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州市貫徹支持技工強省建設若干政策的實施意見

池州市人民政府於2023年3月3日印發池州市貫徹支持技工強省建設若干政策的實施意見,本意見自發布之日起施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池州市貫徹支持技工強省建設若干政策的實施意見
  • 頒布時間:2023年3月3日
  • 實施時間:2023年3月3日
  • 發布單位:池州市人民政府
全文,解讀,

全文

為認真貫徹落實《安徽省人民政府關於印發支持技工強省建設若干政策的通知》(皖政〔2022〕72 號)精神,結合我市實際,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一、加大職業技能培訓力度
1.聚焦重點新興產業技能培訓。圍繞半導體、新材料、高端裝備製造、人工智慧和數字經濟、新能源和節能環保、健康醫療養老、綠色食品、文化旅遊創意等八大新興產業需求,依託企業職工培訓中心、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職業院校、行業協會及社會培訓機構,組織開展崗位技能培訓,按規定落實培訓補貼。到2025年底,全市每年開展各類職業技能培訓3萬人次,其中補貼性職業技能培訓1.8萬人次;參加技能鑑定並取得職業證書的0.9萬人,其中取得高級工以上證書的 2000人;全市技能人才結構更加合理,高技能人才占比持續提升。(責任單位: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配合單位:市財政局,市應急局、市教育和體育局、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市農業農村局、市退役軍人事務局、市交通運輸局、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市殘聯等,各縣〔區〕政府、管委會)
2.聚焦重點群體就業技能培訓。16-65周歲且處於未就業狀態的農民工、畢業2年內的高校畢業生、下崗失業人員、退役軍人、脫貧勞動力(含防返貧監測對象)、退捕漁民、就業援助對象(含殘疾人)、未升學的應屆初高中畢業生(簡稱“兩後生”),可以自主選擇具備培訓資質的職業學校、技工院校、職業培訓機構,按照“先繳後補、直補個人”的方式參加就業技能培訓,培訓合格後按規定給予培訓補貼(優先通過社會保障卡關聯的金融賬戶發放)。上述人員培訓補貼標準按照省、市人社部門制定的就業技能培訓職業(工種)目錄及補貼標準執行。脫貧勞動力、退捕漁民、就業援助對象、“兩後生”在培訓期間,給予每人每天50元生活補助。符合條件的未就業勞動者1年只享受1次就業技能培訓補貼及生活補助。所需資金從就業補助資金中列支,有職業技能提升行動專賬資金的優先從中列支。(責任單位: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配合單位:市退役軍人事務局、市鄉村振興局、市殘聯、市財政局等)
3.深入開展“新徽菜•名徽廚”活動。結合池州特色、民眾認可度和就業創業帶動性因素,按照池州原生態健康美食標準,選定培訓項目,確定補貼標準。力爭到2025年,開展“新徽菜·名徽廚”培訓2000人次以上,新增徽廚1000人。(責任單位: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財政局,配合單位:市商務局、市文化和旅遊局、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等)
4.積極拓展線上職業技能培訓。面向城鄉勞動者,依託皖事通、安徽職業培訓線上學習平台,建立健全覆蓋城鄉勞動者的終身職業技能培訓體系,推行“網際網路+”職業培訓新模式,培訓課時納入培訓補貼範圍。(責任單位: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
5.依法支持和規範職業培訓市場發展。按照深化“放管服”改革部署,支持所有具備相應資質的職業學校、技工院校和培訓機構承擔政府補貼性職業技能培訓項目。鼓勵公辦職業院校、技工院校開展社會化職業技能培訓和評價,並面向社會提供技能評價服務,培訓、評價收費按照經營性收費管理,相關收支納入部門預算管理。公辦職業學校和技工院校根據實際收繳額,經同級財政部門同意後,自主用於與培訓、評價相關的支出。(責任單位: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配合單位:市財政局,各縣〔區〕政府、管委會)
二、推動職業教育做大做強
6.支持公辦職業教育發展。發揮職業教育培養技能人才主渠道作用,最佳化職業學校布局結構,鼓勵各縣、區利用財政資金或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等新建、改建、擴建職教園區或職業學校,改善辦學條件。(責任單位:市教育和體育局,配合單位:市財政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
7.鼓勵企業發展職業教育。支持重點產業龍頭企業、上市企業舉辦或參與舉辦職業學校,按規定落實財稅優惠政策,並通過政府購買緊缺技能人才培養服務方式予以支持。對企業舉辦的非營利性技工學校培養全日制中級工和高級工、預備技師(技師),按取得職業資格證書或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的畢業生人數(不含繼續升學的),給予一次性補助,所需資金從就業補助資金列支。(責任單位: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配合單位:市教育和體育局、市財政局、市稅務局)鼓勵有條件的企業以資本、設備設施、技術等要素與職業院校、高校共建“產業學院”。企業投資舉辦職業學校的建設用地,按科教用地管理;利用存量房產、土地資源發展國家支持的教育事業的,可享受5年內不改變用地主體和規劃條件的過渡期支持政策。(責任單位: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配合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教育和體育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
8.完善職業學校收費政策。政府舉辦的職業學校收費按照行政事業性收費管理,國有企業舉辦的職業學校收費參照非營利性民辦職業學校收費管理,營利性民辦職業學校收費實行市場調節價,建立健全收費標準動態調整機制。(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配合單位:市財政局〔國資委〕、市教育和體育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
9.積極推進技工院校建設。整合職業教育資源,推動池州技師學院建設。將市屬及貴池區職業教育資源進行有效整合,合力創建池州技師學院,有條件的縣建設一所技工學校,發揮技師學院在技工培養、職業培訓方面的主陣地作用。(責任單位: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教育和體育局、貴池區政府,配合單位:市財政局)
三、實施技能人才強企行動
10.支持企業培養高技能人才。企業組織在崗職工開展技能提升培訓,根據培訓後取得高級工職業資格證書或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的人數和2000元/人的標準,給予企業培訓補貼。鼓勵企業在崗職工參加高技能人才研修培訓,按照技師3500元/人、高級技師5000元/人,給予個人技能提升補貼(職工須與企業簽訂1年及以上勞動契約且參加城鎮職工社會保險),所需資金從就業補助資金列支。到2025年底,力爭全市新增技師、高級技師1000名以上。(責任單位: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配合單位:市財政局)
11.支持舉辦高技能人才研修班。圍繞八大新興產業,支持產教融合型企業、職業院校、職業培訓機構舉辦高技能人才研修班,對研修班人數達30人的,給予4萬元定額補助;對研修班人數達40人的,給予6萬元定額補助,所需資金從就業補助資金列支。(責任單位: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配合單位:市財政局)
12.支持企業設立職業技能培訓機構。支持上市公司、龍頭企業和大中型骨幹企業等有條件的企業建設職工培訓中心、舉辦職業技能培訓,面向本企業、本行業以及產業鏈企業開展職工技能培訓,按規定給予培訓補貼,並對符合條件的企業購買用於培訓的相關設備按規定落實稅收支持政策。到2025年,全市支持規上企業建設職工培訓中心40家以上。(責任單位: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配合單位:市財政局、市稅務局)
13.支持企業開展校企合作。深入推行以“招工即招生、入企即入校、企校雙師聯合培養”為主要內容的企業新型學徒制,通過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等,大力培養符合企業崗位需求的中、高級技工等技術技能人才。對企業支付給職業院校培訓費用的60%由企業所在地財政給予企業補助,每人每年補助標準最高為6000元,最長補助期限為2年。(責任單位: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配合單位:市財政局、市教育和體育局)
四、完善技能人才多元評價機制
14.建立技能人才自主評價、職業資格評價、技能競賽選拔認定、專項職業能力考核、社會化技能評價相結合的技能人才多元化評價體系。鼓勵企業、院校參與開發國家職業技能標準、行業評價規範和考核題庫,經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驗收通過後,給予開發單位一次性補助,所需資金從省級技工強省建設資金中列支。(責任單位: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配合單位:市教育和體育局、市財政局)
15.實施技能評價提質擴面行動。執行新的“八級工”職業技能等級序列,在規模以上企業全面推廣企業技能人才自主評價,支持一線職工人人持證,突出能力導向,鼓勵企業對符合條件的一線職工直接認定或破格晉升高級工以上職業技能等級。力爭到2025年底全市以技能崗位為主、產值在1億元以上的大中型企業實現技能評價全覆蓋,培育選樹10家左右評價工作走在全省前列的規範企業。(責任單位: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配合單位:市財政局)
16.加強社會培訓評價組織管理。加強評價人員的專業能力建設,依託全省技能人才信息服務平台,建立評價質量全過程追溯機制和評價機構及評價人員市場退出機制,構建政府監管、機構自律、社會監督的質量監督體系,確保評價、認定和考核結果的科學性、公平性和權威性。(責任單位: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
五、發揮職業技能競賽引領作用
17.完善全市職業技能競賽管理辦法。構建科學化、專業化、市場化的職業技能競賽體系。適時舉辦全市性綜合職業技能大賽,通過競賽選拔一批市技術能手。每年支持舉辦若干行業技能競賽、專項技能競賽和企業職工崗位練兵、技能比武等勞動競賽活動,大力營造勞動光榮、技能寶貴、創造偉大的良好社會氛圍。(責任單位: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配合單位:市總工會、市財政局〔國資委〕)
18.完善職業技能競賽激勵政策。每年發布市級職業技能競賽計畫。對納入年度計畫開展市一類職業技能大賽,給予8-10萬元賽事補助;對納入年度計畫開展行業(系統)市二類職業技能大賽,給予4-6萬元賽事補助;對納入年度計畫開展專項技能競賽和崗位技能等勞動競賽,給予適當補助。對在全市職業技能大賽獲得一等獎的選手,授予“池州市技術能手”榮譽稱號,並申報“池州市五一勞動獎章”。(責任單位: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配合單位:市總工會、市財政局)
19.建立參加省級以上技能競賽獎勵制度。對在參加世界技能大賽中獲得金、銀、銅、優勝獎的選手,再分別給予50萬元、30萬元、15萬元、10萬元獎勵;對在參加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技能大賽中獲得金、銀、銅牌和優勝獎的選手,再分別給予10萬元、6萬元、3萬元、1萬元獎勵;對在參加國家部委舉辦的全國行業或專項職業技能大賽中獲得金牌或第1名的選手,再給予3萬元獎勵;對在參加省級職業技能大賽中獲得一、二、三等獎的選手,再分別給予2萬元、1萬元、0.5萬元獎勵。以上獎勵所需資金由市財政和選手所在地財政按1:1分擔。對參加國家、省比賽的選手組織開展賽前集訓,按規定給予集訓補助,提高我市競賽水平。對我市選手參加世界職業技能大賽、國家級職業技能大賽和省級職業技能大賽取得佳績作出貢獻的單位,以市人民政府名義予以表揚激勵。(責任單位:市財政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各縣〔區〕政府、管委會)
六、提高技能人才待遇
20.提高技能人才政治待遇。加強對技能人才的政治引領和政治培養,注重依法依章推薦優秀技能人才為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群團組織代表候選人。按規定選拔推薦優秀高技能人才到工會、共青團、婦聯等群團組織掛職或兼職。進一步提高技能人才在職工代表大會中的比例,支持高技能人才參與企業管理。建立高技能人才休假療養制度,定期開展高技能人才休假療養、研修交流和節假日慰問等活動。(責任單位: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配合單位:市總工會、團市委、市婦聯等,各縣〔區〕政府、管委會)
21.提高技能人才經濟待遇。企業應建立與職業技能等級掛鈎的工資分配製度,鼓勵有條件的縣(區)、開發區(工業園區)為技師及以上職業技能等級的高技能人才,發放一定的崗位補助或其他補助。(責任單位: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配合單位:各縣〔區〕政府、管委會)
22.完善高技能人才評選表彰制度。市政府每兩年開展一次“技能大獎”、“秋浦工匠”評選活動,頒發榮譽證書,並給予獎勵;對全國技術能手、中華技能大獎獲得者,再分別給予8萬元、10萬元獎勵;對安徽省技術能手、安徽省技能大獎和“江淮傑出工匠”獲得者,再分別給予1萬元、3萬元和5萬元獎勵。以上獎勵所需資金由市財政和選手所在地財政按1:1分擔。(責任單位:市財政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各縣〔區〕政府、管委會)鼓勵行業主管部門、群團組織、行業協會、企業及社會各方面力量,以多種方式對技能人才進行獎勵,在勞動模範、五一勞動獎章、五四青年獎章、三八紅旗手等評選中向技術工人傾斜。(責任單位: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配合單位:市總工會、團市委、市婦聯等)
23.支持企業引進急需緊缺高技能人才。聚焦八大新興產業需求,精準開展招才引智活動,吸引高技能人才來池就業創業。民營企業新引進的高級技師、技師、高級工,分別給予每人每月 1500元、800元、300元的生活補貼,補貼期限不超過3年。(責任單位: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配合單位:市財政局,各縣〔區〕政府、管委會)保障高技能人才安居。對新引進的高級技師、技師、高級工,在市內購買首套商品住房的,分別給予12萬元、6萬元、2萬元購房補貼,補貼分5年支付。對在本市無自有住房且符合條件的對象,租住政府投資性公租房的,給予全額房租補貼。自行通過市場租房的,新引進的高級技師、技師、高級工、給予每月1000元、500元、300元租房補貼,補貼期限不超過3年,已享受購房補貼的不再享受。鼓勵有條件的縣(園)區籌集一批人才公寓和保障性租賃住房,為引進的高技能人才提供住房保障。(責任單位: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配合單位:市財政局,各縣〔區〕政府、管委會)
七、強化人才培養載體建設
24.推進高技能人才培訓競賽基地建設。依託職業技工院校、大中型企業技能培訓中心。到2025年,建設4個市級高技能人才培訓競賽基地,給予每個基地50萬元建設補助。對被認定為國家級、省級高技能人才培訓競賽基地的,由基地所在地同級財政分別按照國家、省補助資金的50%給予配套一次性獎勵。所需資金從就業補助資金列支。(責任單位: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配合單位:市財政局,各縣〔區〕政府、管委會)
25.推進技能大師工作室建設。依託企業、職業院校和公共職業培訓基地,持續建設技能大師工作室。到2025年,新建設2個國家級、10個省級、30個市級技能大師工作室,根據有關規定每個分別給予30萬元、20萬元、10萬元建設補助。對新晉升認定為國家級、省級技能大師工作室的,由工作室所在地同級財政再給予10萬元、5萬元一次性獎勵。(責任單位: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配合單位:市財政局、各縣〔區〕政府、管委會)
26.推進公共實訓基地建設。鼓勵各縣、區利用財政資金、政府專項債券等,依託職業技工學校共建共享型公共實訓基地、產教融合實訓基地、鄉村創業致富帶頭人實訓基地、農村勞動力就業創業實訓基地等。到2025年,全市重點建設1-2個市級綜合性公共實訓基地,每個縣(區)建設1個地方特色型公共實訓基地。(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配合單位:市財政局、市教育和體育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鄉村振興局,各縣〔區〕政府、管委會)
八、深化技能人才體制改革
27.深化職業學校人事制度改革。支持職業技工院校合作引進優質企業資源,可按規定統籌使用學校預算收入向企業支付合作費用。(責任單位:市教育和體育局,配合單位: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對符合條件的企業高技能人才、競賽優勝選手等,可按規定以直接考察方式公開招聘到與其專業技能或所獲技能獎項相關的崗位任教,並按規定破格晉升職稱。(責任單位: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配合單位:市財政局)
28.建立符合類型教育、跨界教育特點的績效工資制度。對承擔培訓任務較重、年培訓量超過學制教育在校生人數、培訓收入穩定的公辦職業學校可以突破當地公務員津貼補貼平均水平2倍封頂限制,不作為下一年度績效工資總量的基數。(責任單位: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配合單位:市教育和體育局、市財政局)
29.推行新時代技能人才職業技能等級制度。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開展特級技師、首席技師評聘工作,拓寬專業技術人才與高技能人才職業發展貫通通道,支持符合條件的專業技術人員參加相應職業(工種)技能評價,實行對應專業理論知識免試。(責任單位: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
九、加強技能人才服務保障
30.完善政府人才公共服務體系,最佳化技能人才的招聘求職、人事代理、社會保險代理、勞動糾紛調處、檔案管理等服務。健全技工“藍卡”資料庫,實現技能人才實名制管理服務,為引導技能人才合理流動、高效配置,促進產業鏈、創新鏈與人才鏈有效銜接提供數據支撐。(責任單位: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配合單位:各縣〔區〕政府、管委會)
31.將具有高級工及以上職業資格或技能水平的高技能人才納入人才服務範疇,建立高技能人才需求信息庫,在就業、落戶、子女教育、住房、醫療等方面給予保障服務。(責任單位: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配合單位:市財政局、市教育和體育局、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各縣〔區〕政府、管委會)
32.加強輿論宣傳。充分利用網路、廣播電視、報紙等媒體大力宣傳大國工匠精神,展示技能人才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作用和貢獻,全力營造重視、關心、尊重技能人才的良好社會氛圍。(責任單位:市傳媒中心,配合單位: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財政局、市教育和體育局,各縣〔區〕政府、管委會)
33.加強資金投入。市、縣政府統籌利用就業補助資金、職業培訓資金,建立地方財政配套資金;企業要按規定使用職工教育經費,60%以上用於一線職工教育和培訓,保障企業職業技能培訓和技能人才培養需求。(責任單位:市財政局,配合單位: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教育和體育局,各縣〔區〕政府、管委會)
34.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牽頭會同市財政局等部門按照省有關政策規定製定具體實施細則和配套政策,各縣(區)結合實際細化落實舉措,進一步明確申報流程、簡化申報材料,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推動政策落實。(責任單位: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配合單位:市財政局、市教育和體育局,各縣〔區〕政府、管委會)
本意見自發布之日起施行,有效期至2025年12月31日。《池州市人民政府關於貫徹支持技工大省建設若干政策的實施意見》(池政〔2017〕51號)同時廢止。

解讀

2023年3月3日,市政府印發了《池州市貫徹支持技工強省建設若干政策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根據“誰起草、誰解讀”的原則,現由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解讀如下:
一、政策制定背景
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四次會議於2022年4月20日表決通過新修訂的職業教育法,明確職業教育是與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類型,第十條中明確大力發展技工教育,全面提高產業工人素質。第十五條中明確高等職業學校教育由專科、本科及以上教育層次的高等職業學校和普通高等學校實施。根據高等職業學校設定制度規定,將符合條件的技師學院納入高等職業學校序列。
2022年8月29日安徽省出台《安徽省人民政府關於印發支持技工強省建設若干政策的通知》(皖政〔2022〕72號)鞏固技工大省建設成果,深入開展技能安徽行動,深化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2022年10月7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加強新時代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的意見》,意見明確技能人才是支撐中國製造、中國創造的重要力量。加強高級工以上的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對鞏固和發展工人階級先進性,增強國家核心競爭力和科技創新能力,緩解就業結構性矛盾,推動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為進一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省委、省政府及市委、市政府決策部署,更好的開展職業教育,加強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研究起草了《實施意見》。
二、起草過程
2017年市政府出台《池州市人民政府關於貫徹支持技工大省建設若干政策的實施意見》(池政〔2017〕51號),為促進我市勞動者就業、服務製造業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2022年8月29日省政府出台了《安徽省人民政府關於印發支持技工強省建設若干政策的通知》(皖政〔2022〕72號)。根據上級有關檔案精神並結合池州實際,我局起草了《實施意見》初稿。主要有以下考慮,一是政策延續的需要;二是發展的需要;三是解決問題的需要。為確保《實施意見》更具科學性和可操作性,我們向市直、縣(區)、園區等24家單位、20家有關企業和7家行業商協會發出徵求意見函,同時在市政府網站面向社會公開徵集意見。進行了公平競爭性審查和合法性審查,形成送審稿。3月3日,市政府印發《實施意見》。
三、主要內容
檔案共分成9個方面,對涉及到職業技能培訓和技能提升任務、政策、載體、待遇等方面都作了詳細介紹。
在職業技能培訓方面,主要是聚焦我市重點新興產業,同時包括實施“新徽菜•名徽廚”暖民心行動,並且就培訓的目標任務進行了明確。注重職業教育的發展,在鼓勵公辦和企業舉辦的職業學校方面都制定相應的措施。整合教育資料,積極推進我市技工院校建設,打造技能人才培養主陣地。注重加強高技能人才培養,支持舉辦高技能人才研修班,並給予定額補助,在企業設立職業技能培訓機構等,推動企業內部培訓和評價,進一步充實高技能人才隊伍提升。支持企業開展校企合作、工學結合,大力培養符合企業崗位需要的技能人才,實施技能強企行動。建立技能人才自主評價、職業資格評價、技能競賽選拔認定、專項職業能力考核、社會化技能評價相結合的技能人才多元化評價體系,實施技能評價提質擴面行動。構建科學化、專業化的職業技能競賽體系,通過財政獎補的方式,完善職業技能競賽激勵政策,對參加省級以上技能競賽獲獎選手給予一定的獎勵。聚集提高技能人才政治待遇和經濟待遇,在全社會營造尊重技能、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圍。推進高技能人才培訓競賽基地建設,推進我市技能大師工作室和公共實訓基地建設;將具有高級工及以上職業資格或技能水平的高技能人才納入人才服務範疇,建立高技能人才需求信息庫,在就業、落戶、子女教育、住房、醫療等方面給予保障服務。
四、創新舉措
一是更加突出服務主導產業。聚焦全市八大主導產業,在培訓方向、資金支持、發展引導上提出了針對性舉措。二是更加突出平台載體建設。明確推進技工院校、高技能人才培訓競賽基地、技能大師工作室、公共實訓基地等技能平台建設。三是更加突出品牌效應。深化“賽馬選才”機制,廣口徑、多層次、高力度推進技能競賽發展,打造我市競“技”品牌。四是更加突出藍領有為。將高技能人才納入人才支持政策範疇,增加政治、經濟待遇,提高社會地位,營造藍領有為良好氛圍。
五、下步工作考慮
1.加大“新徽菜·名徽廚”暖民心行動各項任務落實,做好參加省“新徽菜·名徽廚”專項職業能力競賽各項準備工作。
2.積極開展2023年度職業技能培訓,做好技能人才評價工作,確保全面完成年度各項指標任務。
3.加強高技能人才平台載體建設,積極創建申報國家級、省級技能大師工作室,認定一批市級技能大師工作室,發揮現有大師工作室培養高技能人才作用。
下一步,我們將認真貫徹省委、省政府關於支持技工強省建設若干政策的部署要求,對照檔案重點任務加大工作推進力度,實施清單管理,及時調度通報,形成工作合力,確保工作抓緊、抓細、抓實、抓出成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