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書判拔萃科
- 性質:貢舉科目名
- 朝代:唐朝、宋朝
書判拔萃科是唐宋時期貢舉科目名。宋太祖建隆三年(962年)設,選人有格未至而能試判三道者,可請文解應試。唐代情況書判拔萃科是吏部繼平判入等科之後設定的第二個科目,與平判入等科有明顯的區別,起初是制舉科目,大足元年(701...
陸贄(754年~805年) 唐代政治家,文學家。蘇州嘉興(今屬浙江)人,字敬輿。大曆八年(773年)進士,中博學宏辭、書判拔萃科。德宗即位,召充翰林學士。貞元八年(792年)出任宰相,但兩年後即因與裴延齡有矛盾,被貶充忠州(今重慶忠縣)別駕(州主管官的佐吏),永貞元年卒於任所,諡號宣。有《陸宣公翰苑集...
李益(746年—829年),字君虞,隴西狄道(今甘肅臨洮)人,後遷河南洛陽,唐代詩人。李益出身 隴西李氏 姑臧房。大曆 四年(769年)進士,初任鄭縣尉,久不得升遷,建中四年(783年),登書判拔萃科。初因仕途失意,後棄官在燕趙一帶漫遊。後官至幽州營田副使、檢校吏部員外郎,遷官檢校考功郎中,加御史...
樊晃(約700年—約773年),唐詩人。其名又誤作樊冕、樊光、楚冕。郡望南陽湖陽(今河南唐河西南湖陽鎮),句容人。開元二十八年(740年)進士及第,又中書判拔萃科。大曆間,仕硤石主簿,又曾任祠部、度支員外郎。天寶年間(741-753年)任汀州刺史、兵部員外等職,代宗大曆五年(770年)任潤州刺史,約卒於...
張伯玉(1003~約1068年),字公達,建安(今建甌縣)人。北宋天聖二年(1024年)登進士第。以後又登書判拔萃科。慶曆元年(1041年),出任吳郡從事兼郡學教授;接著以秘書丞為太谷令。他愛民勤政,廣興水利。慶曆四年(1044年),范仲淹以其敢言清節,薦於朝廷任職。皇祐元年(1049年)官侍御史。當時陳執中為相,伯玉...
元稹登平判科(舊稱元稹登書判拔萃科,有誤)[2],授秘書省校書郎。28歲列才識兼茂明於體用科第一名,授左拾遺。舉明經書判入等,補校書郎。元和初,應制策第一。元和四年(809年)為監察御史。因觸犯宦官權貴,次年貶江陵府士曹參軍。後歷通州(今四川達州市)司馬、虢州長史。元和十四年任膳部員外郎。...
卻也迷惘困惑,表現出志士失路、才人淪落的悲哀。作者簡介 元稹(779—831),唐代詩人。字微之,河南(治今河南洛陽)人。早年家貧。唐德宗貞元九年(793年)舉明經科,貞元十九年(803年)舉書判拔萃科,曾任監察御史。因得罪宦官及守舊官僚,遭到貶斥。後官至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有《元氏長慶集》。
吳感字應之,吳(今蘇州)人。天聖二年(1024),省試第一。九年(1031),湖州歸安縣主簿。應書判拔萃科,入第五等,授江州軍事推官。官至殿中丞。詩詞作品 《折紅梅》梅花館小鬟 喜冰澌初泮,微和漸入、東郊時節。春訊息,夜來頓覺,紅梅數枝爭發。玉溪仙館,不是個、尋常標格。化工別與、一種風情,...
登書判拔萃科,元和元年(公元806年)。登才識兼茂明於體用科。因得罪宦官及守舊官僚,遭到貶斥。後轉而依附宦官,官至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元稹是著名詩人,與自居易齊名,稱“元白”。因詩風格相近,合稱“元白體”。曾撰傳奇《鶯鶯傳》。對後世影響極大。《全唐詩》存詩二十八卷。有《元氏長慶集》。
公元793年(唐德宗貞元九年)舉明經科,公元803年(貞元十九年)舉書判拔萃科,曾任監察御史。因得罪宦官及守舊官僚,遭到貶斥。後轉而依附宦官,官至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最後以暴疾卒於武昌軍節度使任所。與白居易友善,常相唱和,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詩作平淺明快中呈現麗絕華美,色彩濃烈,...
後解寫尋李校書。五、六非又寫早春,正是獨取‘尚小’‘才分’字,言一時春物,絕無只以撩亂我心者,然則今日尋,乃是得以為君,而君不可不知也。”作者簡介 元稹(779—831),唐代詩人。字微之,河南(治今河南洛陽)人。早年家貧。貞元十九年(803)舉書判拔萃科,曾任監察御史。因得罪宦官及守舊...
貞元十九年,登書判拔萃科,元和元年(公元806年)。登才識兼茂明於體用科。因得罪宦官及守舊官僚,遭到貶斥。後轉而依附宦官,官至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元稹是著名詩人,與自居易齊名,稱“元白”。因詩風格相近,合稱“元白體”。曾撰傳奇《鶯鶯傳》。對後世影響極大。《全唐詩》存詩二十八卷。有《元氏長慶集...
《冊府元龜》卷六三九:“又有吏部科目,曰宏詞、拔萃、平判,官皆吏部主之。又有三禮、三傳、三史、五經、九經、開元禮等科,有官階出身者吏部主之,白身者禮部主之。”最主要的是博學宏詞科、書判拔萃科、平判科。舉行時間 科目選每年舉行,舉行時間與吏部銓選的選限相一致,即每年十月至來年三月。...
公元793年(唐德宗貞元九年)舉明經科,公元803年(貞元十九年)舉書判拔萃科,曾任監察御史。因得罪宦官及守舊官僚,遭到貶斥。後轉而依附宦官,官至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最後以暴疾卒於武昌軍節度使任所。與白居易友善,常相唱和,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詩作平淺明快中呈現麗絕華美,色彩濃烈,...
《書劍》是一首創作於唐代的詩作,文學體裁是七言絕句,作者是元稹。作品原文 書劍 渝工劍刃皆歐冶,巴吏書蹤盡子云。唯我心知有來處,泊船黃草夜思君。作者簡介 元稹(779-831),字微之,河南(今河南洛陽)人。貞元九年(793),以明經登第,十八年,舉書判拔萃科,授秘書省校書郎。元和元年,復登制...
林億,北宋醫學家 ,官階五品,精醫術。任朝散大夫、光祿卿直秘閣。所校注的《脈經》不僅是後世《脈經》諸本之祖本,而且林億校注該書所採取的文獻學方法亦是後世整理古醫籍之典範。約出生於北宋真宗鹹平、景德年間(998—1007年);景祐元年(1034年)中書判拔萃科,除兩使幕職官;嘉祐二年(1057年)七月詔入秘閣...
唐德宗貞元九年(793年)舉明經科,貞元十九年(803年)舉書判拔萃科,曾任監察御史。因得罪宦官及守舊官僚,遭到貶斥。後轉而依附宦官,官至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最後以暴疾卒於武昌軍節度使任所。與白居易友善,常相唱和,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後期之作,傷於浮艷,故有“元輕白俗”之譏。有...
祖籍太原,後遷居為下邦(今陝西渭南)人,生於鄭州新鄭(今屬河南),貞元十六年(800年)進士及第,十八年中書判拔萃科,授秘書省校書郎。元和元年(806年)中才識兼茂明於體用科。補盞屋(今陝西周至)縣尉。不久人為翰林學士,改左拾遺、左贊善大夫。元和十年(815年)因上書言事。被貶為江州司馬。後歷任...
貞元十九年,登書判拔萃科,元和元年(公元806年)。登才識兼茂明於體用科。因得罪宦官及守舊官僚,遭到貶斥。後轉而依附宦官,官至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元稹是著名詩人,與自居易齊名,稱“元白”。因詩風格相近,合稱“元白體”。曾撰傳奇《鶯鶯傳》。對後世影響極大。《全唐詩》存詩二十八卷。有《元氏長慶集...
公元793年(唐德宗貞元九年)舉明經科,公元803年(貞元十九年)舉書判拔萃科,曾任監察御史。因得罪宦官及守舊官僚,遭到貶斥。後轉而依附宦官,官至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最後以暴疾卒於武昌軍節度使任所。與白居易友善,常相唱和,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詩作平淺明快中呈現麗絕華美,色彩濃烈,...
貞元十九年,登書判拔萃科,元和元年(公元806年)。登才識兼茂明於體用科。因得罪宦官及守舊官僚,遭到貶斥。後轉而依附宦官,官至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元稹是著名詩人,與自居易齊名,稱“元白”。因詩風格相近,合稱“元白體”。曾撰傳奇《鶯鶯傳》。對後世影響極大。《全唐詩》存詩二十八卷。有《元氏長慶集...
公元793年(唐德宗貞元九年)舉明經科,公元803年(貞元十九年)舉書判拔萃科,曾任監察御史。因得罪宦官及守舊官僚,遭到貶斥。官至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最後以暴疾卒於武昌軍節度使任所。與白居易友善,常相唱和,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詩作平淺明快中呈現麗絕華美,色彩濃烈,鋪敘曲折,細節刻畫...
公元793年(唐德宗貞元九年)舉明經科,公元803年(貞元十九年)舉書判拔萃科,曾任監察御史。因得罪宦官及守舊官僚,遭到貶斥。後轉而依附宦官,官至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最後以暴疾卒於武昌軍節度使任所。與白居易友善,常相唱和,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詩作平淺明快中呈現麗絕華美,色彩濃烈,...
貞元十九年(803)舉書判拔萃科,曾任監察御史。因得罪宦官及守舊官僚,遭到貶斥。後轉而依附宦官,官至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最後以暴疾卒於武昌軍節度使任所。與白居易友善,常相唱和,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詩作平淺明快中呈現麗絕華美,色彩濃烈,鋪敘曲折,細節刻畫真切動人,比興手法富於情趣。後...
8歲喪父,母鄭賢能文,親授書傳。15歲以明兩經擢第,21歲初仕河中府,25歲與白居易同科及第,並結為終生詩友。元稹登平判科(舊稱元稹登書判拔萃科,有誤)[2],授秘書省校書郎。28歲列才識兼茂明於體用科第一名,授左拾遺。舉明經書判入等,補校書郎。元和初,應制策第一。元和四年(809年)為監察...
公元793年(唐德宗貞元九年)舉明經科,公元803年(貞元十九年)舉書判拔萃科,曾任監察御史。因得罪宦官及守舊官僚,遭到貶斥。後轉而依附宦官,官至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最後以暴疾卒於武昌軍節度使任所。與白居易友善,常相唱和,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詩作平淺明快中呈現麗絕華美,色彩濃烈,...
《桐廬官滿先寄杭州資政侍郎》的作者是張伯玉,字公達,(1003~約1070年),福建建安(今建甌)人,北宋官員。早年舉進士,又舉書判拔萃科。仁宗慶曆初以秘書丞知并州太谷縣時,范仲淹推薦應賢良方正能直言。詩詞正文 海角千家郡,天南一水涯。倦遊慚梗泛,多滯喜瓜時。弱羽誠難振,危根只自持。幾門嘗際遇,...
貞元十六年(800)中進士,十八年,與元稹同舉書判拔萃科。二人訂交。以後詩壇元白齊名。十九年春,授秘書省校書郎。元和元年(806),罷校書郎,撰《策林》75篇,登“才識兼茂明於體用科”,授縣尉。元和十三年,改忠州刺史,十五年還京,累遷中書舍人。因朝中朋黨傾軋,於長慶二年(822)請求外放,...
貞元十九年,登書判拔萃科,元和元年(公元806年)。登才識兼茂明於體用科。因得罪宦官及守舊官僚,遭到貶斥。後轉而依附宦官,官至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元稹是著名詩人,與自居易齊名,稱“元白”。因詩風格相近,合稱“元白體”。曾撰傳奇《鶯鶯傳》。對後世影響極大。《全唐詩》存詩二十八卷。有《元氏長慶集...
8歲喪父,母鄭賢能文,親授書傳。15歲以明兩經擢第,21歲初仕河中府,25歲與白居易同科及第,並結為終生詩友。元稹登平判科(舊稱元稹登書判拔萃科,有誤)[2],授秘書省校書郎。28歲列才識兼茂明於體用科第一名,授左拾遺。舉明經書判入等,補校書郎。元和初,應制策第一。元和四年(809年)為監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