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建制沿革,人口區劃,行政村,社區,現任領導,經濟發展,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社會事業,發展目標,所獲榮譽,
建制沿革
漢朝時稱蔡家莊,元朝時稱黃塘,明末清初始稱仙女鎮。從西漢景帝設立江都縣治,有2100多年歷史。明末清初始稱仙女鎮,解放後幾經調整,1966年5月改稱江都鎮。1994年7月,江都縣撤縣設市,江都鎮為市直屬鎮。1995年3月,正誼鄉境內4個村劃入;從2000年4月起,原磚橋鎮、張綱鎮、雙溝鎮相繼併入,2005年5月再次更名為仙女鎮,從此成為揚州市乃至蘇中地區第一大鎮。
1988年7月被省政府批准為對外開放重點工業衛星鎮,同年被省政府命名為"文明單位",1992年被評為蘇中綜合實力50優鄉鎮,1994年以後又被命名為蘇中百強鎮,江蘇省科技先進鎮、文化先進鎮、衛生鎮、安全鎮。2001年2月,被省委、省政府命名為"江蘇省文明鎮"。
人口區劃
仙女鎮總人口近30萬人,下轄31個行政村、29個社區、兩個場園。
行政村
仙女鎮下轄:橫溝村、七閘村、建樂村、正誼村、新民村、陳莊村、民和村、新火村、江橋村、同橋村、蘇新村、三友村、三星村、鎮西村、新和村、長紅村、新港村、金陵村、新華村、化市村、涵西村、樊套村、勤豐村、鄧院村、新河村、陳行村、黃莊村、周墅村、陳甸村、三盪村、曹莊村。
社區
龍川社區、東苑社區、龍城社區、玉帶社區、高陽社區、引江社區、西苑社區、禹王宮社區、北苑社區、仙女社區、雲峰社區、南苑社區、龍溪社區、龍都社區、新都社區、商貿城社區、張綱社區、磚橋社區、雙溝社區、李壩社區、春江社區、樂和社區、三和社區、南吳社區、樊莊社區、橋東社區、唐莊社區、孔莊社區、鎮北社區,金橋社區。
現任領導
仙女鎮黨委、人大、政府三套班子成員工作分工如下:
蔣孝文同志主持黨委、人大全面工作,側重工業經濟;陳 堅同志主持政府全面工作,主管財政金融、城市建設、體制改革、園區建設、綜治、信訪、安全、審計、統計、人武工作;
江蘇省江都市仙女鎮
陸曉亮同志主管工業經濟,側重工業經濟運行、工業生產安全、環境保護、勞動保障、質量監督、企業改制,分管企管站工作;
盧 亮同志主管黨群工作,分管組織、宣傳、人武、政協、人事、統戰、婦聯、共青團、工會、機關、檔案、黨校、關工委及徵兵工作;
王懷章同志主管農村和農業工作,分管農業、副業、農經、物價、水利、農村交通、農業農機服務中心及大運集團工作;
丁 勤同志主管社區工作,分管信息和便民服務中心工作;
徐龍章同志主管服務業、建築安裝、房地產開發、商貿城及供銷社工作;
萬國慶同志主管工業經濟,主持招商四局工作,側重雙資利用、園區建設,分管科技、科協及項目上爭工作;
魏正龍同志負責城市建設、村建、土管、城管、交通、征地、拆遷、環衛、村鎮建設環境保護管理中心工作;
孫愛國同志負責政法工作和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維穩、信訪、民政、雙擁、扶貧、老促會、老齡委及戶籍管理工作;
顧明同志協助分管農村工作;
蔡恆兵同志負責紀檢、監察、農村、農業、副業、農經、物價、水利、農村交通、農業農機服務中心工作。
經濟發展
曾先後榮獲江蘇省文明鎮、衛生鎮、科技先進鎮、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鎮、綜合經濟實力百強鎮、全國農村城鎮綜合發展“千強鎮”等榮譽稱號。2005年,全鎮實現地區生產總值44.5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6668元。
2016年實現開票銷售180.7億元、增長0.36%,入庫稅收19.64億元、增長18.29%,設備抵扣稅1.261億元、增長10.79%。入庫稅收、設備抵扣稅均占全區50%以上。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90億元,財政收入31.58億元,固定資產投資245.4億元。2016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36558元,同比增長8.3%,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30906元,同比增長8.7%。
2017年,完成地區生產總值424億元,增長8.9%;固定資產投資279.4億元,增長17.1%;完成財政收入28.53億元。城鎮居民、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39887元和37260元,分別增長9.1%和8.5%。
第一產業
仙女鎮是江都區城關鎮,農業的發展緊緊圍繞城郊農業特色,以農民增收為目標,農業園區建設為載體,著力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強力推進招商引資,逐步形成了以糧食、蔬菜、花木、特水、奶牛為主體的富有城郊農業特色的產業格局。
高效農業蓬勃發展,現代花木產業園成為國家級農業旅遊示範點,13個農業項目落戶園區,其中4個用地超500畝、投資千萬元的生態農業項目開工建設。
第二產業
仙女鎮工業經濟起步較高,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工業經濟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已成為全鎮經濟的重要支柱。通過不斷最佳化調整,形成較為完善的產業格局,分為冶金鑄造、電力電纜、機械化工、汽車造船、服裝羽絨、輕工電子、發電設備等行業,擁有大小工業企業近1500家,其中千萬元以上企業近150家,億元以上企業15家,江蘇誠德鋼管集團成為江都市首家超10億元的特大型企業。
仙女鎮無論經濟總量還是工業經濟規模,均位於揚州市各鄉鎮前列。
2011年,仙女鎮全部工業實現產值848 億元,完成工業開票銷售204.06億元、入庫稅收12.03億元、設備抵扣稅7986萬元,三項重點指標均占江都全區三分之一左右。全鎮規模以上企業達163家,產銷億元企業達100家。全年完成實際到賬外資9351萬美元、私營企業註冊資本50.7億元。實施億元以上項目31個,10億元或1億美元以上項目6個。科技創新各項指標占江都全區近半份額甚至三分之二以上,亞威工具機股份有限公司2010年8月成功登入資本市場,成為江都第二家上市公司。
第三產業
服務業重點加快推進國際汽車城以及昌明心怡、雙匯國際、東方國際、揚潤國際等一批五星、四星級酒店項目,總投資近百億元。2011年全年實現服務業增加值81億元,完成建築業施工產值75億元,施工收入19.8億元。
社會事業
仙女鎮體育健身健身中心位於鎮區長江路南側,於2007年11月落成,占地面積3600多平方米,總建築面積1200平方米,其中建有80平方米的體育器材活動室,配有各類體育健身器材十多種,建有寬敞明亮的室內桌球室、棋牌活動室以及各類體育圖書、報刊、雜誌。室外建有標準化的混凝土籃球場、羽毛球場和環境優美的健身路徑。每天吸引數百名健身愛好者前來健身鍛鍊。
鎮體育中心建有管理制度,堅持定時、定點開放,節假日不休,並做到定人定崗負責,設備由專人管理,同時還有社會體育指導員指導參加鍛鍊的人員進行科學健身,此外,對各種健身器材定期檢查維修,確保全全健身。體育中心建成一年時間,已有萬餘人次前來健身鍛鍊,從而為推進“農民體育健身工程”建設和全民健身工作做出了應有的貢獻。
發展目標
仙城工業園區召開規劃專題評審會,進一步修編完善園區概念性總體規劃,20平方公里汽車產業園,10平方公里智慧型電網產業園和1平方公里歐美工業園,台資工業園的專項規劃,預計上半年全部完成以上規劃的編制和評審工作,為園區全面建設省級高新技術開發區描繪藍圖。
建設省級高新技術開發區,關鍵在於突破重大項目,該園區將充分發揮汽車及零部件、智慧型電網等主導產業,以及江淮汽車、九龍汽車、亞威工具機等骨幹企業優勢,積極謀劃以園聚商、以企招商、產業鏈引商的新途徑,加強與世界500強、央企國企、百強民企的對接溝通、深度合作,力爭年內再引進2-3年旗艦型、龍頭型重大產業項目。同時,加快推進日清紡大陸EBS閥塊、江淮皮卡等8個10億元以上重大項目以及7個億元以上重點項目建設,倒逼序時、掛圖作戰,力爭早竣工、快達產。加快擬開工重大項目的拆遷征地、手續辦理工作,截止4月底前完成舜泓汽配項目拆遷,確保總投資20億元的中節能智慧型電網和總投資1.3億美元的舜鴻全自動汽車變速器項目分別在“4.18”和“8.18”開工建設,緊緊跟蹤亞威的機器人加工中心、中核和中廣核的核處理設備、美國PCC的航空緊固件等6個重大項目信息,力爭早落地,確保全年完成區下達的4個10億元、10個億元、5個5000萬元新開工項目任務。
科技是加快省級高新技術開發區建設的重要支撐。該園區將充分發揮科技鎮長團作用,加強與高校院所的產學研合作,全年確保建立“一院三站三中心”等研發機構12個。健全“四大戰略”目標管理和投入、協調、服務機制,加快推進金世紀車輪等企業上市前期工作。發揮企業主體作用,引導企業加快套用新技術、新設備,提高產品的科技含量。圍繞產業發展和企業需求,大力實施各類人才引進計畫,加快高層次人才集聚,全年確保完成雙創人才3個,力爭完成創新團隊1 個,確保創新型經濟各項指標繼續保持全區第一。
該園區還注意突出體制創新,最佳化發展環境。按照“園區去行政化、實行公司化運作”的要求,堅持“小政府、大社會”的發展架構,以“行政引導、企業經營、市場運作”為理念,重點推行“公司法人制、人員聘用制、身份類別制、競爭上崗制、工資績效制、服務代理制”等體制機制創新。公司法人制、人員聘用制、身份類別制、工資績效制已開始實施,競爭上崗制、服務代理制的詳細方案正在制定之中,上半年實施到位,以加快建立公司化動作新模式,激發和調動各方力量服務園區發展,為全區開創“融合發展、崛起蘇中”新局面挑重挑、作貢獻。
所獲榮譽
2018年10月8日,入選2018年度全國綜合實力千強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