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李益集
- 作者:李益
- 創作年代:唐代
- 文學體裁:詩別集
李君虞詩集一般指本詞條
今存《李益集》2卷,《李君虞詩集》2卷,《二酉堂叢書》本《李尚書詩集》1卷。益長於歌詩,貞元末,與宗人李賀齊名。每作一篇,教坊樂人以賂求取,唱為供奉歌辭。其《征人歌》、《早行篇》,好事者畫為屏障。其最著名的代表...
太和元年(827)以禮部尚書致仕。其詩雖不乏壯詞,但偏於感傷,主要抒寫邊地士卒久戍思歸的怨望心情,不復有盛唐邊塞詩的豪邁樂觀情調。擅長絕句,尤工七絕;律體也不乏名篇。今存《李益集》二卷,《李君虞詩集》二卷。
人。大曆四年(769年)進士,建中四年(783年)登書判拔萃科。初因仕途失意,客游燕趙間。後官至禮部尚書。其詩音律和美,為當時樂工所傳唱。長於七絕,以寫邊塞詩知名。今存《李益集》二卷,《李君虞詩集》二卷。
人。大曆四年(769)登進士第,建中四年(783)登書判拔萃科。初因仕途失意,客游燕趙間。後官至禮部尚書。其詩音律和美,為當時樂工所傳唱。長於七絕,以寫邊塞詩知名。今存《李益集》二卷,《李君虞詩集》二卷。
人。大曆四年(769年)進士,建中四年(783年)登書判拔萃科。初因仕途失意,客游燕趙間。後官至禮部尚書。其詩音律和美,為當時樂工所傳唱。長於七絕,以寫邊塞詩知名。今存《李益集》二卷,《李君虞詩集》二卷。
人。大曆四年(769年)登進士第,建中四年(783年)登書判拔萃科。初因仕途失意,客游燕趙間。後官至禮部尚書。其詩音律和美,為當時樂工所傳唱。長於七絕,以寫邊塞詩知名。今存《李益集》二卷,《李君虞詩集》二卷。
人。大曆四年(769)登進士第,建中四年(783)登書判拔萃科。初因仕途失意,客游燕趙間。後官至禮部尚書。其詩音律和美,為當時樂工所傳唱。長於七絕,以寫邊塞詩知名。今存《李益集》二卷,《李君虞詩集》二卷。
人。大曆四年(769年)登進士第,建中四年(783年)登書判拔萃科。初因仕途失意,客游燕趙間。後官至禮部尚書。其詩音律和美,為當時樂工所傳唱。長於七絕,以寫邊塞詩知名。今存《李益集》二卷,《李君虞詩集》二卷。
他是中唐邊塞詩的代表詩人。其詩雖不乏壯詞,但偏於感傷,主要抒寫邊地士卒久戍思歸的怨望心情,不復有盛唐邊塞詩的豪邁樂觀情調。擅長絕句,尤工七絕;律體也不乏名篇。今存《李益集》二卷,《李君虞詩集》二卷。
李益是中唐邊塞詩的代表詩人。其詩雖不乏壯詞,但偏於感傷,主要抒寫邊地士卒久戍思歸的怨望心情,不復有盛唐邊塞詩的豪邁樂觀情調。擅長絕句,尤工七絕;律體也不乏名篇。今存《李益集》二卷,《李君虞詩集》二卷。
人。大曆四年(769年)登進士第,建中四年(783年)登書判拔萃科。初因仕途失意,客游燕趙間。後官至禮部尚書。其詩音律和美,為當時樂工所傳唱。長於七絕,以寫邊塞詩知名。今存《李益集》二卷,《李君虞詩集》二卷。
明亡入清後,以坎坷未得志而卒。抄本有李群玉《唐風集》、李益《李君虞詩集》、方乾《元英集》等,所抄書格紙版心有“竹深堂”三字。藏書印有“錢履之讀書記”、“竹深堂”等。子錢孫保,藏書亦富。著作有《未學庵詩稿》。
他是中唐邊塞詩的代表詩人。其邊塞詩雖不乏壯詞,但偏於感傷,主要抒寫邊地士卒久戍思歸的怨望心情,不復有盛唐邊塞詩的豪邁樂觀情調。他擅長絕句,尤工七絕;律體也不乏名篇。今存《李益集》二卷,《李君虞詩集》二卷。
人。大曆四年(769年)登進士第,建中四年(783年)登書判拔萃科。初因仕途失意,客游燕趙間。後官至禮部尚書。其詩音律和美,為當時樂工所傳唱。長於七絕,以寫邊塞詩知名。今存《李益集》二卷,《李君虞詩集》二卷。
他是中唐邊塞詩的代表詩人。其邊塞詩雖不乏壯詞,但偏於感傷,主要抒寫邊地士卒久戍思歸的怨望心情,不復有盛唐邊塞詩的豪邁樂觀情調。他擅長絕句,尤工七絕;律體也不乏名篇。今存《李益集》二卷,《李君虞詩集》二卷。
他是中唐邊塞詩的代表詩人。其邊塞詩雖不乏壯詞,但偏於感傷,主要抒寫邊地士卒久戍思歸的怨望心情,不復有盛唐邊塞詩的豪邁樂觀情調。他擅長絕句,尤工七絕;律體也不乏名篇。今存《李益集》二卷,《李君虞詩集》二卷。
人。大曆四年(769年)登進士第,建中四年(783年)登書判拔萃科。初因仕途失意,客游燕趙間。後官至禮部尚書。其詩音律和美,為當時樂工所傳唱。長於七絕,以寫邊塞詩知名。今存《李益集》二卷,《李君虞詩集》二卷。
人。大曆四年(769年)登進士第,建中四年(783年)登書判拔萃科。初因仕途失意,客游燕趙間。後官至禮部尚書。其詩音律和美,為當時樂工所傳唱。長於七絕,以寫邊塞詩知名。今存《李益集》二卷,《李君虞詩集》二卷。
如五律《喜見外弟又言別》“問姓驚初見,稱名憶舊容”,是歷代傳誦的名句。七律《同崔邠登鸛雀樓》、《過五原胡兒飲馬泉》(又名《鹽州過胡兒飲馬泉》)等,均屬佳作。今存《李益集》2卷,《李君虞詩集》2卷,...
他是中唐邊塞詩的代表詩人。其邊塞詩雖不乏壯詞,但偏於感傷,主要抒寫邊地士卒久戍思歸的怨望心情,不復有盛唐邊塞詩的豪邁樂觀情調。他擅長絕句,尤工七絕;律體也不乏名篇。今存《李益集》二卷,《李君虞詩集》二卷。
他是中唐邊塞詩的代表詩人。其邊塞詩雖不乏壯詞,但偏於感傷,主要抒寫邊地士卒久戍思歸的怨望心情,不復有盛唐邊塞詩的豪邁樂觀情調。他擅長絕句,尤工七絕;律體也不乏名篇。今存《李益集》2卷,《李君虞詩集》2卷。
李益是中唐邊塞詩的代表詩人。其詩雖不乏壯詞,但偏於感傷,主要抒寫邊地士卒久戍思歸的怨望心情,不復有盛唐邊塞詩的豪邁樂觀情調。擅長絕句,尤工七絕;律體也不乏名篇。今存《李益集》二卷,《李君虞詩集》二卷。
他是中唐邊塞詩的代表詩人。其邊塞詩雖不乏壯詞,但偏於感傷,主要抒寫邊地士卒久戍思歸的怨望心情,不復有盛唐邊塞詩的豪邁樂觀情調。他擅長絕句,尤工七絕;律體也不乏名篇。今存《李益集》2卷,《李君虞詩集》2卷。
他是中唐邊塞詩的代表詩人。其詩雖不乏壯詞,但偏於感傷,主要抒寫邊地士卒久戍思歸的怨望心情,不復有盛唐邊塞詩的豪邁樂觀情調。擅長絕句,尤工七絕;律體也不乏名篇。今存《李益集》二卷,《李君虞詩集》二卷。
後入朝,歷秘書少監、集賢學士、左散騎常侍等職。唐文宗太和元年(827年)以禮部尚書致仕。作為中唐邊塞詩的代表,其詩語言凝鍊鮮明,風格沉鬱蒼涼,悲壯淒婉。擅長絕句,尤工七絕。今存《李益集》二卷,《李君虞詩集》二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