瓊府〔2015〕48號
各市、縣、自治縣人民政府,省政府直屬各單位: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計量發展規劃(2013-2020)》(國發〔2013〕10號)精神,充分發揮計量在保障民生、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等方面的重要技術支撐作用,推動我省計量事業加快發展,結合我省實際情況,現就進一步加強全省計量工作,提出如下意見。
一、深刻認識計量工作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
計量是實現單位統一,保證量值準確可靠的活動,關係國計民生。計量工作是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技術基礎,是提高區域綜合競爭力、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的重要技術手段,也是規範市場經濟秩序、維護公民和法人合法權益的重要技術保障。自建省以來,全省計量工作取得長足發展,量值傳遞溯源體系日臻完善,計量技術服務與保障能力不斷增強,計量監督管理體系不斷健全,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推進節能減排、提高產品質量、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但是,我省計量工作基礎仍很薄弱,量值傳遞溯源能力在很多領域仍存在空白,企業計量設施和專業人才相對缺乏,計量監管手段不夠完備,全省計量能力還無法滿足經濟社會發展需求。
本世紀第二個十年,是加快產業轉型跨越發展的關鍵時期。我省進入了落實推進“科學發展、綠色崛起”戰略、加快國際旅遊島建設、譜寫美麗中國海南篇章的新發展階段,對計量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省要做大做強特色產業,迫切需要進一步夯實計量工作基礎,完善量值傳遞溯源體系,強化計量監督管理,提升計量服務能力,為提高全省科技創新能力、增強綜合實力、促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二、指導思想和工作目標
(一)指導思想。
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緊緊圍繞促進全省經濟社會發展這一中心任務,以突出重點、夯實基礎;統籌兼顧、服務發展;完善法制、依法監管為基本原則,進一步加強適應海南經濟社會發展的量值傳遞溯源體系建設,加快提升計量技術機構服務能力。大力推進民生計量、安全計量、產業計量,加強實用型計量測試技術研究及套用。突出計量基礎建設、能力建設和隊伍建設,全面加強計量監管和誠信體系建設,為推動科技進步,促進海南綠色崛起提供重要的技術支撐和保障。
(二)工作目標。
總體目標:到2020年,計量法制建設更加健全,建立權責分明的計量監管體系,全社會計量法制意識普遍增強。全省計量基礎建設更加紮實,計量設施明顯改善,建設一批符合我省發展要求的重點實驗室(特別是建立省級法定計量檢定機構實驗室),檢測能力顯著提升,計量技術支撐更加有力,量值傳遞溯源體系更加完善,人才隊伍更加充實,工作機制更加靈活,基本適應海南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
具體目標:
——民生計量。統籌推進計量惠民工程,誠信計量體系基本形成。到2020年,集貿市場在用衡器、計程車計價器、壓力表等14種強檢計量器具、全省公立醫院醫用計量器具實行免費檢定,所需經費列入財政預算,受檢率100%。在全省引導並培育1000家誠信計量示範單位。
——能源資源計量。建立健全能源與環保監測計量平台,全面提高能源計量檢測能力和水平。到2020年,建立國家城市能源(海南)計量中心,參與重大項目節能評估。重點耗能單位能源資源計量器具配備規範化,受檢率95%以上。能源資源計量數據實現實時、線上採集,完成100家重點耗能單位能源計量審查工作。
——科學計量。計量基礎設施建設得到全面加強,省級法定計量檢定機構實驗室條件和環境得到明顯改善。量值傳遞溯源體系基本滿足海南經濟社會發展需求,計量服務與保障能力普遍提升。到2020年,新建覆蓋全省各行業的計量標準74項。
——工業計量。企業計量檢測能力明顯增強,計量管理水平顯著提高。到2020年,中型以上企業建立完善與生產、經營、節能降耗相適應的計量檢測和管理體系,推動企業採用先進計量測試技術進行技術創新和產品升級,建立省級產業計量測試中心1-2個。
三、主要任務
(一)加強計量科學研究。
1.加強環境領域計量技術檢測方法研究。開展空氣污染、大氣變化、海洋環境監測和保護、土壤污染、水污染監測和保護、固體廢棄物監測和治理、電磁輻射污染、環境振動和噪聲等關鍵量測量方法研究,為環境保護和綜合治理提供計量技術支撐。
2.加強實用型計量檢測方法及相關技術研究。加強對新型醫療器械,包括診斷設備、治療設備、藥物及醫療用品等所需計量標準、測試技術方法等的研究,為實現準確診斷和治療提供計量技術支撐。加快相關標準物質研製,重點在食品安全、生物醫藥、能源環保、新興產業等領域對標準物質需求取得突破。
3.推進計量檢測科技創新。加強與高校、科研院(所)以及有關部門、企業科研項目的合作,重點在海洋監測、環境監測、橡膠、交通等行業領域實現資源共享。研究當前全省企業動態和線上測量技術,構建以計量前沿科研為主體,計量科研創新發展為手段,服務產業技術創新為重點,推動“檢學研”相結合的計量技術體系。
4.積極參與計量比對。積極參加各專業計量技術委員會及大區組織的計量比對活動。大力開展省、市縣兩級計量比對活動,保證全省量值的準確可靠。
(二)加快計量服務和保障能力建設。
1.提升量值傳遞溯源體系與保障能力。制定全省量值傳遞溯源能力提升計畫,統籌全省計量標準建設,有效提升省級和市、縣級計量技術機構的檢定/校準能力。加強計量基礎設施建設,滿足計量檢測對實驗室面積、實驗場地和實驗室環境的要求。加強食品安全、節能減排、環境保護方面計量標準建設,提升質量、長度、時間頻率和大容量質量流量方面的檢定/校準能力。
2.加強計量基礎設施建設。更新改進現有計量標準,加快建立符合海南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社會公用計量標準步伐,有效提升社會公用計量標準的服務能力,逐步淘汰陳舊、落後的計量設備,完善現有長度、熱工、電磁、時間頻率、化學等領域的社會公用計量標準性能,提升檢定、校準的自動化程度和信息化水平,滿足量值傳遞溯源要求。
3.加強計量技術機構建設。大力推進計量技術機構資源整合工作,構建計量技術機構公共服務平台,逐步將工作重點向合作攻關、技術創新、示範推廣、服務產業發展和科研等方面傾斜和轉移。健全與崗位職責、工作業績、實際貢獻緊密聯繫的分配製度,營造充分發揮人才積極性、創造性的管理氛圍。
4.完善構建能源資源計量服務體系。推進能源計量社會公用計量標準建設,完善水、電、油、氣等能源計量全省最高計量標準,提升全省能源計量溯源能力。以國家城市能源(海南)計量中心為依託,開展城市能源資源計量建設示範,開展能源資源計量檢測技術研究、交流及計量檢測技術研究成果轉化工作,促進節能減排。建立能源資源計量數據公共平台,對能源計量數據進行科學採集、綜合分析和有效利用,為各級政府、有關部門和企業制定能源規劃、實施耗能統計監測及節能減排目標考核評價提供準確能源資源計量數據。
5.構建區域發展計量支撐體系。合理規劃全省計量技術機構布局,按照“科學合理、資源整合、優勢互補、龍頭輻射”的原則,建立以省計量測試所為主,三亞、瓊海、儋州為中心的“一主三輔”機構框架,形成東西南北四條主線,堅持“整合、共享、完善、提高”,突出服務發展,不斷加強全省計量標準和社會公用計量標準建設,提升計量服務能力和水平,滿足各片區社會公用計量標準布局和經濟發展的需要,解決區域發展的計量需求。
6.構建產業計量測試服務體系。圍繞建設國際旅遊島中心工作任務,推動省級產業計量測試中心建設,重點服務節能環保、生物醫藥、新能源、化工、海洋和橡膠等海南新興和特色產業。開展具有產業特點的量值傳遞技術和產業關鍵領域關鍵參數的測量、測試技術研究,開發產業專用測量、測試裝備等。強化企事業單位內部量值傳遞所需計量標準的建設,滿足生產的需要。
7.加強地方計量技術規範制修訂。強化計量技術規範制修訂工作,重點開展環境監測、新能源監測、醫療器械監測、食品安全和海洋監測等領域的計量技術規範編制修訂工作,進一步滿足全省量值溯源需要。
(三)加強計量監督管理。
1.加強計量法制建設。推動《海南省計量管理條例》等地方性計量法規、規章的制修訂,健全地方性計量法規和技術規範體系。進一步健全完善全省貿易結算、安全防護、醫療衛生、環境監測、資源管理、司法鑑定、行政執法等計量器具監管細則及相關規定,加強重點市場、重點領域和重點計量器具的監督管理。
2.加強計量監管體系建設。進一步健全計量監管體系,提高監管效率。加強重點計量器具的監管,完善計量器具製造、修理、強制檢定、非強制檢定、計量器具監督抽查等制度。配置簡便、快速、有效的計量執法裝備,完善計量監管手段,提高計量執法水平,不斷改善行政執法條件及所需技術支持的計量技術機構基礎環境、實驗設備和實驗條件的建設。
3.加強民生計量監管。加強全省集貿市場在用衡器、計程車計價器、壓力表等14種強檢計量器具和全省公立醫院醫用強檢計量器具的免費檢定工作。完善落實集貿市場、旅遊購物點和反季節瓜菜收購點計量器具統配統管制度,強化主辦者主體責任落實,實施電子計價秤統一配置,統一管理,統一檢定。加大市場監督檢查力度,強化定量包裝商品的計量監督抽查。
4.加強安全計量監管。加強對涉及安全生產、環境安全、交通安全等方面計量器具的銷售、檢定、使用的監督管理,開展非煤礦山、及油氣企業涉及安全用計量器具的執法檢查。
5.強化能源資源計量監管。強化用能單位能源計量的主體責任,引導用能單位合理配備和正確使用能源計量器具,對能源資源計量數據進行採集、處理和有效管理。開展能效標識計量監督,重點用能單位能源計量器具配備及檢定、校準情況和能耗數據利用情況等專項監督檢查。開展用能單位能耗平衡測試、節能技術方案推廣等工作,開展能源計量量值傳遞、能源審計、節能監測、節能評估、節能量審核、能耗限額對標、能源平衡測試、能效檢測、碳排放計量等技術服務,促進用能單位節能降耗增效。
6.嚴厲打擊計量違法違規行為。加強計量作弊防控技術和查處技術研究,提高依法快速查處、快速處理能力。加強計量器具使用環節監管,嚴厲查處計量器具未經檢定、檢定不合格及超周期使用行為,嚴厲查處經銷不符合計量法律、法規的計量器具行為。嚴厲查處計量技術機構超範圍檢定和未經授權開展計量檢定行為,嚴厲打擊計量檢定/校準機構出具虛假檢測證書、報告行為,營造國際旅遊島良好的計量秩序和市場環境。加強執法協作,有效推進計量行政執法工作開展,建立健全查處重大計量案件快速反應機制和執法聯動機制。
7.促進計量誠信體系建設。建立和完善“生產經營者自律、行政部門監管、社會各界監督”的工作機制,加快推進誠信計量體系建設,推動各行業、各單位誠信計量自我承諾,建立守信激勵和失信懲戒機制。加大對守法經營誠信單位的宣傳,樹立一批具有行業性或區域性示範作用的典型,努力構建公平、誠信和諧的計量環境。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
各級政府要高度重視計量工作,把計量發展規劃納入到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中,加強對本地區計量工作的領導,及時研究、協調解決計量工作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適時制定促進計量發展的政策措施。按照量值傳遞溯源體系特點和要求,整體規劃計量發展目標,合理布局本地區計量發展重點,建立完善的計量服務和保障體系。各相關部門、行業和單位要按照國務院《計量發展規劃(2013-2020年)》要求,結合實際,科學安排,將總體要求納入年度工作計畫,細化分解目標,落實相關責任,確保各項任務完成。
(二)加大投入力度。
各級政府要增加對法定計量檢定機構、城市能源資源計量中心等計量工作服務平台建設的投入,增加社會公用計量標準建設,保存、維護經費逐步納入政府財政預算,為計量事業發展和服務民生提供支持和保障。發展改革、財政、人力資源社會保障、機構編制、工業和信息化、科技、食品藥品監管、物價、住房城鄉建設、商務、國土資源、環保和衛生等部門要積極研究制定相應的支持政策,加大對計量重大科研項目的支持,增加對計量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加強對計量人才的培養和引進,充實計量隊伍,建立績效激勵機制,完善計量執法手段,提升計量能力水平。支持開展計量惠民活動,把與人民生活、生命健康安全密切相關的計量器具的強制檢定,所需費用逐步納入財政預算。
(三)加大宣傳力度。
充分發揮廣播電視、報刊、雜誌、網路等媒體優勢,大力宣傳國務院《計量發展規劃(2013-2020年)》和計量法律、法規和規章,普及計量基礎知識,推廣使用法定計量單位,宣傳計量工作先進典型。利用“5·20世界計量日”、“質量月”等宣傳活動的契機,加大計量宣傳力度,提高全社會的計量意識,努力營造政府重視、社會關注、企業參與、百姓關心計量工作的良好氛圍。
(四)加強隊伍建設。
紮實推進計量技術機構改革,建立有效的管理、人事及分配等激勵機制。加快引進和培養一批高層次計量技術和管理人才,打造一支業務精幹的計量技術隊伍。到2020年,計量人才勞動價值得到體現,計量人才梯隊構建合理,註冊計量師隊伍職業資格制度形成,計量技術和管理人員編制充實,組織結構更加科學,管理更加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