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山頂(歇山式)

歇山頂

歇山式一般指本詞條

歇山頂,即歇山式屋頂,宋朝稱九脊殿、曹殿或廈兩頭造,清朝改今稱,又名九脊頂。為古代中國建築屋頂樣式之一,在規格上僅次於廡殿頂。歇山頂亦有傳入東亞其他地區,日本稱為入母屋造

歇山頂的出現晚於廡殿頂,其樣式最早可見於漢闕石刻,在漢代的明器、北朝石窟的壁畫上,也都可看到歇山頂。現存最早的歇山式建築是五台山的唐代南禪寺大殿。

基本介紹

歷史發展,分類,樣式,套用發展,

歷史發展

歇山頂是兩坡頂加周圍廊形成的屋頂式樣。間接資料見於漢代明器、北朝石窟的壁畫(甘肅敦煌北魏428窟)和石窟(河南洛陽龍門古陽洞)等。木建築物則還沒有比山西五台山南禪寺大殿更早的實例。
歇山頂歇山頂
到了宋、元時期,歇山頂已經大為流行,一些建築物的單檐廡殿式主殿開始改為重檐歇山式,明代時重檐歇山更廣為運用到殿宇建築之中,超越單檐廡殿,成為僅次於重檐廡殿的最高等級建築樣式。
早期的歇山頂比較小,山牆側透空,沒有山花板,只有懸山式博風板。明清時期,由於官式做法使用采步金和草架柱子,因此出現了大歇山,同時,山面開始不透空,明朝時多用磚頭壘砌山花,到了清朝才常在博風板里加上山花板。而自明代以來,歇山式建築日益高大,同時收山的尺度縮小、正脊的尺度加長,這使得建築看起來更加高峻凝重。

分類

歇山頂分單檐和重檐兩種,所謂重檐,就是在基本歇山頂的下方,再加上一層屋檐,和廡殿頂第二檐大致相同。例如天安門、故宮的太和門保和殿、乾清門,妙應寺山門、智化寺智化殿、台北府城北門為重檐歇山頂。
重檐歇山頂的天安門重檐歇山頂的天安門
在中國古代,建築屋頂的樣式有嚴格的等級限制。其中重檐歇山頂等級高於單檐廡殿頂,僅低於重檐廡殿頂,而單檐歇山頂低於單檐廡殿頂,只有五品以上官吏的住宅正堂才能使用,後來也有些民宅開始使用歇山頂。

樣式

歇山頂共有九條屋脊,即一條正脊、四條垂脊和四條戧脊,因此又稱九脊頂。若加上山面的二條博脊,則共應該有脊十一條。由於其正脊兩端到屋檐處中間折斷了一次,分為垂脊和戧脊,好像“歇”了一歇,故名歇山頂。其上半部分為懸山頂硬山頂的樣式,而下半部分則為廡殿頂的樣式。歇山頂結合了直線和斜線,在視覺效果上給人以稜角分明、結構清晰的感覺。
歇山式的屋頂兩側形成的三角形牆面,叫做山花。山面有博風板,山花和博風之間有段距離,可形成陰影。為了使屋頂不過於龐大,山花還要從山面檐柱中線向內收進,這種做法叫收山
歇山頂屋脊上有各種脊獸裝飾,其中正脊上有吻獸望獸,垂脊上有垂獸,戧脊上有戧獸仙人走獸,其數量和用法都是有嚴格等級限制的。

套用發展

四面歇山頂的北京故宮角樓四面歇山頂的北京故宮角樓
由歇山頂的基本樣式加以延伸,可以演變出四面歇山頂、卷棚歇山頂等變體。
所謂四面歇山頂是由兩個歇山頂用十字脊的方式相交所構成的屋頂,也稱歇山式十字脊頂,北京故宮的角樓是典型代表。
卷棚歇山頂是指沒有正脊,而採用卷棚脊的方式建造的歇山頂,又稱歇山式卷棚頂。這種屋頂比較柔和,富於變化,常用於非正式的皇室離宮,例如承德避暑山莊的宮殿,就多卷棚歇山。
在明清時代,許多蘇州園林在亭的建造過程中,也套用了歇山頂這
屋頂形制屋頂形制
樣的形制。蘇州明清園林中尚存的較具代表性的歇山頂亭,多集中分布在古城區保存較好的一些私家園林中,尤以較具代表性的拙政園、留園、滄浪亭、怡園等大型私家園林為常見,這些園林中的歇山頂亭種類繁多,文化與藝術價值也更高。此外,在一些大型風景園林中歇山頂亭也有較為廣泛的分布,如虎丘風景區中的真娘墓亭、天平山風景區中的逍遙亭及恩綸亭等。
蘇州園林蘇州園林
這些歇山頂亭既具有江南地區傳統建築的普遍表象,又各自有著一定的差異,形成豐富的建築文化特徵。
歇山頂亭平面形狀較為簡單,一般選取矩形或方形,亦有少量為扇形及組合形。矩形平面在歇山頂亭中運用最多,一般為四柱構成的單開間,但亦有三開間,亭的開間與進深尺度選取十分靈活。扇形平面在蘇州明清園林歇山頂亭中並不多見,較典型的為拙政園中的與誰同坐軒,其扇形的弧面形狀與池岸相協調,典雅中透著柔美,充滿詩情畫意。該亭不論形式上還是做法上均較為獨特,具有較高的歷史與學術研究價值。還有的歇山頂亭平面形狀為方形(或矩形)與方形(或矩形)相疊加組合而成,如拙政園中的涵青亭、聽楓園中的適然亭。組合形平面的歇山頂亭布局靈活,體型變化多樣,使歇山頂亭的造型更加豐富多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