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區(天津市市轄區)

河西區(天津市市轄區)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河西區,隸屬天津市,是天津市中心城區之一,天津市黨政軍機關所在地。地處天津市東南部。東臨海河河東區相望,西與南開區西青區交界,南與津南區毗鄰,北與和平區接壤,總面積42.21平方公里。2022年,河西區常住人口80.37萬人,戶籍人口95.22萬人。截至2023年6月,河西區下轄14個街道,河西區人民政府駐紹興道4號。

河西區,因地處海河西岸而得名。民國33年(1944年),六區、十區合併,仍稱第六區。1956年,六區改稱河西區。河西區駐有:天津醫科大學天津財經大學天津科技大學天津外國語大學天津體育學院。是全國文明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十四五”時期“無廢城市”、全國雙擁模範城。

2023年,河西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154.2億元,同比增長4.4%;完成一般公共預算收入57.18億元,同比增長13.1%;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47.87億元,總量位居中心城區首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河西區
  • 外文名:Hexi District
  • 行政區劃代碼:120103
  • 行政區類別市轄區
  • 所屬地區:天津市
  • 地理位置:天津市東南部
  • 面積:42.21 km
  • 下轄地區:14個街道
  • 政府駐地:紹興道4號
  • 電話區號:022
  • 郵政編碼:300202
  • 氣候條件:暖溫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
  • 人口數量:93.29 萬(2021年)
  • 著名景點北疆博物院舊址天津工商學院主樓舊址、解放天津戰役突破口遺址、天津大劇院天津美術館天津博物館五大道
  • 車牌代碼:津
  • 地區生產總值:1154.2 億元(2023年) 
歷史沿革,行政區劃,區劃沿革,區劃詳情,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質,地形地貌,氣候,水文,土壤,自然災害,自然資源,光熱資源,地熱資源,生物資源,人口,經濟,綜述,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交通運輸,政治,社會事業,教育事業,科學技術,文化事業,體育事業,醫療衛生,社會保障,歷史文化,地名由來,非物質文化遺產,風景名勝,特產美食,著名人物,榮譽稱號,

歷史沿革

北宋初年,宋、遼以界河(大致相當於今拒馬河大清河海河一線)為界,左岸屬。右岸屬。今區境位於北宋沿邊之地,隸河北東路滄州清池縣。清池縣後升為清州。大觀年間(1107~1110),始建靖海縣,今區境屬之。政和三年(1113),靖海縣併入乾寧縣,今區境改隸之。靖康元年(1126),康王趙構割區境等地與金。
金明昌四年(1193),復置靖海縣,今區境仍在其界內。
元代,今區境隸屬中書省河間路靖海縣。
明初,改“靖海”為“靜海”,屬河間府。今區境大部區域隸屬靜海縣,名為靜海縣大直沽里。掛甲寺一帶當時地處河東,隸屬武清縣大直沽里。萬曆三十年(1602),保定巡撫汪應蛟在境內何家圈(今上、下河圈)收買大片土地,闢為天津衛轄屯莊。
清康熙四年(1665),將境內屯田歸併靜海縣管轄。雍正三年(1725),改天津衛為州,境內賀家口由靜海縣劃入天津州。雍正八年(1730),境內其他地區也從靜海縣及武清縣劃入天津州(散州)。雍正九年(1731),天津州升為天津府,原州轄地成為新設的天津縣,今區境隨隸之。1953年,天津縣建制撤銷,原縣轄地劃為市郊。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於境內劃定德租界。租界北起閩粵會館義地北邊道,東臨海河,南至小劉莊北端(今瓊州道),西抵海大道(今大沽南路)。
民國6年(1917年),3月,收回天津德租界主權,改為特別區。8月,中國政府收回天津奧租界。8月17日,原德租界改稱特別第一區,簡稱特一區。將原奧租界定為特別第二區,簡稱特二區。民國17年(1928年),天津建市,今區境大部劃入市區,位於津浦鐵路支線以南的部分地區仍隸天津縣
民國27年(1938年),日偽市政當局調整區劃。將特一區以外,原鄉區二所,鄉區五所各一部,東至海河、南至津浦鐵路支線、西至大圍堤、北至六里台,定為第六區。民國32年(1943年),日偽市政當局將特一區改為第十區。民國33年(1944年),日偽市政當局將六區、十區合併,仍稱第六區。
1949年,天津解放,仍沿用六區舊稱。
1956年,六區改稱河西區。
1966年,河西區更名為紅旗區。
1968年,復稱河西區。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河東區的掛甲寺村和楊莊子落入河西。
河西區(天津市市轄區)
2021版天津市河西區行政區劃圖
1952年,六區原轄何興村移交五區。七區八里台一部及天津縣灰堆村,下河圈村劃歸六區,同時將黑牛城村、紀莊子村移交天津縣。
1958年,南郊區(津南區)2個鎮10個鄉、西郊區(西青區)東部3個鄉、東郊區海河西岸4個鄉劃入河西區。
1959年,黃驊縣新、老上古林村,包括沿海、前進、勝利、工農、建國等農業社,劃歸河西區。
1962年,除黑牛城村外,原郊區部分及新、老上古林村劃出。
2017年6月,設立太湖路街道
2021年,西青區行政區劃範圍內梅江南、解放南路起步區內由河西區實施服務管理的相關區域約4平方公里劃入河西區。津南區行政區劃範圍內梅江南、解放南路起步區內由河西區實施服務管理的相關區域約6平方公里劃入河西區。

區劃詳情

截至2023年6月,河西區下轄14個街道:大營門街道下瓦房街道桃園街道掛甲寺街道馬場街道越秀路街道友誼路街道天塔街道尖山街道陳塘莊街道柳林街道東海街道梅江街道太湖路街道,147個社區。河西區人民政府駐紹興道4號。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河西區,地處天津市東南部。東臨海河河東區相望,西迄衛津南路衛津河與南開區西青區交界,南沿雙林農戈引水河與津南區毗鄰,北抵徐州道、馬場道津河與和平區接壤,總面積42.21平方公里。
河西區人民政府

地質

河西區平原地貌下面埋藏有數層河湖相粉砂、粘土與海相淤泥互動沉積層,發生過多次海侵與海退,低平原地貌是距今4000年以來,由黃河、海河等大河搬運堆積與人為塑造的結果。

地形地貌

河西區境為古代濱海地區,地勢低,大部分地區海拔4米左右,低洼地區只有3米左右;地面坡度極平緩,坡降l/10000左右。主要由低平地、窪地、微高地、人工堤及坑塘等地貌類型所構成。地面組成物質以砂質粘土和粘土為主。因地勢低平,排水不暢,地下水位較高,淺層地下水為鹹水,土壤含鹽量較高。

氣候

河西區屬暖溫帶半濕潤季風性氣候,季風顯著,四季分明,降水集中,雨熱同季。

水文

流經河西區的河流有海河、衛津河、津河、復興河、長泰引河、雙林引水河、四化河等。

土壤

河西區土壤類型主要有河流相、湖泊相的砂質粘土、粉質粘土和粘土。

自然災害

河西區主要氣象災害有旱澇、大風、沙塵暴、暴雨、寒潮、冰雹,地質災害有地面沉降、地震。

自然資源

光熱資源

河西區地處北半球中緯度地區,太陽高度角較大,全年晴天日數較多,因此日照時間長,太陽輻射強,光能資源豐富,可廣泛用於採暖、洗浴等。日均溫度穩定超過0℃276天,大於0℃的積溫4722℃。日均溫穩定超過5℃240天左右,≥5℃的積溫4614℃。日均溫穩定超過10℃204天左右,≥10℃的積溫為4279℃。日均溫穩定超過15℃165天,≥15℃的積溫3713℃。

地熱資源

河西區地熱田屬於天津市區——王蘭莊地熱田的一部分。地質構造單元為滄縣隆起的北段。東有白塘口西斷裂,西有天津斷裂,北有海河斷裂,為地熱田提供熱通道。
河西區所在天津市區——王蘭莊地熱田即屬於板塊構造熱傳導型熱水地熱田。地熱梯度等值線從邊緣的3.5℃/100米至中心8.5℃/100米。若按3.5℃/100米地熱梯度等值線圈劃,整個河西區都位於地熱田上;若按5℃/100米~6℃/100米地熱梯度等值線圈劃,河西區有半數以上的面積在地熱田上。
經勘探查明,河西區地熱田內有兩種類型地熱水:一類是位於上部的第三系碎屑岩孔隙熱水,為低溫——中低溫水,頂板埋深390米~420米。另一類是位於下部的中上元古界、下古生界基岩岩溶裂隙熱水,為中低溫——中溫熱水,頂板埋深1000米。

生物資源

動物
河西區區境陸棲脊椎動物在生物地理區劃中,屬“古北界、東北亞界、華北區”範疇,以“古北界”成分為主。野生動物主是鳥類、昆蟲爬行類、兩棲類、魚類以及少數哺乳類,其中哺乳類動物有4種,鳥類有60種,爬行類動物有4種,兩棲類動物有6種,昆蟲類有25種,魚類有20種。 哺乳類動物有黃鼬、蝙蝠、褐家鼠、刺蝟;鳥類有夜鷺、池鷺、太平鳥等;爬行類動物有甲魚、北滑蜥、華北壁虎、華北游蛇;兩棲類動物有青蛙、沼蛙、金線蛙、北方狹蛙、中華蟾蜍、花背蟾蜍;昆蟲類有蟋蟀、蝴蝶、大黃蜂等;魚類有河鯰魚、黃鱔、翹嘴紅鮊等。
植物
河西區區境野生植物屬泛北極植物區,由於長期人為開發利用,區域不斷擴展,天然林被兩岸林、人工園林、行道樹所替代,草本植物和極少數灌殘留有野生種。主要分布在河流、道路旁、湖泊沿岸、各類公園、工廠、學校、居民小區。河西區被子植物有168種,蕨類植物有5種。其中蕨類植物有問荊、槐葉萍、滿江紅、節節草、四葉萍;被子植物有毛脈酸模、龍葵等。

人口

2022年,河西區常住人口80.37萬人,出生人口數3230人,出生率3.93‰;死亡人口數7265人,死亡率8.84‰,人口自然增長率-4.91‰。戶籍人口95.22萬人,其中男性459280人,女性493007人。
河西區(天津市市轄區)
天津文化中心
河西區以漢族為主,2017年,全區有少數民族44個28771人,占全區人口總數的3.49%。

經濟

綜述

2022年,河西區地區生產總值1129.62億元,按照可比價格計算,增長2.0%。其中,第二產業增加值72.84億元,增長6.3%;服務業(第三產業)增加值1056.78億元,增長1.8%。
河西區(天津市市轄區)
河西區
財政
2022年,河西區區級一般公共預算收入55.81億元,增長10.6%。其中,增值稅15.98億元,增長10.0%;企業所得稅6.59億元,增長35.6%;契稅7.32億元,下降6.0%;城市維護建設稅4.49億元,增長4.4%。全年一般公共預算支出79.39億元,增長11.5%。其中,教育支出19.01億元,下降0.3%;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20.69億元,增長8.7%;一般公共服務支出9.49億元,增長3.5%。
固定資產投資
2022年,河西區固定資產投資指標163.98億元,增長8.5 %。津西楓(掛)2021-025號地塊項目、津西解放(掛)2019-127號地塊項目、津西體(掛)2020-012號地塊項目、津西解放(掛)2019-126號地塊項目、津西楓(掛)2021-011號地塊等項目穩步開展。
招商引資
2022年,河西區藉助第六屆世界智慧型大會河西分會場簽約活動、京津冀數字經濟聯盟成立大會等活動引進6個重點招商項目,投資額2.86億元,主要涉及新一代信息技術、數字經濟、高技術服務等新興產業。累計完成國內招商引資實際到位額136.4億元,落地5000萬元項目61個。引入京冀企業144家,總投資額14.16億,其中,北京企業84家,投資額5.04億元,河北企業60家,投資額9.12億元。
樓宇經濟
2022年,河西區新增樓宇註冊企業超2500家,總數超過2.2萬家;億元樓宇23座,留區稅收超千萬樓宇達到48座。
民營經濟
2022年,河西區民營經濟增加值215.08億元,占全區生產總值的19.0%,按照可比價格計算,下降5.8%。鼓勵企業發展“專精特新”產品,現有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3家,“專精特新”中小企業11家,“專精特新”種子企業5家;新增民營市場主體9940家,累計達75471家。
人民生活
2022年,河西區人均可支配收入62568元,增長2.8%。其中,工資性收入35461元,下降0.9%;經營淨收入1076元,增長9.8%;財產淨收入5060元,下降0.1%;轉移淨收入20971元,增長10.2%。人均消費支出40166元,下降4.0%。其中,食品菸酒支出10793元,增長0.9%;衣著支出1737元,下降16.9%;居住支出9724元,下降1.9%;生活用品及服務支出2019元,下降2.7%;交通通信支出5735元,下降6.2%;教育文化娛樂支出4160元,下降12.4%;醫療保健支出4534元,增長2.7%;其他用品和服務支出1464元,下降18.6%。
截至2022年,中交集團在天津市設立全資企業總計30家,註冊資本金287億元。在河西區參股的企業總計16家,註冊資本金112億元。中交集團在天津陸續落地各類重點項目,累計實現投資額1459億元,其中在河西區的項目投資額達257億元。天津市科技創新發展中心落戶陳塘商務區,累計舉辦天津市創新創業大賽、科技成果轉化和技術轉移對接會等系列活動40場。

第一產業

河西區是天津市中心城區之一,無第一產業。

第二產業

房地產業
2022年,河西區商品房銷售面積(市住建委反饋的全部商品房數據)35.44萬平方米,下降48 %。共成交房屋14062套、117.2萬平方米、304.73億元,38.8萬平方米新建商品房上市。

第三產業

商貿服務業
2022年,河西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23.8億元,下降11.7%。批發業商品銷售總額1512.94億元,下降4.3%;零售業商品銷售總額178.58億元,下降12.9%;住宿業營業額4.26億元,下降34.9%;餐飲業營業額21.99億元,下降16.2%。實際外貿進出口額147.17億元,下降11.06%。
金融業
2022年,河西區金融業增加值467.67億元,增長5.7%,占地區生產總值的41.4%,拉動地區生產總值正增長2.2%。金融機構存貸款餘額達到10941.8億元,增長13.1%。占全市的13.2%,增速高於全市5.1個百分點,其中,存款餘額6044.2億元,增長18.3%,貸款餘額4897.6億元,增長6.7%。絕對值和增速均創歷史新高。引進陽光農業相互保險公司天津分公司、博正資本投資有限公司等20家優質金融機構落戶,其中北京金融機構4家,註冊資本總計6.5億元。
營利性服務業
2022年,河西區營利性服務業企業營業收入260.12億元, 增長1.1%。其中,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營業收入161.32億元,增長7.5%;租賃和商務服務業營業收入73.10億元,下降10.2%;文化、體育和娛樂業營業收入8.04億元,增長12.6%;信息傳輸、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營業收入1.23億元,增長15.5%;居民服務、修理和其他服務業營業收入0.67億元,增長5.3%。

交通運輸

天津軌道交通1號線天津軌道交通5號線天津軌道交通6號線天津軌道交通10號線、穿過河西區。

政治

書記
副書記
常委
區長
副區長
主席
副主任
領導信息截至2024年8月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河西區駐有:天津醫科大學(廣東路校區)、天津財經大學天津科技大學天津外國語大學天津體育學院天津渤海職業技術學院
2022年,河西區共有中小幼學校133所,中學19所(含新華、實驗),其中公辦中學17所、民辦中學2所;國小39所,其中公辦國小35所(含東湖)、民辦國小4所;幼稚園68所,其中教育部門辦園28所、機關企事業部隊辦園7所,民辦幼稚園33所;民辦九年一貫制學校5所;特殊教育學校1所;中等職業學校1所。成人教育院校1所、國際學校1所。校外培訓機構285家。有社區終身學習服務中心110個,社區青少年快樂營地144個,“居家養老一榕樹課堂”44個,社區早期教育資源中心40個。共有在校中小幼學生113895名,其中中學學生34124名,中職學生1074名,國小學生60990名,幼稚園學生17559名,特殊教育學校學生148名。現有在編教職工6462人,退休教職工6691人。
2022年,河西區領導、區委教育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帶頭深入23所學校講授思政課,覆蓋2000餘名師生;成立教育系統宣講團,組建“傳新聲”“育新人”“領新航”3支宣講小分隊,採取以“一團多隊”“點單+派單”模式開展宣講184場,客群超過2.5萬人次;深入開展“迎盛會、鑄忠誠、強擔當、創業績”主題學習宣傳教育實踐活動工作,全系統169個黨支部開展主題黨日活動721次;組織中小學生2000餘人參加思政辯論賽、演講比賽、公益廣告大賽和原創音樂作品徵集大賽。
組織推動以“喜迎二十大永遠跟黨走 奮進新征程”為主題的學子節活動,開展“心潤澤 心陽光 心綻放”河西區第十屆中國小心理健康教育月暨第三屆河西學子心育節活動。完善“敏學創新”智育品牌,完成國家級基礎教育優秀教學成果推廣套用示範區的中期成果推廣,受邀參加全國第二屆基礎教育論壇暨中國教育學會第34次學術年會專題展示;開創河西區“多層主體、互助互補”區域“三級教研”模式,代表天津市參加全國教研年會遴選。最佳化“活力陽光”體育品牌,與市體育局、天津大學、天津體育學院建立戰略合作,開設“奧運冠軍佟文體育時間”;3所中國小被評為天津市排球特色校;13名學生代表天津市參加全國校園足球夏令營;在天津市陽光體育系列賽事中,獲團體名次14個、個人獎項27個;在天津市第一屆少年兒童夏季體育節中,獲得19個一等獎。擦亮“尚美博雅”美育品牌,舉辦2022年河西區美育實踐課堂個人項目展演,推選691名學生參加市級展演,130人獲一等獎、261人獲二等獎、218人獲三等獎;舉辦“喜迎二十大 藝美新時代”集體項目展演,合唱、舞蹈、器樂、戲劇四節聯動,推選96個優秀節目參加市級展示。打造“勤巧克儉”勞動品牌,參加天津市第一屆中國小勞動教育案例(課程)評選,榮獲示範課2節、精品課2節、優秀課4節;與天津職業技術師範大學、天津農學院簽訂勞動教育合作協定,與天津市國資委下屬10家國有企業簽訂勞動實踐基地協定。
接收開辦御江台幼稚園、河西六幼益發里幼稚園和河西二十二幼夢湖東道幼稚園,學前三年毛入園率103%,普惠率84%,公辦園占比70%;成立河西二幼辦學集團,將新建幼稚園納入集團管理;啟動普惠托育專項建設項目,提供托位120個。促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新建第四中學辦學集團、第四十二中學辦學集團,孵化成立覺民中學、卓越中學;新開辦美塘國小、第二中心國小,納入師大二附小辦學集團、中心國小辦學集團;更新研發並推送線上教學資源13批次,組織教研活動349科次,開展線上線下聽課巡課2000餘節。促進特殊教育融合提升,殘疾兒童少年義務教育入學率達到97%。
制定《河西區中國小創意體驗作業指導意見》,形成《河西區中國小作業體系改革探索與實踐》經驗集,推動開展“教育部基礎教育司義務教育高質量基礎性作業”試用工作。推動形成“作業輔導+素質拓展+智慧服務”的課後服務特色,被確定為教育部課後服務信息化管理試點區。出台《河西區校外培訓機構審批登記和監督管理方案》,統籌開展聯合檢查120餘輪次,處理32起涉嫌違規培訓行為,開出了“雙減”以來全市教育系統的首例罰單。
接收新建配套國小2所,幼稚園3所,共增加學位3420個,圓滿完成2022年民心工程任務。在優質教育資源集中的中心區域改擴建老舊校舍和租借其它校舍資源,全程跟進閩侯路國小尖山路校區改擴建工程,提升改造原尖山國小校舍功能,收回疊彩道原賓館國小校舍,同時通過租用、借用其它校舍資源等方式積極盤活區域內校舍資源,共新增學位7600餘個。完成田家炳中學加固改造。紮實推進北師大附中西南側地塊學校項目建設,加快推進小海地安江里Ⅱ地塊國小項目建設。

科學技術

2022年,河西區評價入庫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253家、雛鷹企業125家、瞪羚企業2家。完成科技成果登記66項,技術契約登記633份,契約交易額達到80.26億元。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累計達到199家。101家企業申報2022年天津市研發投入後補助項目。推薦17個項目分別申報了科技支撐重點、科學技術普及、科普基地、海外技術推廣中心建設、院士合作、傑出青年、套用基礎研究、轉制院所扶持等科技項目,其中4家企業項目獲得市級立項。推薦8個單位申報科普基地,其中6家獲批。
2022年,河西區擁有各類科技載體14家,其中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2家、市級科技企業孵化器4家。國家級眾創空間4家、市級眾創空間3家,區級備案1家。完成天津市科技載體年度績效考核。2023年,科技企業評價服務平台研發成功。銀行與4家企業簽署授信協定,其中2家企業當場獲得放款493萬元。
截止2023年,平台入庫企業363家,上線金融機構7家,包括中國銀行、建設銀行、交通銀行、上海銀行等,共上線金融產品21個,已累計為27家企業授信2691萬元,5家企業獲得貸款1145萬。

文化事業

國家一級圖書館:河西區圖書館、河西區少年兒童圖書館。國家一級文化館:河西區文化館。
2022年,河西區高水平通過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創新發展覆核(獲東部組良好評級)。舉辦2022“閱”城市“悅”美好西岸讀書節、2022西岸藝術節暨首屆“西岸有戲”社區公益演出季,9家市屬文藝院團深入街道社區開展演出40餘場。第四屆西岸哪吒杯京津冀甘黔湘非物質文化遺產創新創意大聯展徵集六省市近400件非遺作品,啟動首屆城市非遺論壇,共享公共文化發展成果。承接第十三屆中國藝術節,確保第十七屆文華大獎(戲曲類)評獎演出成功舉辦。舉辦“文化365 快樂在河西”等系列文化惠民活動1800餘場。健全國家、市、區三級非遺保護名錄。共有非遺項目83項,代表性傳承人98名。新建更新健身園30個,社區戶外微場地5個。

體育事業

2021年,河西區新建更新健身園28個,體育園14個。

醫療衛生

2022年,河西區醫療衛生養老綜合服務設施項目交付使用,區疾控中心新址投入運行,全面提升快速檢測能力和應急處置能力;區中醫醫院新址順利開診,提供優質中醫診療服務。中醫藥事業傳承創新,友誼路街、陳塘莊街、掛甲寺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被評為市級中醫藥特色基層醫療機構。家庭醫生完成有效簽約16.80萬人,每萬名常住人口擁有3.4名全科醫生,參加家庭醫生簽約服務老年人達到104456人。為60歲以上失能、半失能人員提供入戶醫療護理服務12996人次。孕產婦死亡數為0,嬰兒死亡率、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分別為1.84‰、2.46‰,孕產婦系統管理率92.66%,兒童健康管理率94.2%。

社會保障

2022年,河西區建成45個街、社區級居家養老服務中心,載體運營面積3萬平方米,在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嵌入社區衛生服務站或健康驛站30個。免費為有需求的3878餘名獨居老人提供呼叫服務、為748餘名困難獨居老人安裝“一鍵通”。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共為老年人提供各類服務108萬多人次。全區累計支出最低生活保障資金8485.39萬元,發放年終一次性生活補助及春節慰問費553.77萬元,供熱補貼183.84萬元,解決困難家庭突發性臨時性困難2013戶次,支出臨時救助資金925.11萬元,電價補貼37.23萬元,總計支出各類救助款1.02元。
2022年,河西區新增就業19667人,294名大學生通過河西區事業單位招聘實現就業,先後為228家大學生自主創業企業和226家小微企業撥付社會保險補貼和崗位補貼1083萬元,帶動就業1082人;開發見習崗位3352個,見習人員達到2161人,撥付81家就業見習基地見習補貼1351.5萬元;為17家創業企業發放創業擔保貸款444萬元;為156家創業企業發放房租補貼217.4萬元,帶動就業337人。

歷史文化

地名由來

河西區,因地處海河西岸而得名。

非物質文化遺產

傳統麵食製作技藝(桂發祥十八街麻花製作技藝)
傳統麵食製作技藝(桂發祥十八街麻花製作技藝) ,天津市河西區傳統技藝,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河西區(天津市市轄區)
桂發祥十八街麻花
桂發祥十八街麻花製作技藝,誕生於20世紀初葉,最初由天津城中一位靠賣麻花的首創,其店鋪地處東樓十八街,故得名“十八街麻花”。
桂發祥十八街麻花製作技藝具有選料精細、工藝考究的傳統,選用麵粉、植物油和白糖的主料,又加了桂花、芝麻仁、青紅絲、閩姜、花生仁等十幾種小料,經過發肥、熬糖、配料、制餡、和面、壓條、斷條、對條、搓製成型、炸制等20多道關鍵工序精製而成,香甜酥脆、久放不綿。2014年,傳統麵食製作技藝(桂發祥十八街麻花製作技藝)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擴展項目),項目編號:Ⅷ-160。
津門法鼓(掛甲寺慶音法鼓)
津門法鼓(掛甲寺慶音法鼓),天津市河西區傳統音樂,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掛甲寺慶音法鼓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主要流傳於天津市河西區掛甲寺街及其周邊地區,是一種極具特點的民間音樂形式,表演中既有精美的道具,又有高超的技巧和優美的舞蹈動作。掛甲寺慶音法鼓鑾駕老會初為民間文法鼓,清嘉慶六年傳入武法鼓後,又加入飛鐃、飛鈸。慶音法鼓有鐺子、鉻子、鈸、鐃、鼓五種打擊樂器和樂譜曲套數十種,常用的樂譜包括集合隊員的樂譜、開場樂譜和改點樂譜等。2008年6月7日,津門法鼓(掛甲寺慶音法鼓)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編號:Ⅱ-122。
津門法鼓(楊家莊永音法鼓)
津門法鼓(楊家莊永音法鼓),天津市河西區傳統音樂,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楊家莊永音法鼓會,起源於清代乾隆年間,已有兩百多年的歷史,主要流傳於天津市河西區掛甲寺街及其周邊地區。法鼓原是佛教法器,鼓面蒙江豚皮,形體較大。
相傳清代康熙年間天津大覺庵的一位和尚,剔除佛教音樂的宗教因素,創造出一些鼓牌子,傳給附近的村莊,建立起法鼓會,在年節喜慶日演出。楊家莊永音法鼓出會時主要是表現釋迦太子出遊的盛況,一般出會人數在四十人左右,有文場、武場之分。2008年6月7日,津門法鼓(楊家莊永音法鼓)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編號:Ⅱ-122。
面人(天津麵塑)
面人(天津麵塑),天津市河西區傳統美術,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2021年5月24日,面人(天津麵塑)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擴展項目),項目編號:Ⅶ-52。

風景名勝

北疆博物院舊址
北疆博物院舊址,位於天津外國語大學。由法國天主教會出資修建,1922年建設三層館舍,1925年至1930年相繼建成陳列廳和南樓,與北樓連線形成一座工字型建築。北疆博物院曾藏有生物標本20餘萬件,出版著作、刊物已列入世界自然科學文獻寶庫,被譽為20世紀30年代世界上“第一流的博物院”,在國際上享有較高聲譽。2019年, 列入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河西區(天津市市轄區)
北疆博物院舊址
天津工商學院主樓舊址
天津工商學院主樓舊址,位於天津外國語大學。原天津工商學院舊址建築群是法國天主教會在天津創辦較早的一所大學,包括主樓、宿舍樓、辦公樓。
河西區(天津市市轄區)
天津工商學院主樓舊址
主樓建於1925年,三層混合結構,帶地下室,建築面積4917平方米,平面呈“H”形,用封閉式外廊連線所有教室。立面富於變化,首層大塊蘑菇石牆面,正中設凸字形大平台,下作四組塔司乾雙柱組成的門廊。曼塞爾式屋頂,前後各設大圓鐘一座,用巴洛克式券罩保護,拱券形門洞。一層為弧券窗,二、三層為矩形窗。室內裝修講究,門廳、大廳、內廊均採用彩色馬賽克美術圖案,地面、教室、辦公室為人字地板。鋼筋混凝土樓梯裝帶鐵護角,黑漆方鐵花飾透孔欄桿木扶手,現保存較好。2013年5月3日,天津工商學院主樓舊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解放天津戰役突破口遺址
解放天津戰役突破口遺址,位於河西區五號堤路與鬱江道交口,依復興河而建。2009年,被市委、市政府命名為天津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1949年1月14口,中國人民解放軍向天津發起總攻。天津東南的尖山一帶,是當年國民黨守軍“大天津堡壘化”城防工事的堅固防線,中國人民解放軍東北野戰軍第46軍,在尖山以南護城河東西兩側地段發起強攻,經過第46軍全軍十幾個小時浴血奮戰,攻占前後尖山,突破國民黨軍城防,打開了進攻市區的南突破口。
天津大劇院
天津大劇院,是天津文化中心的核心建築。總共3600個座位,採用世界著名專業公司的頂級音響燈光設備,擁有最先進的全自動機械舞台,是一座現代化的高端劇院。
河西區(天津市市轄區)
天津大劇院
天津大劇院建築設計立意為“城市舞台”。由世界頂級建築大師曼哈德•馮•格康親自擔綱,德國GMP建築師事務所與現代設計集團華東建築設計研究院聯合設計。總建築面積10.12萬平方米,其中建築本體8.5358萬平方米,地下設施1.5811萬平方米。
天津大劇院還同時設有可供700人同時就餐、面積約8000平方米的中、西餐廳及附屬設施,6米台基下設有商業空間約5500平方米,可作為針對城市高端文化消費人群的藝術培訓和藝術品經營場地。大劇院另有2個貴賓廳(175平方米、126平方米),以及機動車泊位數逾300的大型地下車庫。
天津美術館
天津美術館,是一座綜合造型藝術博物館。總建築面積28065平方米、建築層數5層,建築高度29.70米,其中最具特色的二層展廳面積1800平方米,高8米,建築規格現居全國首位。可同時展出國畫、油畫、雕塑、版畫及工藝美術等不同類別的藝術珍品。
河西區(天津市市轄區)
天津美術館
天津美術館既是面向藝術家展示藝術品的平台,更是為市民普及高雅藝術、展現城市文明的視窗。作為大眾美育基地,最大化發揮面向公眾的服務功能。
天津博物館
天津博物館,是一座歷史藝術類綜合性博物館,前身可追溯到1918年成立的天津博物院,是國內較早建立的博物館之一。位於天津文化中心區域內,總建築面積64003平方米,其中展廳面積14000平方米,庫房面積11000平方米。是天津地區最大的集收藏、保護、研究、陳列、教育為一體的大型公益性文化機構和對外文化交流的視窗。
天津博物館有古代青銅器、陶瓷器、法書、繪畫、玉器、璽印、文房用具、甲骨、貨幣、郵票、敦煌遺書、竹木牙角器、地方民間工藝品及近現代歷史文獻等各類藏品近20萬件,圖書資料20萬冊。2007年對外免費開放,2008年被評為國家一級博物館。
天津五大道近代建築群
五大道歷史文化街區,位於天津市中心城區,隸屬於和平區與河西區兩個行政區,總面積191.62公頃。五大道歷史文化街區是以名人故居為典型代表的,集中展示“天津小洋樓”建築特色的,空間完整、安靜優雅的歷史文化街區。

特產美食

天津煎餅果子
天津煎餅果子,歷史悠久,是天津最知名的風味小吃之一,被譽為繼狗不理包子、十八街麻花和耳朵眼炸糕“天津三絕”之後的“第四絕”。
津沽雪花龍鬚麵
《析津志》中曾提到,“二月二,謂之龍抬頭”。這一天盛行吃麵條,稱為龍鬚麵。龍鬚麵,起源於山東抻面,已有百年歷史,傳入津門後,經過改良、發展,形成獨具特色的津沽雪花龍鬚麵,佐以白糖、果脯等。
桂發祥麻花
桂發祥麻花,口感油潤、酥脆香甜,造型美觀,久放不綿,因而特別受民眾歡迎。不僅品種有六、七個,而且規格齊全,要大有大,要小有小,大的2.5公斤、5公斤,小的50g、100g。

著名人物

夏寶龍
夏寶龍,1952年12月生,天津市人,1969年8月參加工作,1973年1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北京大學畢業,在職研究生學歷,現任十三屆全國政協副主席、黨組成員,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主任、黨組書記。
梅貽琦
梅貽琦,江蘇武進(今常州)人,1889年生於天津,著名教育家。1909年清華第一批直接留美生,1915年在清華學校任教,曾任清華學校大學部物理系教授,清華留美學生監督處監督、國立清華大學校長、台灣新竹清華大學校長。

榮譽稱號

第五批國家慢性病綜合防控示範區
跨國公司最佳投資城區
國家衛生區
2018年度健康城市建設進步最快城市
國家衛生城市
全國雙擁模範城
無償獻血先進市
創建全國無障礙環境示範縣
全國中國小勞動教育實驗區
第四批節水型社會建設達標縣
第二批國家文化和旅遊消費試點城市
“十四五”時期“無廢城市”
義務教育優質均衡先行創建縣
全國婚育新風進萬家活動第四階段(2011—2015年)示範市
2021年全國基層中醫藥工作先進單位
第三批全國社區治理和服務創新實驗區
第二屆全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先進城市
全國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工作先進區
2020年度“智慧教育示範區”
2019年第一批“天津市法治政府建設示範區”
第四批國家食品安全示範創建推薦城市
義務教育課後服務典型案例單位
全國中小學生課外文體活動工程示範區
全國文明城市
第四批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示範區
全國第二批城市一刻鐘便民生活圈試點
國家智慧財產權強市建設試點城市
基層公共文化高質量發展全國典型案例
第二批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
2017年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
試點縣
天津市第一批法治政府建設示範區
全國生育友好工作先進單位擬表彰對象
完善普惠性學前教育保障機制實驗區
2015年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
天津市全域旅遊示範區
第二批全國網際網路上網服務行業雲服務試點城市
全國學校家庭社會協同育人實驗區
天津市碳達峰試點區
第三批建設國家兒童友好城市
學前教育普及普惠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