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文化

河南文化

河南文化:本詞條旨在介紹河南省的歷史文化信息。

河南是中華民族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文化底蘊深厚,文物數量位居全國前列。

河南作為中華民族和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在5000年中華文明史中,長達3000多年都是全國的政治中心經濟中心文化中心,匯聚了東西南北的多元文化,商業文明在這裡孕育發展,四大發明從這裡走向世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河南文化
  • 所屬地區:河南省
文化概覽,史前文化,漢字文化,姓氏文化,農耕文化,商業文化,政治文化,思想文化,醫學文化,民俗文化,神龍文化,武術文化,管理機構,發展現狀,社會影響,

文化概覽

河南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從表層看,她是一種地域文化,從深層看,她又不是一般的地域文化,而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根源和主幹,在中華文化發展史上占有突出地位。具體講,至少包含以下幾個方面的主要內容:

史前文化

8000年前左右的裴李崗文化,在新鄭裴李崗遺址出土了數百件磨製石器和陶器,在舞陽賈湖遺址,出土了新石器時代的房址53座,窯穴370座、陶窯13座,以及灰坑、墓葬、瓮棺葬等,出土文物近5000件,特別是出土的世界上年代最早、保存最完整的骨笛,改寫了世界音樂史;出土的釀酒遺物,被美國人配方複製後,生產出來了9000年前的古酒,引起世界轟動。
河南文化
史前文化
7000年前的仰韶文化,出土了大量的彩陶和磨光石器,充分反映了新石器時代我們先民們的生產生活狀況。
5000年前的龍山文化時期,河南也發現了相當豐富的陶器動物浮雕及鼎、罐、壺等文化遺存。這些都充分表明河南在整個史前文明時期都處於領先地位,也足以說明中原大地是中華民族文明最早起步的地方之一。

漢字文化

漢字是傳承和弘揚中華文化的重要載體,是中華民族的基本標誌,也是中華文明的顯著標誌,並對朝鮮韓國日本等國文字文化有巨大而深遠的影響。連續4000多年的漢字文化史,可以說就是一部中原漢字史,漢字的產生及其每一個重要發展階段幾乎都發生在中原大地上。
河南文化
甲骨文
傳說中黃帝時代的倉頡造字在河南;第一套完善的漢文字系統甲骨文出土在河南;幫助秦始皇書同文”、制定規範書寫“小篆”的李斯,是河南上蔡人;編寫世界第一部字典、歸納漢字生成規律、統一字義解析的文字學家許慎是河南漯河人,他在家鄉完成了《說文解字》這部漢文字學巨著;至今還在使用的規範性字型“宋體”字產生在河南開封,著名的活字印刷術也發生在這裡。

姓氏文化

河南是中華姓氏的搖籃,中華姓氏無論肇始與大量衍生都與中原關係密切。《中華姓氏大典》中的4820個漢族姓氏中,起源於河南的有1834個,占38%;在當今的300大姓中,根在河南的有171個,占57%;在依人口數量多少而排列的100大姓中,有78個姓氏的源頭與部分源頭在河南,無論是李、王、張、劉為代表的中華四大姓,還是林、陳、鄭、黃為代表的南方四大姓,其根均在河南。姓氏文化是河南獨有的文化現象。
河南文化
百家姓

農耕文化

中原農耕文化包含了眾多特色耕作技術、科學發明。裴李崗文化有關遺存中出土了不少農業生產工具,為早期農耕文化的發達提供了實物證據,尤其是琢磨精製的石磨盤棒,成為中國所發現的最早的糧食加工工具。三皇之首的伏羲教人們“作網”,開啟了漁獵經濟時代;炎帝號稱“神農氏”,教人們播種收穫,開創了農業時代。大禹採用疏導的辦法治水,推進了中國水利事業的發展,也促進了數學、測繪、交通等相關技術的進步。戰國時期,由河南人鄭國主持修建的“鄭國渠”,極大地改善了關中地區的農業生產條件。隨著民族的融合特別是中原人的南遷,先進的農業技術與理念傳播到南方,促進了中國古代農業水平的提高。
河南文化
農耕文化

商業文化

商人商品商業起源於商丘。夏代的商族部落首領商丘人王亥“肇牽車牛遠服賈”,用牛車拉著貨物到遠地去做生意,被奉為商業鼻祖。春秋時期的鶴壁濬縣人子貢,不僅能做官而且善於經商致富。商聖的南陽淅川人范蠡,幫助勾踐滅吳復國後,悄然歸隱到了宋國,把才能用於經商。鄭國都城人弦高,在經商途中遇到秦軍入侵,以自己十五頭牛為代價智退秦軍。職業商人誕生於西周的都城洛陽,法規《質誓》誕生於春秋時期的鄭國都城鄭州新鄭,以“城門之徵”為代表的最早的關稅徵收發生在春秋戰國時期的宋國都城商丘。

政治文化

黃帝是公認的先祖,開創了初始的政權制度,建立了國家治理的雛形。從堯、舜、禹的禪讓制到夏、商、周的世襲制,完成了部落聯盟奴隸制國家的轉變。之後,國家與國家之間的紛爭、交往與聯盟等政治行為,不斷地推動政體的發展,開啟了封建社會的先河,形成了比較完善的封建制度。從夏朝到宋代3000多年間,河南一直是中國政治、經濟和文化的中心,先後有200多位帝王建都或遷都於此,幾度形成政治文明的巔峰與輝煌。中國八大古都中,河南就有開封、洛陽、安陽、鄭州四個。中國自古“逐鹿中原”、“問鼎中原”、“得中原者得天下”就是由此而來。
河南文化
洛陽應天門

思想文化

中原思想文化是中華民族思想文化的核心,也是百家思想集大成者。孔子儒學的開山人物,雖然出生在山東,但祖籍是河南,而且孔子講學、遊說的主要活動地域在中原。洛陽人程顥程頤開創的宋代理學,又把儒學推向一個新的思想高峰,成為宋元明清以來居統治地位的主流意識形態道家思想的老祖宗老子,是河南鹿邑人,長期生活與活動在河南,《道德經》就是在河南寫的。法家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韓非子,也是河南人。總的來看,中原思想文化傳達著剛健有為、自強不息、中庸尚和的生活哲學,不僅隱含著“日新”的變革進取精神,而且也體現了友好共處、嚮往和平的精神境界。
河南文化
道德經

醫學文化

中原醫學文化以整體的治療思想,多角度觀察病理的方法,奇特的治療技術,和諧的用藥手段而著稱於世,是傳統文化中的精華與國粹。黃帝被後人公認為中醫藥的創始人,戰國時期編著的《黃帝內經》至今仍是中醫學工作者必讀的指導性醫學著作。東漢南陽人張仲景《傷寒雜病論》,提出了六經辨證的理論體系,是中國第一部理、法、方、藥兼備的中醫經典專著,被譽為“中國醫方之祖”。洛陽龍門石窟的“藥方洞”,保留有北齊時期完整的中醫藥方118個,治療的病種達37個。這些藥方為中國現存最早的石刻藥方。北宋都城開封設有“尚醫局”、“御藥院”、“藥密庫”、“太醫局”、“翰林醫宮院”等機構,設定之全在當時首屈一指。可以說,中醫藥文化起源於中原,中醫藥大師薈萃於中原,中醫藥文化發達於中原,中醫藥巨著誕生於中原。
河南文化
黃帝內經

民俗文化

中原地區民俗文化特色鮮明,斑斕多姿,集中體現在飲食、服飾、日常起居、生產活動、禮儀、信仰、節令、集會等各個方面。西周時期在中原形成的婚儀“六禮”,逐步演化為提親、定禮、迎娶等固定婚俗,並延續至今。與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歲時風俗,如春節祭灶、守歲吃餃子拜年正月十五鬧元宵,三月祭祖掃墓,五月端午節插艾葉,七月七觀星,八月中秋賞月,九月重陽登高等等,大多起源於中原,並通行全國。中原民俗還創造了民間的生活形態和藝術品,太昊陵廟會、洛陽花會、信陽茶葉節馬街書會開封夜市等古代的民間節會至今不衰,開封的盤鼓和汴繡、朱仙鎮木版年畫南陽玉雕濮陽周口的雜技等民間藝術享譽中外。
河南文化
民俗文化

神龍文化

河南是龍的故里。被稱為人文始祖的太昊伏羲,在今周口淮陽一帶“以龍師而龍名”,首創龍圖騰,實現了上古時期多個部族的第一次大融合;被稱為又一人文始祖的黃帝,在統一黃河流域各部落之後,為凝聚各部族的思想和精神,在今新鄭一帶也用龍作為新部落的圖騰,今天的中國人被稱為“炎黃子孫”和“龍的傳人”,就是因此而來。濮陽蚌龍距今6400年,是中國最早的龍形象,被考古學界譽為“中華第一龍”;在“華夏第一都偃師二里頭遺址發現的大型綠松石龍形器,距今至少3700年,被學者命名為“中國龍”等等。從中原大地產生並完善的龍形象,目前已成為中華民族的象徵、中華文明的精神核心、中華民族團結的紐帶和共同的精神支柱。
河南文化
中華第一龍

武術文化

武術文化又稱功夫文化,是中原文化的鮮明特色。中原武術文化技冠天下,德播神州。“天下功夫出少林”之說,形象地表明了少林武術中國武術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十三棍僧救唐王”的歷史傳奇,幫助戚繼光抗倭立功的光輝業績,使少林寺遐邇聞名,成為中華武術的薈萃之所、流播之處、發揚光大之地,使“少林”成為中國武術的品牌,成為中原文化乃至中華文化的品牌。河南溫縣陳家溝人創立的太極拳,是中國武術文化的又一重要流派,以剛柔並濟為特徵,以強身健體修心養性為主旨,已推廣到五大洲,成為上億民眾生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河南文化
少林武術

管理機構

河南文化
河南省文化和旅遊廳
河南省文化和旅遊廳是河南省人民政府在文化產業、文化事業和旅遊業領域的工作部門,是河南省人民政府組成部門,為正廳級
河南省文化和旅遊廳主要職責是:貫徹落實黨和國家關於文化工作的方針政策,統籌規劃全省文化事業、文化產業和旅遊業發展,管理全省重大文化和旅遊活動,指導全省重點文化和旅遊設施建設,組織全省文化和旅遊整體形象宣傳推廣,促進文化產業和旅遊產業對外合作和市場推廣,擬訂旅遊市場開發規劃並組織實施,指導、推進全域旅遊。指導、管理全省文藝事業,指導藝術創作生產,扶持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導向性代表性示範性的文藝作品,推動各相關門類藝術、各相關藝術品種發展。負責全省公共文化事業發展,推進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和旅遊公共服務建設,深入推進旅遊惠民,推動文化惠民工程實施等職能。

發展現狀

全省現有不可移動文物65519處,數量居全國第二位,其中世界文化遺產5處(洛陽龍門石窟安陽殷墟登封“天地之中”歷史建築群絲綢之路河南段、大運河河南段),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20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521處;國家文物局公布和立項的國家考古遺址公園13處,居全國第一位;中國八大古都河南占鄭州、開封、洛陽、安陽四座;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8個、名鎮10個、名村9個,中國傳統村落204處。自1990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評選以來,全省共有50項入選,居全國首位。全省現有各類博物館398家,位居全國第三位;全省館藏可移動文物1773620件/套(總計4783457件),位居全國第四位。
河南文化
河南文物
全省擁有聯合國人類非遺代表作名錄項目太極拳二十四節氣皮影戲信陽毛尖茶製作技藝4個(涉及6個社區),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125個,省級代表性項目1030個,市級代表性項目3659個,縣級代表性項目9908個;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127名、省級代表性傳承人1147名,市級代表性傳承人4177名,縣級代表性傳承人11042名;全國23個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河南擁有2個(河洛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寶豐說唱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居全國第三位。
河南文化
太極拳
全省現有國家級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4個、示範項目8個,省級示範區24個、示範項目24個。全省共建成各級公共圖書館168個,文化館207個,鄉鎮綜合文化站2485個,村級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50791個。全省現有國家級文化產業示範(試驗)園區1個、示範基地12個;省級文化產業示範園區19個,示範基地163個。

社會影響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新時代,新征程,堅守初心、勇擔使命,情系“老家河南”,放飛“詩與遠方”,不斷提升老家河南的文化軟實力和旅遊影響力,不斷提升河南人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在踐行文旅強省戰略中書寫中原更加出彩新篇章。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