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偶戲(閩西客家木偶戲),福建省龍巖市傳統戲劇,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之一。
2021年5月,入選“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木偶戲(閩西客家木偶戲)
- 批准時間:2021年
- 非遺級別:國家級
- 非遺編號:Ⅳ-92
- 申報地區:福建省龍巖市
- 非遺類別:傳統戲劇
木偶戲(閩西客家木偶戲),福建省龍巖市傳統戲劇,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之一。
2021年5月,入選“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木偶戲(閩西客家木偶戲),福建省龍巖市傳統戲劇,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之一。2021年5月,入選“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歷史淵源閩西上杭傀儡戲,自明初傳入上杭,至今已有500多年歷史。上杭被稱為“...
閩西客家木偶戲舊稱“傀儡戲”,曾是閩西民眾喜聞樂見的一個地方劇種,有著深厚的民眾基礎。“一時間千秋故事,三尺地萬里江山”,是演出木偶戲的生動寫照。2005年10月,閩西木偶戲(“閩西上杭傀儡戲”)被列入“福建省第一批非遺代表...
客家木偶戲進而由上杭遠播海內外。每年的農曆6月24日,散播各地的木偶戲藝人都要回水竹洋“田公堂”朝聖木偶戲祖師“田公元帥”,並在此獻演木偶戲謝師酬神,形成獨具特色的“民間木偶文化藝術節”。上杭木偶戲主要流行於閩西各縣、市、...
連城提線木偶是閩粵贛客家人喜聞樂見的民間藝術形式,始於清朝,堪稱一絕,於2009年被列入福建省第三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信息介紹 連城木偶象徵 連城木偶誕生之初,行頭極簡,僅木偶18個(俗稱十八羅漢)。戲台則用四根竹柱支撐,...
梅縣提線木偶戲古稱“傀儡戲”,客家人稱“吊線戲”,其歷史悠久,源遠流長。相傳,梅縣提線木偶戲是明朝萬曆年間,由江浙地區經福建閩西上杭傳入,距今已有400多年歷史,是中國稀有提線木偶藝術之一。梅縣提線木偶戲是各種木偶戲中和木偶...
特色強。使用方言俚語,鄉土意蘊濃厚。被譽為“戲神”和“田公元帥”的木偶祖師爺“王乞佬”,到哪兒都能講一口流利的當地方言,通俗易懂。其唱詞不太講究押韻,卻像說話一樣娓娓道來。音樂特徵 連城客家木偶戲音樂吸收連城客家方言和...
廣東省汕尾市陸河縣水唇鎮羅洞村的木偶戲屬提線木偶,當地俗稱“柴頭嘎”或是“柴頭鬼”,系省級非遺項目,乃獨具客家特色的民間藝術瑰寶。於清乾隆十六年(1751)從福建上杭傳入,已有260餘年的歷史。羅洞木偶戲一般於每年農曆十月至...
陝西省蒲城縣遺存一種叫做“桿火”或“架子火”的節目;四川省江油縣的煙花架;與泰順藥發木偶外表形態比較接近的閩西上杭翁基村一種叫做“架花”的煙火戲;貴州印江稱“陰火架”的節目,常於祭祀、做齋、打醮、節日燈會等民俗活動中...
廣東客家梅州地區的提線木偶是福建閩西傳入廣東,它分布於粵東的梅縣、興寧、豐順、大埔、蕉嶺、五華、揭西、陸豐等縣。木偶戲面向城鄉廣大民眾,雅俗共賞,老少鹹宜,尤其在舊時的農村深受人們的喜歡,是民眾喜聞樂見的民間藝術。據《五華...
“高腔”的基本曲調為“九調十三腔”,以清為主,用客家話演唱;“亂彈”則吸收閩西漢劇的西皮、二黃唱腔,用官話演唱,木偶戲劇目有幾百個。50年代,閩西木偶戲代表隊曾赴上海參加華東區地方戲曲會演,榮獲“特種藝術表演獎”。
泰和提線木偶戲曲調豐富,頗有個性:音樂唱腔分“高腔”和“亂彈”兩種。“高腔”的基本曲調為“九調十三腔”,以清為主,用客家話演唱“亂彈”則吸收閩西漢劇的西皮、二黃唱腔,用官話演唱。如【喜顏回】【鳳凰連】【望章台】【小...
2015年10月16日 ,“閩西上杭客家木偶雕刻製作技藝”被列入龍巖市第五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歷史淵源 上杭縣是閩西客家木偶戲的發源地,也是閩西客家木偶雕刻製作技藝的中心。據有關資料記載,閩西上杭傀儡戲於明朝初年從...
屏南杖頭木偶戲,福建省屏南縣傳統戲劇,福建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杖頭木偶戲於明末時期流入屏南。至清康熙初年,耿精忠在閩舉行反清復明活動,在其未叛之前,其軍隊與戲子散布於各地。由此耿軍中的的杖頭木偶戲傳入屏南漈頭等地...
上杭縣白砂鎮大金村水竹洋村的“田公堂”,始建於明朝初年。內供奉的田公元帥,是閩西客家木偶戲的行業戲神。閩西客家傀儡戲即客家木偶戲,歷史悠久。明朝初年,上杭縣白砂鎮的溫、賴、李、邱、梁諸姓先民從浙江杭州傳來傀儡戲。...
木偶戲(廣東木偶戲),廣東省傳統戲劇,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廣東木偶戲又稱“嶺南木偶戲”。元代時,浙、閩兩地木偶戲藝人隨南宋朝廷南渡,將這一表演藝術傳入廣東,自粵西地區傳承、發展並傳播到全省。清末民初,廣東木偶戲形成...
木偶戲(潮州鐵枝木偶戲),廣東省潮州市地方傳統戲劇,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潮州鐵枝木偶俗稱“紙影戲”,系由南宋時期隨中原移民傳入的皮影戲演變而來。潮州鐵枝木偶偶像由連在後面的三枝鐵枝操縱,保留了皮影操縱特點;劇目、表演...
塘坊木偶戲是江西省東部撫州市廣昌縣塘坊鄉傳統藝術。在素有“入閩咽喉”之稱的江西撫州廣昌縣塘坊鄉,有這樣兩個由當地土生土長的農民藝人組成的草根劇團。他們忙時下田,閒時登台,長年樂此不疲地活躍於贛閩深山邊界,年演出160餘...
2006年5月,閩西客家十番音樂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目錄。閩西木偶戲 閩西木偶戲,木偶多至36個,每個木偶由10多條線操吊,木偶身長76.59厘米,頭約8.32厘米,眼珠會轉,嘴會張合,四肢能活動。分文、武小生,文、武老生...
有清一代,潮州皮影戲最盛行,民間稱為“紙影戲”。因此,紙影戲在全國木偶戲中獨一無二。後來,並台前罩的玻璃窗也棄去,號“陽窗紙影”,以別於“竹窗紙影”,民間便簡稱“紙影”了。木偶戲簡介 2011年6月入選第三批國家級非...
《福建上杭亂彈傀儡戲夫人傳》是1996年財團法人施合鄭民俗文化基金會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校注)葉明生、袁洪亮。內容介紹 上杭縣提線傀儡戲《夫人傳》是福建傀儡戲中具有代表性及影響力的傳統劇目之一。它演的是流行於閩西客家地區...
大金宣言是在2016年木偶文化藝術節上,來自閩西的木偶藝術研究專家、木偶藝術愛好者、各木偶藝術團發起旨在拯救客家木偶戲文化的倡議——《拯救客家木偶戲文化宣言》(簡稱《大金宣言》),呼籲全社會共同傳承、拯救木偶這一古老的文化藝術。宣...
木偶戲又稱“傀儡戲”,據相關史料記載,上杭是閩西客家木偶戲的發源地。早在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客家木偶戲就以其高超的表演技藝而極富盛名,可謂鼎盛一時。然而,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的進步,傳統藝術受到現代文明的衝擊,木偶戲...
木偶文化 白砂鎮木偶戲源於“陳平作傀儡提演,漢高解白登之圍”,明朝初年(1397年)從浙江始傳入上杭白砂鎮大金村水竹洋,再逐漸延伸至客家各地、贛南、粵東、台灣等地。白砂鎮被公認客家木偶戲的發源地。 2008年被國家文化部命名為...
木偶是中國一種古老的民間藝術,分為提線木偶、杖頭木偶、鐵枝木偶和布袋木偶等。其中以鐵枝木偶尤為罕見,其僅流傳於中國的粵東和閩西一帶,因為起源於潮汕因而也被稱為“潮汕木偶”。潮汕地區的鐵枝木偶由當地一種類似皮影戲的“紙影戲...
碧沙村,隸屬於福建省龍巖市上杭縣白沙鎮。碧沙村是閩西客家木偶戲的傳承地之一,歷史源遠流長,百姓喜聞樂見,有著十分深厚的民眾基礎。村情介紹 碧沙村是上杭縣最早的縣治所在地,北宋至道二年(公元996年)設立,至今已1000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