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鎮化模式
泛養老產業集群引導的新型城鎮化模式從城鎮體系結構的分層提升與建設上進行細分,包括養老新城模式、養老小城鎮模式、養老綜合體模式和新型農村養老社區模式。
1.養老新城模式
城市依託當地全國聞名的養生養老環境,吸引全國各地的退休老年人慕名而來,從而形成以養老產業為核心的產業集群,
產業集聚構成人口與要素集聚,最終形成城市。美國太陽城是養老新城的典型代表,太陽城的面積約33.2平方公里,人口已接近20萬,而且面積和人口還在繼續猛增。
2.養老小城鎮模式
城市遠郊的中小城鎮依託自身某種特色的自然或人文資源,形成養老特色化發展。例如溫泉城鎮、濱湖城鎮、濱海城鎮、度假城鎮等特色城鎮。例如親和源溫泉養老產業園等。
3.養老綜合體模式
養老綜合體以泛養老產業的
整合為根本支撐、以
醫療保健、休閒娛樂、護理服務配套為重要基礎,以養老服務和
管理的
創新為基本保障,可以實現“
就地城鎮化”。例如北京東方太陽城等。
4.新型農村養老社區模式
以鄉村原生態養生環境和
農業資源為依託,通過完善鄉村休閒商業和醫療衛生設施,解決因子女外出務工出現的空巢村、空巢鄉問題,還可以解決部分
農民的就業問題,是探索中國農村養老的一種新途徑。目前農村
社區養老的條件還不具備,但這也是解決農村養老問題的一種積極探索。
三大保障
1.政策保障
政策保障需要政府落實
民間資本參與養老服務優惠政策,特別是在
土地、
財政、
稅收、物價等方面給予優惠政策,讓
養老產業更具活力和吸引力,從而吸引民間資本的參與。將民間資本舉辦養老機構或服務設施納入政府
規劃和
計畫中,合理安排用地需求,符合條件的,按照土地劃撥目錄依法劃撥。根據不同情況給予一定的建設補貼或運營補貼。對符合條件的非營利性養老機構或服務設施自用房產、土地免徵房產稅、
城鎮土地使用稅,其
免稅收入不計入
所得稅應納稅收入等等相關
政策。
國內的
養老地產起步晚,發展快。目前,
國家有關部門正逐步推進養老產業規範化,
標準化。2012年國家出台了國標《養老機構基本規範》,這是我國第一部以“
養老機構”定義的
國家標準。2013年10月18日,在全國老齡辦、國家標準委的指導下,中國老齡產業協會和中國標準化研究院在北京舉辦了《老齡宜居社區(基地)標準》發布、《養老基地連鎖服務標準》啟動儀式,拉開了我國養老服務業向系統化、規範化發展的序幕。
2.配套保障
在完善養老產業配套保障的過程中,養老服務人才隊伍的建設也是重點之一。目前,我國養老產業面臨巨大的人才缺口,專業型的養老人才嚴重不足,包括在一線的護理服務人員、機構運營人員等等。加快養老服務人才的培養,也是目前國家發展養老產業的重要工作。2013年11月23日,全國民政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老年服務與管理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在京成立,以貫徹落實國務院出台的《關於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國務院35號檔案”)中對於養老服務人才培養的政策要求,是改善養老服務人員缺口巨大的一項重要舉措。
3.模式保障
模式保障,包括
投資、建設、
運營、退出模式,即養老產業的
BOT模式和
BOO模式,BOT
政府與私人企業簽訂特許權協定,授權私人企業承擔養老項目的投資、融資、建設、經營與維護,讓其充分發揮市場運作的優勢,特許期屆滿,簽約方的私人企業將養老項目無償或有償移交給政府部門。BOO模式在期滿後項目的
所有權不再交還給政府,由企業負責項目的運營。
目前,國內的養老產業市場正處於探索階段,缺乏成熟的模式,進入和退出機制不完善,但面對巨大的養老產業蛋糕,各企業都開始了大膽、謹慎的實踐,並逐步摸索出了一些適用於國內市場的經驗和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