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右補闕
- 性質:古代官名
- 朝代:唐朝
- 品級:從七品上
官名。唐武則天垂拱元年(685)置二人,從七品上,掌供奉諷諫,隸中書省。天授二年(691)增為五人。其後除授頗為濫雜,有“補闕連年載”之譏。宋初沿置,七品,...
吳格《<詩三家義集疏>點校說明》:“搜殘補闕,網羅遺佚,為後人提供迄今最完備之三家《詩》讀本。”...
唐武則天時置,其職為對皇帝進行規諫,並舉薦人才。左補闕屬門下省,右補闕屬中書省。北宋時改為左、右司諫。...
《授蘇乂右補闕敕》是唐代李隆基創作的一篇散文。...... 《授蘇乂右補闕敕》是唐代李隆基創作的一篇散文。作品名稱 授蘇乂右補闕敕 創作年代 唐代 作品體裁 ...
唐武則天垂拱元年(公元685年)設定左右拾遺,左拾遺屬門下省、右拾遺屬中書省,職掌與左右補闕相同,同掌供奉諷諫、薦舉人才,位從八品上,稍低於補闕。北宋改為...
唐肅宗至德年間回朝後,曾任右補闕、虢州長史、嘉州刺史等職。岑參是盛唐傑出的邊塞詩人,由於他較長時間在西北邊塞從軍,對軍旅生活、邊地風光、西北少數民族的...
崔九,崔滌,唐朝人,在兄弟中排行第九,中書令崔湜的弟弟。玄宗時,曾任殿中監,出入禁中,得玄宗寵幸。崔九,又指崔興宗,玄宗時,曾為右補闕,“詩佛”王維的妻弟,...
劉餗,拼音:liúsù。字鼎卿,徐州彭城(今江蘇徐州)人。生卒年不詳。進士及第,博學多才。著作頗豐。(公元七四二年左右)歷集賢院學士,兼知史官終右補闕。餗著有...
裴贄,字敬臣。及進士第,擢累右補闕、御史中丞、刑部尚書。昭宗時,拜中書侍郎,兼本官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帝幸鳳翔,為大明宮留守。罷,俄進尚書左僕射,以司空...
杜元穎(775年-838年),京兆杜陵(陝西西安三兆村)人,杜如晦五世孫,貞元十六年(800年)考中進士科,又考中宏詞科。逐漸以右補闕升任翰林學士。唐穆宗李恆對他...
文宗信以為真,大為惱怒,召集宰相等人商議,時任補闕的裴休與右散騎常侍崔玄亮等人都乞求文宗重新和宰相商議,並由相關部門來調查。最終使宋申錫免死,僅被貶為...
後入朝為右補闕,不久因避戰亂入閩。僖宗乾符二年(875年),於永嘉山齋集詩500首,輯為《申唐詩》3卷。另有《東浮集》9卷,當為入閩後所作。與司空圖、方...
玄宗即位,遷右補闕。唐玄宗開元時歷官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中書令。母喪奪哀,拜同平章事。唐代有名的賢相;舉止優雅、風度不凡。自張九齡去世後,唐...
後周廣順初(951年),補單州軍事判官,遷秘書郎,出為絳州防禦判官。北宋初年,歷任武寧軍掌書記,西京留守,天雄、歸德軍節度使判官。開寶六年(973年),拜右補闕,...
屢次升遷至右補闕、起居郎、集賢殿學士,調任比部員外郎、郎中。楊國忠任宰相時,排擠不依附自己的人,於休烈被調出京師任中部郡太守。...
唐代諫官名。武則天垂拱元年(公元685年)置,置左右拾遺分屬門下、中書兩省,職掌與左右補闕相同,同掌供奉諷諫、薦舉人才,位從八品上,稍低於補闕。北宋改為左右...
鄭浣(776—839)唐文學家。本名涵,滎陽人,鄭餘慶子。貞元十年 (794)進士,歷任秘書省校書郎、集賢院修撰等職,累遷右補闕。敢直言,無所諱。遷起居舍人、考...
李濤回到長安後,被補任為河陽縣令。 [1] 後唐天成(926年-930年)初年舉進士甲科,歷任建雄軍節度府從事、監察御史、右補闕等職。宋王李從厚出任魏博節度使...
又有右補闕、右拾遺也是諷諫建言之官。唐朝官制事務機構 唐代的中央職官可分為台省官和卿監官兩類,前者指三省及御史台,屬於政務職官;後者指九寺五監,屬於...
陳兼,系陳叔寶之弟叔明五世孫,字不器,唐玄宗開元十二年舉進士及第,官右補闕,才名藉甚,仍留翰林院,贈秘書少監。...
常袞(729年-783年),字夷甫,京兆(今陝西西安)人,唐朝宰相。天寶十四年(755)狀元登第,永泰元年(765年)授中書舍人。廣德元年(763年)以右補闕充翰林學士,不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