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李益,約生於天寶十年(約750年),約卒於文宗太和初年(約830年),享年80餘歲,是唐代最長壽的詩人之一。他出身隴西李氏姑臧房,大曆四年(769年)進士,初任鄭縣尉,久不得升遷,建中四年(783年)登書判拔萃科。因仕途失意,後棄官在燕趙一帶漫遊。以邊塞詩作出名,擅長絕句,尤其是七言絕句。
《
唐才子傳》:大曆四年
齊映榜進士。這一年(769年)科舉有長安和洛陽兩個考點,齊映為此年狀元。《
登科記考》:大曆四年,進士二十六人。上都,
禮部侍郎張渭;東都,留守
張延賞。李益到底是在洛陽參加考試還是在長安參加考試,學術界尚有爭議。
貞元四年(788年),應邠寧節度使(治所在今陝西彬縣)張獻甫的聘邀,在他的幕府做掌書記。在邠寧期間,李益與著名詩人孟郊、李觀、柳宗元等人都有過交遊。在這一年,任職左補闕的
盧景亮請李益輯錄他所作的從軍詩以求觀賞。於是李益從自己以前的詩作當中輯錄了五十首贈給了盧景亮,並寫了一篇序言一《從軍詩序》。李益離開邠寧,結束他的第五次從軍。貞元十一年(794年),李益和第一任盧氏夫人結婚。婚後不久,李益第二次南下,於貞元十二年(795年)春客居揚州。在這期間,結識了青年詩人劉禹錫,他們詩酒唱和,相交甚歡。兩次漫遊生活擴大了李益詩歌的題材內容,創作出大量詩歌,其中著名的如《揚州送客》《汴河曲》等。
貞元十二年(796年)到元和元年(806年),李益到幽州劉濟幕府。元和初,
憲宗召李益回京,任都官郎中。後官中書舍人,後出為河南尹,後轉為
秘書少監,元和八年後,轉
太子右庶子,元和十五年後,為
右散騎常侍。太和初,以
禮部尚書致仕。
元和五年(810年),李益升任中書舍人,後出任河南府少尹。約於元和七年(812年),擔任秘書少監、集賢學士。不久李益即官復原職,歷任太子右庶子、秘書監、太子賓客、集賢學士、直至元和末年,不斷晉升。穆宗即位後,李益轉右散騎常侍。此時唐穆宗剛剛主政,卻想效仿唐玄宗前往華清宮度假,李益、李絳等人均極力勸諫,穆宗不聽,執意由復道前往華清宮。事後,考功員外郎李渤提出李益諫幸華清宮,應特予遷升(參見李渤《考校京官奏》),穆宗並未聽從。至長慶四年(824年),李益擔任左散騎常侍。唐文宗大和元年(827年),李益擔任禮部尚書,兩年後辭官。
大和三年(829年),李益在東都洛陽宜教里的私人宅第去世,享年八十四歲。
個人作品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送賈校書東歸寄振上人(一作振上人院喜見賈弇兼酬別)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軼事典故
李益與霍小玉的故事
唐人
蔣防的傳奇小說《
霍小玉傳》記載了李益負心薄倖,辜負
歌妓霍小玉的故事。是唐朝傳奇的名篇。蔣防是
唐憲宗時期的人,當時李益還活在世上,造謠的可能性不大。霍小玉原是霍王府上的婢女的女兒,十五歲時,霍王死了,霍小玉和她母親都被趕出王府,霍小玉淪為歌妓。十六歲時遇到李益。當時李益二十歲出頭。應該是在大曆六年(771)參加制科考試之前。
霍小玉明白自己的地位無法和李益真正在一起,於是她和李益約定:“妾始年十八,君才二十二,迨君壯室之秋,猶有八歲,一生歡愛,願畢此期。”霍小玉希望和李益一起相愛八年,之後任由李益選取名門閨秀為妻,自己出家為尼。但是,李益自授官鄭縣(今陝西
華縣)主簿之後,立即與高門
盧氏女子成婚,並且躲避霍小玉不肯相見。霍小玉相思成疾而死。
李益因為這等負心行徑受到當時輿論的普遍譴責,自己的內心也留下了陰影。《
霍小玉傳》《
舊唐書》等書記載李益對自己的妻子非常不放心,出門要把妻子綁起來,甚至脫光了用浴盆蓋起來才放心。
人物評價
明代詩人、學者胡應麟:“七言絕,開元之下,便當以李益為第一。
文學形象
《
霍小玉傳》是
唐代傳奇小說。作者
蔣防。生卒年不詳。字子徵,一作子微。
義興(今江蘇
宜興)人。元和中,蔣防作《鞴上鷹》詩說:“幾欲高飛天上去,誰人為解綠絲絛。”意思是,我好像是被人拴住了腳的一隻老鷹,可是誰替我解開腳上的繩子呢。再次顯示了蔣防高飛遠舉的抱負。
李紳識其意,與
元稹共薦之(《舊唐書·龐嚴傳》)。
長慶元年(821年),自
右補闕充
翰林學士。二年,加司封
員外郎。三年,加知制誥。四年,李紳被逐,蔣防亦貶為
汀州刺史。不久改
連州刺史。
本篇寫
隴西李益與
歌妓霍小玉的愛情悲劇。李益初與霍小玉相戀,同居多日。得官後,聘表妹
盧氏,與小玉斷絕。小玉日夜
思念成疾,後得知李益負約,憤恨欲絕。忽有“豪士”挾持李益至小玉家中,小玉誓言死後必為厲鬼報復。李益娶盧氏後,因猜忌休妻,“至於三娶,率皆如初焉”。作者同情霍小玉的悲慘命運,譴責李益的負心,愛憎分明。與元稹《
鶯鶯傳》為
張生拋棄
崔鶯鶯辯護判然不同。
作品中寫李益少有才思,麗詞嘉句,時謂無雙;又寫
韋夏卿為其“密友”。因此研究者認為蔣防所寫即是
唐肅宗時宰相
李揆族子、著名詩人李益。
魯迅評《
霍小玉傳》說:“
李肇(《國史補》)中云:‘散騎常侍李益少有
疑病’,而傳謂小玉死後,李益乃大猜忌,則或出於附會,以成異聞者也。”(《稗邊小綴》)
汪辟疆也說:“(李益)夫婦之間無聊生者,或為當日流傳之事實。小說多喜附會,復舉薄□之事以實之。”(《唐人小說》)至於本篇的
藝術價值,前人給予很高評價。明代
胡應麟稱讚唐人小說紀閨閣事綽有情致,並認為“此篇尤為唐人最精彩動人之傳奇,故傳誦弗衰”(《
少室山房筆叢》)。明代
湯顯祖演作戲曲《
紫釵記》。
藝術風格
益長於歌詩,貞元末,與宗人
李賀齊名。每作一篇,
教坊樂人以賂求取,唱為供奉歌辭。其《征人歌》、《早行篇》,好事者畫為屏障。其最著名的代表作為《
江南曲》和《
夜上受降城聞笛》,前者寫一思婦因丈夫是瞿塘商賈,“重利輕別離”,每天不得相聚,因此不由得暗中後悔:“早知潮有信,嫁與弄潮兒”(早知道還不如嫁給弄潮兒呢。畢竟
潮水的漲落有確定的時刻,與弄潮兒總還能朝夕廝守,比作商賈之婦強多了),
心理描寫可謂傳神入微矣;後者寫受降城上的戍邊將士的思鄉之情,“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征人盡望鄉”,蘆管悠揚激起鄉思悠長,讀來令人
同情感傷。集一卷,今編詩二卷(
全唐詩中卷第二百八十二和二百八十三) 。
親屬成員
李益出身
隴西李氏姑臧房,是涼武昭王
李暠後裔。李暠曾孫
李承,仕北魏為
滎陽太守,封姑臧侯,子孫號“姑臧房”,姑臧房為唐代
隴西李氏定著四房之一。唐顯慶四年(659年),
唐高宗李治下禁婚詔,禁止“
七姓十家”互相通婚,
隴西李氏作為中原五大
郡姓“
五姓七族”之一,
隴西李寶六子後裔(包含隴西李氏姑臧房)都被列入禁婚家“
七姓十家”範疇,但禁婚詔不但沒有起到削弱他們影響力的作用,反而抬高了他們的身份,“往往反自稱‘禁婚家’,益增厚價。”實際上,禁婚詔的執行仍然是大打折扣,隴西李氏通婚圈子仍以崔、盧、鄭、王四姓高門為主,從而依舊在唐朝保持了興盛繁榮的局面。
曾祖:李亶,唐給事中,贈兵部尚書;
祖父:李成績,唐虞部郎中;
父親:李存,唐大理司直,贈太子少師;
母親:范陽盧氏,戶部員外郎盧諭之女。
文學成就
李益詩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而他涉筆最多、成就最高的還是邊塞詩。李益的邊塞詩以悲壯婉轉、凝練含蓄見長,尤其善於以含蘊深厚、情景交融的手法,表現戍邊將士複雜的心理活動,如名作《夜上受降城聞笛》。李益詩以邊塞之作最為人們所讚賞,這一類詩往往表現出氣勢雄健、境界開闊的藝術風格。在藝術形式上,尤以七絕見長,被後人評為“中唐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