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論倚忻州刺史制》是唐代元稹創作的一篇散文。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授論倚忻州刺史制
- 作者:元稹
- 創作年代:唐代
- 出處:《全唐文》
- 作品體裁:散文
《授論倚忻州刺史制》是唐代元稹創作的一篇散文。
《授論倚忻州刺史制》是唐代元稹創作的一篇散文。作品原文授論倚忻州刺史制敕:前使持節守忻州刺史賜紫金魚袋論倚:日者議鎮之勞,例皆甄獎。有吏姚泌,早聞其勤,因以泌為忻州刺史。會泌隱惡彰敗,不終其任,司空度上言:“前刺史倚,忻...
《授李丕汾州刺史制》是唐代李德裕創作的一篇散文。作品原文 授李丕汾州刺史制 敕:賈誼云:“守圉捍敵之臣,誠死城郭封疆。聖人有金城者,此物此志也。”若火焚岡而不改其貞,風振野而獨標其勁,臨危自奮,見義必為,得不寵以名城,列於上賞?忻州刺史兼御史中丞李丕,幼而倜儻,長負不羈,才耀奇而穎...
刺史制度在西漢中後期得到進一步發展,對維護皇權,澄清吏治,促使昭宣中興局面的形成起著積極的作用。漢成帝綏和元年(前8年)刺史改稱州牧,職權進一步擴大,西漢中後期由監察官變為地方軍事行政長官。東漢建武十八年(42年),光武帝劉秀下詔“罷州牧,置刺史”,將其秩祿由二千石降為六百石。歷史淵源 刺史制度,...
同年九月,李存瑰返回洛陽,奉上孟知祥的表文,請求授趙季良、李仁罕、趙廷隱、張業、李肇五位節度留後為節度使,並索要刺史以下官職的封授權與蜀王的爵位,同時將福慶長公主已經病死的訊息告知朝廷。後唐明宗為福慶長公主發喪,並以閣門使劉政恩為宣諭使,到西川宣諭。孟知祥命令將領朱滉前去朝見後唐明宗。長興四年(...
畢竟論斂財手段、殘害百姓,無人能比得上爾朱榮本人和他的親朋好友。侵蝕國庫 除此之外,爾朱榮還私吞賦稅,侵蝕國家財產:爾朱榮的堂弟爾朱仲遠很久以前便是出了名的劣跡斑斑,他經常私授別人官職,大肆斂財。此等禍國殃民的敗類在爾朱榮眼中反而成了“特殊人才”。爾朱榮成為權臣後,爾朱仲遠被授予了徐州刺史...
妻子:李氏,忻州刺史李漸之女。除有三子外,令狐楚還有一女,名不詳,嫁裴殆。師友 令狐楚與唐中期的文壇名家多有交往,如同劉禹錫、李商隱、白居易等。除上述三人外,他還與張籍、姚合、元稹、楊巨源、賈島、張祜等交遊甚密。在交遊者中,與劉禹錫、李逢吉、僧人廣宣等曾有唱和集傳世。令狐楚在天平節度使任上發現了...
克用弟克寧為忻州刺史,聞汴寇至,中塗復還晉陽,曰:“此城吾死所也,去將何之!”眾心乃定。壬戌,朱全忠還河中,遣朱友寧將兵西擊李茂貞,軍於興平、武功之間。李嗣昭、李嗣源數將敢死士夜入氏叔琮營,斬首捕虜,汴軍驚擾,備御不暇。會大疫,丁卯,叔琮引兵還。嗣昭與周德威將兵追之,及石會關,叔...
觿解,讀音xī jiě,漢語詞語,意思是如觿之解結。比喻以明智解開事物的癥結。解釋 亦作“觹解”。如觿之解結。比喻以明智解開事物的癥結。出處 唐·李德裕《授李丕汾州刺史制》:“忻州刺史兼御史中丞李丕,幼而倜儻,長負不羈,才耀奇而穎出,智釋結而觹解。”清·錢謙益《兵部尚書中極殿大學士孫公行狀》...
會昌三年(八四三)五月,武宗發兵討伐昭義劉稹。八月九日,昭義大將李丕來降。有人懷疑劉稹遣丕詐降,故意疑誤官軍。宰相李德裕認為,自用兵以來,昭義未有降者,今不管其降真假,皆須厚賞,以瓦解敵心,但不要授官置於要地而已。遂以丕為忻州(今山西忻縣)刺史。河陽軍敗於科斗店 會昌三年(八四三)...
永徽年間任平州刺史時,天大旱,他自己站到太陽下曝曬以祈雨,果然使糧食豐收,百姓們歌頌他如父母。下聯典指宋代信都人田況,字元均,進士出身,歷官江陵推官、陝西經略使判官、觀文殿學士。曾進言治邊十四事,有《奏議》二十卷,眾人稱他為“神君”。家推易學;世頌兵符。——佚名撰田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漢代...
代之間,以為北漢之援,符彥卿率萬餘步騎擊之,後又增援二千,與遼兵交戰,小勝,周將史彥超等輕敵深入,為遼軍所殺,後周軍傷亡甚眾,符彥卿退保忻州,後還晉陽。後周軍傾河南兵力攻晉陽,久攻不克,又值天久雨,於六月初,周世宗自晉陽撤軍,焚軍糧草數千萬於城下,後周於所得北漢州縣設定的刺史均棄城而...
唐臣。中和年間為忻州刺史,以天下大亂,乃歸心李克用。曾任汾州刺史。常參與謀劃軍略,交接諸藩,號為稱職。累遷至檢校司徒。乾寧年間從征劉仁恭,陣亡於成安寨。伊桑阿 (1638-1703),清臣。伊爾根覺羅氏,滿洲正黃旗人。順治進士,授禮部主事,累擢內閣學士。康熙十四年(1675),遷禮部侍郎,擢工部尚書、戶部...
論 瑀,字惟貞,論誠節之子,唐朝左領軍衛大將軍,成國公,生卒年待考。論惟賢,論誠節之子,唐朝左武威衛將軍,西平郡王,公元?~809年待考。論惟明,論誠節之子,唐朝渭北節度使兼觀察鼾等使,建康郡王,公元?~787年待考。第六世:論 倚,論懷義之子,唐朝忻州刺史,生卒年待考。論輔鼎,論懷義...
下溪州自彭允林至仕羲,相繼為刺史者五世矣,至是,仕羲子師寶怨父取其妻,來奔辰州訴仕羲嘗殺誓下十三州,將奪其印符而並其地,自號如意大王,補置官屬,將起為亂。知辰州宋守信聞之,乃以師寶為鄉導,帥兵數千深入討之。仕羲遁入地洞,不可得,俘其孥,而官軍戰死者十六七。守信等皆坐貶。自是...
當年七月,內除授檢校尚書,右僕射,使持節忻州諸軍哥事,行忻州刺史,兼御史大夫,上柱國。三刀入夢,五馬行春,普頒恤物之厚恩,盡革害民之蠢政,至四年四月,內奉詔征赴闕庭,蒙恩除授守左神武統軍。功勳階爵,封賜如故。一麾出守,三年有成。卻歸君子之營,復坐將軍之樹。至長興二年(辛卯931),改...
指親自阻攔敵人的箭、石,不怕犧牲自己;用來比喻將帥親臨作戰前線。含褒義;在句中一般作謂語、定語。運用示例 唐·魏徵《隋書·楊素傳》:“公以棱威外討,發憤於內,忘身殉義,親當矢石。”唐·白居易《贈陣亡軍將等刺史制》:“王師問罪,至於淄青,爾等同執干戈,親當矢石,忠而盡瘁,勇以亡身。”
任命慕容鐘為都督中外諸軍事、錄尚書事,任命慕容法為征南、都督徐、兗、揚、南兗州四州諸軍事,慕容鎮加任開府儀同三司、尚書令,任命封孚為太尉,鞠仲為司空,潘聰為左光祿大夫,封嵩為尚書左僕射,其餘人封授官爵各有不同。後來又任命慕容鐘為青州牧,段宏為徐出刺史,公孫五樓為武衛將軍、兼任屯騎校尉,內參...
五月,柴榮乘勝追擊,包圍北漢都城太原。向訓與天雄軍節度使符彥卿等率步、騎兵一萬餘人奔赴忻州。由於糧餉不繼,最後只得撤軍。周軍回師後,向訓出任鎮安節度使。收復四州 後晉滅亡時,秦(今甘肅秦安北)、階(今甘肅武都東南)、成(今甘肅成縣)三州降於後蜀,鳳州(今陝西鳳縣東北)隨即被攻陷。柴榮自高平之...
漢地各州的節度使,包括部分刺史,兼掌軍民政,統領管內的節鎮兵、鄉兵,有的還兼領禁軍。節度使司下設馬、步軍指揮使司,專掌節鎮兵。制度簡介 遼朝皇帝是國家軍政的最高決策者,也是最高的軍事統帥。北樞密院既是北面官系統的宰輔機構,又是全國最高軍政機構。它稟承皇帝的旨意,處理軍機,統御全國的軍事力量...
張袞,字洪龍,北魏時上谷郡沮陽縣人。北魏左長史、幽州刺史。他掌機要、勸農桑,才智高遠,人品厚至,助皇帝開疆拓土,參與軍政大計,功拜奮武將軍,謚“文康公”。其孫張白澤,出任雍州刺史,授鎮南將軍銜。譚澄,字清彥,元朝德興府人,官拜副都元帥。好讀書,通蒙語。賑饑貧、免徭賦,令民鑿唐溫渠,...
2月底,北魏王朝秦州(今甘肅天水)、益州(今四川成都)兩地刺史、武都公尉洛侯率大軍討伐起義軍,起義軍寡不敵眾,很快就被北魏軍攻破并州城,擊殺魏揭,俘獲其妻、子,押送京師洛陽。魏揭的餘子族人遷逃藏匿,在其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之漢姓為姓氏者,稱魏氏,世代相傳。源流六 源於蒙古族,出自元朝時期蒙古兀...
(31)史朝義自圍宋州數月,城中食盡,將陷,刺史李岑不知所為。遂城果毅開封劉昌曰:“倉中猶有曲數千斤,請屑食之;不過二十日,李太尉必救我。城東南隅最危,昌請守之。”李光弼至臨淮,諸將以朝義兵尚強,請南保揚州。光弼曰:“朝廷倚我以為安危,我復退縮,朝廷何望!且吾出其不意,賊安知吾之...
乾化元年(911年),其兄劉隱去世,劉龑為權知清海軍留後,後梁授劉龑為清海軍節度使,封南平王。貞明三年(917年),劉龑稱帝,建都番禺,改稱興王府,國號大越,次年改國號為漢,史稱南漢。據有今廣東、廣西及雲南一部分。劉龑在位時期,依靠士人治政,盡任士人為諸州刺史;還通過科舉,每年錄用進士、明經十...
東漢末年,彭城為徐州刺史部治所,遂也稱徐州。地處黃淮平原,東近黃海、西連中原,北依魯南山區,南屏江淮水澤,陸路、 水運暢通, 附近原有汴(獲),泗匯流, 沿汴水西通汴(梁)、洛(陽),經泗水南達杭州。宋代黃河南遷,奪汴、泗入淮。元代開通南北運河溯河而上,可直達大都(北京)。徐州周圍,崗嶺起伏,東...
馬希萼又請求於大梁(今河南開封)另置進奏務如藩鎮之制。九月,後漢不許其請,並賜詔楚王勸其兄弟和睦。馬希萼請於後漢不準,遂怒而稱藩於南唐,請南唐出師相助。南唐加馬希萼同平章事,賜其鄂州當年租稅,並派楚州刺史何敬洙率兵相助。馬希廣聽從劉彥瑫之計以其統軍取朗,復為朗兵與蠻兵大敗。益陽守將張暉棄...
人之以機相制,陰陽取與伏於促膝之中,效死宣力,皆以自居勝地,而愚者不悟,偷得一日之尊榮以亡其族,亦可愍矣哉!知遠之於敬瑭,楊邠、郭威之於知遠,一也。楊邠貪居於內,自速其禍耳。敬瑭不知倚知遠為腹心,愚已甚也。知遠知邠與威之將效己,而不早為之防,事勢已然,未可急圖也。知遠早殂,...
”天光不得已,將東出,問策於雍州刺史賀拔岳,岳問:“王家跨據三方,士馬殷盛,高歡烏合之眾,豈能為敵!但能同心戮力,往無不捷。若骨肉相疑,則圖存之不暇,安能制人!如下官所見,莫若且鎮關中以固根本,分遣銳師與眾軍合勢,進可以克敵,退可以自全。”天光不從。閏月,壬寅,天光自長安,兆自晉陽...
——佚名撰魏姓宗祠通用聯。上聯說東漢任城人魏應,曾與諸儒在白虎觀講論五經的同異。下聯典指南宋學者魏了翁,西父憂時,曾大白鶴山下築室授徒,後又建鶴山書院,一時學者雲集。反對佛家、老子的“無欲”說,推崇朱熹理學,著有《鶴山全集》。宗祠楹聯參考資料來源於:族譜文獻 (說明:上述內容根據各地家譜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