破地域限制,深化跨地區合作,鼓勵擁有優質資源的養老托育服務提供者,通過合作、連鎖經營等多種方式,跨地區參與服務供給,提升服務效能,促進服務項目和標準水平銜接。完善養老托育機構設立辦事指南,制定政務服務事項清單,提高辦事效率。符合條件的養老托育機構實行“一照多址”登記制度,經營場所在同一縣區範圍內的免於辦理分支機構登記。
牽頭單位:市政務服務監管局
責任單位:市民政局、市衛生健康委、市發展改革委,各縣區人民政府
鼓勵市場化機構建設。因地制宜,宜公則公、宜民則民,支持社會力量投入養老托育服務機構建設,為廣大中低收入家庭提供價格適度、方便可及、質量可靠的養老托育服務,向不同需求群體提供差異化、精細化服務。積極引導社會力量參與科學育兒指導服務,鼓勵托幼機構、早教機構、月子中心等相關服務機構,通過親子活動、家長互動、入戶家訪等方式開展育兒指導服務。調動各方面社會力量參與,完善相應政策,建立政府和社會聯動機制,充分發揮社會救助、社會福利、慈善事業、商業保險的有益補充作用,參與提供不同層面養老托育服務需求。
牽頭單位:市民政局、市衛生健康委
責任單位:各縣區人民政府
引導金融機構創新養老托育服務產品。創新信貸支持養老托育發展方式,在依法合規、風險可控的前提下,合理確定貸款期限,靈活提供循環貸款、年審制貸款、分期還本付息等多種貸款產品和服務。引導保險等金融機構探索開發食品責任保險、養老機構責任保險、意外傷害險、健康保險等金融產品,及時為各類養老托育主體增強風險保障。建立完善養老托育服務行業信用監管,優先將信用等級高的養老托育服務企業納入支持名單。
牽頭單位:市金融辦
責任單位:市財政局、市發展改革委,海東銀保監分局、人行海東中支,各縣區人民政府
建立健全養老托育服務綜合監管制度。嚴格養老托育市場綜合監管,建立以“雙隨機、一公開”監管為基本手段,以信用監管為基礎,以重點監管為補充,市、縣區、鄉鎮三級聯動的綜合監管機制,推進養老托育服務領域政務公開和機構信息公開,加強養老托育機構質量安全、從業人員、資金和運營秩序等方面監管,落實行業主管部門在制度建設、行業規劃、行政執法等方面的監管責任,壓實養老托育服務機構在依法登記、備案承諾、履約服務、質量安全、食品藥品安全、應急管理、消防安全等方面的主體責任,健全行業自律規約,加強部門協同監管,發揮標準規範引領和社會輿論監督作用。
牽頭單位:市政務服務監管局
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民政局、市衛生健康委、市市場監管局,各縣區人民政府
(二)強化居家社區服務
1. 完善養老托育服務設施均衡布局
嚴格落實“四同步”政策。新建住宅小區與配套養老托育服務設施實行“四同步”(同步規劃、同步建設、同步驗收、同步交付)政策。按照《國務院關於加快養老服務業的若干意見》(國發〔2013〕35號),新建城鎮住宅小區分別按人均不低於0.1平方米配套建設養老服務設施場地。將養老托育服務設施納入全市建設項目規劃,切實將社區養老托育服務設施建設納入城鄉社區配套用房建設範圍。
牽頭單位:市自然資源規劃局
責任單位:市住房建設局、市民政局、市發展改革委、市衛生健康委,各縣區人民政府
補齊養老托育服務設施建設短板。全面實施老城區和已建成居住區改造工程,盤活各類閒置資源,通過購置、置換、租賃等方式,分別按人均不低於0.1平方米的標準建設社區養老服務設施。整合養老托育與社區服務中心(站)及社區衛生、文化、體育等設施鄰近建設,實現功能相互銜接。依託社區綜合服務場所,在城市駐地鎮(街道)建設具備全托、日托、上門服務及為社區養老托育服務提供技術支撐等具備區域綜合功能的養老托育服務機構(中心)。在社區建立嵌入式養老托育服務機構, 推動托育服務設施與社區服務中心(站)及社區文化、養老等設施共建共享。對啟動已建成社區的養老托育設施情況摸底調查形成清單,對未建設養老托育服務設施的社區逐一制定整改方案並抓好落實。
牽頭單位:市住房建設局
責任單位:市自然資源規劃局、市民政局、市衛生健康委、市發展改革委、市財政局,各縣區人民政府
完善養老托育機構運營激勵機制。全面落實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等6部委關於養老托育家政等社區家庭服務業稅收優惠政策的公告精神,對提供養老托育服務的機構,按照規定享受各項稅費優惠政策。制定出台《海東市養老機構運營及設施補貼暫行辦法》。研究起草《海東市促進托育服務發展激勵辦法》,鼓勵托育服務機構提供普惠托育服務。對吸納符合條件勞動者的養老托育機構,按規定給予社保補貼。
牽頭單位:市財政局
責任單位:市稅務局、市民政局、市發展改革委、市衛生健康委,各縣區人民政府
加強宜居環境建設。普及無障礙公共基礎設施,加強母嬰設施配套建設,在公共場所和住宅小區建設中充分考慮養老托育需求,通過場所無障礙改造、消防設施改造、因地制宜增加活動場地設施、積極引導加裝電梯等措施,為老年人提供安全、舒適、便利的社區環境。鼓勵各縣區採取政府補貼等方式,支持所有納入特困供養、建檔立卡範圍的高齡、失能失智、殘疾老年人家庭開展最急需的適老化改造,以滿足老年人生活需求和營造嬰幼兒成長環境,形成一批具有示範意義的社區。
牽頭單位:市住房建設局
責任單位:市民政局、市衛生健康委、市自然資源規劃局,各縣區人民政府
2. 大力發展社區養老托育服務
提升社區養老托育服務能力。挖掘社區閒置場地資源,在社區層面建立嵌入式養老托育服務機構、照護服務場所,為老年人及嬰幼兒提供生活照料、助餐助行、緊急救援、精神慰藉等服務,有條件的地方可通過購買服務等方式,採取老年餐桌、上門服務等形式,進一步擴大養老托育服務供給。到2025年,力爭所有街道建有一個具備綜合功能的社區養老服務機構,有條件的鄉鎮也要積極建設具備綜合功能的社區養老服務機構,社區日間照料機構覆蓋率達到100%以上。“十四五”期間,新建和改造社區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44個,實施老年活動中心3個。
牽頭單位:市民政局
責任單位:市衛生健康委、市發展改革委,各縣區人民政府
鼓勵社區居家養老托育融合發展。養老托育機構、社區服務機構要為居家養老托育提供支撐,將專業服務延伸到家庭。探索“家庭養老床位”試點,完善家庭養老支持政策,支持各類養老服務機構上門為居家老年人的生活照料、家務料理、康復護理、精神慰藉等提供“喘息服務”。組織養老服務機構、社會組織、社工機構等開展養老照護、應急救護知識和技能培訓,鼓勵低齡老年人及其子女積極參與社會化培訓,提高其日常照料能力和應急處理能力。依託市、縣區婦幼保健機構,建設嬰幼兒照護服務指導中心,為區域內托育服務機構提供技術指導、管理諮詢,為從業人員提供培訓,為家長及嬰幼兒照護者提供嬰幼兒早期發展指導等服務。利用現有婦女兒童活動中心、兒童之家,與社會資本合作建設嬰幼兒照護指導和活動場所。
牽頭單位:市衛生健康委、市民政局
責任單位: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財政局,市殘聯、市婦聯,各縣區人民政府
(三)促進醫養康養結合
1. 深入推進醫養結合發展
提高養老機構健康照護能力。強化醫療衛生與養老服務銜接,鼓勵多種形式的簽約服務、協定合作,為養老機構提供必要的醫療服務和技術支持。發展養老服務聯合體,支持根據老年人健康狀況在居家、社區、機構間接續養老,撬動養老服務延伸鏈條,實現從健康管理、失能失智照護到安寧療護的老年人全生命周期全覆蓋。支持符合醫療機構設定規劃和基本標準的較大規模養老機構按相關規定申請開辦各類康復醫院、護理院、中醫醫院等,較小規模的養老機構可按規範開設醫務室或與附近的醫療機構協定合作。充分整合社區養老與基層醫療衛生在場地、人力、服務等方面的資源,推動居家社區養老服務照料中心與社區衛生服務站或其他醫療設施同址或鄰近設定。支持社會力量通過市場化運作的方式或公建民營、民辦公助等方式,開辦醫養結合機構。對養老機構設立醫務室、護理站的,優先辦理審批和執業登記手續,並按照相關規定納入醫保定點範圍,養老機構內醫護人員在職稱評定、技術準入和推薦評優等方面與醫療機構同等對待。
牽頭單位:市衛生健康委、市民政局
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市場監管局、市醫保局、市財政局,各縣區人民政府
發揮醫療機構優勢向養老托育服務延伸。鼓勵基層醫療衛生資源和養老托育服務有效對接,推動醫養健康服務資源在城鄉社區深度融合發展。提高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居家上門服務能力,做實做細家庭醫生簽約服務,開展老年人心理健康關懷服務。鼓勵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根據需求增設康復、護理病床,有條件的二級以上綜合性醫療機構開設老年醫學科或增加老年病床,提升老年病診療能力。支持有條件的醫院設定老年病科,支持有條件的醫療衛生機構提供家庭病床、上門巡診等居家醫療服務。鼓勵有條件的醫療機構採取遠程醫療、委託管理、健康管理諮詢等多種形式,提高對失能失智老年人的服務能力。探索建立互助共濟、責任共擔的長期護理保險多渠道籌資機制。探索將家庭病床、上門巡診、社區護理、失能失智老年人醫療護理等費用納入基本醫療保險支付範圍。推動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村衛生室與養老托育服務設施統籌規劃、毗鄰建設。鼓勵各級醫療衛生機構和醫務工作志願者為老年人開展義診。
牽頭單位:市衛生健康委
責任單位:市民政局、市醫保局、市發展改革委、市財政局、海東銀保監分局,各縣區人民政府
2. 促進康養融合發展
推進康養聯合體建設,整合養老、醫療和康復資源,以鎮街級養老服務機構為基礎,最佳化建設鎮街、縣域康養聯合體,聯合基層醫療機構、康復機構、中醫推拿館,聯通家庭病床、家庭養老床位,探索建立政府、社會、個人合理分擔的康養服務保障機制,為老年人提供個性化、專業化的康養服務。建立和完善包括健康教育、預防保健、疾病診治、康復護理、長期照護、安寧療護等在內的綜合連續老年健康服務,形成全周期全生態的整合型康養服務體系。加強面向老年人及其照護者開展健康教育活動,促進老年人形成健康生活方式,提高老年人健康素養。培育和引進康養服務企業,發揮青海本地醫養集團的領頭和示範效應,進一步培養具有成長潛力的康養服務企業、優秀養老企業落地海東。
牽頭單位:市民政局
責任單位:市衛生健康委、市發展改革委,各縣區人民政府
(四)積極發展老年教育
1. 激發老年教育發展活力。充分利用現有教育資源,爭取經費投入,不斷擴大老年教育規模。依託成人教育學院等各類教育機構,老年活動中心、老年大學、老年開放大學、網上老年大學等參辦老年教育,擴大老年教育覆蓋人群。最佳化老年教育資源供給,拓展老年教育發展路徑,加強老年教育支持服務,創新老年教育發展機制,促進老年教育可持續發展。優先發展社區老年教育,方便老年人就近學習。完善養教結合模式,加大政府購買服務力度,支持養老服務機構建設學習點,積極探索在養老機構設立固定學習場所,配備教學設施設備。加大政府投入力度,逐步解決老年教育的場地、校舍、設備問題,不斷擴大規模,改善設施,增加經費,增加辦學投入,改善辦學條件。充分調動各種社會團體力量,形成社會資助老年教育的良好風尚。
牽頭單位:市民政局
責任單位: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財政局,各縣區人民政府
2. 解決老年群體“數碼鴻溝”。重點支持企業開發適合老年人使用的數碼手環、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等科技產品,引導社區、養老服務機構等設定針對老年人的智慧型信息技術培訓課程,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慧型技術困難,努力消除老年人群“數碼鴻溝”。實體辦事大廳和社區綜合服務設施配備引導人員,推廣“一站式”服務,改善老年人辦事體驗。
牽頭單位:市民政局
責任單位:市教育局、市住房建設局、市財政局、市政務服務監管局,各縣區人民政府
3. 積極創造老有所為就業環境。重視老年人力資源開發,積極推動老年人口再就業,加大老年教育和職業培訓投入,制定老年人力資源開發利用的相關政策,不斷開拓老年人的再就業市場,為老年人再就業創造條件,切實支持老年專業人才在自己擅長的領域發揮作用。支持老年社會組織發展,通過政策引導、資金扶持、社會各方協助等多種措施,加大對老年社會組織的培育力度。重點支持參與社區社會治理和服務的老年社會組織。加強和改進對老年社會組織的監督和管理工作。
牽頭單位: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
責任單位:市教育局、市民政局,各縣區人民政府
(五)培育壯大養老托育產業
1. 推動養老托育產品套用發展。支持企業開展技術創新,利用現有資金渠道,支持養老托育用品關鍵技術和產品的研發、成果轉化、服務創新及套用推廣。支持“一老一小”生活用品、民族品牌創新發展。鼓勵開發老年人康復訓練及健康促進輔具、服裝服飾、養老照護產品、日用輔助產品等老年用品。開展家庭醫療監測裝備、康復輔助器具、“網際網路+醫療”等養老托育相關技術推廣套用。充分發揮康復輔具在長期照護、康復訓練和健康促進方面的作用,對城鄉特困人員、低保、低收入家庭中的失能、殘疾老年人配置基本康復輔具給予補貼。支持商業保險公司創新產品設計,探索將老年人急需的康復輔具配置納入保險支付範圍。
牽頭單位:市民政局
責任單位:市工業信息化局、市科技局、市發展改革委,海東銀保監分局,各縣區人民政府
2. 培育養老托育新業態。立足特色資源,以培育新興產業為導向,發展具有比較優勢的特色養老托育產業集群,促進養老托育服務業與生態、健康、旅遊、健身、文化、體育、休閒等融合發展。通過政策鼓勵,引導民間資本進入養老托育產業的投資方向。依託蘭西城市群建設,構建海東市沿湟水河旅居養老、農家養老等新業態。積極引導社會力量參與科學育兒指導服務,鼓勵托幼機構、早教機構、月子中心等相關服務機構,通過親子活動、家長互動、入戶家訪等方式開展育兒指導服務。
牽頭單位:市民政局
責任單位:市衛生健康委、市發展改革委、市文體旅遊廣電局,各縣區人民政府
3. 推動“網際網路+養老”服務發展。加快網際網路、5G、人工智慧、大數據等數位技術與養老托育服務的深度套用,研究開發適老化智慧型產品,簡化應用程式使用步驟及操作界面,引導幫助老年人融入信息化社會。提高養老服務信息資源利用水平,推進公共信息的資源共享,做好與戶籍、醫療、社會保險、社會救助等信息資源的對接。引導社區、養老服務機構、老年大學設定針對老年人的智慧型信息技術培訓課程,滿足老年人智慧型服務新需求。實施“網際網路+養老托育”行動,打造海東集養老托育於一體的數據共享交換平台,打造多層次智慧養老托育服務體系,匯聚線上線下資源,精準對接需求與供給,提供“點菜式”就近便捷養老托育服務。到2023年,建成市級智慧養老托育信息平台1處。
牽頭單位:市民政局
責任單位:市工業信息化局、市衛生健康委、市發展改革委、市財政局,各縣區人民政府
四、保障措施
(一)建立工作機制建立黨委領導、政府主導的“一老一小”工作推進機制,成立由黨政主要負責同志擔任組長的海東市促進養老托育服務健康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市發展改革委,市政府相關部門為成員單位,負責統籌協調推進養老托育服務發展。分別成立以市民政局、衛生健康委牽頭負責的養老、托育工作專班,負責協調落實“一老一小”各項具體工作任務,常態化督促整體解決方案的實施,定期聽取方案實施成效報告,及時向領導小組上報方案落實和重點工作推進情況。
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民政局、市衛生健康委、市教育局
(二)統籌整體推進。履行發展“一老一小”服務的主體責任和保基本兜底線的職能,根據“一老一小”人口分布和結構變化,科學謀劃“十四五”養老托育服務體系,將“一老一小”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列入本地“為民辦實事”清單,統籌“一老一小”服務設施規模和布局,構建與常住人口規模相適應的養老托育服務網路,促進服務能力提質擴容和區域均衡布局。加強養老托育服務設施場地保障,在年度建設用地供應計畫中保障養老托育用地需求,落實新建小區“四同步”配建養老托育服務設施政策要求。
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自然資源規劃局、市住房建設局、市民政局、市衛生健康委
(三)加大資金投入。根據經濟社會發展狀況和“一老一小”人口變化,積極發揮政府投資引導帶動作用,建立穩定的養老托育服務經費投入保障機制,完善財稅和金融政策,保證各類養老托育服務項目經費,建立與全省養老托育工作的協同機制,推動各項稅費優惠舉措落地。創新發展相關金融產品和服務,著力構建財政資金、社會資本參與的投融資體系,鼓勵各級政府依法合規採取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等方式,吸引更多社會力量參與建設、運營和服務。引導保險等金融機構探索開發食品責任保險、養老機構責任保險、意外傷害險、健康保險等金融產品,及時為各類養老托育主體提供風險保障。
責任單位:市財政局、市金融辦、市發展改革委、市民政局、市衛生健康委
(四)強化人才培養。鞏固“存量”,拓寬產業人才培養途徑,最佳化“增量”,形成與服務和產業發展相適應的“一老一小”服務人才隊伍。建立養老托育服務人員崗前培訓、崗位培訓、職業技能培訓遞進機制,提升行業管理和服務水平,提高產業與教育培訓機構融合發展水平。依託社會力量,建立低成本、高質量、廣覆蓋的線上、線下學習培訓網路,鼓勵老年人及家庭成員積極參與社會化培訓。支持引進簽約養老托育服務專業人才,指導本地養老托育機構相關工作。通過返聘教育衛生健康等機構有經驗的退休人員等措施,充實人員隊伍。建立激勵機制,保障從業人員福利待遇等合法權益。
責任單位: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教育局、市民政局、市衛生健康委
(五)落實支持政策。在落實國家相關政策措施的基礎上,建立健全養老托育政策措施,創新提出土地、住房、財政、投資、融資、人才等方面優惠政策,不斷最佳化養老托育領域營商環境,發揮政策的系統集成效應,支持養老托育服務健康發展。在年度建設用地供應計畫中,統籌考慮養老托育用地供應規模和布局,支持利用存量低效用地和商業服務用地改建養老托育服務設施。推動養老托育機構生活用水、用電、用熱、用氣實行居民價格。對吸納符合條件勞動者的養老托育服務機構,按規定給予社保補貼。完善養老機構運營補貼激勵機制,引導養老服務機構優先接收經濟困難的失能失智、高齡、計畫生育特殊家庭老年人。健全完善養老服務體系,推動老齡事業和產業高質量發展,不斷提升廣大民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自然資源規劃局、市住房建設局、市財政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市場監管局、市工業信息化局、市民政局、市衛生健康委
(六)加強規範監管。建立健全業務指導、督促檢查、考核獎懲、安全保障和責任追究制度,確保各項政策措施、規章制度落實到位。做好突發事件應對能力建設,將養老托育服務納入公共安全重點保障範圍,提升養老托育機構突發事件應急保障能力。建立政府購買養老托育機構安全管理服務制度。加大對以養老托育名義非法集資的風險排查力度,嚴防“一老一小”領域虛假投資、欺詐銷售、高額返利等形式的非法集資,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嚴厲打擊面向老年人的非法集資、保健品欺詐等違法犯罪行為,及時曝光侵害老年人合法權益的典型案例,維護老年人合法權益。推進養老托育政務服務的“好差評”工作,完善評價規則,加強評價結果運用,改進提升服務質量。
責任單位:市市場監管局、市金融辦、市商務局、市發展改革委、市民政局、市衛生健康委、市公安局、市司法局
(七)營造友好環境。加大養老托育服務宣傳力度,大力營造有利於養老托育服務發展的政策環境。強化孝親敬老傳統美德宣傳教育,將其列為公民道德建設、黨員幹部教育、村規民約的重要內容,持續開展孝親敬老文化進機關、進鄉村、進社區、進學校、進企業、進單位活動,以及敬老月系列活動和“敬老文明號”創建活動。製作適合新興媒體傳播的孝親敬老文化作品和公益廣告。著力培育和表彰孝親敬老先進典型,讓孝親敬老成為公民素養和社會風尚。支持加強幹部德孝情況考察,並將其作為幹部晉級評先的依據。
責任單位:市委宣傳部、市委組織部,市民政局、市衛生健康委、市教育局、市文體旅遊廣電局,各縣區人民政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