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廟

曾廟

曾廟,宗聖廟,是歷代祭祀孔子著名高足曾參的專廟。曾廟始建於周考王十五年(公元前426年),原名“忠孝祠”。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曾廟
  • 地理位置嘉祥
  • 又稱曾子廟
  • 始建於:公元前426年
簡介,詳細介紹,主要建築,文化遺址,地方民俗,曾廟美食,孔府菜,孔府糕,四鼻鯉魚,麻鴨臥雪,筒子魚,漂湯魚丸,八寶圓魚,油爆鯽魚卷,干貝熘黃菜,乾崩蝦仁,曾廟購物,

簡介

嘉祥縣城南23公里的曾子故里——風景秀麗的南武山南麓,有一處歷史悠久、氣勢輝宏的古建築群體——曾廟。
曾廟,又稱曾子廟、宗聖廟,是歷代祭祀孔子著名高足曾參的專廟。曾廟始建於周考王十五年(公元前426年),原名“忠孝祠”。明正統九年(公元1444年)重建後改稱“宗聖廟”,重建後的曾廟當時僅有正殿、寢展、東西廡、戟門各三間。次年,又於廟右創建萊蕪侯祠三間。明宏治十八年(公元1505年)山東巡按金洪因廟制簡陋,秦請擴修,正德九年(公元1514年)完工。明嘉靖隆慶年間,曾廟兩次毀於戰火。明萬曆七年(公元1579年)曾子六十二代孫五經博士曾承業秦請重修,當年九月動工,年底竣工。這次重修,奠定了曾子廟布局和規模。清順治、康熙、乾隆、光緒等年間多次進行修繕。

詳細介紹

曾廟是一處極具代表性的我國古代官式建築群體,迄今保留了鮮明的明代建築風格。曾廟坐北朝南,四周圍以紅牆,平面呈長方形,南北通長230米,東西寬120米,占地面積27600平方米。建築布局沿中軸線分正、左、右三路,共三進院落。主要建築物30餘座,殿、廡、亭、堂70餘楹。廟內碑碣林立,古柏參天,更顯肅穆壯觀。

主要建築

曾廟大門外建有三座高大的石坊,均為四柱三楹石質建築。中坊為四柱沖天式,上飾承露寶瓶和朝天吼,上鐫“宗聖廟”;西坊鐫“一貫心傳”,皆為遒勁的楷書大字。中坊外是一座雄偉的照壁。
三坊:位於曾廟大門外,均為四柱楹的石質建築。中坊與第一道東西垣牆平行,正對曾廟大門,上鐫“宗聖廟”三個楷書大字,坊前為一高大的紅漆照壁,灰瓦覆頂,上飾吻獸。其它兩坊東西相對,東坊與東垣牆平行,上鐫“三省自治”,西坊與西垣牆平行,上鐫“一貫心傳”,都是斗大楷書,筆力遒勁。
宗聖門:是曾廟的正南門,為三間懸山式建築,長12.08米,寬8.06米,高7.5米,門扉六扇,閥閱六隻,綠瓦履頂,飾螭吻,跑獸。在三坊、照壁的襯托下,顯的氣宇軒昂,莊嚴肅穆。
宗聖門內為第一進院落。院兩側“景聖門”和“育英門”東西相對,均長9.5米,寬6米,高5米,為三開間懸山式建築。
戟門:是曾廟的二門,長11.8米,寬8米,高7米,建築形式與宗聖門相同。古代,宗聖門、戟門只有在重大祭祀活動迎神時開啟,平時前往曾廟竭拜的官員人等只能從景聖門、育英門及戟門兩側的角門出入。
宗聖殿坐落於中路第二院落的後部,是曾廟的主體建築。大殿面闊七間,通長34米,進深18.85米,重檐九脊歇山式,高15.35米。大殿飛檐挑角,雕樑畫棟,下檬三踩斗拱,上檬五踩斗拱,繁華似錦,宏大華麗。四周迴廊中,22根水磨石柱,門前兩根平雕雲龍,其餘平雕荷花、牡丹等,技藝精湛,意境新奇。前面20扇,後4扇門窗,鐫扣成梅花錦式,巧奪天工,精美秀麗。頂履綠瓦,大脊游龍蜿蜒,跑獸千姿百態,螭吻,仙人栩栩如生。殿中望板,彩繪盤龍,八角藻井中,雕龍含珠,其勢欲騰,殿門上懸“道傳一貫”巨匾一面,遒勁的楷書大字為清雍正皇帝御筆親書。大殿正中透雕龍鳳的神龕中,祀曾子彩色塑像,冠冕袞服,雙手執圭,獨具儒家宗師風範。兩側有他的弟子子思和再傳弟子孟軻陪祀。
殿前附建月台:高1.5米,東西長18米,南北寬13.8米,四周圍以雕工精緻的石欄,是祭祀活動的場地。古代,每年春秋兩季次丁日,都要在這裡舉行盛大的祭祀活動。
東西廡:位於宗聖殿前,東廡原祀有曾子弟子陽膚、公明儀、公明高、公明宣、孟儀的木主;西廡祀有樂正子春、沈猶行、單居離、公孟子高、子襄的木主。
寢殿:位於宗聖殿後第三進院落中部,為五脊歇山式,原祀曾子及夫人公羊氏塑像,1966年倒圯。三省堂為曾廟東路建築,與宗聖殿院平行。正南門為“慎獨門”,典出曾子“故君子必慎獨也”之語。三省堂是為紀念曾子“吾日三省吾身”而建,院中原有三省堂、齋居所、神庖等建築,清末倒圯。
萊蕪侯祠:為曾廟西路建築,與宗聖殿院平行。是供奉曾參之父曾點祠堂。正南門為“詠歸門”,典出曾點“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之語。萊蕪侯祠大殿“萊蕪侯殿”為五間歇山式建築,三踩抖拱,頂覆綠瓦,東西長20米,南北寬10米,高8米,殿中祀曾點彩塑。殿前附有月台。殿後原有曾點寢殿,早期倒圯。殿前報功祠與崇德祠東西相對,均為三開間硬山式建築。報功祠祀曾子長子曾元及妻高陽氏,崇德祠祀曾子次子曾申及妻顏氏。
中興亭位於戟門左前方,兩檬歇山式建築,為曾子六十二代孫曾業於明朝萬曆七年(公元1579年)為保護“重修宗聖廟碑”而建。巨大的“重修宗聖廟碑”,詳細記述了明萬曆七年擴修曾廟及翰博中興的經過,曾氏後裔稱此碑為“中興碑”,稱碑亭為“中興亭”。1966年,石碑、碑亭均遭破壞,1985年修復了石碑。
乾隆御碑亭:位於宗聖殿正前方。乾隆十三年,清高宗御書“宗聖曾子”贊,派官員到曾廟祭曾立石。乾隆御碑原保存在三省堂內,乾隆四十九年(公元1784年)曾子六十九孫世襲翰林院五經博士曾毓尊遷立於宗聖殿前,並建亭保護。碑亭為重檐攢尖式,覆黃瓦,七踩斗拱,堂皇富麗,1966年遭破壞。2003年,由曾憲梓博士捐資修復。
湧泉井為曾子六十九代孫曾毓尊於乾隆四十九年為紀念曾子“事親至孝”,父亡“淚如湧泉”而建。井旁立石碑一座,上鐫“湧泉井”三個楷書大字。

文化遺址

新中國成立以來,各級人民政府十分重視對曾廟的保護,成立了保護機構,增加了看管人員。1956年和1964年,省政府兩次撥款15萬元維修曾廟。1981年,省政府撥款12萬元,整修了曾廟圍牆和曾廟現存建築物的門窗,修復了慎獨門和景聖門。1985年,省政府撥款17萬元,修繕了宗聖殿。1992年,山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被列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2002年,嘉祥縣人民政府修通了至曾廟、曾林專用公路。
2000年,曾憲梓先生為宗聖殿題寫了匾額。復原後的宗聖殿匾高1.5米,寬1米,浮雕龍邊,曾憲梓先生題寫的“宗聖殿”三個楷書大字,筆力雄勁,通體貼金,更增加了大殿的威嚴。

地方民俗

孔子文化節 9月26日――10月10日
9月28日是偉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誕辰。自 1989年起,每年都在孔子故鄉曲阜舉辦中國孔子國際文化節,以紀念孔子對人類文化的傑出貢獻,弘揚東方文化,促進經濟發展。
文化節期間舉行各種隆重的紀念活動。在孔廟大成殿前舉行祭孔樂舞表演,召開孔子思想學術討論會、報告會;舉辦各種文化藝術展覽;開展圍繞孔子倡導的禮、樂、射、御、書、數各種別具特色的旅遊活動;舉辦各種經貿活動,進行貿易洽談和商品展銷。

曾廟美食

濟寧是魯菜的發源地之一,地方小吃種類繁多,特色鮮明。尤其是孔府菜孔府糕點和微山湖全魚宴等地方飲食,在海內外具有較高的聲譽,是不可不嘗的美味佳肴。

孔府菜

孔府菜就是孔府在兩千多年的金衣玉食生活中形成的一種公府菜。孔府菜用料廣泛,烹調技術全面,講求色、香、味、形、器俱佳,有喜宴、壽宴、家宴之分。滿漢全席是清代晚期發展起來的宴席,使用特製餐具,全席上菜196套,是最高規格的孔府宴席。

孔府糕

孔府糕點是融合南北風味而形成的獨具特色的風味糕點。品類豐盛,造型精巧,工藝講究,既可大快朵頤,又是饋贈佳品。

四鼻鯉魚

四鼻鯉魚微山湖特產,嘴上部多長出兩根短須,酷像四個鼻孔,因而得名。肉質細膩,味道鮮美,是酒席盛筵上的必備佳肴。

麻鴨臥雪

麻鴨臥雪微山湖最負盛名的佳肴之一。將麻鴨經籠蒸、油炸,並佐以黃醬、辣椒油、胡椒粉,放在一個鋪墊有蒸熟蛋清的盤裡,即成。“麻鴨臥雪”,俗稱香酥鴨,外皮呈淺咖啡色,肉淺紅透白,外焦內嫩,味美清口。

筒子魚

筒子魚微山湖傳統名吃之一。用去頭刮鱗鯽魚,片下魚片,水氽後,捲成曲筒狀烹之,因菜餚的形狀得名。筒子魚無刺無皮,肉質嫩美,百吃不膩。

漂湯魚丸

漂湯魚丸微山湖傳統名吃之一。一般的魚丸子都沉入湯內,而微山島的魚丸子在湯中全部漂浮著,故名漂湯魚丸。一鮮、二嫩、三軟、四漂。

八寶圓魚

八寶圓魚是以微山湖甲魚為原料改制創新的名菜。該菜具有形體完好、魚汁紅亮、肉嫩餡香、滋味濃郁等特點,有滋陰壯陽防癌益神之功效。

油爆鯽魚卷

將鮮活鯽魚斬頭去鱗,剖成兩片,剔刺,從裡面打上花刀,再把魚片截成3公分寬、6公分長的塊狀,掛上蛋清糊,下熱油鍋,待魚皮收縮,自然成卷時,立即撈出。潑上由白鬍椒麵、蔥姜蒜末、黃瓜片、黑木耳勾成的汁芡即成。此菜外焦里嫩,乾香鮮美。

干貝熘黃菜

清真菜。先將蛋黃打散,加入濕澱粉紹酒、涼牛肉(雞肉)湯攪勻。再將蒸好的干貝撈出控淨水分。鍋放火上,加入植物油,燒後將蛋黃慢慢下鍋,不斷攪動,熟時先盛部分於盤內,再放干貝攪拌均勻,淋上雞油盛在上面即可。此菜色澤金黃,味鮮濃香。

乾崩蝦仁

濟寧傳統風味菜。製作時,先將小蝦淘洗乾淨,控淨水分,擠出蝦仁,蛋清糊抓勻,再將南薺丁、海參、水發蠶豆放開水一燙。勻放火上加油燒至五成熱,下小蝦仁,至外焦時出勺控油。內留油少許,用味素、精鹽、牛肉(雞肉)湯對成的汁調味,倒入蝦仁、配料顛翻均勻,出鍋即成。此菜色澤潔白,脆嫩淡爽,清香鮮美。

曾廟購物

購物是旅行中一大樂趣,地方土特產和旅遊紀念品是旅遊者的首選。濟寧有現代化的商業區,店鋪林立,鱗次櫛比,也有頗具濃郁中國特色的自由市場,在那裡你可以通過“侃價”,購買到物美價廉的物品。隨著開發力度的不斷加大,越來越多的旅遊商品進入旅遊者的視野,走進百姓的生活。
碑帖:曲阜是我國碑帖的主要產地之一,因為這裡碑帖資源豐富,存有西漢以來歷代碑刻5000餘塊,是我國石碑最為集中的地方之一。曲阜碑帖約有1000餘種,以孔廟漢魏北朝碑刻為主,尤以禮器碑、史晨碑、乙瑛碑孔宙碑張猛龍碑賈使君碑等碑帖最為著名。此外還有米芾趙孟頫董其昌翁方綱何紹基等歷代名家題寫的原碑精拓本。
楷雕:楷雕是曲阜特有的工藝產品。曲阜楷雕的傳統產品是手杖和如意。楷樹堅實而柔韌,折枝為杖,天然屈曲,狀似龍蛇,古雅可愛,刻制的如意玲瓏剔透,如絲不斷,歷來是孔府向皇帝進貢的貢品。除生產手杖、壽杖、如意外,還刻制孔子像、佛像、仕女、筆筒和各種小巧動物。
尼山硯:尼山硯,因其料石產於孔子誕生地尼山而得名。尼山硯取材青石中的深層柑黃色石,堅細精膩,撫之生潤,下墨利,發墨好,久用不乏。尼山硯的製作以簡樸大方見長,一方石硯,巧用自然,略加點綴,情趣盎然,置於案頭,既可實用,又可把玩。
玉堂醬菜:玉堂醬菜是創辦於清朝乾隆年間的百年老店。它生產的醬菜製品是當年進京貢品,享有“味壓江南”、“京省馳名”的美名,飲譽大江南北。
魯錦:又叫土布,是濟寧地區土紡土織的地方特產之一,質地厚實挺括、色彩古樸典雅,尤其是提花織錦,由十四種顏色的棉紗織就,圖案新穎,構思奇巧,品種繁多。以魯錦為原料,民族特色和地域文化相結合、傳統文化與現代工藝相融合的魯錦工藝品已成為深受旅遊者喜愛,頗具地方特色的民間工藝美術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