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電工程擾動區植被生態修復技術研究》是2017年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許文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水電工程擾動區植被生態修復技術研究
- 作者:許文年
- 類別:水利工程
-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7年06月
- ISBN:9787030536815
《水電工程擾動區植被生態修復技術研究》是2017年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許文年。
《水電工程擾動區植被生態修復技術研究》是2017年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許文年。內容簡介本書介紹水電工程擾動區植被生態修復技術,主要闡述了水電工程施工對區域環境的影響及植被生態修復理論、植被生態修復技術研究進展等。...
2013年,“高陡岩質邊坡生境構築與基材活化新技術”通過湖北省科技成果鑑定,且獲得湖北省技術發明二等獎。2015年,“水電工程擾動陡邊坡生境構築與生態調控技術”獲得中國水力發電工程學會科學技術獎一等獎;根據數年來團隊科研的成果,編制了國家能源行業NB標準《水電工程陡邊坡植被混凝土生態修復技術規範》,將於2016年...
《高寒草甸施工保護與生態修復技術》是2022年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 高寒草甸是在寒冷的環境條件下發育在高原和高山的一種草地類型,在我國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其組成主要是冷中生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常伴生中生的多年生雜類草。由於發育地環境條件惡劣,高寒草甸一旦遭到破壞就很難恢復。在青藏高原高寒...
實施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綜合治理重點工程,積極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綜合整治水土流失,系統開展生態修復,穩固提升水源涵養能力,促進水資源節約集約高效利用。統籌西寧、海東生態環境保護建設和綜合治理,加強區域性水源涵養區、緩衝隔離區、污染防控區、成片森林和濕地建設,持續實施河湟谷地國土綠化,強化生態清潔...
完善規劃政策體系主要是建立以黃河青海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規劃為統領,以流域國土空間規劃為基礎,以流域生態保護和修復、環境保護與污染治理、水安全保障、文化保護傳承弘揚、能源發展、交通運輸、林草生態保護與建設等專項規劃為組成的“1+1+N+X”規劃政策體系;實施重大工程主要是建立重大工程、重大項目推進機制,...
隨著國民經濟和社會的發展,水土保持生態建設不斷拓展和深化,迫切需要建立協調一致、系統完整的水土保持監測評價技術指標體系,及時掌握水土流失及其防治動態,為國家水土保持及經濟社會巨觀決策提供科學依據。為此,水利部水土保持監測中心組織有關單位開展了"水土保持監測技術指標體系"研究工作。經過調研分析、分工編撰、專家...
[78]7月16日至8月22日,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研究任務四“生態安全螢幕障最佳化體系”下屬的“重點城鎮化地區生態安全螢幕障最佳化體系”科考分隊順利開展了青藏高原重點城鎮化流域地區生態環境綜合考察工作,考察任務分成 “青藏高原重點城市化流域生態保護修復措施考察”、 “拉薩河流域水質土壤植被考察”和“環青海湖流域...
第九條 市、縣(區)人民政府鼓勵和支持有關部門、高等院校、科研機構加強渭河流域生態保護與修復、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泥沙綜合利用、水土保持、水文、氣候、污染防治等方面的科學研究和技術創新,推廣套用先進技術,提升科技支撐能力。第十條 市、縣(區)人民政府應當將渭河流域生態保護與修復、水資源和生物多樣性...
(二)探索近零碳排放和碳達峰示範工程建設 四、增強適應氣候變化能力 第五章 強化生態保護監管,提升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 一、深化生態系統治理 (一)開展國土綠化行動 (二)全面加強濕地保護 (三)科學推進沙化土地綜合治理 (四)積極推進礦山生態修復治理 二、全面加強黃河流域生態保護 (一)提升黃河上游...
第八條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嚴格落實國家青藏高原生態安全布局,加強生態風險防控,提升生態系統質量和多樣性、穩定性、持續性,增強生態產品供給能力和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守住自然生態安全邊界。第九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實施青藏高原生態安全螢幕障區、黃河重點生態區、長江重點生態區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推進...
其研究高度和深度有了質的變化,從邊坡綠化技術發展到生態防護工程技術理論研究,特別是對工程擾動區的生態修復技術理論和庫區消落帶植被生態恢復與重建問題的研究形成了自己的特色。研究團隊提出的三峽庫區消落帶治理模式引起了中國工程院部分院士的關注,並應邀向中國工程院做了專題匯報,受到錢正英、潘家錚、徐乾清等...
8、水土保持社會經濟學研究 11 9、水土保持生態效益補償機制 11 10、水土保持與全球氣候變化的耦合關係及評價模型 12 (二)關鍵技術 12 1、水土流失區林草植被快速恢復與生態修復關鍵技術 12 2、降雨地表徑流調控與高效利用技術 12 3、水土流失區面源污染控制與環境整治技術 13 4、開發建設項目與城市水土流失防治...
52.強化水土保持基礎研究。圍繞水土流失規律與機理、坡耕地和石漠化綜合治理模式、水土保持生態產品價值評估、水土保持碳匯能力、大型水電站庫區消落帶生態修復等,推進生態系統水土保持功能評價,加強基礎研究和關鍵技術攻關,加大水土保持科研經費投入力度。53.推動水土保持科技創新。依託科研院所、高校、企事業單位、國家...
第三十條 國家加強水土流失重點預防區和重點治理區的坡耕地改梯田、淤地壩等水土保持重點工程建設,加大生態修復力度。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加強對水土保持重點工程的建設管理,建立和完善運行管護制度。第三十一條 國家加強江河源頭區、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和水源涵養區水土流失的預防和治理工作,多渠道籌集資金...
大力推進鄂州、黃岡等20處重點區域河湖水系連通工程建設,有效增強了河湖連通性、水體流動性,增加了水環境容量,解決河湖萎縮、條塊分割、功能退化等問題。持續加強湖庫水生態環境保護,積極推進河湖水生態修復,完成退垸(田、漁)還湖面積198平方公里。積極開展重要河湖生態流量、水量保障工作,建立了675個水工程...
第十四條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按照水土保持規劃,採取禁牧休牧輪牧、舍飼圈養、封育保護、自然修復、林草植被人工促進更新和保護性耕作等措施,組織單位和個人植樹種草,開展國土綠化行動,擴大林草覆蓋面積,涵養水源,預防和減輕水土流失。 第十五條 禁止在崩塌、滑坡危險區和土石流易發區從事取土、挖砂、採石等可能造成水...
第三十二條 水土流失治理應當堅持自然修復與人工治理相結合,植物措施、工程措施與水土保持耕作措施相結合,治理與農民增收致富相結合的原則,兼顧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第三十三條 各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按照水土保持規劃的要求,組織單位和個人以小流域為單元,建立水土流失綜合防治體系,有效減少水土流失。在...
以河西第二條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為依託,謀劃布局河西走廊東段大型風電基地。3.持續擴大光伏發電規模。充分發揮資源稟賦,逐步擴大光伏基地建設規模,優先在沙漠、戈壁、荒漠地區開展規模化建設,實現太陽能發電與荒漠化治理、生態修復、農牧業融合發展,重點支持“光伏+治沙”“光伏+農牧業”“光伏+工礦廢棄地、採煤沉陷...
嚴格執行環境保護相關法規和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嚴格落實相關環境治理措施,開展污染治理和生態環境修復,預防和減輕能源開發使用對環境的影響。煤炭行業,重點解決地下水滲透、地表塌陷和積存尾礦等問題,做好土地復墾、塌陷地整治利用和水土保持工作。油氣行業,推進技術改造,採用清潔生產工藝,促進廢水循環利用。最佳化...
(五)負責組織實施水土流失綜合治理、生態修復;(六)負責水土保持經費的管理和使用,收取水土保持補償費;(七)組織開展水土保持宣傳教育、科學研究、人才培訓和技術推廣工作;(八)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職責。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發展改革、工業和信息化、財政、農業、林業、國土資源、環境保護、交通運輸、住房和城鄉建設、氣象...
第十四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按照水土保持規劃,採取封育保護、自然修復、造林種草等措施,保護和增加植被,涵養水源,預防和減輕水土流失。鄉(鎮)人民政府應當鼓勵和指導村民委員會制定村規民約,保護水土保持設施,加強生態環境建設。第十五條縣級人民政府應當根據有關規劃,確定本行政區域內的取土、挖砂、採石範圍,並...
第十條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根據水土保持規劃確定的水土流失防治目標、任務和措施等,加大水土流失重點預防區封育保護和生態修復力度,加強水土流失重點治理區的水土保持工程建設,對水土流失進行綜合治理。第十一條 山區、丘陵區水土流失治理應當以小流域為單元,採取工程措施與植物措施相結合、坡面治理與溝道治理相結合、...
深化氣候變化對敏感領域、脆弱地區影響定量評估技術研究,建立重點領域氣候變化適應效果評價技術標準,發展生態保護和修復工程氣候效益評估以及目標場景氣候效益預估技術,以5-10年為周期滾動編制氣候變化及影響評估報告。加強氣候變化對自然災害影響機理、演變趨勢研究,開展對氣候變化背景下極端災害多發性及其影響異常性的風險...
(一)遼西山地丘陵區以蓄水、攔沙、保土為主,加強坡面和侵蝕溝治理工程建設,採取修建梯田、魚鱗坑、竹節壕、蓄水池、截(排)水溝、谷坊及封育保護、植樹造林等措施;(二)遼東山地丘陵區以水源涵養、水質維護、保土為主,加強坡耕地、蠶場、板栗園、參場、溝壑等治理,採取封育保護、生態修復等措施;(三)...
復甦河湖生態環境,維護河湖健康生命。以錢塘江、甌江、苕溪、大運河等八大水係為主要脈絡,開展水生態健康評價和生態修復。嚴格落實生態保護紅線及河湖岸線管控要求,加強河湖水系連通,提高水體流動性和自淨能力。以中小河流為次級網路,以湖泊水庫為重要節點,推進水生態保護與修復,將河流湖泊及濱水岸帶作為一個整體...
(四)在崩塌、滑坡危險區和土石流易發區,主要採取修建攔沙壩、排導槽、擋土牆、抗滑樁等水土保持工程措施。第二十條 各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組織單位和個人在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因地制宜,採取預防保護、自然修復和綜合治理措施,配套建設濕地和植物過濾帶,積極推廣風能、太陽能、沼氣等新能源,開展清潔型小...
青海省地處高海拔寒冷地區,高寒草甸、濕地等生態系統均表現出特有的複雜性和脆弱性,自我維護和修復能力差,是我國生態環境極端脆弱的地區之一。水土流失、荒漠化土地、退化草地面積大,生態治理修復任務重。生態保護紅線和自然保護地範圍廣,監管難度大。同時,受技術、資金、人力等因素限制,生態修復的系統性不足,生態...
第二十四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根據水土保持規劃確定的水土流失防治目標和任務,組織有關部門和單位開展水土流失重點預防區和重點治理區的水土保持重點工程建設,加大生態修復力度。縣級以上水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加強水土保持重點工程管理,對政府投資或者其他利用公共資金投資的水土保持工程項目,應當進行項目公示,強化資金使用...
本規劃是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全國國土空間規劃綱要(2021-2035年)》的落實,是規劃期內省域國土空間保護、開發、利用、修復的政策和總綱,指導約束省級相關專項規劃和市縣國土空間規劃編制,具有戰略性、綜合性、協調性和約束性。 規劃範圍包括省域行政轄區內全部...
2.邊坡快速生態修復技術;3.邊坡生態長效性評估。隧道底拱病害機理及防治 1.隧道底拱病害機理;2.隧道底拱防治技術;3.隧道智慧型監測及評估。地基處理過程信息化研究 1.地基處理關鍵參數研究;2.地基處理過程智慧型監測;3.地基處治效果及快速檢測。開授課程 本科生課程:土質學與土力學、岩體力學、基礎工程,地貌學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