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古

五古是古代中國詩歌體裁之一。《唐詩三百首》的編者把詩分為古詩、律詩、絕句三類,又在這三類中都附有樂府一類;古詩、律詩、絕句又各分為五言、七言。這是一種分法。

從格律上看,詩可分為古體詩和近體詩。古體詩又稱古詩古風;近體詩又稱今體詩。從字數上看,有四言詩、五言詩、七言詩,還有很少見的六言詩。唐代以後,四言詩很少見了,所以一般詩集只分為五言、七言兩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五古
  • 類型:詩歌體裁
  • 隸屬:古體詩的一種
  • 特點:每句五個字、格律不嚴等
五古詩,典範詞作,望岳,佳人,月下獨酌,長干行,挽易昌陶,

五古詩

古體詩是依照古代的詩體來寫的。在唐人看來,從《詩經》到南北朝的庚信,都算是古,因此,所謂仿照古代的詩體,也就沒有一定的標準。但是,詩人們所寫的古體詩,有一點是一致的,那就是不受近體詩的格律的束縛。我們可以說,凡不受近體詩格律的束縛的,都是古體詩
近體詩以律詩為代表。律詩的韻、平仄、對仗,都有許多講究。由於格律很嚴,所以稱為律詩。律詩有以下四個特點:
a.每首限定八句,五律共四十字,七律共五十六字;
titletitle
b.押平聲韻;
c.每句的平仄都有規定;
d.每篇必須有對仗,對仗的位置也有規定。
有一種超過八句的律詩,稱為排律,排律自然也是近體詩。排律一般是五言的①,往往在題目上標明韻數,如杜甫《風疾舟中伏枕三十六韻》,就是三百六十字;白居易《代書詩一百韻寄微之》,就是一千字。這種律詩除了尾聯(或除了首尾兩聯)以外,一律用對仗。
絕句比律詩的字數少一半。五言絕句只有二十字,七言絕句只有二十八字。絕句實際上可以分為古絕、律絕兩類。
古絕可以用仄韻。即使是押平韻的,也不受近體詩平仄規則的束縛。這可以歸入古體詩一類。
律絕不但押平聲韻,而且依照近體詩的平仄規則。在形式上它們就等於半首律詩。這可以歸入近體詩②。
總括起來說:一般所謂古風屬於古體詩,而律詩(包括排律)則屬於近體詩。樂府和絕句,有些屬於古體,有些屬於近體。
五言就是五個字一句,七言就是七個字一句。五言古詩簡稱五古,七言古詩簡稱七古;五言律詩簡稱五律,七言律詩簡稱七律;五言絕句簡稱五絕,七言絕句簡稱七絕。
古風分為五古、七古,這只是大致的分法。其實除了五言、七言之處,還有所謂雜言。雜言指的是長短句雜在一起,主要是三字句、五字句、七字句,其中偶然也有四字句、六字句、以及七字以上的句子。雜言詩一般不另立一類,而只歸入七古。甚至篇中完全沒有七字句,只要是長短句,也就歸入七古。這是習慣上的分類法,是沒有什麼理論根據的。
簡單的說,七、五是以詩每句的字數而言的。律詩的限制比較嚴格,而古體詩的限制比較松。

典範詞作

望岳

岱(dài)宗夫(fú)如何?齊魯青未了。
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
盪胸生層雲,決眥(zì)入歸鳥。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佳人

唐·杜甫
絕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
自雲良家子,零落依草木。
關中昔喪亂,兄弟遭殺戮
官高何足論,不得收骨肉。
世情惡衰歇,萬事隨轉燭。
夫婿輕薄兒,新人美如玉。
合昏尚知時,鴛鴦不獨宿。
但見新人笑,哪聞舊人哭。
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濁。
侍婢賣珠回,牽蘿補茅屋。
摘花不插發,采柏動盈掬。
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
作者簡介∶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老”、“杜少陵”等。漢族,鞏縣(今河南鞏義)人,杜甫曾祖父起由襄陽(今屬湖北)遷居鞏縣。官至工部員外郎,後人因此也稱為“杜工部”。杜甫一生迭經盛衰離亂,飽受艱辛,寫出了許多反映現實,憂國憂民的詩篇。他是盛唐時期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餘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備受推崇。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後世有杜甫草堂紀念之。杜甫被世人尊為“詩聖”,其詩被稱為“詩史”。杜甫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另兩位詩人李商隱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來,杜甫李白又合稱“大李杜”。

月下獨酌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 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醒時同交歡, 醉後各分散。
永結無情游,相期邈雲漢。

長干行

妾發初覆額,折花門前劇。
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
同居長乾里,兩小無嫌猜
十四為君婦,羞顏未嘗開。
低頭向暗壁,千喚不一回。
十五始展眉,願同塵與灰。
常存抱柱信,豈上望夫台。
十六君遠行,瞿塘灩澦(yànyù)堆。
五月不可觸,猿聲天上哀。
門前遲(zhì)行跡,一一生綠苔。
苔深不能掃,落葉秋風早。
八月蝴蝶黃,雙飛西園草。
感此傷妾心,坐愁紅顏老。
早晚下三巴,預將書報家。
相迎不道遠,直至長風沙。
作者簡介∶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詩人,有“詩仙”之稱,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漢族,出生於劍南道之綿州(今四川綿陽江油市青蓮鄉),一說生於西域碎葉城(今吉爾吉斯斯坦托克馬克),5歲隨父遷至劍南道綿州巴西郡昌隆縣(712年更名為昌明縣),祖籍隴西郡成紀縣(今甘肅天水市秦安縣)。其父李客,育二子(伯禽、天然)一女(平陽)。存世詩文千餘篇,代表作有《蜀道難》、《將進酒》等詩篇,有《李太白集》傳世。762年病逝於當塗,享年61歲。其墓在今安徽當塗,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念館。

挽易昌陶

去去思君深,思君君不來。
愁殺芳年友,悲嘆有餘哀。
衡陽雁聲徹,湘濱春溜回。
感物念所歡,躑躅南城隈。
城隈草萋萋,涔淚侵雙題。
采采余孤景,日落衡雲西。
方期沆養游,零落匪所思。
永訣從今始,午夜驚鳴雞。
鳴雞一聲唱,汗漫東皋上。
冉冉望君來,握手珠眶漲。
關山蹇驥足,飛飆拂靈帳,
我懷郁如楚,放歌依列嶂
注∶這首詩歌作者抄錄在一九一五年六月二十五日致湘生的信中,隨信最早發表在湖南出版社一九九0年七月版《毛澤東早期文稿》。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