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神

迎神

舊時迎接神靈來降,以祈多福免災的活動。迎神時,多配有鼓樂歌辭。

基本介紹

詞目解釋,詩句詩文,《迎神》,《祀風師樂章》,《祀雨師樂章》,作者簡介,民間祭祀,

詞目解釋

引證
漢書·禮樂志》:“大祝迎神於廟門,奏《嘉至》,猶古降神之樂也。”
皇甫冉 《送李使君赴邵州》詩:“城池春足雨,風俗夜迎神。”
明 陳繼儒《大司馬節寰袁公(袁可立)家廟記》:“故徵陳子為之記而系以迎神送神之辭。”
納蘭性德 《蝶戀花·散花樓送客》詞:“行宿黃茅山店路,夕陽邨社迎神鼓。”
近代魯迅 《花邊文學·迎神和咬人》:“迎神,農民們的本意是在救死的--但可惜是迷信。”

詩句詩文

《迎神》

朝代:唐
作者:司空曙
體裁:雜言 古詩
全名:《郊廟歌辭· 迎神》
吉日兮臨水,沐青蘭兮白芷。假山鬼兮請東皇,托靈均兮邀帝子。吹參差兮正苦。舞婆娑兮未已。
鸞旌圓蓋望欲來,山雨霏霏江浪起。神既降兮我獨知,目成再拜為陳詞。(全唐詩:卷293_8)

《祀風師樂章》

太皞御氣,句芒肇功。蒼龍青旗,爰候祥風。律以和應,神以感通。鼎俎修蠁,時惟禮崇。(全唐詩 11卷 49)
迎神迎神

《祀雨師樂章》

陟降左右,誠達幽圜作解之功,樂惟有年。雲輧戾止,灑霧飄煙。惟馨展禮,爰列豆籩。(全唐詩 11卷 54)
迎神迎神
(注釋:司空曙簡介:字文明,廣平人,第進士。貞元中,官水部郎中,歷虞部。)

作者簡介

包佶  生卒年不詳。唐代詩人。字幼正、閏州延陵【今江蘇省丹陽市】人。歷任秘書監、刑部侍郎、諫議大夫、御史中丞,居官嚴正,所至有聲。因疾辭官,卒於故里。封丹陽郡公。天寶六年及進士第。累官諫議大夫,坐善元載貶嶺南。劉晏奏起為汴東兩稅使。晏罷,以佶充諸道鹽鐵輕貨錢物使。遷刑部侍郎,改秘書監,封丹陽郡公。詩一卷。

民間祭祀

迎神是一種民間祭祀活動。浙江雲和迎神活動追溯至弘治年間,有520多年歷史,是以獨特的馬夫人、林夫人(媽祖)、陳夫人(陳靜姑)等道教女神及佛教神祇信仰為核心的綜合性民俗活動。
活動包括祈福儀式、巡福遊行、社戲表演等內容,涵蓋民間信仰、民間美術工藝、民間音樂、民間舞蹈等文化形態,表達人們對神靈善良、博愛精神的尊崇,並藉此祈求風調雨順、六畜興旺、國泰民安,有著獨特的地域性文化特徵和豐富的民俗研究價值。
一般舉行於每年的芒種前後,黃源、雲豐、沙鋪等村莊經常會舉行。在梅源梯田景區,梅竹、坑根、下垟、張化、梅源等十八個村子的村民們分成三個組,分別前往白鶴尖、八大尖、麻垟村,將三處廟裡的三尊神像接到梅竹村的禹王廟中,迎神祈福,祈求保佑十八村風調雨順、五穀豐登。
迎神迎神
從禹王廟出發之前,禹王廟裡已經舉行了一場請神儀式,村民帶著家中準備好的豬肉、年糕、豆腐、瓜果等供品,到廟中參加祭拜,希望菩薩保佑這裡風調雨順,有一個好收成。當迎神的隊伍途經到一個村莊時,這裡的村民便會進行祭拜,俗稱“攔路祭”,村民們拿出事先準備好的雞、肉、酒來供奉,希望能讓神靈在村里留下福澤,保佑一方水土。
在攔路祭祀的過程中,還要 “叫願”的儀式,即主持者爬上一戶最高的屋頂,呼叫上天,祈求福恩降臨。供奉儀式結束後,迎神隊伍便會將神像送往各個村中,讓大家輪流供奉,直到這一年的立冬過後再接回。這時,將會舉行一場“謝恩”活動,以感謝神靈這一年來對村子的保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