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尋李校書》是唐代詩人、文學家元稹創作的一首七言律詩。此詩前三聯寫景,早春之際,春色燦爛,萬物生機動景與靜景交錯出現,動靜結合,使春景別富生機,末聯寫情,直抒胸臆,抒發了對於李校書的深深情意。全詩處處體現色彩美、修辭美、意境美,讀之如飲甘露,如沐春風。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早春尋李校書
- 創作年代:唐代
- 作品體裁:七言律詩
- 作者:元稹
- 作品出處:《全唐詩》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早春尋李校書
款款春風澹澹雲,柳枝低作翠籠裙。
梅含雞舌兼紅氣,江弄瓊花散綠紋。
帶霧山鶯啼尚小,穿沙蘆筍葉才分。
今朝何事偏相覓,撩亂芳情最是君。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款款:柔和的樣子。
澹澹:淺淡的樣子。慨喇永
雞舌:一種香料,即丁香
瓊花:白玉般的花水花。
朝:天。
芳情:春天美好的心情。
白話譯文
天氣晴朗,到處柔和春風和淺淡的朝雲,仿佛迎面飄來一位端莊秀美的新婚嬌娘。
含苞欲放的梅花像雞舌,將輕輕的霧氣也染成了紅色,清澈的江面生出無數瓊花江面散著綠紋。
褐綠色的小山鶯在林間嬉飛,蘆筍剛破土而出,才長出兩三片嫩葉。
今晨我又有什麼事情偏要尋找你呢?撩亂我心的人原來就是你呀!
創作背景
此詩元和十三年(818)作於通州。李校書指李景信,景儉之弟。元和十年(815)於長安送元稹赴通州任,十三年(818)自忠州至通州訪元稹,時忠州刺史為李景儉。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此詩是一首山水詩,讀之如飲甘露,如沐春風。
首聯寫春風春柳。第一句寫春風朝雲,暗示氣候溫和,天氣晴朗。“款款春風”寫察晚設觸覺,“款款”二字特妙,它不但寫出了春風速度的緩慢,更寫出了春風的神情——和藹,春風的本色——柔。跟春風打一個照面,仿佛迎面飄來一位端莊秀美的新婚嬌娘。元稹尊崇的詩人杜甫曾游長安城中的曲江,留下“穿花蛺蝶深深見,點水蜻蜓款款飛”(《曲江二首》(其二))的美詩,“款款”修飾“蜻蜓”,寫出了蜻蜓的悠閒自在,無憂無慮。元稹以“款款”描寫無形的春風,與杜甫以“款款”描寫“蜻蜓相比,青於藍而勝於藍。“澹澹雲”寫視覺,“澹澹”狀雲的濃度,“澹澹”二字亦妙,好似隨手拈來,其實深見功力。若晴朗的天空無一絲雲彩,那還不夠美,美就美在天上有雲,那雲卻是淡淡的,襯托在藍藍的天空中,仿佛姑娘們肩上的紗巾,輕盈縹緲。第二句寫春柳,春風撫育下的柳枝已長出細細的嫩葉,遠遠望去,一棵柳樹就是一條翠綠的筒裙。在頸船贈微風下,柳枝輕揚仿佛綠裙起了皺纈;曲江邊上,儘是柳樹,樹樹柳枝在微風中輕揚,就恰如無數的舞女在盡情飛舞。
頷聯寫春梅春水。第三句寫紅梅,含苞欲放的梅花像雞舌,滿樹的紅梅,在春天的早上,將輕輕恥擔舟享的霧氣也染成了紅色。第四句寫春水,清澈的江面生出無數瓊花江面散著綠紋。“弄”者,戲弄也。春水也似乎正高興,歡騰的江水變戲法似地生出朵朵潔白的浪花,碧綠的江中泛動著陣陣波紋,那景致令人心曠神怡。
頸聯寫雛鶯春筍。第五句寫雛鶯,褐綠色的小山鶯在林間嬉飛,要不是“間關鶯語花底滑”的話,很難感覺到山鶯的存在,山鶯就像一朵朵飄動的綠霧在林間浮動。“啼尚小”寫鶯叫聲細脆,暗示鶯是雛鶯。第六句寫春筍。蘆筍剛破土而出,才長出兩三片嫩葉。一個“穿”,形象地摹出了春的活力,破土的蘆筍讓人感覺到生命的力量,讀者仿佛能聽到蘆筍拚命生長時,擠壓泥土而發出的窸窣的聲音。
尾聯直接抒情。“撩亂芳情最是君”的“君”就是題目中的“李校書”。直抒胸臆,寫出了自己和李校書的深情厚誼,緊扣了詩題中的“尋李校書”四字。
此詩的藝術特色主要有三:
一是色彩美。“款款春風澹澹雲”暗寫朝雲白勸駝朵,“柳枝低作翠裙”突出柳枝翠,“梅含雞舌兼紅氣”突出梅萼紅,“江弄瓊花散綠紋”突出水花白,“帶霧山鶯啼尚小”暗寫春鶯褐,“穿沙蘆筍葉才分”暗寫蘆筍綠。此詩富於色彩美。明代陸時雍在《詩鏡總論》中評元稹詩時說,“微之多深著色”,而且“色慾其妍”,道出了元稹在詩歌中追求色彩美的旨趣。
二是修辭美。首先,比喻新穎。船鴉炒漿“柳枝低作翠櫳裙”寫柳枝似櫳裙,是暗喻。“梅含雞舌兼紅氣”寫梅花似雞舌,是暗喻。“江弄瓊花散綠紋”把“水花”直接當作“瓊花”寫,是借喻。其次,擬人精妙。“江弄瓊花散綠紋”以一“弄”字,賦予江以人的動作,是擬人。再次,對偶精美。詩的中間兩聯是工對,讓詩富於形式美。另外,重言生動。“款款”狀春風,“澹澹”狀朝雲,寫出了春天氣候的溫暖,景致的優美,寄寓了詩人的愉悅之情。由於詩人巧用各種修辭手法。詩因而顯得辭藻優美。
三是意境美。元稹為詩,“意必盡言,言必盡興”(明·陸時雍《詩鏡總論》)。此詩寫景天地結合,遠近互取,動靜歸戒相襯,全面而生動地寫出了早春的風貌。“此詩是一首山水詩,同時也是一幅山水畫,景物清新怡人,意境熱烈歡快。
名家點評
明末清初文學家金聖歎《貫華堂選批唐才子詩》卷五:“前解寫早春。此解雖寫早春,然只起句是清朝晏起,以下二、三、四句,一路推窗看柳,巡檐嗅梅,出門觀江,便是漸漸行出高齋,閒閒漫尋江岸,一頭雖是賞心寓目,一頭已是隨步訪人也。逐句細玩之。後解寫尋李校書。五、六非又寫早春,正是獨取‘尚小’‘才分’字,言一時春物,絕無只以撩亂我心者,然則今日尋,乃是得以為君,而君不可不知也。”
作者簡介
尾聯直接抒情。“撩亂芳情最是君”的“君”就是題目中的“李校書”。直抒胸臆,寫出了自己和李校書的深情厚誼,緊扣了詩題中的“尋李校書”四字。
此詩的藝術特色主要有三:
一是色彩美。“款款春風澹澹雲”暗寫朝雲白,“柳枝低作翠裙”突出柳枝翠,“梅含雞舌兼紅氣”突出梅萼紅,“江弄瓊花散綠紋”突出水花白,“帶霧山鶯啼尚小”暗寫春鶯褐,“穿沙蘆筍葉才分”暗寫蘆筍綠。此詩富於色彩美。明代陸時雍在《詩鏡總論》中評元稹詩時說,“微之多深著色”,而且“色慾其妍”,道出了元稹在詩歌中追求色彩美的旨趣。
二是修辭美。首先,比喻新穎。“柳枝低作翠櫳裙”寫柳枝似櫳裙,是暗喻。“梅含雞舌兼紅氣”寫梅花似雞舌,是暗喻。“江弄瓊花散綠紋”把“水花”直接當作“瓊花”寫,是借喻。其次,擬人精妙。“江弄瓊花散綠紋”以一“弄”字,賦予江以人的動作,是擬人。再次,對偶精美。詩的中間兩聯是工對,讓詩富於形式美。另外,重言生動。“款款”狀春風,“澹澹”狀朝雲,寫出了春天氣候的溫暖,景致的優美,寄寓了詩人的愉悅之情。由於詩人巧用各種修辭手法。詩因而顯得辭藻優美。
三是意境美。元稹為詩,“意必盡言,言必盡興”(明·陸時雍《詩鏡總論》)。此詩寫景天地結合,遠近互取,動靜相襯,全面而生動地寫出了早春的風貌。“此詩是一首山水詩,同時也是一幅山水畫,景物清新怡人,意境熱烈歡快。
名家點評
明末清初文學家金聖歎《貫華堂選批唐才子詩》卷五:“前解寫早春。此解雖寫早春,然只起句是清朝晏起,以下二、三、四句,一路推窗看柳,巡檐嗅梅,出門觀江,便是漸漸行出高齋,閒閒漫尋江岸,一頭雖是賞心寓目,一頭已是隨步訪人也。逐句細玩之。後解寫尋李校書。五、六非又寫早春,正是獨取‘尚小’‘才分’字,言一時春物,絕無只以撩亂我心者,然則今日尋,乃是得以為君,而君不可不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