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歷史發展,分類,樣式,套用發展,
歷史發展
歇山頂是兩坡頂加周圍廊形成的屋頂式樣。間接資料見於漢代明器、北朝石窟的壁畫(甘肅敦煌北魏428窟)和石窟(河南洛陽龍門古陽洞)等。木建築物則還沒有比山西五台山南禪寺大殿更早的實例。
到了宋、元時期,歇山頂已經大為流行,一些建築物的單檐廡殿式主殿開始改為重檐歇山式,明代時重檐歇山更廣為運用到殿宇建築之中,超越單檐廡殿,成為僅次於重檐廡殿的最高等級建築樣式。
早期的歇山頂比較小,山牆側透空,沒有山花板,只有懸山式的博風板。明清時期,由於官式做法使用采步金和草架柱子,因此出現了大歇山,同時,山面開始不透空,明朝時多用磚頭壘砌山花,到了清朝才常在博風板里加上山花板。而自明代以來,歇山式建築日益高大,同時收山的尺度縮小、正脊的尺度加長,這使得建築看起來更加高峻凝重。
分類
樣式
歇山頂共有九條屋脊,即一條正脊、四條垂脊和四條戧脊,因此又稱九脊頂。若加上山面的二條博脊,則共應該有脊十一條。由於其正脊兩端到屋檐處中間折斷了一次,分為垂脊和戧脊,好像“歇”了一歇,故名歇山頂。其上半部分為懸山頂或硬山頂的樣式,而下半部分則為廡殿頂的樣式。歇山頂結合了直線和斜線,在視覺效果上給人以稜角分明、結構清晰的感覺。
套用發展
由歇山頂的基本樣式加以延伸,可以演變出四面歇山頂、卷棚歇山頂等變體。
在明清時代,許多蘇州園林在亭的建造過程中,也套用了歇山頂這
樣的形制。蘇州明清園林中尚存的較具代表性的歇山頂亭,多集中分布在古城區保存較好的一些私家園林中,尤以較具代表性的拙政園、留園、滄浪亭、怡園等大型私家園林為常見,這些園林中的歇山頂亭種類繁多,文化與藝術價值也更高。此外,在一些大型風景園林中歇山頂亭也有較為廣泛的分布,如虎丘風景區中的真娘墓亭、天平山風景區中的逍遙亭及恩綸亭等。
這些歇山頂亭既具有江南地區傳統建築的普遍表象,又各自有著一定的差異,形成豐富的建築文化特徵。
歇山頂亭平面形狀較為簡單,一般選取矩形或方形,亦有少量為扇形及組合形。矩形平面在歇山頂亭中運用最多,一般為四柱構成的單開間,但亦有三開間,亭的開間與進深尺度選取十分靈活。扇形平面在蘇州明清園林歇山頂亭中並不多見,較典型的為拙政園中的與誰同坐軒,其扇形的弧面形狀與池岸相協調,典雅中透著柔美,充滿詩情畫意。該亭不論形式上還是做法上均較為獨特,具有較高的歷史與學術研究價值。還有的歇山頂亭平面形狀為方形(或矩形)與方形(或矩形)相疊加組合而成,如拙政園中的涵青亭、聽楓園中的適然亭。組合形平面的歇山頂亭布局靈活,體型變化多樣,使歇山頂亭的造型更加豐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