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營市人民政府關於進一步加強統計工作的意見
東政發〔2011〕10號
各縣區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門、單位:
為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充分發揮統計的信息、諮詢和監督職能,更好地服務高效生態經濟區和藍色經濟區建設,經市政府同意,現就進一步加強全市統計工作提出如下意見。
一、充分認識加強統計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統計是實行科學決策和巨觀管理的基礎工作,是指導
經濟發展和
社會管理的重要手段,是
巨觀調控和
監測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準確及時的統計信息對正確認識和準確判斷
國民經濟運行態勢,全面推進黃藍兩大國家戰略實施,實現經濟社會平穩較快發展至關重要。為積極應對國際國內複雜多變的經濟和社會發展形勢,國家統計局啟動了以“三個提高”(提高統計能力、統計數據質量和統計公信力)為中心,以推行“四大工程”(基本單位名錄庫、企業一套表、數據採集處理軟體系統和聯網直報系統)建設為抓手,以改革GDP核算為重點的一系列統計制度方法的重大改革。同時,提高了工業和投資限額標準,對GDP核算實行統一核算,並利用稅收占二、三產業增加值的比重,稅收、用電總量、貨運周轉量、存貸款餘額、城鄉居民收入增長速度等7項指標計算彈性係數進行評估審定。在此基礎上,省統計局增加了地方財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和地方財政收入與GDP增長速度的關聯繫數2項評估指標。統計制度方法的重大變革對統計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戰。各級各部門、單位要切實提高對加強統計工作重要性和緊迫性的認識,切實落實好統計制度方法改革的各項舉措,規範統計基礎工作,提高統計工作保障水平,更好地反映發展、宣傳發展、評價發展、促進發展。
二、切實加強統計基層基礎建設
(一)加強鄉鎮(街道)統計站建設。各鄉鎮(街道)要建立健全統計機構,負責本轄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各項日常統計工作及普查、抽樣調查和專項調查等國家和各級政府統計部門布置的統計調查任務;管理和指導轄區內單位及村居(社區)的統計工作。統計機構要有適應工作需要的辦公場所和辦公設備,並配齊配強工作隊伍,統計人員要具有統計從業資格。村居(社區)配備與統計任務相適應的專職或兼職統計人員。建立與當地經濟發展和城鄉居民收入水平相適應的村居(社區)統計人員補貼制度,日誤工補貼數額不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準,補貼經費納入當地財政預算。統計人員補貼可採取基本報酬加業績考核獎勵方式確定。同時,建立健全鄉鎮(街道)統計站規範化建設星級考核管理辦法,積極開展星級考核工作。
(二)健全完善歷史檔案資料。建立完備的統計台賬和完整的歷史檔案資料,歷史資料整理以1990年為起點,其中2000年以來的資料必須完整。原始記錄和統計台賬的設定和管理應當規範化,有條件的應當建立電子原始記錄和統計台賬,手工登記的原始記錄和統計台賬應當字跡清晰端正。
(三)加強基層調查單位的統計力量。各級統計基層調查單位應配齊配強統計人員,規範統計工作流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資質以內建築和房地產開發企業、限額以上批發零售住宿餐飲企業(以下統稱“三上”企業),應設定綜合統計機構,指定統計負責人,配備專職統計人員2-5人。小型企業應配備兼職統計人員。其他基層調查單位也應配備兼職統計人員。縣區統計部門負責本縣區的機關、企事業單位統計人員的培訓和業務督導,對“三上”企業統計人員實行檔案化管理,人員變動要報縣區統計部門批准,實行先補後調。
三、大力加強部門統計工作
(一)強化部門統計管理。各行業主管部門要高度重視統計工作,明確分管領導和綜合統計職能承擔科室,指定統計負責人,配備必要的工作人員。部門內其他職能機構應根據統計任務需要,配備專職或兼職統計人員。統計人員要保持相對穩定。
(二)嚴格工作程式,提高數據質量。各級各部門、單位要認真履行好部門統計工作職責,按照在地統計原則,建立健全部門全行業統計報表制度,提高統計數據質量。加強部門統計工作各個環節的規範建設,健全完善統計原始記錄和統計台賬,確保部門統計調查工作符合統計法律法規要求。要對統計調查取得的主要統計指標數據,尤其是涉及考核、評估、審核全市發展水平的指標,採用科學的方法和有效的方式進行質量評估,發現問題及時糾正,確保部門數據真實反映全市情況。要圍繞本行業主要數據開展統計分析,提供統計報告。各有關部門、單位要按照有關要求,準確、及時報送部門服務業調查資料、地區生產總值評估審核需要的資料、各項考核涉及的統計數據以及本部門、本行業的基本統計數據。部門統計負責人和統計人員要對上報的資料認真把關,並簽字、蓋章,對數據的真實性承擔法律責任。
(三)建立部門統計工作考評制度。各級統計部門要依法加強對部門統計工作的業務指導,有效整合部門統計資源,提高整體統計工作效率和服務水平。根據國家、省、市有關考核、評價要求,制定部門統計工作考評辦法,並將部門統計工作考核列入市政務專項督查考核。
四、進一步加強統計工作信息化建設
(一)加強統計信息化基礎建設。各級政府要把統計信息化建設項目納入本地信息化建設專項規劃,統籌安排、分步實施。根據統計調查和普查需要,建立統計網路專線,配置相關設備,實施統計信息化基礎設施和統計資料災難備份系統建設。加快統計系統綜合性門戶(網站群)平台建設,在統計系統內部率先實現網路信息共享,進而逐步實現與各級政府相關部門、企事業單位的統計信息網路共享。市、縣區統計部門要儘快建立數據處理平台,做好數據採集處理軟體系統的軟硬體配套工作。“三上”企業要首先配置統計專用計算機及配套設備,並接入全市統計網路。
(二)開展資料庫建設與套用。利用歷次經濟普查、農業普查、人口普查等大型普查和各項統計調查數據,逐步建立健全全市巨觀經濟基礎資料庫和統計電子信息系統。要按照開發套用並重、信息資源共享的原則,建立健全全市統一的基本單位名錄庫。各級統計部門要及時更新維護基本單位名錄等資料庫。各級編制、民政、工商、質監和稅務等部門要定期向同級統計部門提供單位名錄庫資料。
(三)改革數據採集處理方式,推行企業一套表和聯網直報。實施報表布置和填報、數據處理、信息發布的電子化、網路化。在全市採用統一的數據採集處理軟體平台,實行電子報表和網路系統直接報送、處理統計報表。按統計要求應通過網際網路報送統計報表的統計調查對象,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絕聯網直接報送。
五、全面提高統計服務監測水平
(一)進一步提高統計服務水平。建立健全巨觀經濟監測體系,密切關注經濟發展動向、把握經濟發展態勢,及時跟蹤消費品價格指數、工業品出廠指數、用電量、城鄉居民收入、交通運輸量、財稅收入、存貸款餘額等指標的變化情況,及時發現經濟運行中的苗頭性和趨勢性問題,對形勢發展做出預見性、前瞻性的判斷,及時提供統計數據、分析報告和諮詢建議。要針對經濟形勢變化快的特點,將定期調查和臨時性調查有機結合起來,進一步加強信息收集處理,加快信息上傳下達,提高對經濟運行動態監測的頻率,充分發揮統計調查部門“經濟社會晴雨表”的作用。要密切關注國家巨觀經濟政策變化對我市的影響、黃藍兩大國家戰略在我市的實施情況,通過對消費、投資、出口、物價、信貸、企業效益以及民生等統計數據的分析,科學評估我市實施各項巨觀調控政策的力度、節奏和效果,及時提出改進意見和建議,為各級黨委、政府當好參謀助手。
(二)充分發揮統計監測功能。對涉及人民民眾切身利益的政策措施、經濟活動、發展狀態進行及時的監測報告,要高度關注物價問題、民生政策落實問題,全面準確地反映事關民心、民情、民憂、民安的實際問題。繼續開展主要經濟指標預警調控制度,對經濟活動中的問題及可能發生的重大轉折及時進行預警指示和警情分析。各級各行業主管部門要認真對統計調查取得的各種統計資料和情況進行整理、分析,提出統計調查報告和統計諮詢意見。根據統計調查和統計分析,對本行業發展情況進行統計監督,檢查有關政策和計畫的實施,考核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工作成績,檢查和揭露存在的問題,提出改進工作的建議。特別是涉及考核、評估和審定全市科學發展水平的統計指標要重點分析,包括與全國、全省平均水平和16個省轄市水平的分析比較、轄區內各縣發展水平的分析比較,及時發現經濟運行和社會發展的特點和問題,更加全面真實地反映我市在全國、全省改革發展中的實際水平。
六、努力提高統計工作的保障水平
(一)加強領導。各級政府及其部門、單位的主要領導是統計工作和數據質量第一責任人,對本地區、本部門、本單位的統計數據質量負責。各相關部門、單位要積極協同統計部門開展各類國情國力普查和統計調查,獨立承擔普查統計任務的部門要按職責分工,如期完成本系統的普查統計工作。建立由政府分管領導任總召集人,發展改革、財政、稅務、經濟和信息化、商務、中央和省駐東營單位等參加的統計聯席會議制度。
(二)加強統計隊伍建設。嚴格執行《統計從業資格認定辦法》,從事統計工作的人員必須取得統計從業資格。建立統計人員崗前培訓和知識更新培訓制度,定期開展統計業務及相關知識培訓,不斷提高統計人員素質。加強統計職業道德教育,制定並實施統計機構工作規範和考評制度,努力打造一支政治強、業務精、作風正的統計幹部隊伍。
(三)加大財政支持力度。各級政府統計部門的常規統計業務與行政運行經費的預算標準,要與當地發展水平和經濟成長相適應,新增統計調查任務所需的經費應列入各級財政預算。周期性普查、一次性大型調查經費,由各級政府依據本地區經濟和人口等方面因素合理確定財政預算保障標準,並落實好基層普查人員報酬。
(四)嚴肅統計工作紀律。嚴格執行《統計法》和《統計違法違規行為處分規定》,依法查處各種統計違法行為。要以查處在統計上弄虛作假為重點,加大統計執法力度,切實提高統計數據的質量。
東營市人民政府
二O一一年七月十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