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位置,大事記,2004年3月,2006年10月,2007年元旦,2007年4月,2008年1-2月,2008年8月,2009年6月10日,開發利用,蘇東三市,地區優勢,政策,新增長極,意義,旅遊景區,經濟概念,相關報導,地圖信息,
地理位置
大事記
藍色夢想一步步升級
上世紀90年代
江蘇提出建設“海上蘇東”,沿海進入“四沿” (沿江、沿滬寧線、沿東隴海線、沿海)生產力布局,開發的層次與力度不斷升級。
2004年3月
《江蘇省沿海開發總體規劃》編制啟動。
2006年10月
由原全國政協副主席
錢正英院士牽頭,中國工程院、國家開發銀行與江蘇省政府聯合開展專項研究,最終完成了《
江蘇沿海地區綜合開發戰略研究綜合報告》和11個課題研究報告。
2007年元旦
溫家寶總理到
連雲港視察,對連雲港的規劃和發展以及沿海開發提出了明確要求。
2007年4月
省委、省政府召開沿海開發工作會議,全面啟動新一輪沿海開發。會後省政府批准下發了《江蘇沿海開發總體規劃》。
2008年1-2月
《江蘇沿海地區綜合開發戰略研究綜合報告》完成,並呈送國務院。
2008年8月
國家發改委會同19個部委組成聯合調研組赴我省沿海地區調研,之後與江蘇省政府共同完成了《江蘇沿海地區發展規劃》的編制。
2009年6月10日
國務院常務會議討論並原則通過《江蘇沿海地區發展規劃》。標誌著江蘇沿海開發正式上升為國家戰略。
開發利用
國家海洋局2010年海洋公益性行業科研專項“南黃海輻射沙脊群空間開發利用及環境生態評價技術”啟動會2010年11月1日在
南京大學舉行。據悉,該項目總經費1645萬元,將重點研究如何利用江蘇沿海特有的輻射沙脊群,開發建設總面積約1000平方公里的2個超大型人工島,並以此為依託開發周邊的優良港口資源。 “受特定的潮流環境影響,江蘇沿海中部形成了約2.5萬平方公里的呈輻射狀的海底沙丘群,造就了世界上規模最大的輻射沙脊群——南黃海輻射沙脊群。”項目負責人、南京大學地理與海洋科學學院院長高抒教授介紹,對南黃海輻射沙脊群的綜合利用,不僅將大大增加土地面積,而且將“一勞永逸”解決江蘇缺乏大型優良海港的發展瓶頸。
《江蘇省沿海地區綜合開發戰略研究》提出,江蘇海岸中部的輻射沙脊群是寶貴的土地資源,沙脊群間的深水潮流通道是重要的天然海港港址資源。南黃海輻射沙脊群海區水動力及地質地貌複雜多變,如何以人工島方式科學地開發利用,是江蘇沿海地區開發戰略能否成功實施的關鍵問題之一。
據介紹,這個海洋公益性項目承擔單位為
南京大學,協作單位包括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
河海大學等8家單位,項目實施時間為2010年至2014年。項目以“東沙”和“高泥”兩個人工島為示範基地,研究強潮環境下以潮流脊為依託建設人工島的技術,提出交通、防災和環境生態保護的措施。針對輻射沙脊群人工島建設需解決的問題,設定了10個方面的主要工作,包括輻射沙脊群空間開發的人工島填築技術,人工島防災技術,人工島基礎設施安全監測與預警系統,人工島開發的環境、生態影響評估技術等。
“目前,很多國家都在加強海洋科技的研究,
加拿大、
韓國等已經成功進行人工島的建設。”高抒教授表示,作為江蘇沿海開發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如果一切進展順利,“東沙”和“高泥”這兩個超大型人工島將於2020年左右建成
蘇東三市
南通
位於
長江三角洲北翼,因漲沙沖積成洲,成陸至今已有5000多年的歷史。簡稱“通”,別稱靜海、崇州、崇川、紫琅,古稱
通州。中國首批
對外開放的14個
沿海城市之一,東抵
黃海,南望
長江,西、北與泰州、鹽城接壤,“據江海之會、扼南北之喉”,與中國經濟最發達的
上海及
蘇州燈火相邀,被譽為“
北上海” 。南通集“
黃金海岸”與“
黃金水道”優勢於一身,擁有長江岸線226公里。入選“2012中國特色魅力城市200強”。
自後周
顯德三年(956年),南通建城至今已有一千多年歷史。
辛亥革命後改通州為南通縣,建國後歷經數次行政區劃調整,南通縣域全境置南通市。2013年南通市
經濟總量位列江蘇省內
第四位,GDP達到
5038.9億元。
在中國近代文化科教史上,南通創辦第一所
師範學校、第一座民間
博物苑、第一所紡織學校、第一所刺繡學校、第一所戲劇學校、第一所中國人辦的盲啞學校和第一所氣象站等“七個第一”,被稱為“中國
近代第一城”。
鹽城
鹽城,地處中國東部
沿海,江蘇省中北部,
長江三角洲北翼,是
江蘇省面積最大的
地級市,市域面積1.7萬平方公里;其中市轄區面積1779平方公里,人口166萬人。
鹽城擁有江蘇省最長的海岸線、最大的沿海灘涂、最廣的海域面積,同時也是
丹頂鶴的家園、
麋鹿的故鄉,在沿海灘涂上建有麋鹿和丹頂鶴兩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被譽為“東方濕地之都”。
2013年鹽城市經濟總量位列江蘇省內第七位,GDP達到3476億元。
鹽城大多數人口是歷朝
江南移民後裔,因而民俗文化屬於傳統的江南文化範疇。鹽城也是
淮劇主要的發源地。
連雲港
地區優勢
在新形勢下加快江蘇沿海地區發展,對於長江三角洲地區產業最佳化升級和整體實力提升,完善全國沿海地區生產力布局,促進中西部地區發展,加強中國與中亞、歐洲和
東北亞國家的交流與合作,具有重要意義。
沿海開發戰略不僅將成為江蘇未來經濟發展的新起點,也肩負著孕育中國東部經濟新增長極的重任。
江蘇境內長達954公里的海岸線,
連雲港港、
大豐港、
南通港,沿海三大港口群正在勾勒一張“鏈式”發展的新畫卷——江蘇正在加緊建設“南融長三角、北聯渤海灣、溝通中西部”的“黃金海岸”。
政策
一要最佳化城鎮、農村和生態空間布局,加快連雲港、鹽城和南通三個中心城市建設,集中布局臨港產業,形成功能清晰的沿海產業和城鎮帶。
二要重點加強沿海港口群、水利、交通和能源電網等重大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增強區域發展支撐能力。
三要大力發展現代農業,穩定糧食生產,做強特色優勢農業,提高現代漁業綜合生產能力,加快建設農產品加工產業基地。
四要推進先進制造業和生產性服務業發展,積極發展以風電和核電為主體的新能源產業。
五要加快推進
城鄉一體化,縮小城鄉和南北地區差距,促進協調發展。
六要加強海域灘涂資源開發。圍填海域灘涂要依法科學進行,並優先用於發展現代農業、耕地占補平衡和生態保護與建設,適度用於臨港產業發展。
七要實施嚴格的環境保護政策,強化自然保護區建設和重要濕地、飲用水源地保護;嚴把環境準入門檻,強化工業污染、生活污染和面源污染治理,切實加強環境監管。
八要推進體制改革,加強人才隊伍建設。會議要求,國務院各有關部門要抓緊制定和完善支持江蘇沿海地區發展的政策措施,加強對規劃實施的督促指導。江蘇省及有關地區要強化組織領導,認真落實各項任務措施,確保規劃目標順利實現。
新增長極
一個沿海發展的戰略,牽動的不僅是江蘇沿海三市,而是吹響了江蘇全省再出發、再發展的號角。江蘇正舉全省之力通盤謀劃發展大計,沿海地區的高質量發展必將推動江蘇更高水平上的區域共同發展。
不僅如此,國家對江蘇沿海地區的發展也寄予了更多的厚望。
江蘇沿海發展目標
規劃賦予了江蘇沿海全新的重大使命,“江蘇沿海要成為我國東部地區重要的經濟成長極和輻射帶動能力強的新亞歐大陸橋東方橋頭堡”。這樣的定位是中央對江蘇發展的殷切期望,也體現了國家對推動
區域協調發展的深謀遠慮。沿海地區發展不僅僅是沿海地區的事,也不僅僅是江蘇本省的事,而是承擔著服務帶動中西部、引領未來經濟發展的重大使命。省委書記
梁保華說:“服務中西部是江蘇沿海發展的重大責任和應盡義務”,“隨著江蘇沿海地區發展規劃的實施,江蘇與中西部省區的發展一定能互相促進,實現互利共贏”。
數字佐證發展。經過多年的努力,江蘇沿海地區開發開放效果日益凸顯。經濟發展明顯加速,主要經濟指標增幅連續4年高於全省平均水平;綜合實力明顯提升,去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是5年前的2倍,財政總收入是5年前的3.8倍;產業結構明顯最佳化,二三產業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87.7%,5年提高7.7個百分點;發展活力明顯增強,5年累計利用外資直接投資達160.9億美元,年均增長32.4%。江蘇沿海地區已經具備了後發崛起、加速騰飛的基礎。
數字增添信心。來自江蘇省統計局最新的三季度數據表明,儘管金融危機的寒流尚未退去,儘管沿海地區發展的步伐剛剛邁出,但江蘇經濟特別是沿海三市前三季度經濟發展依然保持了非常好的勢頭。前三季度
南通、
鹽城、
連雲港三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6.0%、城鎮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8.9%、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7.7%、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增長22.3%,大部分指標增幅高於全省平均水平。
這種好的勢頭一經與沿海開發好的政策相對接,江蘇沿海一定能承載起更多的歷史使命。
江蘇沿海地區的發展駛入快車道,不僅將推動沿海快速崛起,也將帶動
蘇南、
蘇北地區的協同發展。江蘇的經濟版圖必將因沿海開發而煥然一新,全省經濟實力也將因此而增強。
意義
2009年06月10日下午,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並原則通過《江蘇沿海地區發展規劃》(下稱《規劃》),會議明確指出,將江蘇沿海地區建設成為中國東部地區重要的經濟成長極。而連雲港、鹽城、南通這三個中心城市,也將成為江蘇省集中布局臨港產業,形成功能清晰的沿海產業和城鎮帶的“橋頭堡”。
從全國角度說,從
環渤海經濟圈到長三角、珠三角、北部灣經濟區、再到
海西經濟區,中國沿海經濟區不連續,江蘇沿海地區發展規劃彌補了這一缺點,使2020年中國全面實現小康社會時,沿海的整體經濟框架形成。
旅遊景區
濠河風景區
濠河是國內保留最為完整且位居城市中心的古護城河。距今有千餘年的歷史,是國內僅存的四條古護城河之一。南通濠河環繞南通老城區,形如葫蘆,宛如珠鏈,被譽為南通城的“翡翠項鍊”。是5A級景點。
濠河風景區景點包括有:
原是南通的
護城河,史載“城成即有河”,已有一千多年歷史的濠河;中國人自己辦的最早的博物館-南通博物苑;文峰塔;中國第一座紡織專業博物館,人稱“紡織
大觀園”;天寧寺、光孝塔等。
曲水迴環,繞城而流,水面70萬平方米,景觀豐富,林木蔥鬱。亭台橋榭掩映其間,畫舫遊艇蕩漾水中。遠近聞名的花園式城市
南通城之美,得益於濠河。
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天寧寺、光孝塔位於濠
河北首,民間有“先有光孝塔,後有通州城”之說。有一座
中國人自己辦的最早的博物館──
南通博物苑。
三元橋、
文峰塔一帶是東南濠河風景區又一處景點集中地。這裡風景秀麗、環境優美,文峰塔平地兀立,為
南通三塔之冠。
西南濠河風景片,是在舊時五公園基礎上興建的風景區,這裡河面寬闊,碧波蕩漾,是南通市的文化娛樂區。
南通博物苑,是中國最早的博物館,是國務院公布的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位於風光旖旎的東南濠河之濱。人們稱譽說:南通環城的濠河,有如一條翡翠項鍊;博物苑,就是這項鍊上的一塊珍貴的寶石。
狼山風景區
狼山風景名勝區是
江蘇省著名的六大
風景區之一,狼山位於
南通市南郊,是著名的
自然風景區,由狼山、馬鞍山、
黃泥山、劍山和軍山組成,西臨長江、山水相依,通稱
五山。狼山居其中,海拔106.94 米,最為峻拔挺秀,
文物古蹟眾多,其他四山如眾星拱月,狼山成為五山之首。相傳狼山曾有
白狼居其上,又傳因山形似狼而得名。北宋
淳化年間(990~994年)州牧
楊鈞覺得狼山之名不雅,便改狼山為琅山,後又因山上的岩石多呈紫色,故後人又稱之為紫琅山,南通市因而也得了“紫琅”這個雅致的別稱。
西溪旅遊文化景區
西溪,位於東台市郊古運鹽河畔,系東台歷史文化的發祥地,兩淮海鹽文化的起源地,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董永傳說”的源頭地,素有“東台之根”之雅稱。西漢元狩六年(公元前117年)建鎮。 西溪人文薈萃,尤以“三相”著名。北宋晏殊、呂夷簡、范仲淹三任宰相都曾先後在西溪擔任鹽官。晏殊創辦的西溪書院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書院之一,晏溪河也因晏殊而得名;呂夷簡手植牡丹名聞遐邇,並建有牡丹亭;范仲淹主持修建了范公堤,並曾以“莫道西溪小,西溪出大才;參知兩丞相,曾向此間來”稱誦西溪。
江蘇黃海海濱國家森林公園
江蘇黃海海濱國家森林公園位於
江蘇省東台市,是華東地區規模最大的人造生態林園,是國家AAAA級景區、國家級森林公園、國家重點名勝區。總面積4500公頃,東依
228國道,西連瀋海高速和
新長鐵路,園內地勢平坦,四季分明,森林覆蓋率80%以上,是一塊生態淨土、一塊觀光旅遊休閒勝地、一塊人與自然融合的“綠色氧吧”。
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江蘇大豐
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
黃海之濱,保護區總面積 78000公頃,其中核心區2668 公頃,緩衝區2220 公頃,
實驗區73112 公頃。
江蘇大豐
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世界占地面積最大的
麋鹿自然保護區,擁有世界最大的野生
麋鹿種群,建立了世界最大的
麋鹿基因庫。
保護區接待了來自40多個國家近100萬人次的遊客,其中國內外青少年38萬人次,占遊客總數的40%,為開展宣傳野生動物保護的科普教育,提高公眾的環境意識發揮了巨大作用。
花果山風景區
花果山風景區是
國家AAAA級重點風景名勝區。景區面積12.8平方公里,規劃面積110平方公里,層巒疊嶂136峰,其中
花果山玉女峰是江蘇省最高峰,海拔624.4 米。花果山風景區以古典名著《西遊記》所描述的“孫大聖老家”而著稱於世,名聞海內外。花果山自古有著“東海第一勝境”的美名,同時也是古代
中國道教“七十二福地”之一。
經濟概念
2007年,
江蘇再次提出沿海開發,進一步明確了促進江蘇東部經濟帶的崛起。
2009年6月,國務院通過《
江蘇沿海地區發展規劃》,正式提出在江蘇東部沿海地區將建設
連雲港、鹽城、
南通三個
特大城市;以連雲港港30萬噸深水航道為核心,建設鐵路、航空、公路、航道、管道等基礎設施,形成現代化的沿海產業走廊;開發利用1000多萬畝沿海灘涂,最終形成農業區、工業區與生態保護區。
到2020年,
江蘇沿海地區人均GDP要超過
東部地區平均水平,成為東部重要經濟成長極、長三角“強壯的北翼”、大上海的延伸區。
相關報導
國家發改委8月中旬發出通知,正式印發《江蘇沿海地區發展規劃》,這標誌
江蘇沿海地區發展規劃
著江蘇沿海開發這一國家戰略的操作“藍本”正式出爐。 這是繼6月10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並原則通過規劃、7月14日國務院印發對規劃的批覆後,我省沿海開發戰略取得的又一重要進展。
實施沿海開發戰略,是我省“四沿”生產力布局的重要內容,也是促進區域共同發展的一個平台。無論從東部沿海地區還是全省區域發展格局看,沿海三市都是被寄予厚望的富有潛力的增長點。2007年4月,省委、省政府在鹽城召開了沿海開發工作會議,全面啟動新一輪沿海開發。統計數據顯示,2008年,沿海三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4863.49億元,人均GDP24760元,高於全國平均水平。沿海地區的港口功能提升、臨港產業發展和基礎設施條件也取得了新的成效。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江蘇沿海地區發展,
胡錦濤總書記、
溫家寶總理等中央領導同志對江蘇沿海地區發展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在沿海地區發展從“地方戰略”升級為“國家戰略”的過程中,國家和有關部門給予了大力支持。2006年10月,由原全國政協副主席
錢正英院士牽頭20多位院士、200多位專家,中國工程院、國家開發銀行與江蘇省政府聯合開展了“江蘇沿海地區綜合開發戰略研究”項目,並將研究報告呈送國務院。去年8月初,國家發改委會同19個部委組成聯合調研組赴我省沿海地區調研,認為我省沿海地區綜合開發有潛力、有基礎、有希望,可以建成我國東部沿海地區新的經濟成長點。此後,國家發改委和省政府共同編制了《江蘇沿海地區發展規劃》,並最終獲得國務院通過。
按照規劃,江蘇沿海地區將建設我國重要的綜合交通樞紐,沿海新型的工業基地,重要的後備土地資源開發區,生態環境優美、人民生活富足的宜居區,成為我國東部地區重要的經濟成長極和輻射帶動能力強的
新亞歐大陸橋東方橋頭堡。面對千載難逢的歷史性機遇,我省推出一系列貫徹落實行動,沿海開發在新的起點上迅速展開。省委常委會召開會議,要求加強規劃對接、政策對接和工作對接,積極探索符合科學發展要求、具有江蘇沿海地區特點的發展新路子。6月份以來,在東京、上海和北京,我省先後舉辦了三場以加快推進沿海開發為主題的合作說明會和懇談會,沿海開發在國內外產生了積極影響,簽約的總投資數千億元的一批重大產業項目將落戶沿海地區。
目前,我省正圍繞沿海地區基礎設施建設、產業和城鎮布局、灘涂圍墾利用、生態環境保護、體制機制創新等重大問題進行深入研究,編制相關專項規劃,出台針對性、操作性強的沿海開發實施意見,推進重大戰略又好又快地落實。
地圖信息
地址:江蘇省鹽城市亭湖區新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