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行政區劃,區劃沿革,區劃詳情,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形地貌,氣候,水文,自然資源,土地資源,礦產資源,人口,政治,經濟,綜述,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社會事業,教育事業,科學技術,文化事業,體育事業,醫療衛生,社會保障,交通運輸,公路,鐵路,航空,水運,公共運輸,歷史文化,綜述,文物,非遺,風俗民情,重大事件,風景名勝,特產美食,著名人物,對外交流,榮譽稱號,
歷史沿革
大約距今7000~5000年前,淮夷人就在揚州一帶勞動生息,並有了水稻栽種。
春秋時期,今揚州市區西北部一帶稱邗。公元前486年,吳滅邗,築邗城,開邗溝,連線長江、淮河。越滅吳,地屬越;楚滅越,地歸楚。公元前319年,楚在邗城舊址上建城,名廣陵。秦統一六國後,設廣陵縣,屬九江郡。
漢代,今揚州稱廣陵、江都,長期是諸侯王的封地。吳王劉濞“即山鑄錢、煮海為鹽”,開鹽河(通揚運河前身),促進了經濟的發展。為改善和鞏固民族關係,公元前105年,漢武帝將江都王劉建的女兒劉細君嫁到烏孫國,比王昭君和親匈奴還早80多年。東漢末年,張嬰率領的農民起義軍在廣陵一帶轉戰10多年後,被廣陵太守張綱勸降。但不久,許多曾參與起義的農民又回響並參加了黃巾起義。
三國時期,魏吳之間戰爭不斷,廣陵為江淮一帶的軍事重地。
南北朝時期,廣陵屢經戰亂,南朝宋孝武帝“秋七月己巳,克廣陵城,斬誕。悉誅城內男丁,以女口為軍賞”,數次變為“蕪城”,但由於勞動人民數百年的辛勤開發,經濟地位在恢復中不斷提高。山東青州、兗州一帶的移民南遷廣陵一帶,促進了揚州的經濟發展。北周改廣陵為吳州。
589年,隋滅陳,建立統一的隋政權,改吳州為揚州,置總管府。至此,完成歷史上的揚州和今天的揚州在名稱、區劃、地理位置上的基本統一。隋煬帝時,開大運河連線黃河、淮河、長江,揚州成為水運樞紐。大運河不僅便利交通、灌溉,而且對促進黃河、淮河、長江三大流域經濟、文化的發展和交流起到重要作用,奠定了唐代揚州空前繁榮的基礎。隋煬帝大業初年改州為郡,揚州隨之改為江都郡。605-616年,隋煬帝三下江都。618年,隋煬帝被部將宇文化及所殺,葬於揚州城西北曹莊。619年,李子通率農民起義軍攻克江都,稱皇帝,國號吳。620年,揚州為唐軍占,名稱屢有更改;626年,復稱揚州,治所在今揚州。
唐代揚州農業、商業和手工業相當發達,出現了大量的工場和手工作坊,不僅富甲江淮,而且是中國東南第一大都會,時有“揚一益二”之稱(益州為成都古稱)。揚州是南北糧草、鹽、錢、鐵的運輸中心和海內外交通的重要港口,曾為都督府、大都督府、淮南道採訪使和淮南節度使治所,領淮南、江北諸州。在以長安為中心的水陸交通網中,揚州始終起著樞紐作用。唐代揚州和大食(阿拉伯)交往頻繁,僑居揚州的大食人數以千計。僑居揚州的客商主要來自波斯、大食、新羅、日本等國。日本遣唐使到揚州和高僧鑒真東渡日本促進了中日兩國的政治、經濟、科學和文化交流。揚州人李善在吸收前人成果的基礎上,重新注釋《文選》,旁徵博引,為後人保存了大量重要文獻資料;其子李邕能詩善文,工書法,尤擅行書,是繼虞世南、褚遂良之後的大書法家。張若虛為“吳中四傑”之一,《春江花月夜》有“以孤篇壓全唐”之譽。684年,徐敬業、駱賓王在揚州起兵反對武則天政權。
唐末五代,軍閥混戰,揚州遭到嚴重破壞。887年,楊行密開始入主揚州。919年,其子楊渭(隆演)就吳國王位,改元武義。920年,楊渭卒,弟楊溥即吳王位;927年,楊溥即皇帝位,改元貞元,史稱“楊吳”。937年,徐知誥迫楊溥禪位,自即帝位,國號為唐,史稱“南唐”。957年,後周取南唐江都府,復稱揚州。
960年,北宋建立。農業、手工業迅速發展,商業進一步繁榮,揚州再度成為中國東南部的經濟、文化中心,與都城開封相差無幾。每年商業稅收約8萬貫,居全國第三位。1127年,宋高宗趙構迫於金人進逼,在遷都過程中以揚州為“行在”一年,促進了揚州的繁榮。100多年間,揚州一直是抗金、抗元的戰場。韓世忠、劉琦、岳飛等南宋名將在這一地區進行了艱苦的鬥爭。1275-1276年,李庭芝、姜才率軍隊和揚州人民一起與元軍展開不屈的鬥爭,不幸殉難,揚州城僅剩數千人。戰爭使經濟和社會遭到嚴重破壞,但在局勢相對穩定的時期,揚州的經濟又不斷恢復發展。文化方面,歐陽修、蘇軾、秦觀、姜夔、王令等在揚州留下大量傳世名作。
元、明兩代,揚州經濟發展加快。到揚州經商、傳教、從政、定居的外籍人日漸增多,其中仍以波斯人和阿拉伯人為最。元代,運河揚州段經幾次整治,基本形成了今天的走向,恢復了一度中斷的漕運,揚州又迅速繁華起來。明代,商品經濟的發展孕育了資本主義生產關係的萌芽。揚州的商業主要是兩淮鹽業專賣和南北貨貿易,鹽稅收入幾乎與糧賦相等。商業擴大到舊城以外。手工業作坊生產的漆器、玉器、銅器、竹木器具和刺繡品、化妝品都達到相當高的水平。為防止倭寇再次入侵,1556年,揚州建“新城”。文化方面,出現了睢景臣等一批著名雜劇、小說作家。明朝滅亡後,為阻止清兵南進,南明督師史可法在揚州率軍堅守孤城,寧死不降,表現出堅貞不屈的民族氣節。城陷後,清軍屠城十日,死者數以萬計。
清代,康熙帝和乾隆帝多次“巡幸”,使揚州出現空前繁華,城市人口超過50萬人,成為當時中國八大城市之一,也是18世紀末、19世紀初世界十大城市之一。當時的揚州,居交通要衝,富鹽漁之利,鹽稅與清政府的財政收入關係極大。各地商人紛紛在揚州建起會館,各有營業範圍和地方特色。同時興起的還有會票——信用匯兌。一些鹽商廣結文士,愛好藏書,捐資修建府學、縣學,恢復名勝古蹟,興建園林,對揚州的文化發展有一定貢獻。其間,出現了以金農、汪士慎、黃慎、李鱓、鄭燮、李方膺、高翔、羅聘等“揚州八怪”為代表的揚州畫派,以任大椿、汪中、焦循、阮元和王念孫、王引之父子為代表的揚州學派。揚州戲劇歷史悠久,至清代大盛。1790年,為慶祝乾隆帝八十壽辰,以寶應高朗亭為班主的三慶班進京演出,與其他劇種一起,對京劇的形成和發展產生重要影響。揚州的雕版印刷和評話、清曲、揚劇、木偶劇以及棋藝、琴藝等均在清代達到較高水平,形成自己的特色,奠定了揚州成為當時中國文化中心的基礎。
19世紀中葉以後,由於運河山東段淤塞,漕糧改經海上運輸,淮鹽改由鐵路轉運,加上其他方面的原因,揚州在經濟上逐漸衰落。第一次鴉片戰爭期間,揚州府屬的瓜洲、儀征等地軍民奮起抵抗英軍侵略。太平天國農民起義軍先後3次在揚州一帶與清兵激戰。在孫中山領導的民主主義革命中,揚州人熊成基在安徽以陸軍炮營隊官的身份,於1908年11月組織、領導了著名的安慶新軍起義,開始武裝奪取政權的嘗試。1911年11月,揚州人孫天生在揚州發動武裝起義,史稱“揚州光復”。
民國元年(1912年),“中華民國”廢揚州府,置江都縣。民國十一年(1922年),揚州境內第一條公路建成。民國十四年(1925年),中國共產黨開始在揚州一帶組織、領導人民進行新民主主義革命。民國二十年(1931年),揚州洪水泛濫,長江和運河沿線決口60多處,死於水災、飢餓和疫病者數十萬。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10月,中共中央長江局派員在揚州建立中共揚州特別支部,與揚州各界人士一同開展抗日救亡運動;12月,侵華日軍占據揚州,以陳文為首的揚州抗日義勇團在揚州北鄉展開抗日鬥爭。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初,新四軍貫徹中共中央東進北上的方針,著手創建蘇中抗日根據地。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7月,陳毅、粟裕率新四軍主力北渡長江、挺進蘇中,在江都建立新四軍江北指揮部。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揚州人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進行了艱苦卓絕的鬥爭,為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尤其為淮海戰役和渡江戰役的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
辛亥革命以後,揚州文化藝術領域名家輩出,比較有影響的有朱自清、劉師培、李涵秋、貢少芹、張丹斧、陳含光、潘月樵和革命作家李進、李俊民、韓北屏、許幸之、江樹峰等。朱自清是對中國文學很有影響的人物。李涵秋創作的33部小說中,以反映揚州里巷風俗軼聞的《廣陵潮》最為著名。
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底至1949年4月,揚州各縣相繼解放。1949年1月25日,今揚州市區解放,設定揚州市;以仙女廟鎮為治所,另建江都縣。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1950年1月,
揚州專區與劃出如皋縣、海安縣給南通專區,劃出東台縣、台北縣(今鹽城市
大豐區)給鹽城專區以後的
泰州專區合併,設立泰州專區,轄揚州市、泰州市、興化縣、高郵縣、寶應縣、靖江縣、泰興縣、江都縣、泰縣、儀征縣、六合縣等2個市、9個縣。
1953年1月,泰州專區改稱揚州專區,專署由泰州市遷駐揚州市,原屬皖北人民行政公署領導的江浦縣和原蘇北人民行政公署直轄的揚州市劃歸揚州專區領導。
1956年2月,六合縣、儀征縣、江浦縣劃歸鎮江專區,原屬鎮江專區的揚中縣劃歸揚州專區。
1956年3月,江都縣析為江都縣、邗江縣。
1956年12月,揚中縣劃歸鎮江專區,六合縣、儀征縣、江浦縣劃回揚州專區。
1958年7月,六合縣、江浦縣劃歸南京市。
1958年11月,邗江縣併入揚州市。
1960年4月,寶應縣、高郵縣析湖西地區為金湖縣。
1962年6月,六合縣、江浦縣劃歸揚州專區。
1963年3月,復置新邗江縣。
1966年3月,儀征縣、六合縣、江浦縣、金湖縣劃給新設立的六合地區。
1971年3月,六合地區撤銷,儀征縣、六合縣劃回揚州專區。
1971年5月,揚州專區改稱揚州地區。
1975年,六合縣劃歸南京市,揚州地區轄2個市、9個縣。
1983年3月,江蘇省改革地市體制,調整行政區劃,揚州地區行政公署撤銷,原屬揚州地區的泰州市和江都、邗江、泰縣、高郵、靖江、寶應、泰興、興化、儀征等9個縣劃歸揚州市管轄;揚州市改由省管轄,設廣陵區和郊區。
1986年4月,儀征縣撤縣設市。
1987年12月,興化縣撤縣設市。
1991年4月,高郵縣撤縣設市。
1992年9月,泰興縣撤縣設市。
1993年8月,靖江縣撤縣設市。
1994年4月,江都縣撤縣設市。
1994年7月,泰縣撤縣設立姜堰市。撤縣設市中,行政區劃均未改變。
1996年8月,經國務院批准,撤銷縣級泰州市,設立地級泰州市,原由揚州市代管的泰興、姜堰、靖江、興化等4個縣級市劃歸泰州市管轄。揚州市設廣陵區、郊區,轄寶應縣、邗江縣,代管儀征市、高郵市、江都市等3個縣級市。
2000年12月,邗江縣撤銷縣級建制,改設揚州市邗江區。揚州市設廣陵區、郊區(2002年更名為
維揚區)、邗江區等3個區,轄寶應縣,代管儀征市、高郵市、江都市等3個縣級市。
2011年11月,經國務院批准,揚州市調整部分行政區劃。撤銷縣級江都市,設立揚州市江都區,以原江都市行政區域為江都區行政區域;將邗江區李典、頭橋、沙頭、杭集、泰安等5個鎮併入廣陵區;撤銷揚州市維揚區,將維揚區行政區域併入邗江區。揚州市設廣陵、邗江、江都等3個區,轄寶應縣,代管儀征、高郵等2個縣級市。
區劃詳情
截至2023年6月底,揚州市轄3個區、1個縣,代管2個縣級市,20個街道、64個鎮、1個鄉、1個民族鄉;市人民政府駐邗江區文昌西路8號。
![揚州市(江蘇省揚州市) 揚州市(江蘇省揚州市)](/img/5/5aa/YzYmZTZllTN3kjNyQ2M2QjMhZzYhZmNlZGOxkzMwcjZwQmM2cjMzYzMxIGOvMWaw9SbvNmLz9mYlNmYu4GZj5yZtl2ai9yL6MHc0RHa.jpg)
揚州市政區圖(2023年)
縣(市、區) | 下轄街道、鎮、鄉、民族鄉 | 縣(市、區)人民政府駐地 | 面積(平方千米)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表中各縣(市、區)下轄街道、鎮、鄉、民族鄉信息更新時間截至2023年6月底,各縣(市、區)人民政府駐地、面積信息來自民政部,參考資料: |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揚州市地處江蘇省中部,位於
長江北岸、
江淮平原南端。現轄區域在北緯32°15′—33°25′、東經119°01′—119°54′之間。東部與
鹽城市、
泰州市毗鄰;南部瀕臨長江,與
鎮江市隔江相望;西南部與
南京市相連;西部與安徽省
滁州市交界;西北部與
淮安市接壤。揚州城區位於長江與
京杭大運河交匯處,北緯32度24分、東經119度26分。全市東西最大距離85千米,南北最大距離125千米,總面積6591.21平方千米,其中市區面積2305.68平方千米(其中建成區面積140平方千米)、縣(市)面積4285.53平方千米(其中建成區面積97.8平方千米)。陸地面積4908.00平方千米,占74.46%;水域面積1683.21平方千米,占25.54%。
地形地貌
揚州市境內地形西高東低,以儀征市境內丘陵山區為最高,從西向東呈扇形逐漸傾斜,高郵市、寶應縣與泰州興化市交界一帶最低,為淺水湖盪地區。境內最高峰為儀征市大銅山,海拔149.5米;最低點位於高郵市、寶應縣與泰州興化市交界一帶,平均海拔2米。揚州市區北部和儀征市北部為丘陵,京杭大運河以東、通揚運河以北為里下河地區,沿江和沿湖一帶為平原。境內有大銅山、小銅山、捺山等。
氣候
揚州市屬於
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向
溫帶季風氣候的過渡區。氣候主要特點是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雨量豐沛,盛行風向隨季節有明顯變化。春季多為東南風;夏季多為從海洋吹來的濕熱的東南到東風,以東南風居多;秋季多為東北風;冬季盛行乾冷的偏北風,以東北風和西北風居多。冬季偏長,4個多月;夏季次之,約3個月;春秋季較短,各兩個多月。
水文
揚州市境內有鄉鎮(大溝)級以上主要河流1111條,總長6060千米。其中,
淮河入江水道乾支流水系河流379條1582千米、
里下河水系河流506條3345千米、長江水系河流226條1133千米,縣級以上河流198條2916千米、鄉鎮級主要河流913條3144千米。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截至2019年末,揚州市主要地類數據如下:
(一)耕地273950.28公頃(410.93萬畝)。
其中,水田254499.31公頃(381.75萬畝),占92.90%;水澆地15566.80公頃(23.35萬畝),占5.68%;旱地3884.17公頃(5.83萬畝),占1.42%。
(二)園地4081.35公頃(6.12萬畝)。
其中,果園2222.27公頃(3.33萬畝),占54.45%;茶園1022.91公頃(1.54萬畝),占25.06%;其他園地836.17公頃(1.25萬畝),占20.49%。
(三)林地30608.14公頃(45.91萬畝)。
其中,喬木林地9504.19公頃(14.26萬畝),占31.05%;竹林地226.96公頃(0.34萬畝),占0.74%;灌木林地16.29公頃(0.02萬畝),占0.05%;其他林地20860.70公頃(31.29萬畝),占68.16%。
(四)草地3196.21公頃(4.79萬畝)。
其中,其他草地3196.21公頃(4.79萬畝),占100.00%。
(五)濕地3516.28公頃(5.27萬畝)。
濕地是“三調”新增地類。其中,內陸灘涂3516.28公頃(5.27萬畝),占100.00%。
(六)城鎮村及工礦用地115876.65公頃(173.81萬畝)。
其中,城市22302.48公頃(33.45萬畝),占19.25%;建制鎮26360.89公頃(39.54萬畝),占22.75%;村莊65623.73公頃(98.44萬畝),占56.63%;採礦用地468.80公頃(0.70萬畝),占0.40%;風景名勝及特殊用地1120.75公頃(1.68萬畝),占0.97%。
(七)交通運輸用地23200.02公頃(34.80萬畝)。
其中,鐵路用地783.86公頃(1.18萬畝),占3.38%;公路用地11985.30公頃(17.98萬畝),占51.66%;農村道路9791.24公頃(14.69萬畝),占42.20%;機場用地200.92公頃(0.30萬畝),占0.87%;港口碼頭用地388.68公頃(0.58萬畝),占1.67%;管道運輸用地50.02公頃(0.07萬畝),占0.22%。
(八)水域及水利設施用地203144.70公頃(304.72萬畝)。
其中,河流水面47678.45公頃(71.52萬畝),占23.47%;湖泊水面49242.43公頃(73.86萬畝),占24.24%;水庫水面1514.79公頃(2.27萬畝),占0.75%;坑塘水面77324.78公頃(115.99萬畝),占38.06%;溝渠19370.01公頃(29.06萬畝),占9.53%;水工建築用地8014.24公頃(12.02萬畝),占3.95%。
礦產資源
揚州市境內已發現礦產資源15種,其中已探明儲量的礦產資源12種。石油、天然氣儲量居全省前列,邗江、江都、高郵一帶有豐富的石油、天然氣資源,邵伯湖濱地區和里下河窪地素有“水鄉油田”美譽。磚瓦黏土、石英砂、玄武岩、礫(卵)石、礦泉水、地熱等礦產資源較豐富。儀征、邗江丘陵山區有黃沙儲量2—3億噸,石料儲量1.2億噸,卵石儲量約3億噸。全市玄武岩遠景儲量2.5億噸。
人口
截至2022年末,揚州市戶籍人口448.46萬人,比2021年下降0.7%。年末常住人口458.29萬人,比2021年增長0.1%。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為72.01%,比2021年末上升0.59個百分點。城鎮地區常住人口330.01萬人,增加3.12萬人;鄉村地區常住人口128.28萬人,減少2.53萬人。
截至2023年末,揚州市戶籍人口445.04萬人,比上年下降0.76%。年末常住人口458.5萬人,比上年增長0.05%。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為72.79%,比2022年末上升0.78個百分點。城鎮地區常住人口333.75萬人,增加3.74萬人;鄉村地區常住人口124.75萬人,減少3.53萬人。
![揚州市(江蘇省揚州市) 揚州市(江蘇省揚州市)](/img/9/8ed/ADM0gDO4YDZ1QjM5MDMiVWNhNjYmlzYmNmZ4MmMxkjYwEzN0IGOycTMxM2YvMWaw9SbvNmLz9mYlNmYu4GZj5yZtl2ai9yL6MHc0RHa.jpg)
揚州市常住人口(2018—2023年)變化
參考資料來源
政治
經濟
綜述
2023年,揚州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7423.26億元,按可比價計算,增長6%。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337.09億元,同比增長3.7%;第二產業增加值3509.6億元,同比增長6.6%;第三產業增加值3576.57億元,同比增長5.6%。
![揚州市(江蘇省揚州市) 揚州市(江蘇省揚州市)](/img/e/fc2/ADMzYmZxUjMlRDMzEGMwgzY2EzMlRTNkNDZ4EWZxYTYihjM4EmZzMTNzAjYvMWaw9SbvNmLz9mYlNmYu4GZj5yZtl2ai9yL6MHc0RHa.jpg)
揚州市地區生產總值(2018—2023年)變化
參考資料來源
固定資產投資
2023年,揚州市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10.5%,其中第一產業投資同比下降27%,第二產業投資同比增長21.7%,第三產業投資同比增長1.3%。
財稅收支
2023年,揚州市全市一般公共預算收入347.57億元,同比增長6.8%。稅收收入277億元,同比增長16.3%,稅收占一般公共預算收入比重為79.7%。主體稅種中,增值稅131.43億元,同比增長46.9%;企業所得稅32.2億元,同比下降18.2%;個人所得稅13.82億元,同比增長9.3%。
2023年,揚州市一般公共預算支出711.24億元,同比增長1.7%,其中一般公共服務支出82.15億元,同比下降2.6%;公共安全支出43.25億元,同比下降6.9%;教育支出107.44億元,同比增長0.4%;科學技術支出17.08億元,同比增長17.1%;文化旅遊體育與傳媒支出12.06億元,同比下降15.6%;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105.08億元,同比增長11.2%;衛生健康支出63.98億元,同比增長5.3%;節能環保支出13.73億元,同比增長27.4%;農林水支出67.06億元,同比增長12.1%;交通運輸支出31.14億元,同比下降19.3%;資源勘探信息等支出18.73億元,同比增長4.5%;住房保障支出50.57億元,同比增長15.2%;政府性基金預算支出561.51億元,同比下降4.5%。
人民生活
2023年,揚州市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7717元,同比增長6.4%,其中工資性收入28687元,同比增長6.2%;經營淨收入7467元,同比增長5.4%;財產淨收入3646元,同比增長4.1%;轉移淨收入7917元,同比增長9.4%。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6781元,同比增長5.8%,其中工資性收入34375元,同比增長6.0%;經營淨收入7548元,同比增長3.9%;財產淨收入5289元,同比增長3.4%;轉移淨收入9569元,同比增長7.9%。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488元,同比增長7.4%,其中工資性收入18502元,同比增長5.6%;經營淨收入7315元,同比增長8.2%;財產淨收入705元,同比增長3.8%;轉移淨收入4966元,同比增長13.5%。全體居民人均消費支出30228元,同比增長9.6%。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33445元,同比增長8.3%。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24466元,同比增長12.3%。
第一產業
2023年,揚州市糧食播種面積586.74萬畝,同比增長0.3%,其中,夏糧播種面積269.17萬畝,同比增長0.5%;秋糧播種面積317.56萬畝,同比增長0.1%。全年糧食畝產493公斤,同比增長0.3%,其中,夏糧畝產382.6公斤,同比增長0.04%;秋糧畝產586.5公斤,同比增長0.43%。全年糧食總產289.23萬噸,同比增長0.6%,其中,夏糧總產102.98萬噸,同比增長0.5%;秋糧總產186.3萬噸,同比增長0.6%。全年蔬菜及食用菌播種面積98.66萬畝,同比增長3%。全年蔬菜及食用菌產量254.95萬噸,同比增長4%。全年豬牛羊禽肉產量16.19萬噸,同比增長3.2%。禽蛋產量8.27萬噸,同比增長7.3%。牛奶總產量2.61萬噸,同比增長17.7%。水產品總產量42.6萬噸,同比增長4.2%。
2023年,揚州市全年新改建高標準農田24.45萬畝,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87%,特色農業機械化水平達70%。高郵市、寶應縣獲批國家級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儀征創成全國休閒農業示範縣,寶應縣射陽湖鎮、高郵市龍虬鎮、儀征市馬集鎮被認定為首批國家農業產業強鎮。
第二產業
工業
2023年,揚州市3938家規上工業企業增加值增長7.2%,其中輕工業增長4%,重工業增長9%。按門類分,製造業增加值增長7.1%,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增加值增長8%,採礦業增加值增長12.2%。按經濟類型分,國有工業增長29%,集體工業下降2.5%,股份制工業增長8.7%,外商港澳台投資工業增長0.3%。
2023年,揚州市先進制造業產值增長2%,對全部規上工業總產值的貢獻率為30.2%。分產業看,汽車及零部件(含新能源汽車)產業增長6.6%,食品產業增長1.3%,海工裝備和高技術船舶產業增長33.6%,新型電力裝備產業下降1.4%,生物醫藥和新型醫療器械產業下降11.3%,高端裝備產業增長1.3%,高端紡織服裝產業增長1.5%,電子信息產業增長1.5%,航空產業下降15.7%。
2023年,揚州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營業收入增長3.7%,利潤增長10.1%。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營業收入利潤率、成本費用利潤率分別為4.0%、4.4%。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資產負債率為55.9%。
建築業
2023年,揚州市全年建築業實現總產值5698.89億元,同比增長8.4%。房屋施工面積34434.23萬平方米,同比增長4.3%,其中新開工面積12976.33萬平方米,同比增長7.1%。房屋竣工產值4274.99億元,同比增長57.6%。房屋竣工面積11089.79萬平方米,同比增長0.6%。
第三產業
國內貿易
2023年,揚州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660.64億元,同比增長9.3%,其中限額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939.85億元,同比增長18.9%。按銷售單位所在地分,限額以上城鎮消費品零售額894.42億元,同比增長18.4%;限額以上鄉村消費品零售額45.43億元,同比增長30.3%。分類別看,糧油、食品類94.22億元,同比增37.9%;飲料類8.97億元,同比增長12.8%;菸酒類29.4億元,同比增長15.3%;服裝鞋帽、針、紡織品71.59億元,同比增長0.3%;日用品43.31億元,同比增長26.2%;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34.82億元,同比下降2.9%;中西藥品類27.24億元,同比下降6%;通訊器材類31.16億元,同比增長69%;石油及製品103.38億元,同比增長19.2%;汽車類259.18億元,同比增長18.1%。
2023年,揚州市全市新登記經營主體10.54萬戶,其中,新登記企業3.04萬戶,新登記個體工商戶7.48萬戶,新登記農民專業合作社179戶。全市實有經營主體70.11萬戶,同比增長1%。其中,各類企業22.91萬戶,同比增長6.1%;個體工商戶46.97萬戶,同比下降1.3%;農民專業合作社2275戶,同比增長0.7%。
對外經濟
2023年,揚州市實現進出口總額1055.8億元,同比下降3.9%。其中出口851.4億元,同比下降2%;進口204.4億元,同比下降10.9%。從進出口主體看,民營企業和國有企業分別實現進出口521.7億元和226.3億元,占全市進出口總額的比重分別為49.4%和21.4%;外商投資企業進出口307.7億元,占比29.1%。從貿易方式看,一般貿易進出口795.7億元,占比75.4%;加工貿易進出口209.9億元,同比增長13%,占比19.9%。從重點市場看,對歐盟、美國、大洋洲、東協、中國台灣分別進出口206.5億元、131.7億元、103.9億元、106.7億元和40.4億元,其中,對東協進出口同比增長14.1%。
2023年,揚州市實際利用外資12.2億美元,其中製造業利用外資4.02億美元,占比33%,比上一年度提高1.5個百分點。全年新設外資企業153家,同比增長43%,新增協定外資38.7億美元(含增資),同比增長34.6%。
2023年,揚州市完成對外投資總額5.84億美元,同比增長28.9%。從業務板塊看,新批對外投資項目40個,中方協定投資額4.48億美元,同比增長84.2%;對外直接投資額2.56億美元,同比增長30.6%;對外承包工程企業完成營業額3.01億美元,同比增長40.2%。
郵電通信
2023年,揚州市全市郵政通訊業務收入116.22億元,同比增長10.6%,其中通訊業務收入65.46億元,同比增長5.8%;郵政業務收入50.76億元,同比增長17.4%。年末電話用戶642.44萬戶,其中行動電話用戶563.69萬戶,同比增長2.3%。網際網路寬頻接入用戶258.28萬戶,同比增長6.7%。
旅遊業
2023年,揚州市全年共接待國內外遊客10321.2萬人次。
金融業
截至2023年末,揚州市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餘額10257.24億元,同比增長15.2%,其中住戶存款餘額5876.48億元,同比增長17.4%。人民幣貸款餘額9758.68億元,同比增長20.2%。其中,住戶貸款餘額2658.48億元,同比增長1.8%。非金融企業及機關團體貸款餘額7099.76億元,同比增長29%,其中,製造業貸款餘額1063.69億元,同比增長21.3%。
截至2023年末,揚州市證券機構合格主資金賬戶98.58萬戶,比上年末增加7.82萬戶,同比增長8.6%。客戶交易結算資金餘額38.04億元,同比下降9.8%。證券交易額19478.47億元,比上年增加602.78億元,同比增長3.2%。其中,股票交易額9892.21億元,比上年下降1177.23億元,同比下降10.6%,占證券交易額的50.8%;公募基金交易額1745.04億元,比上年減少1021.88億元,同比下降36.9%,占證券交易額的9%。
保險業
截至2023年末,揚州市各類保險機構實現保費收入214.42億元,增長12.3%。其中,財產險保費收入47.28億元,增長9.7%;壽險保費收入134.1億元,增長14.9%;健康險保費收入29.56億元,增長11.4%;意外傷害險保費收入3.48億元,下降23.9%。累計賠付支出84.9億元,增長55.6%。其中,財產險賠付支出31.4億元,增長18%;壽險賠付支出39.89億元,增長174.5%;健康險賠付支出11.65億元,增長0.6%;意外傷害險賠付支出1.94億元,增長7.5%。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截至2023年末,揚州市共有普通高校8所,普通高等教育招生4.19萬人,在校生13.24萬人,比上年增加0.52萬人,畢業生3.75萬人;其中研究生教育招生0.48萬人,在校生1.53萬人,畢業生0.38萬人。中等職業學校9所,在校生2.75萬人(不含技工學校)。普通中學165所,在校生17.36萬人。國小185所,在校生23.76萬人。特殊教育學校7所,在校生0.11萬人。幼稚園379所,在園幼兒8.88萬人。學前三年教育毛入園率達99%以上,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達100%。
科學技術
2023年,揚州市完成專利授權量19388件,其中發明專利授權量3725件,同比增長46.5%。PCT國際專利申請量96件。商標申請量17218件,商標註冊量11787件。全市商標有效註冊量120623件,同比增長7.5%。全市有效發明專利量15874件,同比增長29.4%,其中維持年限在11年以上的有效發明專利量2011件,同比增長38.7%。每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34.64件,同比增長29.2%。新增地理標誌商標2件,地理標誌商標總量達42件。
2023年,揚州市全年認定國家高新技術企業799家,有效高企累計數達2003家。2770家企業通過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認定,全年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上工業產值比重達51.8%。全年在國、省創新創業大賽中取得歷史性突破,7家企業獲國賽優秀企業獎,其中兩家企業進入全國百強;全國首部以產業科創為主題的地方性法規《揚州產業科創促進條例》頒布實施,產業科創名城建設能級不斷提升。
文化事業
截至2023年末,揚州市共有文化館7個,公共圖書館8個,國有登記註冊博物館17個。全市建成開放城市書房68家、村(社區)綜合文化服務中心1333個。
體育事業
2023年,揚州市新建(改建)體育設施451處,公共體育設施完好率達94.9%;推動全市7家大型體育場館向社會提供低免開放服務近100萬人次;全市新建健身步道31.58公里,改建生態體育公園3個。在本屆杭州亞運會上,揚州健兒和揚州教練員取得3金1銀的佳績。
醫療衛生
截至2023年末,揚州市擁有各類衛生機構2027個,其中醫院102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7個,婦幼衛生保健機構8個。各類衛生機構擁有病床27577張,其中醫院擁有病床20051張。全市共有衛生技術人員34455人,其中醫院衛生技術人員17974人,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衛生技術人員638人,婦幼衛生保健機構衛生技術人員1376人。全市共有鄉鎮衛生院54個,床位數4323張,鄉鎮衛生技術人員5572人,鄉村醫生1174人。
社會保障
2023年,揚州市城鄉基本養老、醫療、失業、工傷和生育保險參保人數為322.61萬人、429.15萬人、80.63萬人、100.65萬人和91.83萬人。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最低標準由每人每月210元提高到220元。城鄉居民醫保人均財政補助最低標準提高到每人每年680元。城鄉低保月人均標準提高到800元。
2023年,揚州市全年城鎮新增就業6萬人,完成城鄉勞動者就業技能培訓1.1萬人次,創業帶動就業48358人。期末城鎮登記失業人數4.41萬人,城鎮調查失業率達標,年末領取失業保險金人數3萬人。
交通運輸
公路
鐵路
京杭高速鐵路(速度350千米、規劃中)
航空
由揚州、泰州兩市共同投資合建的民用機場,總投資20.81億元。機場飛行區等級指標為4E,跑道長3200米,站坪機位13個,航站樓面積31305多平方米,其中國際功能區面積8219多平方米。是省內外形最為美觀、結構最為新穎、功能最為完善的中小機場之一。
由江蘇省高郵市與中化合資建設的一座2B級通用機場,位於高郵市高郵湖西新區。總投資4.75億元,高郵通用航空機場規劃建設用地500畝,工期為18個月。滿足Y12E等B類小型固定翼機型運行需求,飛行區等級為2B,長度為800米的跑道及配套設施。高規劃預留通航產業基地、FBO基地、航空小鎮、通航商業休閒中心、飛機駕照培訓、城市及景區空中觀光等建設用地。
2023年,揚州市揚泰機場新開通2個國內通航點,累計開通通航點66個,其中國內52個,國際(地區)14個;機場累計完成旅客吞吐量326.45萬人次,增長134.1%;完成貨郵吞吐量1.06萬噸,增長20.8%。
水運
1992年
揚州港成為國家一類對外開放口岸,江澤民總書記親筆題寫了“揚州港”港名。揚州港分港區有
高郵港、
儀征港、江都港、寶應港。
2023年,揚州市完成營業性水路運輸總周轉量693.04億噸公里,同比增長8.2%;完成港口貨物吞吐量1.61億噸,同比增長7.4%;貨櫃吞吐量75.84萬標箱,同比增長25.9%。
公共運輸
歷史文化
綜述
揚州市歷史悠久、文化昌盛,是全國首批24座歷史文化名城之一。自公元前486年,吳王夫差開邗溝、築邗城始,已有2500多年建城史。揚州曾鑄就了兩漢、隋唐、清康乾年間三次大的輝煌,留下了李白、杜牧、白居易、歐陽修、蘇軾、鄭板橋、朱自清等歷代大批名人雅士的足跡。揚州先後榮獲“世界運河之都”“世界美食之都”“東亞文化之都”稱號。
![揚州市(江蘇省揚州市) 揚州市(江蘇省揚州市)](/img/c/103/kDOiFmMwMDOwY2M3MTM2MmMwIWO0kjY0UTO4M2MzkDZ3EmM0QjMmBzMiVGMvMWaw9SbvNmLz9mYlNmYu4GZj5yZtl2ai9yL6MHc0RHa.jpg)
揚州人文地圖
文物
截至2024年4月底,揚州市境內有各級各類文物保護單位529處。
非遺
揚州學派、揚州八怪、揚州戲曲、揚州工藝、揚派盆景、雕版印刷、淮揚美食等在中國文化領域獨樹一幟。古琴、剪紙、雕版印刷、富春茶點製作技藝等4個項目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
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揚劇、揚州評話、揚州清曲、揚州彈詞、漆器、玉雕等20個項目被列為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風俗民情
每逢端午佳節前後,揚州各地都會舉辦賽龍舟活動。揚州端午節的龍船競渡由來已久,尤以唐、明、清三朝為盛,清代揚州的龍舟賽事以瘦西湖、古運河市區段、儀征十二圩和瓜洲—金山四大龍舟賽事最為熱鬧。
重大事件
2014年,揚州牽頭申報的中國大運河項目成功入選
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成為中國第46個世界遺產項目。
風景名勝
截至2023年末,揚州市擁有國家A級景區56家。省級全域旅遊示範區(含創建單位)2家,省級以上旅遊度假區4個,省級以上夜間文旅消費集聚區(含創建單位)6個,其中國家級2個;省級以上鄉村旅遊重點村12家,其中國家級2個;省級以上旅遊休閒街區3個,其中國家級2個;省級以上工業旅遊區9個,省級以上紅色旅遊融合發展示範項目1個。
序號 | 景區名稱 | 等級 | 景區通信地址 |
---|
1 | | | |
---|
2 | | | |
---|
3 | | | |
---|
4 | | | |
---|
5 | | | |
---|
6 | | | |
---|
7 | | | |
---|
8 | | | |
---|
9 | | | |
---|
10 | | | |
---|
11 | | | |
---|
12 | | | |
---|
13 | | | |
---|
14 | | | |
---|
15 | | | |
---|
16 | | | |
---|
17 | | | |
---|
18 | | | |
---|
19 | | | |
---|
20 | | | |
---|
21 | | | |
---|
22 | | | |
---|
23 | | | |
---|
24 | | | |
---|
25 | | | |
---|
26 | | | |
---|
27 | | | |
---|
28 | | | |
---|
29 | | | |
---|
30 | | | |
---|
31 | | | |
---|
32 | | | |
---|
33 | | | |
---|
34 | | | |
---|
35 | | | |
---|
36 | | | |
---|
37 | | | |
---|
38 | | | |
---|
39 | | | |
---|
40 | | | |
---|
41 | | | |
---|
42 | | | |
---|
43 | | | |
---|
44 | | | |
---|
45 | | | |
---|
46 | | | |
---|
47 | | | |
---|
48 | | | |
---|
49 | | | |
---|
50 | | | |
---|
51 | | | |
---|
52 | | | |
---|
53 | | | |
---|
54 | | | |
---|
55 | | | |
---|
56 | | | |
---|
57 | | | |
---|
特產美食
類型 | 名列 |
---|
| 三丁包子、千層油糕、雙麻酥餅、翡翠燒賣、乾菜包、野菜包、糯米燒賣、蟹黃蒸餃、車螯燒賣、雞絲卷子 |
| 筍肉鍋貼、揚州餅、蟹殼黃、雞蛋火燒、鹹鍋餅、蘿蔔酥餅、雞絲卷子、三鮮鍋餅、桂花糖藕粥、三色油餃 |
| 四喜湯糰、生肉藕夾、豆腐卷、筍肉小燒賣、赤豆元宵、五仁糕、蔥油酥餅、黃橋燒餅、蝦籽餃面、筍肉餛飩。 |
著名人物
人物 | 相關簡介 |
---|
| |
| |
| |
| 漢代大儒。漢武帝時期提出天人三策,擔任江都相時期提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
| 字孔璋,廣陵射陽(今江蘇寶應)人。東漢末年文學家,“建安七子”之一。 |
| 廣陵江都(今江蘇揚州)人,生卒年不詳,三國吳書法家。幼工書,師於杜度,善篆、隸、章草,時人謂之“書聖”。 |
| 唐代揚州詩人,孤篇蓋全唐之作《春江花月夜》的作者。 |
| 唐代揚州僧人,唐代赴日本傳戒並首創日本律宗的高僧。 |
| |
| 唐代詩人,於揚州為官十年,公事之餘,流連於揚州的聲色犬馬。 |
| 北宋文學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曾在揚州做官多年,主持修建了平山堂。 |
| 北宋文學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曾在揚州做官多年,主持修建了谷林堂。 |
| 高郵人,吳三桂與滿清勾結,導致大順政權及南明政權等漢人政權的覆亡,加上曾殺死永曆帝等明朝皇族和大臣等,斥責他為“漢奸”。 |
| |
| 康熙年間任江寧織造兼兩淮巡鹽御史,其曾奉旨在揚州天寧寺開設揚州詩局,刊刻《全唐詩》。 |
| |
| 揚州儀征人,清代第一大儒,與焦循一起創立“揚州學派”。 |
| 字頌臣,江蘇儀征人。晚清一品大臣,官至湖南巡撫、署理湖廣總督,閩浙總督兼福建巡撫,兵部尚書,都察院右都御使等。 |
| “揚州學派”的代表人物,死後葬於揚州北郊三星村境內。 |
| |
| |
| |
| 陳旉,南宋時期人,家住揚州西山,自稱“西山隱居全真子”。著作有 《陳旉農書》(中國古代四大農書之一)。 |
人物 | 相關簡介 |
---|
| 出生於江蘇揚州,曾任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 |
| |
| |
| 出生於揚州高郵,是中國古生物學奠基人、地質學家、古生物學家。 |
| “中國MPA之父”,出生於揚州高郵,中國當代行政學主要奠基人。 |
| 出生於揚州,台灣佛光山高僧,於2008年元月在揚州創立鑒真圖書館及鑒真美術館。 |
| |
| |
| 有機化學家,黃鳴龍還原法是有機化學史上迄今唯一一個用中國人名字命名的反應。 |
| 字申叔,號左盦,漢族,江蘇儀征人。1919年1月,與黃侃、朱希祖、馬敘倫、梁漱溟等成立“國故月刊社”,成為國粹派。1919年11月20日因肺結核病逝於北京,年僅36歲。 |
| |
| |
| |
| |
| |
| 現代揚劇代表藝術家,曾任揚州市揚劇團團長,代表作《奪印》。 |
| |
| |
| |
黨政人物 | |
---|
|
|
文學界 | |
---|
體壇(奧運)健將 | |
---|
科學界 | |
---|
教育界 | |
---|
革命烈士 | |
---|
影視界 | |
---|
其他 | |
---|
對外交流
榮譽稱號
時間 | 榮譽稱號 |
---|
| 國務院正式批覆揚州高郵市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成為全國第130座、江蘇省第13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揚州第2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
| |
| |
| |
| |
| 揚州市被國家發展改革委辦公廳、人民銀行辦公廳確定為第三批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示範區。 |
| 入選“2021數位化轉型百強城市名單”,排名第48。 |
| 被全國愛衛辦確定為2020年度健康城市建設樣板市(地級及以上市)。 |
| |
| 入選“2022中國活力城市百強榜”,排名第52名。 |
| |
| |
| |
| 入選2022年中國內地GDP百強城市,排名第37。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