塘坊木偶戲

塘坊木偶戲是江西省東部撫州市廣昌縣塘坊鄉傳統藝術。在素有“入閩咽喉”之稱的江西撫州廣昌縣塘坊鄉,有這樣兩個由當地土生土長的農民藝人組成的草根劇團。他們忙時下田,閒時登台,長年樂此不疲地活躍於贛閩深山邊界,年演出160餘場,為邊界農村民眾送去無盡的歡聲和笑語。劇團因此被民眾稱為“流動的鄉村大舞台”。兩個戲班所演出的,是在當地已流傳了兩千多年的現已較為罕見的傳統戲劇。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塘坊木偶戲
  • 外文名:無
  • 位置江西省東部撫州市廣昌縣
  • 地區:江西
起源,現狀,

起源

木偶戲,古稱傀儡戲,是傳統藝苑中一枝獨秀的奇葩。據當地老藝人介紹,塘坊木偶為提線木偶,起源於漢朝,約公元前190年。當時漢高祖劉邦手下有一員大將陳平,為了擊退番邦匈奴,鞏固朝政,他出謀劃策,想出一套戰略戰術來對付番邦。因當時兵力不夠,就用木頭雕刻成人的模型,結果匈奴在“四面楚歌”聲中潰圍而逃。從此以後,“木偶”演繹為戲,一直流傳至今。

現狀

塘坊木偶戲由木偶、操縱演員、配音演員和樂隊四部分組成。木偶選用優質樟木雕刻而成,工藝精良、風韻各異,每個木偶象徵一個劇中人物;重要關節部位,如頭、背、腰、腹、手臂、手掌、腳趾等各綴絲線,演員拉動絲線以操縱木偶。人物形象生動活潑,個性鮮明,喜、怒、哀、樂表情豐富。有趣的是,木偶的頭、眼睛、嘴角、手、足等部位都能活動自如,動作或輕柔或堅挺,從目光、動作可看出木偶是高興、憂愁,還是憤怒和憎恨。木偶的手能送物取件、擊鼓彈琴、騎車划船、躍馬揚鞭,且動作敏捷。人們稱讚說:木頭人,木頭人,真正像個人;木偶戲,木偶戲,活像真人在演戲。
塘坊木偶戲以其獨特的表演形式,廣受民眾喜愛,在民間流行甚廣,一年四季都演出。演出內容以歌頌祖國、祝願平安和祈福迎祥等為主,一般正月演“人丁戲”,入夏演“禾苗戲”,秋冬演“平安戲”。費用則由當地民眾採取AA制按人丁認捐;遇上哪戶人家有喜事,也有全部出資請村民免費觀看。
塘坊木偶戲現有兩個劇團,演員數十人,平均年齡四五十歲,參與演出時間大都在20年以上。今年70歲的黃祖稟是目前劇團年齡最大的演員,登台表演已滿31年,主要負責木偶操縱。年齡雖然大,但他表演起來有板有眼,靈活自如,是當地木偶戲界的名角之一。演員年齡最年輕的當屬黃美鳳,今年26歲。自幼愛看木偶戲的她以前在外打工,去年回家後就開始專注學習木偶戲表演。她說,學木偶戲完全出自個人興趣,並非全圖賺錢。在師傅的口傳身授下,如今,她對木偶戲的淵源與唱腔等已頗為熟悉。說起劇目,她娓娓道來,比如老人祝壽一般唱《彭祖加壽》,生兒子一般點《雙麒麟》,做生意者一般點《財寶記》,結婚點《找婚姻》,女生入學一般點《女中魁》,男生入學點《翠花緣》。
塘坊木偶戲以其較高的娛樂性、趣味性,贏得了廣昌塘坊、福建安遠、黃埔等邊界鄉鎮民眾的喜愛,成為大家茶餘飯後精神食糧的首選。為了贏得更多的觀眾,劇團添置了擴音器和幻燈機,演出時用幻燈機把台詞放映出來,同時對劇本刪繁就簡,使其更加通俗易懂。
如今,木偶戲已受到越來越多農村民眾的喜愛,演出範圍除贛閩邊界鄉鎮外,還常受邀到廣昌甘竹、赤水等鄉鎮演出,並登上當地每年一屆的國際蓮花節大型綜藝活動舞台,成為其經典節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