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杜仲炭
- 類別:中藥材
- 來源:杜仲科植物杜仲的樹皮
- 性味:甘微辛,溫
- 功效:補肝腎,強筋骨,安胎
植物信息,藥用功能,文獻處方,炮製方法,
植物信息
學名:Eucommia ulmoides Oliv.
英文名:Eucommia
科名:杜仲科Eucommiaceae
〔b]形態:本樹為落葉喬木,株高達20米,胸徑達50厘米。樹皮灰色,皮中含硬橡膠,折斷時可見能拉長的膠絲。葉互生,橢圓形,長6-15厘米,寬4-7厘米,葉緣具細鋸齒。花單性,雌雄異株。雄花簇生,無花被片;雌花單生,花梗長8毫米,苞片倒卵狀匙形,無花被片,心皮2枚上位子房一室。翅果長橢圓形,長3-4厘米,寬6-12毫米,具種子1個。種子扁平,線形,長1.5厘米,寬3毫米。
藥用功能
【藥 名】
【拼 音】
DUZHONG
【英文名】
Eucommia Bark
【來 源】
為杜仲科植物杜仲的樹皮。
【功 效】
【主 治】
【性味歸經】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5錢;浸酒或入丸、散。
【用藥忌宜】
【藥物配伍】
1、配牛膝,補肝腎及強筋骨之力增強,常用於治肝腎不足的腰腿疼痛及兩足無力等症。 2、配續斷,功能補肝腎,利腰膝,固沖任,常用於肝腎不足所致諸症。3、配補骨脂,溫補腎陽力增,兼補脾、肝,既澀下元,又固沖任,常用於腎陽不足,下元虛冷之陽痿,腰膝冷痛及下元不固之滑精遺尿,亦可用於肝腎不足之腰膝酸軟,胎動不安及脾腎陽虛泄瀉等症。 4、配五加皮,既強壯筋骨又祛風濕,乃補瀉兼施的藥對,適宜治療肝腎兩虛,風濕侵入筋骨而致的腰腿痛,足膝酸痛,關節不利,兩下肢無力等症。
文獻處方
【處方名】
處方中寫杜仲指杜仲炭,為原藥材去雜質炒至黑褐色入藥者。
炒杜仲又名鹽杜仲、鹽水炒杜仲、炙杜仲、焦杜仲等。為淨杜仲絲用鹽水淋噴拌勻,待吸盡,再用文火炒至黃褐色入藥者。引藥走下,補肝腎、壯筋骨作用增強。
杜仲炭為淨杜仲絲用武火炒至黑褐色,內里絲斷,存性,然後取出,用清水淋灑滅盡火星,曬乾入藥者。偏於止血。
【商品名】
綿杜仲:又名厚杜仲。皮質厚,折斷時白絲多而如棉者。質佳。
川杜仲:產於四川大巴山山脈及貴州婁山山脈者。品質最優,為地道藥材。
漢杜仲:產於陝西、湖北,而集散於漢口者。品質亦佳。
均以皮厚、塊整、乾燥、無粗皮、斷面白絲多、內表面黑褐色者為佳。
【動植物資源分布】
分布長江中游及南部各省,河南、陝西、甘肅等地均有栽培。藥材主產於四川、陝西、湖北、河南、貴州、雲南。
【藥材的採收與儲藏】
為了保護資源,一般採用局部剝皮法。在清明至夏至間,選取生長15~20年以上的植株,按藥材規格大小,剝下樹皮,刨去粗皮,曬乾。置通風乾燥處。
【拉丁名】
Cortex Eucommiae原植物杜仲Eucommia ulmoides Oliv.
炮製方法
1、杜仲:除去粗皮,洗淨,潤透,切成方塊或絲條,曬乾。2、鹽杜仲:先用食鹽加適量開水溶化,取杜仲塊或絲條,使與鹽水充分拌透吸收,然後置鍋內,用文火炒至微有焦斑為度,取出晾乾。(每杜仲100斤,用食鹽
3斤)杜仲經炒制後,則杜仲膠被破壞,有效成分易於煎出。3、制炭:取杜仲塊,置鍋內用武火炒至黑色並斷絲,但須存性,用鹽水噴灑,取出,防止復燃,晾乾即得,每杜仲塊100公斤,用食鹽3公斤,或取杜仲塊,先用鹽水拌勻吸盡後置鍋中,用武火炒至黑色並斷絲存性,用水噴滅火星,取出晾乾。每杜仲塊100 公斤,用食鹽3公斤。①《雷公炮炙論》:“凡使杜仲,先須削去粗皮,用酥、蜜炙之。凡修事一斤,酥二兩,蜜三兩,二味相和令一處用。”②《本草述鉤元》:“杜仲,用酒炒斷絲。”
【考 證】
【生藥材鑑定】
乾燥樹皮,為平坦的板片狀或卷片狀,大小厚薄不一,一般厚約3~10毫米,長約40~ 100厘米。外表面灰棕色,粗糙,有不規則縱裂槽紋及斜方形橫裂皮孔,有時可見淡灰色地衣斑。但商品多已削去部分糙皮,故外表面淡棕色,較平滑。內表面光滑,暗紫色。質脆易折斷,斷面有銀白色絲狀物相連,細密,略有伸縮性。氣微,味稍苦,嚼之有膠狀殘餘物。以皮厚而大,糙皮刮淨,外面黃棕色,內面黑褐色而光,折斷時白絲多者為佳。皮薄、斷面絲少或皮厚帶粗皮者質次。顯微鑑定:老樹皮橫切面:落皮層較厚。韌皮部有斷續的石細胞層約5-6條,每層厚約3列細胞,石細胞壁極厚;射線寬2-3列細胞;有不規則形的橡膠質團塊散布,以近石細胞層處為多見。縱切面觀橡膠質糸存在於橡膠細胞中。粉末:深灰棕色。①石細胞類長方形、類方形、類圓形、多角形或不規則形,直徑32-80 μm,長至180μm,壁厚6-28μm,大多厚薄不勻,孔溝明顯,有的胞腔含橡膠質團塊。② 橡膠絲細長條狀,稍彎曲或扭曲成團,表面顯顆粒性。③木栓細胞表面觀多角形,壁不均勻增厚,木化,紋孔細小,胞腔內常含橙紅色物;斷面觀略呈長方形,壁一邊薄,另一邊厚,孔溝明顯。另可見篩管分子、澱粉粒等。
【中藥化學成分】
樹皮含杜仲膠(Gutta-percha)6~10%,根皮約含10~12%,為易溶於乙醇,難溶於水的硬性樹膠。此外,還含糖甙0.142毫克%、生物鹼0.066毫克%、果膠6.5毫克%、脂肪2.9毫克%、樹脂1.76毫克%、有機酸0.25毫克%、酮糖(水解前2.15毫克%、水解後3.5毫克%)、維生素C20.7毫克%、醛糖、綠原酸。種子所含脂肪油的脂肪酸組成為亞麻酸67.38%、亞油酸9.97%、油酸15.81%、硬脂酸2.15%、棕櫚酸4.68%。果實含膠量可達27%,易溶於乙醇、丙酮等有機溶劑。杜仲皮、葉含14種木脂素和木脂素甙(ligninoglycosides),與甙元聯接的糖均為吡喃葡萄糖。其中二苯基四氫呋喃木脂素及其甙有松脂素雙糖甙等,松脂素雙糖甙(pinoresinol diglycoside)為杜仲降壓的有效成分。從杜仲皮中還分到正二十九烷、正卅烷醇、白樺脂醇(betulin)、白樺脂酸、β-谷甾醇、熊果酸、香草酸。杜仲皮和葉還含有17種游離胺基酸以及鍺、硒等15種微量元素。尚含環烯醚萜類成分,從杜仲皮、葉中分出10種環烯醚萜類(iridoids),有都桷子素葡萄糖甙(geniposide)、桃葉珊瑚甙(aucubin)、筋骨草甙(ajugoside)、杜仲甙(ulmoside)、玄參甙乙酸酯(harpagide acetate)及葡匐甙(reptoside)等,除杜仲甙類外,其餘成分甙元均以β-甙鏈聯接吡喃葡萄糖。杜仲甙類糖部分為異麥芽糖(isomaltose-葡萄糖-α-葡萄糖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