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詩人
- 拼音:shī rén
- 英語:poet
- 釋義:詩人是指從事文學體裁詩歌創作
- 注音:ㄕㄧㄖㄣˊ
詞語解釋,詳細釋義,指《詩經》的作者,用例,詩歌創作有成就者,起源出處,歷代大詩人,漢朝三國,兩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宋,金元,明清,民國至今,20世紀20年代,20世紀30年代,20世紀40年代,20世紀50年代,20世紀60年代,20世紀70年代,20世紀80年代(上),20世紀80年代(下),20世紀90年代(上),20世紀90年代(下),偽大詩人,當代詩歌的悲劇,詩人雅稱,佛教詩人,
詞語解釋
【拼音】shī rén
【英語】poet
詳細釋義
指《詩經》的作者
【出處】《楚辭·九辯》:“竊慕詩人之遺風兮,願托志乎素餐。”
用例
明黃淳耀《馬巽甫<游橫山記>序》:“昔陶徵士作《桃花源記》,後世詩人如摩詰、昌黎、夢得、聖俞諸公,皆形之詠歌,以為神仙。”明王鐸《袁石寓詩序》:“人以為石寓(袁可立子)詩人也,而大寇薄,蠡台石寓破產募勇士殺賊,昌於氣,而睢乃不愁。”孫犁《秀露集·關於詩》:“這包括詩人的‘志’,即思想或見解。”
詩歌創作有成就者
詩人是指從事文學體裁詩歌創作,並取得一定成就,在詩歌創作領域有一定的知名度的人。
一、詩人是作家序列的一個分支。
1.文學創作系列專業技術資格。
二、作家協會中從事詩歌創作的會員。
1.中國作家協會
2.各省級作家協會
3.各地市級作家協會
三、詩歌學術團體會員。
1.中國詩歌學會
2.中華詩詞學會
3.各省級詩歌學術社團
起源出處
“詩人”一詞,戰國時就有了,何以為證,《楚辭·九辯》注釋說:“竊慕詩人之遺風兮,願托志乎素餐。”可見早期詩人重在言志。《正字通》注釋說:“屈原作離騷,言遭憂也,今謂詩人為騷人。”這便是“詩人”後一詞的最早提法。從此以後,“詩人”便成為兩漢人習用的名詞。辭賦興起之後,又產生“辭人”一詞。揚雄《法言·吾子篇》說:“詩人之賦以則,辭人之賦麗以淫。”用“則”和“淫”來劃分詩人與辭人的區別,足見在漢代是把“詩人”看得很高貴,把“辭人”看得比較低賤。
“詩人”和“辭人”是平等的。
歷代大詩人
漢朝三國
司馬相如、卓文君、揚雄、孔融、曹操、曹植、曹丕、蔡文姬、阮籍
兩晉南北朝
陶淵明、謝靈運
隋唐
楊廣、李密、王勃、盧照鄰、楊炯、駱賓王、陳子昂、宋之問、杜審言、高適、岑參、王維、孟浩然、崔顥、賀知章、王昌齡、李白、杜甫、白居易、張繼、柳宗元、許渾、韓愈、韋應物。李賀、劉禹錫、溫庭筠、李商隱、杜牧、羅隱、陸龜年、皮日休、王建
五代宋
金元
明清
民國至今
20世紀20年代
20世紀30年代
20世紀40年代
20世紀50年代
20世紀60年代
20世紀70年代
20世紀80年代(上)
20世紀80年代(下)
20世紀90年代(上)
20世紀90年代(下)
註:楚辭如《離騷》等是否為詩有爭議,屈原、宋玉等人未列入。詞、曲為廣泛的詩,然不實為詩,故未列入。現代詩是否為詩與古詩差別很大,被廣泛稱為詩,故列入。
偽大詩人
乾隆的詩被稱為成就甚高,實際詩情幾無,故是假大詩人。
當代詩歌的悲劇
當代詩歌,尤以空詩為多,所謂“空詩”即空有詩歌形式,而無優美格調、深切內涵,甚至無詩歌形式。代表詩人汪國真、趙麗華。當代詩歌不需要浮華、不需要喧囂、不需要炒作、不需要獎項,需要的是踏實、需要的是流暢、需要的是修辭、需要的是內涵、需要的是每一個詩人的一顆誠摯的心,每一個讀者真實的情感、每一個學者真心的評價對當代詩歌復興,當代詩人盛起應具有巨大能力。當代詩人如果努力,以後的今天必將是大詩人輩出的時代。
詩人雅稱
★紅艷詩人——朱淑真。其詩詞多抒寫個人愛情生活,早期筆調明快,文詞清婉,情致纏綿,後期則憂愁鬱悶, 頗多幽怨之音,流於感傷,後世人稱之曰“紅艷詩人”。
佛教詩人
印度、我國佛教詩人甚多。通常,傑出之佛教人物大多為傑出之佛教詩人。如佛教之教祖佛陀,其自身即是一位傑出詩人。玆列舉佛教史上較具代表性之詩人於下:
- 原始佛教:經典中被推定為佛陀自身所說者,皆以詩偈(梵Gatha)形式記述,如法句經(巴Dhamma-pada ),全經皆以詩偈構成。此一特殊文體形式,或因當時不用文字記載,然為便於記憶,遂采詩句形式。此外,可說詩人之特質亦即佛教教團之特質。佛陀弟子大多能作詩,且常以詩歌唱詠其宗教心境。此類詩偈流傳至今者有長老偈(巴Thera-gatha^)、長老尼偈(巴Therīgāthā)。佛陀弟子中,最著名之詩人鵬耆舍(巴Vavgīsa,又作婆耆舍)常以即興之詩偈讚嘆佛陀與佛弟子。增一阿含經卷三(大二·五五七中):‘我聲聞中第一比丘,(中略)能造偈頌嘆如來德,所謂鵬耆舍比丘是。’
- 大乘佛教:大乘佛教之宗教改革運動即具有極濃之文學性格。歷代以來,詩人輩出,以詩偈撰成之經典亦甚豐碩。其中,尤以馬鳴(梵Aasvaghosa)為代表人物。其所著佛所行贊(梵Buddha -carita ),即以詩歌敘述佛陀之傳記。馬鳴另一名著孫陀利難陀詩(梵Saundarananda -kavya ),則以佛陀異母弟難陀及其妻孫陀利之故事為題材所作之美麗敘事詩。其後,馬鳴學派之詩人摩咥里制吒(梵Matrceta )作有四百贊(梵Catuhsataka -stotra )與一百五十贊佛頌(梵Sata-pancasatikastotra ),迄今為止,此兩篇佛頌受到全印度詩人之讚嘆。我國求法僧義淨於其南海寄歸內法傳卷四曾雲(大五四·二二七中):‘西方造讚頌者,莫不鹹同祖習,無著、世親菩薩悉皆仰止,故五天之地初出家者,亦既誦得五戒、十戒,即須先教誦斯二贊,無問大乘、小乘,鹹同遵此。’至四世紀時,聖勇(梵Aryasura ,亦屬馬鳴學派詩人)以佛陀之本生故事為題材,作成本生鬘論(梵Jatakamala )。一○四○年頃,迦濕彌羅詩人克薛門特羅(梵Ksemendra )作譬喻集(梵Avadana -kalpala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