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一老一小”整體解決方案

《杭州市“一老一小”整體解決方案》是杭州市人民政府印發的解決方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杭州市“一老一小”整體解決方案
  • 頒布時間:2022年10月21日
  • 發布單位:杭州市人民政府
修訂目的,實施背景,方案全文,

修訂目的

為系統推進、加快完善我市“一老一小”服務體系,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推進養老服務發展的意見》(國辦發〔2019〕5號)、《國務院辦公廳關於促進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服務發展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9〕15號)、《國務院辦公廳關於促進養老托育服務健康發展的意見》(國辦發〔2020〕52號)等檔案精神,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方案。

實施背景

發展基礎
政策體系持續完善
服務資源日漸豐富
產業發展步伐加快
服務需求日益增長
發展趨勢
服務人口規模增長趨勢顯著
服務需求呈現多元普惠發展
服務方式日趨數位化人性化
實施原則
堅持普惠優先
堅持統籌布局
堅持條塊結合
堅持數字賦能

方案全文

為系統推進、加快完善我市“一老一小”服務體系,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推進養老服務發展的意見》(國辦發〔2019〕5號)、《國務院辦公廳關於促進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服務發展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9〕15號)、《國務院辦公廳關於促進養老托育服務健康發展的意見》(國辦發〔2020〕52號)等檔案精神,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方案。
一、實施背景
(一)發展基礎。
1.“一老一小”政策體系持續完善。養老服務“1+1+X”政策支持體系不斷完善,頒布實施《杭州市居家養老服務條例》,出台《杭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貫徹落實〈杭州市居家養老服務條例〉的實施意見》(杭政辦函〔2020〕47號)、《杭州市衛生健康委員會等五部門關於印發〈關於深入推進醫療健康與養老服務相結合的實施意見〉的通知》(杭衛發〔2021〕60號)、《居家養老服務質量規範》(DB3301/T 0315—2020)等檔案近40個,在用地保障、融資信貸、財政支持、稅費優惠、人才隊伍建設等方面予以政策支持。托育服務體系初步形成,出台《杭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促進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服務健康發展的通知》(杭政辦函〔2021〕2號)、《杭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推進產業園區嵌入式幼稚園(含托育)發展的實施意見》(杭政辦函〔2020〕14號)等檔案近10個,初步構築起托育設施建設和照護服務供給支撐性政策體系。
2.“一老一小”服務資源日漸豐富。養老機構建設穩步推進,形成了高端有市場、中端有供給、低端有保障的養老服務發展格局。鎮街級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實現全覆蓋,並與社區級居家養老服務中心錯位發展、互為補充。抓好國家人工智慧養老社會實驗工作,首創養老電子津貼“重陽分”和電子養老卡,惠及29萬多名老年人。累計開展困難老年人家庭適老化改造6000餘戶,試點建成家庭養老照護床位900餘張。目前,全市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服務托位4.4萬個,嬰幼兒照護服務納入市政府為民辦實事項目,逐步形成公建民營型、民辦公助型、單位自建型、社會興辦型、幼稚園辦托型等5種托位供給模式,主體多元、服務靈活的嬰幼兒照護服務體系初顯雛形。
3.“一老一小”產業發展步伐加快。鼓勵社會力量興辦養老服務機構,引進行業知名養老品牌,促進養老服務業快速發展。推進養老產業園、老年用品市場、為老服務街區建設,初步形成“一區一特色”的產業發展格局。市區兩級財政每年投入2900餘萬元為101.9萬名老年人購買團體意外傷害統籌保險給予補貼,已形成“政府引導、市場運作、企業讓利、自願購買、鼓勵參與”的機制。通過將嬰幼兒照護服務設施納入社區配套用房統籌規劃、實行綜合獎補等方式降低嬰幼兒照護服務機構運行成本,培育並建成了以拱墅區長慶街道奶牛城堡托育園、市婦產科醫院托育園、濱江區海康威視產業園區嵌入式幼稚園為代表的一批社會力量參與籌建的普惠性嬰幼兒照護服務機構。
4.“一老一小”服務需求日益增長。我市60歲及以上常住老年人口由2015年末的161.7萬人增加至2021年末的211.1萬人,年均增長4.54%;60歲及以上戶籍老年人口由2015年末的152.4萬人增加至2021年末的193.2萬人,年均增長4.04%,占全市總人口的23.15%,我市已邁入中度老齡化社會。同時,我市3歲以下嬰幼兒人口從2015年末的23.12萬人增加至2021年末的28.11萬人,年均增長3.3%。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2015年的4.26萬元上升至2021年的6.77萬元,人民民眾消費能力不斷提升,對於“一老一小”的服務需求逐步提高。
(二)發展趨勢。
1.服務人口規模增長趨勢顯著。未來五年,我市“一老一小”福利型戶籍人口總量持續增加,預計從2021年的239萬人增加到2025年的292萬人,占全市戶籍人口比重從2021年19.6%提升至2025年的22%。到2025年,全市60歲及以上常住老年人口達到264萬人,年均增長約13萬人。“十四五”期間,3歲以下嬰幼兒人口總數預計將每年保持在25萬—30萬人的區間。到2025年,按照每千人托位4.6個計算,缺口達2.9萬個左右。養老托育基礎設施供給壓力有增無減。
2.服務需求呈現多元普惠發展。隨著中等收入群體比重不斷擴大,低收入群體收入水平不斷提高,民眾對養老托育服務的需求不斷提升。享有價格公開透明、質量均衡有保障的養老托育服務,成為人民民眾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內容。隨著民眾對養老托育服務的專業化、規範化、品質化要求持續提高,迫切需要政府聯合非營利性組織、企事業單位等力量,加快形成兜底性、普惠性、市場化相結合,能夠滿足多元化、多層次需求的養老托育服務體系。
3.服務方式日趨數位化人性化。當前,推進養老托育服務多部門多場景集成套用已成為大勢所趨,需要從整體上推動數字社會建設,在養老托育服務領域形成“即時感知、智慧型預警”的治理形態和“主動服務、精準服務”的服務形態。通過搭建杭州市嬰育數位化社會治理平台,利用信息化手段促進管理規範化,提升監管精準化、智慧型化水平和預警防控能力。依託一體化智慧型化公共數據平台,打造智慧養老3.0版,實現人工智慧、虛擬現實等新技術在養老服務領域深度集成套用,智慧場景高頻套用日益普及。
二、發展目標
(一)整體目標。
到2025年,養老托育服務設施更加完善,服務價格更加普惠,服務內容更加優質,服務隊伍更加專業,機構管理更加規範,數位化套用更加普及,監管機制更加健全,建成“杭州市老年友好型社區”350個,爭取創建“全國示範性老年友好型社區”50個,實現普惠性嬰幼兒照護服務機構街道(鄉鎮)全覆蓋,推進國家兒童友好城市試點建設,高質量創建全國嬰幼兒照護服務示範城市,基本建成“老年友好型城市”和“兒童友好型城市”。
到2035年,建成功能完善、普惠優先、規模適度、覆蓋城鄉的養老托育服務體系,人民民眾多樣化、多層次服務需求得到充分滿足。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各項指標達到高收入國家水平,實現全市老年友好型社區全覆蓋,普惠性嬰幼兒照護服務托位供給占比達到90%以上,高水平建成“老年友好型城市”和“兒童友好型城市”,“老年友好”和“兒童友好”成為杭州高質量發展實現共同富裕的重要體現。
(二)具體目標。
1.政策保障更加有力。政策體系不斷健全,成本可負擔、方便可及的普惠性養老托育服務全面發展,激勵機制更加完善,養老托育服務相關支持政策效果更加顯著。到2025年,形成普惠為主、保障高效的養老托育服務政策體系。
2.服務體系更加完善。服務供給基本滿足民眾需求,打造設施健全、服務優質、專業規範的整合型服務體系。到2025年,65歲及以上老年人城鄉社區規範健康管理率達到65%,街道(鄉鎮)普惠性養老托育機構覆蓋率達到100%,示範性托育機構達到50家;每千人擁有3歲以下嬰幼兒托位數達到4.6個,普惠性托位占比超過60%。
3.隊伍建設更加專業。服務人才專業性不斷提升,逐步建立專業素養高、實操技能強、規範培訓上崗的服務隊伍。到2025年,每萬名老年人擁有持證養老護理員達到28人,高級護理員、技師級護理員在護理員隊伍中的比例達到20%;托育從業人員持證上崗率達到90%。
4.城鄉資源更加均衡。城鄉服務差距不斷縮小,農村服務水平持續提升,資源分布更加合理。到2025年,社區老年活動中心覆蓋率達到100%;街道(鄉鎮)示範型嬰幼兒成長驛站覆蓋率達到100%。
5.市場主體更加活躍。服務機構多元化、規範化、市場化、規模化發展,行業骨幹企業數量倍增,普惠性服務機構充分發展。到2025年,培育規模化連鎖化的骨幹托育企業(組織)10家以上。
6.數位化改革更有成效。對標高水平實現“老有所養”“幼有所育”目標,構建“社區大照護”體系,打造具有杭州辨識度的“家門口養老托育”數位化場景,以數位化賦能養老托育服務全面發展。
(三)實施原則。
1.堅持普惠優先。強化政府保基本兜底線職能,補齊重點人群、重點領域、重點地區設施短板。支持和引導各類主體大力發展質量有保障、成本可負擔、方便可及的普惠性養老托育服務。
2.堅持統籌布局。充分考慮服務人口和服務半徑等實際情況,結合國土空間規劃,進一步最佳化資源配置,統籌全市“一老一小”服務設施數量、規模和布局,保障人民民眾就近就便享受服務。
3.堅持條塊結合。壓實屬地責任,盡力而為、量力而行,不斷滿足轄區居民的服務需求。各相關職能部門發揮牽頭引導和推動作用,確保各項任務落實到位。
4.堅持問題導向。抓緊解決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切實保障“一老一小”群體基本服務需要。建立場地、資金、人才等要素保障長效機制,補齊“一老一小”服務供給短板。
5.堅持數字賦能。統籌運用數位化技術、數位化思維,深度融合“管理+服務”的理念,進一步推動公共數據全量全要素歸集,打造多跨協同、綜合集成、多方參與的“一老一小”服務數位化場景。
三、重點任務
(一)建設老年友好型城市。
1.強化養老服務兜底保障。充分發揮公辦及公建民營養老機構兜底保障作用,在滿足特困人員集中供養需求的前提下,優先保障經濟困難的孤寡、失能、高齡、計畫生育特殊家庭等老年人的服務需求。在自願前提下,生活不能自理特困人員集中供養率達到100%。進一步完善養老服務資金補助政策,支持社會力量提供普惠性養老服務。[責任單位:市民政局、市衛生健康委員會、市財政局,各區、縣(市)政府]
2.加強養老基礎設施布局。編制養老服務設施布局規劃,落實《杭州市居家養老服務條例》,多渠道加快城鄉養老基礎設施建設。鼓勵有條件的社區、街道集中建設養老和托幼綜合體,增強生命相續的代際互動,增強老年人生命精神健康度。根據《杭州市居家養老服務條例》和杭政辦函〔2020〕47號檔案要求,嚴格落實養老服務設施配建標準,確保新建居住區配建養老服務設施達標率實現100%,有效補齊已建成住宅小區和農村地區居家養老服務設施短板。[責任單位: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市建委、市民政局,各區、縣(市)政府]
3.完善居家養老服務功能。實施居家養老服務評價,落實老年人居家服務責任,做到轄區內老年人在需要時能夠找到人、獲得幫助。支持街道(鄉鎮)整合利用社區(村)綜合服務設施、社會公共服務設施和社會福利設施提供居家養老服務。進一步發揮公共服務機構、專業社會組織的作用,對失能老年人家庭照護者進行技能培訓、提供指導服務。鼓勵養老社會公益組織參與入戶看護失能、失智人員工作,引導社區發揮鄰里互助優勢,發展鄰里互助看護服務。支持為老年人集中居住的老舊住宅配備上下樓梯的輔助器具或電梯,支持為獨居老年人安裝應急呼叫救援設備。充分發揮鎮街級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功能,依託養老服務商城,為居家老年人提供助餐、助浴、助急、助醫、助行、助潔等服務。以社區嵌入式養老機構為支撐,以康養聯合體為抓手,加快推動家庭養老床位和家庭病床“兩床”融合,進一步完善“家院一體”微機構運作模式,提供醫養康養一體化、“居家—日托—機構”連續轉接的社區整合式照護。健全農村留守老年人關愛服務工作機制,有序推進農村敬老院整合提升,在自願基礎上,優先安排農村特殊困難老年人入住敬老院,鼓勵有條件的地區針對偏遠山區老年人,通過社會捐贈、村民互助等方式舉辦農村睦鄰互助點。[責任單位:市民政局、市衛生健康委員會,各區、縣(市)政府]
4.加快公共設施適老化改造。加快創建老年友好型社區,持續推進公共基礎設施無障礙建設。與老年人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公共設施,不符合國家無障礙設施強制性規範的,應及時開展適老化改造。持續開展老舊小區公共設施適老化改造,加快推進既有住宅加裝電梯。制定“杭州市老年友好型社區”規範化標準,支持開發適老型住宅並提供配套物業服務。最佳化社區(村)老年食堂配套設施建設,因地制宜建設配送餐中心,為老年人提供舒適整潔的就餐環境。最佳化補助政策、支付手段,進一步完善社區(村)助餐服務機制,[責任單位:市民政局、市建委、市住保房管局,各區、縣(市)政府]
5.提升數字服務適老化水平。依託“網際網路+物聯網+養老”模式,構建多終端、全覆蓋、秒回響、一體化的養老服務呼叫平台。拓展社會保障卡(市民卡)養老服務內容,實現養老服務“一卡通辦”。在老年人出行、就醫、消費、文娛、辦事等高頻事項和服務場景中,保留老年人熟悉的傳統服務方式,充分保障運用智慧型技術困難老年人的基本需求。推進養老平台與醫療、社會救助等平台對接,建立動態完整的老年人信息資料庫。建設居家養老服務信息平台、老年人居家呼叫服務系統和應急救援服務網路,提供緊急呼叫、家政預約、健康諮詢、物品代購等線上老年服務項目。改善老年人線上服務體驗,入口網站、客戶端等各類線上公共服務平台設定大字型、無廣告、操作簡單的“長輩模式”。[責任單位:市發改委、市衛生健康委員會、市民政局、市人力社保局、市交通運輸局、市數據資源局,各區、縣(市)政府]
6.提升養老機構服務水平。通過建設醫養護聯合體等方式,整合醫療、康復、養老和護理資源,提高護理型床位占比,為老年人提供治療期住院、康復期護理、穩定期生活照料以及臨終關懷一體化服務。鼓勵養老機構設立或引入老年康復醫院、老年護理院、安寧療護中心等醫療機構。支持各類醫療機構舉辦養老機構。持續提高養老機構內設醫療機構醫保結算便利化水平。[責任單位:市衛生健康委員會、市民政局、市醫療保障局,各區、縣(市)政府]
7.提供優質老年健康服務。進一步完善老年健康服務體系,深化醫養護簽約和家庭病床服務,推進慢病全周期“數智”健康管理套用,豐富慢病一體化門診建設內涵。加強老年人健康管理,全方位加強基層健康服務能力建設,完善健康教育網路,不斷規範電子健康檔案管理,推進電子健康檔案務實套用。到2025年,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為轄區內60歲及以上常住老年人普遍建立健康檔案,65歲及以上老年人城鄉社區規範健康管理率達到65%。實施老年人心理關愛行動,開展老年失智症早期篩查評估和健康干預行動,建立宣傳教育、普遍篩查、早期干預、分級診療、照護服務等一體化閉環管理機制。推進老年友善醫療機構建設,二級及以上公立綜合醫院和二甲及以上公立中醫醫院規範設定老年醫學科的比例達到60%,縣級以上公立綜合醫院普遍設立老年醫學科。到2025年,各區、縣(市)至少有1家醫院和20%以上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開展安寧療護服務。(責任單位:市衛生健康委員會)
8.創造老有所為的社會環境。實現區、縣(市)老年活動中心全覆蓋,單個面積不少於2000平方米。街道(鄉鎮)、社區(村)配備供老年人參加文化、教育、休閒娛樂等活動的場所,加快普惠性健身鍛鍊基礎設施設備更新。通過嵌入、改造、整合、新建等方式為老年人就近提供更多體育文化活動場所。深入推進老年教育機構標準化建設,完善“市—區縣(市)—街道(鄉鎮)—社區(村)”四級老年教育辦學網路,打造家門口的老年大學(學堂)、老年電視大學(分校)。到2025年,各區、縣(市)均建有老年活動中心、老年大學、老年電視大學。積極營造老有所為的社會環境,搭建志願服務平台,組建老年志願者協會,組織老年志願者廣泛開展銀齡互助、鄰里互助活動。搭建老年人才資源服務平台,支持離退休老專家根據自身專業發揮餘熱。[責任單位:市衛生健康委員會、市民政局、市教育局、市建委、市人力社保局、市體育局,各區、縣(市)政府]
9.加快發展養老產業。培育一批面向老年人的專業健康管理與服務促進機構。推動知名養老服務企業入駐我市,支持養老服務品牌化、連鎖化發展,培育一批養老服務行業龍頭企業。支持面向老年人的健康管理、預防干預、養生保健、健身休閒、文化娛樂、旅居養老等業態深度融合。發揮中醫藥獨特優勢,促進中醫藥資源廣泛服務老年人。加快家政服務業發展,為老年人提供優質服務。發展老年服裝服飾、日用輔助產品、生活護理產品、康復訓練及健康促進輔具等老年用品產業。加強老年適老化家居改造宣傳,豐富適老化家居、衣裝及設備供給,預防和減少老年人日常起居意外損傷。繼續為全市戶籍60歲及以上特困人員、低保和低邊家庭中的老年人、特殊困難老年人、優撫對象、失獨人員、80歲及以上老年人購買團體意外傷害統籌保險,推廣“線上直賠”服務,到2025年,實現老年意外險直賠服務區、縣(市)全覆蓋。創新“子女網上下單、老人體驗服務”等消費新模式,鼓勵網際網路企業全面對接養老服務需求,支持優質養老機構平台化發展,培育區域性、行業性綜合信息平台。[責任單位:市發改委、市民政局、市經信局、市商務局、市文化廣電旅遊局、市衛生健康委員會,各區、縣(市)政府]
(二)建設兒童友好型城市。
1.推動普惠托育服務發展。出台《杭州市普惠性嬰幼兒照護服務機構認定管理暫行辦法》,明確政策實施對象、認定條件、認定程式和支持政策。市本級和區、縣(市)政府建立嬰幼兒照護髮展引導機制,支持行業發展。加強社區嵌入式、分散式、小型化的托育服務設施建設。推廣“物業+托育”模式,支持物業企業發展普惠托育服務。支持專業托育機構進社區、進家庭、進企事業單位,並輻射周邊居民。最佳化社區托育設施與社區(村)黨群綜合服務中心、文化體育衛生等設施的功能銜接,提高綜合效益。支持社會資本建設或租賃場地提供普惠托育服務。每個鄉鎮(街道)原則上至少建有1家普惠性嬰幼兒照護服務機構。[責任單位:市衛生健康委員會、市財政局,各區、縣(市)政府]
2.完善兒童福利保障體系。關愛孤兒和事實無人撫養兒童,深化實施孤兒助醫助學項目,探索推進事實無人撫養兒童助醫助學工作,最佳化完善社會散居孤兒、事實無人撫養兒童的家庭走訪、監護評估、家庭培訓和監護保護制度。完善兒童收養登記管理,實施收養評估制度,推進兒童福利機構最佳化提質。建立健全困境兒童信息台賬,落實定期上門查訪,加大對困難家庭的重病、殘疾兒童基本生活保障和專項救助力度。落實孤兒、困境兒童等基本醫療保障政策,其個人繳費部分由當地財政給予補助。[責任單位:市民政局、市殘聯、市衛生健康委員會、市醫療保障局,各區、縣(市)政府]
3.推進社區托育設施建設。嚴格落實《杭州市嬰幼兒照護服務設施配建辦法》,合理規劃布局與常住人口規模相適應的嬰幼兒照護服務設施,並將其納入社區配套用房統籌規劃建設。根據杭政辦函〔2021〕2號檔案要求,嚴格落實配建標準,有效改善托育服務硬體基礎。做好托幼一體化引導,鼓勵有條件的幼稚園開設托班。在滿足現行規劃和不減少幼稚園規模的基礎上,鼓勵在新建居住區建設托幼一體化幼稚園;已建成居住區更新擴建幼稚園,有條件的可附設托班。附設托班應相應增加用地面積,其生均用地面積等相關規劃指標參照幼稚園標準執行。鼓勵有條件的企事業單位在衛生健康、民政、教育部門監管下建設托育機構,提升嬰幼兒父母隨托看護率。在農村綜合服務設施配建中,統籌建設嬰幼兒照護服務設施。[責任單位:市衛生健康委員會、市教育局、市建委、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各區、縣(市)政府]
4.加強對家庭嬰幼兒照護的支持和指導。全面落實產假、護理假、育兒假等政策,將生育友好作為用人單位承擔社會責任的重要內容,鼓勵用人單位採取靈活安排工作時間等措施,為嬰幼兒照護提供便利條件。支持脫產照護嬰幼兒的父母重返工作崗位,並提供崗位信息服務、就業指導和職業技能培訓。創新方式方法,利用數位化手段開通異地社保和醫保,支持人才隨遷老人家屬、親屬來杭照護嬰幼兒。加強對嬰幼兒早期發展的家庭指導,提升家庭的科學育兒能力。探索實施社區(村)家長互助式、臨時託管式公益服務。整合利用現有資源,加快建設管理規範、溫馨安全、標識統一的社區(村)嬰幼兒成長驛站,延伸兒童健康管理服務。[責任單位:市衛生健康委員會、市人力社保局、市民政局,各區、縣(市)政府]
5.加強生命早期1000天健康保障。落實母嬰安全五項制度,健全出生缺陷防治網路,實施三級預防措施。統籌推進產前篩查和診斷,合理完善新生兒疾病篩查病種範圍,減少嚴重致殘出生缺陷發生率。對高危兒、體弱兒和營養性疾病兒童,加強重點健康問題干預和動態隨訪管理。切實做好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婦幼保健服務工作,為嬰幼兒家庭提供新生兒訪視、膳食營養、生長發育、預防接種、安全防護、疾病防控等服務。在全面開展標準化發育篩查基礎上,對16—30月齡兒童開展M-CHAT孤獨症篩查,及早識別兒童心理行為發育問題。協同推進兒童殘疾預防、早期篩查、診療康復,擴大殘疾兒童康復救助項目的年齡範圍,提高救助標準。加強醫育結合,建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與托育機構、成長驛站簽約服務制度,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兒保人員定時、定員為轄區托育機構和成長驛站開展巡迴指導與培訓。每個區、縣(市)均有1個標準化婦幼保健機構,婦幼保健機構衛生技術人員比例應當不低於總人數的80%,區、縣(市)級婦幼保健人員原則上按照每1萬常住人口1—1.5名標準配置,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專職婦保、兒保人員原則上按照每2萬常住人口各1名標準配置。[責任單位:市衛生健康委員會、市殘聯,各區、縣(市)政府]
6.推進兒童友好成長空間建設。鼓勵將嬰幼兒早期看護教育納入基本教育體系。加強兒童友好街區建設,推進城市街區、社區、道路以及學校、醫院、公園、公共圖書館、體育場所、綠地、公共運輸等各類服務設施和場地適兒化改造。建設適合兒童的服務設施和標識標牌系統,推動公共場所建設母嬰室、兒童廁位及洗手池、兒童休息活動區等設施。拓展兒童人文參與空間,在公共圖書館設定兒童閱覽區,鼓勵設定少兒圖書館。擴充兒童美育資源,鼓勵學校與美術館、博物館、音樂廳等共建校外教育基地。加快兒童勞動教育、課外實踐、科技體驗、素質拓展等校外活動場所設施建設。開展兒童友好社區建設,增加嬰幼兒成長驛站、兒童之家等兒童“微空間”。鼓勵打造兒童“遊戲角落”,提供適齡兒童步行路徑和探索空間,合理增設安全遊戲活動設施。[責任單位:市發改委、市建委、市衛生健康委員會、市教育局、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市城管局、市文化廣電旅遊局,各區、縣(市)政府]
7.加快發展托育服務產業。鼓勵利用存量建築,在符合準辦標準和消防技術規範的前提下,開辦嵌入式托育機構,有條件的可對外提供普惠托育服務。制定嬰幼兒照護服務機構質量評估有關標準,推進示範性托育機構創建。組建行業協會,搭建嬰幼兒托育服務行業協作平台,推動產業鏈延伸發展,支持擴大優質托育服務供給。[責任單位:市衛生健康委員會、市商務局、市發改委,各區、縣(市)政府]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協調。建立市委社會建設委員會(以下簡稱市委社建委)統籌下的專班工作機制,市民政局牽頭負責養老服務工作,市衛生健康委員會牽頭負責老齡健康、托育工作,市政府婦女兒童工作委員會辦公室、市委社建委等統籌協調兒童友好型城市建設工作,各部門協調落實“一老一小”各項具體工作任務。將“一老一小”各項工作落實情況納入各部門、各區縣(市)的目標考核體系,定期檢查重點工作進度,確保各項政策落到實處。[責任單位:市發改委(市委社建委)、市民政局、市衛生健康委員會、市婦聯、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各區、縣(市)政府]
(二)最佳化用地保障和存量資源利用。合理最佳化養老托育用地規劃布局,將養老托育用地納入年度建設用地供應計畫並予以保障。支持利用存量低效用地和商業服務用地等開展養老托育服務。在城市居住區民生設施補短板和城鎮老舊小區改造中統籌推進養老托育服務設施建設,增加公共區域兒童遊樂和體育運動設施。探索將老舊小區中的國企房產和設施以適當方式轉交政府集中改造利用。通過適當放寬最長租賃期限等措施支持養老托育產業發展。[責任單位:市建委、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市國資委、市機關事務局,各區、縣(市)政府]
(三)最佳化財政金融保障。各區、縣(市)政府要加強“一老一小”服務的資金保障。鼓勵政府出資的產業投資基金、創業投資基金、私募股權基金加大對養老托育領域的投資力度。豐富貸款產品和服務,加大養老托育行業增信支持力度,支持養老托育企業發展。落實養老和嬰幼兒照護服務機構現有稅費優惠政策。鼓勵通過政府無償或低價提供場地設施等措施,降低普惠性養老托育服務成本。[責任單位:市發改委、市地方金融監管局、市財政局,各區、縣(市)政府]
(四)加強專業隊伍建設。完善學歷教育、非學歷教育、繼續教育、實習實訓“四位一體”的從業人員教育體系。構建具有杭州特色的護理員職業技能培訓、評價和認定體系。加強對養老托育服務機構負責人、管理人員的崗前及定期培訓,培養一批領軍型人才。落實養老服務人才補助政策,推進養老服務隊伍年輕化、專業化、職業化建設。支持杭州科技職業技術學院高水平建設嬰幼兒照護服務相關專業,加大市屬高職院校相關專業建設的支持力度,加快培養育嬰、保育、保健等專業人才。各級嬰幼兒照護服務指導中心制定系統培訓計畫,加強園長、保育員、保健員等從業人員崗前職後培訓。[責任單位:市民政局、市衛生健康委員會、市人力社保局、市教育局、市發改委,各區、縣(市)政府]
(五)完善綜合監管體系。實行清單式管理,重點加強養老托育機構監管,明確監管事項、依據、措施和流程,監管結果及時向社會公布。健全行業自律規範約束機制,加強正面宣傳引導和社會輿論監督。加快推進養老托育服務領域信用體系建設,加快構建以信用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建立養老托育機構突發事件預防與應急準備、監測與預警、應急處置與救援、事後恢復與重建等工作機制。嚴防“一老一小”領域以虛假投資、欺詐銷售、高額返利等方式進行非法集資。加強監管信息的歸集共享,加快養老托育信用管理平台建設,實施遠程監管、移動監管,提升監管精準化、智慧型化水平和預警防控能力,實現全市養老托育“一網統管”。[責任單位:市民政局、市衛生健康委員會、市應急管理局、市發改委、市市場監管局、市地方金融監管局、市公安局、市消防救援支隊,各區、縣(市)政府]
(六)營造社會友好氛圍。弘揚中華民族尊老愛幼傳統美德,持續開展“敬老文明號”“敬老愛老助老最美”系列選樹活動。開展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宣傳,將人口老齡化國情市情教育、老齡政策法規教育納入黨校、行政學院領導幹部課程或全市理論學習中心組教育內容。引導民眾正確看待人口發展趨勢,營造全社會關心、支持、參與“一老一小”事業發展的良好氛圍。支持公益慈善類社會組織廣泛開展“一老一小”志願服務活動。建立健全“一老一小”公共活動和公共事務參與機制,暢通參與渠道。在制定社會政策、發展公共服務中尊重“一老一小”,事先聽取相關利益群體的意見,全面保障其在社會生活、社區發展、家庭事務中的知情權、表達權和參與權。[責任單位:市委宣傳部、市衛生健康委員會、市民政局、市發改委,各區、縣(市)政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