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名稱來源,設治前,設治後,行政區劃,區劃沿革,區劃詳情,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形地貌,氣候,水文,植被條件,自然資源,土地資源,生物資源,水力資源,人口,政治,經濟,綜述,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社會事業,通信,基礎建設,文化,僑鄉,衛生,教育,交通運輸,歷史文化,方言,遺產,風景名勝,地方特產,著名人物,榮譽稱號,
歷史沿革
名稱來源
普寧始建城於明朝嘉靖年間,普寧的首置名稱在上個世紀有較大的爭議。作為普寧最早的地方志,明萬曆《普寧縣誌略》記載初置即名普寧,表述相同的還有萬曆《
廣東通志》、《
明史》及郭子章《潮中雜紀》,認為取“普遍寧謐”之意名普寧。而清代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則稱安普縣,《大清一統志》以及後來的《潮州志》則沿襲了初取“普遍安寧”之意名普安的說法。
1986年在普寧首治
貴嶼一座三山國王廟外牆發現的“去思”碑否認了前兩種說法,證明初置即“賜名普寧,是潮之剖為普也”。
設治前
普寧歷史悠久,在三四千年前已有先民生息。先秦時中原各政權並沒有對普寧一帶有實際的控制,直至秦漢時期方納為中原王朝疆土。漢時隸屬
南海郡,東晉成帝鹹和六年(331年),隸屬潮陽縣。公元523年,隸東揚州,劃入福建。
隋文帝開皇十年(590年),全國撤郡設州,義安郡屬循州之義安縣,翌年,命名“潮州”,義安縣為州治。 隋朝開皇十二年(西元592年),潮州劃入福建。隋煬帝大業三年(607年),全國罷州復郡,潮州復改為義安郡,隸東揚州,再次劃入福建。
唐貞觀三年(公元629年)再次劃入福建,隸屬江南道福建經略史。唐垂拱二年(公元686年),割泉州南部(此時泉州州駐地為今天的福州,今天的泉州在唐朝久視年間(公元700年)才最後定設州,前面幾次裁撤)和潮州一小部分,設定了漳州。唐景雲二年(公元711年),再次劃入福建,潮州先後隸屬江南道福州都督府,閩州都督府和福建經略使、福建觀察史。唐玄宗天寶元年(742年),全國改州為郡,潮州因此易名為潮州郡。
南宋末年,因逃避戰亂,十幾萬福建莆田人移民到潮州汕頭揭陽一帶。遷來揭陽普寧一帶的莆田人思念故鄉,普寧可能取“莆田安寧寧謐”之意,莆同音普,普和莆同音,命名普寧。“參天之樹,必有其根;世間之人,必有其祖”,數典不忘祖,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潮州志》明確記載:“唐時中華氏姓遷入者,有潮陽洪氏,來自莆田”,“自宋以來閩人多遷潮,而仕宦占籍尤眾,以莆田為最多”,其中有黃、鄭、方、陳、蕭、魏、丘和興化蔡諸氏”。
明代中期,因潮陽縣下轄人口及範圍日益擴大,朝廷決定置新縣,並賜名普寧,“是潮之剖為普也”。
設治後
普寧是傳統的
潮州八邑之一,明、清時期隸屬廣東省潮州府;明代屬嶺東道潮州府,清代屬惠潮嘉道潮州府未變;民國時期(1912~1949年9月)普寧隨粵東地區行政區劃更名而屬之。
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正月,朝廷決定從廣東省潮州府潮陽縣分出洋烏、戎水、黃坑三個都的地域新置普寧縣,面積約1000平方公里。
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第一任知縣趙鉞到任,縣署寄設在潮陽縣
貴嶼的民舍。
明萬曆十年(1582年),洋烏、戎水兩都劃屬潮陽縣,普寧縣僅存黃坑都,分上、中、下社,面積456平方公里。
明萬曆十四年(1586年),縣治遷於厚嶼(
洪陽)。
清雍正十年(1732年)六月,朝廷批准將潮陽縣戎水都170個村、貴山都西半部93個村、洋烏都尾段45個村劃歸普寧縣,連同原黃坑都357個村,普寧轄地約1052.25平方公里。
中華民國時期,先後隸屬廣東省潮循道、東江行政委員公署、第五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
1935年10月1日,廣東省政府劃普寧縣大南山41個村,面積共132.75平方公里,屬南山管理局(縣級),普寧縣面積為919.50平方公里。
1949年7月1日,普寧縣人民政府成立,定縣城於流沙。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先後隸屬廣東省潮汕專區、粵東行政區、汕頭專區、汕頭地區、
汕頭市、
揭陽市。
1950年3月15日,廣東省人民政府作區域調整:將
惠來縣的南陽山區和陸豐縣的大坪鄉等505個村,南山管理局的錫坑鄉,揭陽縣的九斗、烏石村等地劃歸普寧縣。
1950年6月,將普寧縣的考溪、日路兩個村和棉湖東關橋、新寨等劃歸揭陽縣;將普寧縣的貴嶼貴玉鄉、南安鄉和石橋頭西鄉及軍埠村劃歸
潮陽縣。
1958年5月,廣東省人民委員會決定,將潮陽縣的大長隴鄉(山柄村外)、陳店鄉的石港、浮嶼村和石船鄉的碗仔、百吉嶺、白馬柯、洋下、白沙溪、嶺尾、打古潭、望嶺、龍潭等村劃歸普寧縣。
1958年12月,惠來縣的惠城、隆江、葵潭等人民公社併入普寧縣。
1961年3月,惠來縣恢復建制,原惠來縣上述人民公社析回。
1975年2月,汕頭地區革命委員會決定,將普寧縣的貢山、湖西、四鄉等3個村劃歸揭西縣,普寧縣面積為1591.55平方公里。
1993年4月6日,國務院批准,民政部批覆,撤銷普寧縣,設立普寧市(縣級),由廣東省直轄、廣東省人民政府委託揭陽市代管。經1993年土地詳查和2000年廣東省勘界,普寧市與周邊縣、市、區邊界劃定,普寧市土地面積為1620平方公里。
1996年,普寧市面積1620平方千米,總人口155萬人,有旅外僑胞127萬多人。轄22鎮3鄉:流沙鎮、池尾鎮、大南山鎮、燎原鎮、占隴鎮、軍埠鎮、下架山鎮、南徑鎮、麒麟鎮、南溪鎮、廣太鎮、洪陽鎮、赤崗鎮、大壩鎮、梅塘鎮、里湖鎮、石牌鎮、梅林鎮、船埔鎮、大坪鎮、高埔鎮、雲落鎮、南陽鄉、黃沙鄉、後溪鄉。市政府駐流沙鎮。
1999年,普寧市轄22鎮3鄉(流沙鎮、赤崗鎮、大壩鎮、洪陽鎮、南溪鎮、廣太鎮、麒麟鎮、南徑鎮、占隴鎮、軍埠鎮、下架山鎮、大南山鎮、高埠鎮、雲落鎮、大坪鎮、船埔鎮、梅林鎮、池尾鎮、里湖鎮、石牌鎮、梅塘鎮、燎原鎮、魚後溪鄉、南陽鄉、黃沙鄉);普寧華僑管理區轄2辦事處(僑新辦事處、僑東辦事處)。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普寧市常住總人口1856402人,其中:流沙鎮320074人、赤崗鎮45367人、大壩鎮86669人、洪陽鎮125489人、南溪鎮95616人、廣太鎮47998人、麒麟鎮82719人、南徑鎮114743人、占隴鎮146351人、軍埠鎮86133人、下架山鎮77928人、大南山鎮26705人、高埔鎮51520人、雲落鎮48933人、大坪鎮24905人、船埔鎮32966人、梅林鎮37008人、池尾鎮67878人、里湖鎮71339人、石牌鎮15768人、梅塘鎮116508人、燎原鎮72058人、後溪鄉10179人、南陽鄉17933人、黃沙鄉5055人、馬鞍山農場6561人、普寧華僑管理區10547人、大池農場5968人、大坪農場5484人。
2000年12月5日,正式撤銷流沙鎮,分設為流沙東、流沙西、流沙南、流沙北4個街道。2002年,撤池尾鎮,設池尾街道。
2012年7月1日起,普寧納入廣東省
省直管縣財政改革第二批試點範圍。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2000年12月撤流沙鎮,整合周邊設流沙東、流沙西、流沙南、流沙北四個街道辦事處。
2002年,撤銷池尾鎮,設立池尾街道。
2003年,普寧市撤銷黃沙鄉,將其併入船埔鎮;撤銷南陽鄉,將其併入梅林鎮;撤銷石牌鎮,將其併入里湖鎮。
2013年2月26日,經省人民政府同意,省民政廳正式批覆同意普寧撤銷燎原鎮、大南山鎮建制,設立燎原街道、大南山街道。
區劃詳情
全市共轄7個街道、17個鎮、3個國營農場、1個鄉,共有518個村委會、47個社區居民委員會。
市轄行政單位 | 人口 | 面積 | 郵政編碼 |
---|
| 11.7萬 | 26.9平方公里 | 515300 |
| 11.5萬 | 10.4平方公里 | 515300 |
| 6.3萬 | 15.8平方公里 | 515300 |
| 8.5萬 | 10.4平方公里 | 515300 |
| 7.5萬 | 42.9平方公里 | 515343 |
| 8萬 | 30.1平方公里 | 515344 |
| 3萬 | 93.4平方公里 | 515325 |
| 17.2萬 | 51.2平方公里 | 515321 |
| 10.9萬 | 84.9 平方公里 | 515341 |
| 16.5萬 | 66.3平方公里 | 515347 |
| 11.9萬 | 27.2平方公里 | 515322 |
| 13萬 | 73.1平方公里 | 515342 |
| 10.2萬 | 59.3平方公里 | 515345 |
| 14萬 | 52.9平方公里 | 515354 |
| 7.1萬 | 56.3平方公里 | 515352 |
| 12萬 | 50.1平方公里 | 515348 |
| 4.2萬 | 37.3平方公里 | 515350 |
| 5.7萬 | 24.2平方公里 | 515346 |
| 7萬 | 147.7平方公里 | 515337 |
| 6萬 | 110平方公里 | 515326 |
| 6.8萬 | 105平方公里 | 515332 |
| 3.2萬 | 127.8平方公里 | 515334 |
| 2.6萬 | 76.6平方公里 | 515333 |
| 8萬 | 82.7平方公里 | 515323 |
| 0.8萬 | 30平方公里 | 515333 |
大池農場 | 1萬 | 16.7平方公里 | 515339 |
| 1萬 | 28.4平方公里 | 515332 |
| 1.3萬 | 57平方公里 | 515333 |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普寧位於廣東省東南部、潮汕平原西緣,東毗汕頭市
潮南區,南鄰
惠來縣,西南連汕尾市陸豐、陸河縣,西北接揭西縣,東北界榕城區。地理坐標為東經115°43′10″至116°21′02″,北緯23°05′40″至23°31′48″之間。北回歸線從市境北部通過;市區距廣州市400公里、深圳市300公里、汕頭市金平區60公里、揭陽榕城區40公里。
地形地貌
諸山為陰那山脈向東南延伸的支脈。南部為大南山山地,西南部為峨嵋嶂山地和南陽山丘陵,東北部為鐵山、洪山低矮丘陵,中部為平原,在平原與丘陵之間有台地分布。
氣候
普寧屬南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北回歸線從市境北部穿過,年平均日照1958.10小時、氣溫21.50℃、降水量2101.50毫米。
水文
植被條件
植被屬亞熱帶常綠季雨林,除耕作地帶外,多為次生草本植被群落、灌木叢和喬木,今多為人工種植的用材林、經濟林、薪炭林和防護林。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全市區域面積1620平方公里,折243萬畝,耕地面積50.40萬畝,占20.74%;山地100.54萬畝(指林業用地,不含僑場),占41.37%。
生物資源
境內植物、動物種類繁多,農業種植一年可三熟。
水力資源
境內有榕江、練江、龍江三大河流,蓄水工程328宗,有效總庫容2.25億立方米。
人口
全市戶籍人口247.27萬人(中國大陸人口第一大縣級行政區),其中農業人口167.76萬人,非農人口79.52萬人,市區常住人口近百萬人。主要民族為漢族,因婚姻和工作調動於市定居的少數民族有壯、朝鮮、瑤、黎等28個共400多人;在國內各地經商、工作等約40萬人。
2016年末全市常住人口211.05萬人,城鎮人口比重47.66%。截至2016年11月底,全市出生人口35102人,死亡人口11755人。
潮汕地區向來注重宗族關係,因而在全國戶籍人口最稠密的潮汕平原,以同姓氏族為單位形成的大村落集聚也就成了很普遍的現象,最為普遍的也就當屬
潮陽(曾經為中國人口第一縣市)、普寧(時下中國人口最多的市)、
澄海(中國人口密度最大市)及一分為二的原揭陽(即榕城區與揭東區)了。在普寧,有中國最大的陳姓同宗聚集地——橋柱地域、中國最大的方姓同宗聚集地域——洪陽(東、南、西門及水龍寨四管區)、中國人口最多的村莊——
大長隴、中國十大人口村落之一的
石橋頭村及中國最大的莊姓村落——
果隴村等等。
政治
領導信息統計截至2019年4月,參考資料來源
經濟
綜述
普寧是聞名國內外的商貿名城,服裝和醫藥是當地兩大支柱產業,粵東最大的服裝、中藥材、紡織品、茶葉、菸草市場。“十一五”以來,全市經濟發展迅猛,中心城區規模不斷擴大,區域輻射能力顯著提升,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積極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施創新驅動、產業強市、商貿活市、城市更新、綠色家園、鄉賢聯動六大戰略,做大做強大健康產業名城、快時尚服裝名城、商貿物流名城,培育形成總部經濟基地、金融服務基地、產業創新服務基地,全面建成區域次中心,進一步提升普寧在粵東地區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地位。
2015年,由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發布的《2014年中國工業百強縣(市)》中,普寧位居第80位,成為廣東省唯一入圍的縣(市)。
2016年,普寧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634.7億元,比2015年增長6.5%;固定資產投資415.7億元,增長12.6%;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26.2億元,增長12.2%;一般公共預算總庫收入52.2億元,稅收收入45.9億元,分別增長1.4%、1.8%,剔除上繳中央庫及省庫部分後,地方庫收入20.2億元,稅收收入14.1億元,分別比降0.7%、0.6%。內外貿易持續活躍,服裝城入圍省流通業100強,引入星河新型社區購物中心,成功舉辦國際襯衣節、內衣博覽會、梅花旅遊文化節等節會。完成出口總額51.47億元,增長1.1%;實際利用外資1239萬美元,增長126.1%。電子商務爭先領跑,全年交易額達361.5億元,增長36.9%。
2016年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634.7億元,比上年增長6.5%。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41.7億元,增長3.9%,對GDP增長的貢獻率為3.7%;第二產業增加值408.4億元,增長5.6%,對GDP增長的貢獻率為56.9%;第三產業增加值184.6億元,增長9.0%,對GDP增長的貢獻率為39.4%。三次產業結構為6.6:64.3:29.1。在第三產業中,批發和零售業增長8.9%,住宿和餐飲業增長7.0%,房地產業增長4.6%,營利性服務業增長14.8%,非營利性服務業增長12.2%。2016年,普寧人均GDP突破三萬元,達到30095元。
2017年,普寧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675億元,同比增長5.6%;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403億元,增長4.5%;固定資產投資461億元,增長11%;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65.3億元,增長12%;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1.23億元,稅收收入14.8億元;全年電子商務交易額達422.3億元,增長16.8%;全市技改投資完成172.5億元,新增高新技術企業6家,全市達到23家;全市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718.46億元,各項貸款餘額334.91億元。
第一產業
全市工商登記註冊各類專業合作社271個,其中種植業類246個,畜牧業類3個,林業類10個,漁業類4個,服務業類8個;廣東佳隆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被評為國家級農業龍頭企業,廣東福爾康化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普寧市東昱食品有限公司被評為省級農業龍頭企業。
全年糧食作物播種面積51.4萬畝,比上年上漲0.2%;甘蔗種植面積902畝,上漲3.4%;油料種植面積8764畝,增長0.3%;蔬菜種植面積27.7萬畝,增長2.2%。
全年糧食產量21.1萬噸,下降0.7%;甘蔗產量5105噸,上漲4.4%;油料產量1478噸,增長5.3%;蔬菜產量55.6萬噸,增長4.7%;水果產量25.6萬噸,增長7.9%;茶葉產量1365噸,增長5.0%。
全年肉類總產量4.1萬噸,下降5.4%;其中,豬肉產量3.2萬噸,下降4.3%;禽肉產量0.8萬噸,下降10.7%;全年淡水產品產量1.0萬噸,增長1.0%。
第二產業
紡織服裝是當地兩大支柱產業之一,是揭陽首個千億產業集群,總產值達1037.8億元,年均增長25.6%;全市紡織服裝企業2530家,從業人員24.5萬人,全市年產化纖32萬噸,針織(梭織)布1400萬米,印染布3.62億米,拉鏈2億條,服裝達16億件,全市共有紡織服裝註冊商標24925件,其中馳名商標4件、著名商標11件,贏得了“襯衣第一市”、“時尚襯衣的王國”、“襯衫製造專家”等多項美譽被確認為“中國紡織產業基地市”。
醫藥產業是普寧最具活力和潛力的支柱產業,全市有醫藥生產、加工、批發、零售企業130多家,藥品和醫療器械生產企業14家,藥品批發企業85家,零售企業626家,上市公司
康美藥業入選中國製藥工業10強和
福布斯全球企業2000強,普寧中藥材專業市場是全國17家國家級定點中藥材專業市場之一,場內經營商戶410戶,經營品種規格1000多個,年成交額25億元,是全國首個“中國中藥名城”試點城市。
第三產業
電商
2016年,全市電子商務全年交易額達361.5億元,增長36.9%;其中,跨境電商交易額3.65億元,同比增長73.8%;支付寶消費能力位列廣東第二,躋身淘寶村集群全國第三。
阿里發布全國大眾電商創業排名,普寧位列第十三位,位列廣東第一;其中普寧市池尾街道更是一年誕生14個淘寶村,一舉躋身2016年全國十大淘寶鎮。
全市工商註冊的電商個體戶和企業2328家,淘寶C店超3萬家,電商從業人員超10萬人;擁有48個“中國淘寶村”和7個“中國淘寶鎮”,入駐的物流快遞公司18家,第三方服務機構20家,電商協會3個,電商產業園4個和池尾網批一條街;擁有農村淘寶村級服務站31個,農村淘寶縣級服務中心1個,廠家網商城O2O體驗店1家。
市場
全市有工商登記的各類市場33個,總面積47.87萬平方米,主要有服裝、中藥材、紡織品、茶葉、蔬菜、水果等專業市場,普寧中藥材專業市場是國家批准的全國首批8箇中藥材定點市場之一,
普寧國際服裝城是粵東最大的服裝批發市場,廣東菸草粵東物流中心、康美普寧國際藥品城、
中國普寧國際商品城、金葉實業洪陽商貿物流中心等一批大型現代物流項目。
2015年,全市新增規模上工業企業54家,累計579家;新增限上商業企業40家,累計367家;新增規模上服務業企業10家,累計19家。新增註冊商標21638件,累計42803件;馳名商標2件,累計5件;著名商標10件,累計22件;註冊商標總量雄居全省縣(市)級首位。
金融
全市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718.46億元,各項貸款餘額334.91億元。
康美·中國中藥材價格指數平台成功發布,中藥材大宗交易平台成功上線,日最高交易量達40億元;冠東石化產品交易中心正式開業,首期入駐會員92個。
普寧農信社獲銀監會批准改制為
普寧農村商業銀行,廣東普寧匯成村鎮銀行批准開業,營業網點不斷擴大,全市擁有銀行機構9家、小額貸款公司4家、融資性擔保公司5家、非融資性擔保公司33家,金融運行態勢保持穩健。
快遞
2016年,普寧市累計完成快遞業務量2.35億件,比增286%,累計完成快遞業務收入16億元,比增401%,全市快遞包量大約100萬件/天。
2015年7月15日,廣東省第二個縣級郵政管理機構——普寧郵政管理辦公室正式揭牌成立;郵政管理機構的設立,將充分發揮監管作用,開展寄遞渠道安全管理專項工作,推行寄遞實名制,維護市場秩序;協調區域價格,避免惡意競爭;服務地方經濟,加強行業惠民建設。
消費
2016年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26.2億元,比上年增長12.2%;從消費形態看,批發業商品銷售額389.5億元,增長16.1%;零售業商品銷售額237.2億元,增長12.4%;住宿業營業額5.0億元,增長17.5%;餐飲業營業額8.5億元,增長13.2%。
房地產
2016年,全市商品房銷售面積78.19萬平方米,銷售金額48.76億元;辦理房地產交易1624宗,面積24.79萬平方米,其中住宅1499宗,建築面積21.45萬平方米,非住宅125宗,建築面積3.34萬平方米;全市有房地產開發企業26家,房地產開發以園林式小區為主。
社會事業
通信
全市有電信、移動、聯通電訊公司3家,郵政局1個,開通汽車郵路5條,投遞郵路72條,總長4310公里。全市固定電話25萬門,移動通信用戶164萬戶,具有功能齊全的現代化通信網路。
基礎建設
城區規劃建成區面積65.2平方公里,擁有水泥路面長度417.48公里,綠化覆蓋面積1959公頃,公共綠地面積1782公頃,公園15座,面積261.18公頃;路燈約2.7582萬盞,大小橋樑47座,排污管道450.91公里。莊世平博物館、“鐵山蘭”環島城雕、全民健身廣場、電信廣場、普寧廣場、金莎時代中心、中國普寧國際商品城、廣東南方梅園生態村等一批標誌性、高品位的城市景觀。全市啟動新一輪城市總體規劃修編工作,城市規劃區擴大至480平方公里,中心城區擴大至75平方公里;啟動東部新城規劃建設,規劃區161平方公里,其中中心區73.67平方公里,起步區12.14平方公里。
文化
全市99.2%以上人口能收聽、收看到3套以上的廣播、電視節目,被評為“全國廣播電視先進縣(市)”;有“八一館”、“方方紀念館”等一大批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莊世平博物館”被評為“中國僑聯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廣東統一戰線基地”,市文化館、圖書館被文化部評為國家一級館。市區日益淨化、綠化、美化,躋身“廣東省衛生先進城市”行列。
僑鄉
普寧是著名僑鄉,全市有旅居海外的華僑和港澳台同胞195萬人,遍布世界30多個國家和地區。先後湧現出方方、
莊世平這樣傑出的國家僑務工作領導者。旅外僑胞中大多業有所成,有大批工商界巨子、政壇人物以及名人學者。他們不僅為僑居之地繁榮作出貢獻,愛國愛鄉之情也源遠流長。僅改革開放以來,僑胞累計捐資就達6億多港元,在家鄉辦了大批公益事業、還投資逾3億美元,在家鄉興辦實業,為普寧的建設事業作出了巨大貢獻。至1995年,全市累計審批“三資”企業817家,其中,中外合資經營企業27家、中外合作經營企業422家、外商獨資經營企業368家,累計契約利用外資5.80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2.20億美元。
衛生
全市有醫療衛生機構955家,政府辦36家,其中市級綜合醫院2家,中醫醫院1家,婦幼保健院1家,疾病預防控制機構1家,衛生監督機構1家,慢性病防治中心1家,康復醫院1家,無償獻血辦公室1家,醫療急救(120)服務中心1家,計畫生育服務中心1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7家,中心衛生院4家,鄉鎮衛生院14家;民營醫療衛生機構16家(其中醫院11家,門診部5家),個體診所53家,村衛生室850家。
全市共有病床6089張,其中政府辦醫院病床4956張,民營醫療機構病床1133張。
全市有衛生技術人員7749人。衛生技術人員中,執業(助理)醫師3402人,註冊護士3087人;另有鄉村衛生人員794人(其中鄉村醫生711人)。
截止至2016年10月30日,全市總診療281.1萬人次,出院總數19.3萬人次,公立醫院承擔了全市住院治療的87.5%;病床使用率為80.1 %,其中醫院95.8%;醫療機構平均住院日6.2天,其中醫院平均住院日8.5天;全市次均門診費用145元,人均住院費用7329元。
經國家衛計委核准,廣東省衛計委正式公布,
普寧華僑醫院晉升為三級甲等綜合醫院。
普寧市中醫院在等級醫院評審中以優異成績順利通過,一躍成為揭陽首家三級甲等中醫醫院。
教育
普寧於明萬曆三年始辦縣學,並在之後先後興辦了崑岡書院、三都書院、上社書院、黃都書院、麟書書院、廣文書院、登瀛書院,其中崑岡書院、三都書院、上社書院並成為普邑三大書院。抗戰期間,除了官方興辦的普寧一中、普寧二中以及私立的興文、梅峰、愛群、南光等中學,還有內遷的汕頭一中和海濱中學等集聚普寧,客觀上形成了普寧教育在民國年間的繁榮期。20世紀中葉以後,普寧開始大量興建學校,如1958年僅一年就興辦了第十中學、第十一中學、第十二中學、第十三中學和大南山中學五所中學以及普寧衛生學校、普寧農業學校、普寧體育學校三所專業學校。
全市現有各級各類學校785所,其中幼稚園218所,國小473所,國中71所,高(完)中20所,中職3所;在校生477938人,其中幼兒77584人,小學生184858人,國中生105804人,高中生60402人,中職學生49290人;全市在職公辦教職工19629人,民辦學校4528人、幼稚園2404人。
“十二五”期間,全市共投入教育建設資金38億元,新建、擴建、改建學校156所,建築面積58.18萬平方米,增加學位4.848萬個,增配教師2770名。
2015年,全市參加高考考生14797人,上重點大學分數線1280人,上本科分數線6356人,上專科分數線以上13103人,上線率為88.6%,高出全揭陽市平均上線率2.7個百分點;揭陽市理科總分前10名共14人,普寧市有7人;文科總分前10名共12人,普寧市有5人。
2015年,全市中考報考人數35208人,囊括揭陽市總分前4名,揭陽市總分前10名14人中,普寧市12人,占揭陽市85.7%;揭陽市總分790分以上1369人,普寧市847人,占揭陽市61.9%。
校名 | 簡介 | 學校建制 |
---|
| 普寧地級轄區內第一座高等學府,綜合性大學。 | 私立專科院校 |
| 原廣東省廣播電視大學普寧工作站 | 成人教育機構 |
普寧市教師進修學校 | 原普寧師範 | 成人教育機構 |
| 國家級重點職業學校、國家級改革發展示範學校 | 中職教育 |
| 市重點中學、國家級示範性普通高中、省一級學校 | 完全中學 |
| 國家級示範性普通高中、省一級學校 | 獨立高中 |
| 廣東省德育示範學校、揭陽市一級學校 | 獨立高中 |
| 揭陽市一級學校 | 獨立高中 |
| 原普寧師範,省一級學校 | 獨立高中 |
| 原普寧占隴中學,揭陽市一級學校 | 完全中學 |
| 揭陽市一級學校 | 完全中學 |
| 揭陽市一級學校 | 完全中學 |
| 揭陽市一級學校 | 完全中學 |
| 揭陽市一級學校 | 完全中學 |
| 普寧市第六中學 | 完全中學 |
| 普寧市第七中學 | 完全中學 |
| 普寧市第八中學 | 完全中學 |
| 普寧市第九中學 | 完全中學 |
| 普寧市第十中學 | 完全中學 |
| 普寧市第十一中學 | 完全中學 |
| 普寧市第十二中學 | 完全中學 |
| 全國先進民辦學校 | 民辦中學 |
| 揭陽市一級學校 | 民辦中學 |
| 原英才實驗中學,2010年改為華美實驗學校 | 民辦中學 |
| 中國民辦教育百強學校 | 民辦中學 |
交通運輸
普寧地處粵、閩、贛陸路交通樞紐,具有優越的投資環境,擁有四通八達的交通網路,市區“流沙”是粵東的汽車貨運中心,汽車貨運專線直達全國絕大部分地區。
公路線路長度2129.97公里,其中高速公路70.37公里,國道45.1公里,省道101公里,縣道189.4公里,鄉鎮村道1702.2公里,普寧大道21.9公里;全面實現市區到鄉鎮通二級以上公路水泥化,形成以市區為中心,高速公路、國道、省道為主軸,縣道為基幹,延伸到各鄉鎮場街道的四通八達交通網路;廈深高速鐵路、潮惠高速、汕湛高速、國道G324線、國道G238線、省道S236線在市區交匯。
公路
國道:G324線、G238線
省道:S236線、S237線
縣道:X092線、X096線、X097線、X101線、X107線、X108線、X109線、X110線
城區主幹道:流沙大道、池尾大道、普寧大道、環城南路、環城北路、環市西路、環城東路、北環二路
鐵路
汕頭疏港鐵路(在建):起於汕頭港,途徑濠江區、潮陽區、潮南區,進入普寧並在境內設普寧南站。
汕梧鐵路(規劃):從汕頭市潮南區進入普寧境內,並設普寧南站、普寧西站,其中普寧南站至汕頭站路段已作為汕頭港鐵路納入十二五規劃。
航空
揭陽潮汕國際機場是粵東唯一的民用機場,是廣東第三大機場(區域性樞紐機場),飛行等級4D(遠期4E)。
普寧維平機場,是粵東最大的直升飛機場,以國防和貨運為主。
輕軌
粵東城際軌道交通規劃的“兩環兩射”路網方案包括汕頭-普寧、普寧-揭陽北、汕頭-揭陽南、汕頭-潮州、揭陽-潮州、普寧-惠來、汕頭-饒平、漁湖-潮汕機場、炮台-潮汕機場等9條城軌線路;其中,以汕頭、潮州、揭陽為主要樞紐構成內環,以汕頭、揭陽、普寧構成另一個環,普寧至惠來、汕頭至饒平構成兩條射線,線網總長約332公里。
公交
普寧現已建成多條城區公交線、市內公交線、市內班車、城際線路、機場快線、高鐵站專線等多條公車線路,方便市內的市民出行。截至2014年12月,已建成公交和班車線路總共52條:
以上的公車除市內班車、城際班車,市區公車可使用
嶺南通、榕江通-普寧全城卡的公交線路:1路、7路、8路、9路、10路、11路、13路。
普寧市內公車分別由普寧市公共汽車公司、普寧市通誠公交公司、普寧市順祥客運有限公司、普寧市天友公交公司運營。
口岸
市區現有汕頭海關普寧辦事處、汕頭動植物檢普寧辦事處、衛檢普寧辦事處、揭陽商檢局普寧辦事處等對外聯檢和保稅倉庫,中轉設施齊全,承辦本市全部和鄰縣部分進出口業務。還設有普寧市口岸辦公室,普寧已成為粵東地區最大的陸路口岸。
歷史文化
方言
普寧縣境內通行潮州話(普寧片)和客家話兩種方言。多數地區居民通行潮州話,使用人口約110萬人,占全縣總人口的84.9%;南陽山區等鄉鎮通行客家話,使用人口約19.5萬人,占全縣總人口的15.1%。
潮州話
普寧人絕大多數說潮州話為主,口音三種:流沙(中東部)、洪陽(普寧北部地區及梅塘、鯉湖一帶)、潮陽(普寧東南部一帶,潮普交界如:石橋頭)分屬潮學語言學上的練江片(流沙口音與潮陽口音)與榕江片(洪陽口音)。
客家話由於歷史上移民的原因,普寧縣南陽山區的梅林鎮、高埔鎮、船埔鎮、大坪鎮、南陽鄉、黃沙鄉、國營大坪農場、後溪林場流行客家話;雲落鎮、石牌鎮和國營大池農場、馬鞍山農場、華僑農場的大部分地區也流行客家話;大南山、鐵山丘陵地區以及里湖鎮部分近山村寨居民,對客家人使用客家話,對操潮汕話的居民使用潮汕話,呈雙語現象。雙語地區的客家話由於受潮汕話影響較大,在腔調上同南陽山區的客家話有較大差別。
遺產
普寧嵌瓷(國家級):作為潮州三大民間建築裝飾藝術之一,也是中華文化中稀有的特藝品種——嵌瓷為其中最負盛名者,其起源可追溯至明代萬曆年間,具有色彩濃艷,質感堅實,久經風雨,烈日曝曬而永不褪色的特點。在普寧一些工藝者的努力下,嵌瓷也流傳到台灣、東南亞一帶。普寧嵌瓷工藝人才輩出,自古就有“嵌瓷之鄉”的美稱。
普寧英歌(國家級):普寧民間廣為流傳的一種民間舞蹈樣式,迄今已有四百年的歷史。據考證為當時的人民民眾勞動之餘在習武的基礎上,根據宋朝梁山泊英雄攻打大名府的故事所創造,後代代相傳,發展為南方漢民族優秀民間傳統舞蹈。它被認為是揚正壓邪、吉祥平安的象徵,有 “北有安塞腰鼓,南有普寧英歌”的美譽。普寧英歌中,最為突出的是:流沙的南山英歌、新壇英歌、燎原街道的
泥溝英歌舞、下架山鎮的塗坑、鹹寮、占隴鎮的旱塘、南徑鎮的隴華、梅林鎮的中央村,雲落鎮的雲落等。
潮劇(省級):潮州戲,在四百三十多年的發展歷史中,結合本地民間藝術,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藝術形式和風格,流行於廣東、福建、香港、台灣及東南亞一帶。普寧潮劇在此發展過程中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劇本立意和藝術表現手法刻意求新,善於吸取新作曲技藝和樂器以設計出新穎動聽的唱腔和音樂,近現代甚至把聲光藝術(如魔術、特技、機關布景)引入戲曲來豐富潮劇舞台效果,在潮劇上都是獨樹一幟。著名的劇團有上世紀中葉普寧的梅正潮劇團和一枝香潮劇團以及解放後的普寧潮劇團。
金漆木雕(省級):作為自成體系的潮州木雕工藝的一部分,普寧木雕有著領先的藝術水平和獨特風格,廣泛套用於建築、家具、禮儀性器物,在數百年的發展過程中湧現出了許多著名的匠師和名作坊。其中以溪南木雕最為出名。
鑼鼓標旗(省級):鑼鼓標旗巡遊活動至今有100多年的歷史,大鑼鼓標旗巡遊活動是陣列式綜藝活動,大鑼鼓標旗精緻,鼓樂整齊,氣勢宏偉,充分展示了僑鄉文化風貌。
貴政山茶葉陶罐製作技藝(省級):貴政山茶葉陶罐出產於普寧市池尾街道貴政山村,是一種頗有傳奇色彩的貯存茶葉傳統器具,列普寧四大名產之一,富有地方特色,展現了中華民族文化創造力的民間工藝品。始創於清朝中葉,以師承形式代代相傳,至今已有250多年的歷史。
老香櫞(佛手瓜)製作技藝(省級):嚴格遵循傳統而古老的加工工藝路線加工的老香櫞營養豐富,風味獨特, 保健作用顯著,具有藥用和食用價值。
潮州音樂(省級):包括鑼鼓樂、笛套古樂、細樂、廟堂音樂、弦詩樂、漢調音樂等,有著“唐宋遺音”、“華夏正聲”之稱,是中國民間音樂中的瑰寶。普寧樂風鼎盛,風味濃郁,一直是當地老百姓日常生活中喜聞樂見的娛樂,並世代相傳,人才輩出,清代潮樂宗師
洪沛臣更是為潮州音樂的豐富和發展起了極大的作用。著名樂社有市區的晨風樂社、洪陽的鈞天樂社等。
鐵枝木偶(省級):又稱紙影戲,是我國傳統戲曲具有代表性的古老劇種之一,傳入普寧已有七百左右年。木偶戲從屬地方劇種,當地皆為潮音班,至今仍十分活躍。
風景名勝
自然條件得天獨厚,北回歸線在此經過,並受海洋暖溫氣流調節,四季如春素有“水寨之鄉”的美稱,旅遊資源和景點豐富,以山水風光、天然溫泉、潮人文化、革命跡地、宗教寺廟等名勝古蹟為特色,構成了普寧特有的自然、人文游景觀。2006年,因城市自然風景秀麗、生態環境優美而獨具生態特色魅力和生活特色魅力入選由世界著名品牌大會主辦機構世界品牌組織評選的中國特色魅力城市二百強。
普寧市是廣東省革命老區,境內分布有眾多歷史文物、古蹟和革命文物遺址,經發掘管理,現查明普寧市有:古文化遺址13處、古墓葬8處、古建築11處、名勝古蹟7處、古碑刻18處、革命遺址39處、革命紀念建築物5處、革命烈士墓6處、館藏革命文獻遺物200多件。
全年旅遊接待總人數900.3萬人次,比上年增長28.2%;其中,國內遊客890.1萬人次,增長28.2%;國際遊客10.2萬人次,增長27.1%;在接待人數中,過夜旅遊者397.0萬人次,增長27.1%;一日游者503.3萬人次,增長29.2%;旅遊總收入56.3億元,增長30.1%。
洪陽(普寧老縣城),是國家城鄉住房建設部和國家文物局確認的廣東東部首個國家級歷史文化名鎮。古鎮保護核心區的普邑
城隍廟和清代抗英禁毒、欽差大臣林則徐忠魂歸宿之處——
文昌閣,以及全國罕見的府第式巨型建築組群
德安里——提督府是保存完好的特大型清代建築組群,建築處處透著古雅莊重的古城氛圍。
普寧有周恩來總理在流沙主持召開的南昌起義南下部隊指揮部軍事決策會議舊址——
八一南昌起義會議舊址,彭湃烈士夫婦居住的“白馬仔石屋”,徐向前元帥早年住過院的大南山
紅二、四師野戰醫院舊址,大詩人郭沫若題字“流沙人民公園”內的“紅宮”。
此外,還有雅飄的鐵山蘭,煙霧飄渺的雲石樵徑,水天相連的大南山秀色,多處天然溫泉。
地方特產
普寧豆乾:普寧首先製作豆乾的是廣東省燎原街道光南村人,是元末明初,由陳友諒軍師何野雲(人稱虱母仙)傳授的。有“夜出萬官”之稱,今村民多有製作。選用優質大豆作主要原料,經過磨漿、除渣、煮漿、結晶、包塊、壓塊、煮熟等一系列工序製成。
普寧豆醬:洪陽鎮生產豆醬有150多年的歷史,選用黃豆、麵粉、食鹽為原料,經過發酵、曬制、蒸氣殺菌等生產流程製作而成。產品呈金黃色,富含蛋白質、胺基酸、還原糖,香甜可口,是調味佳品。今洪陽醬油廠年產豆醬150噸,其中“培峰寶塔牌”豆醬1987年獲廣東省工業協會、食品協會聯合舉行的醬料行業產品質量評比優秀獎。產品銷往泰國、新加坡等國家及香港特別行政區。
獅頭油甘:油甘學名余甘,普寧各地均有產,普寧為主產區。獅頭油甘是其中良種,其果大,形扁圓,狀似獅頭,果皮晶亮而略透明,肉厚核細,質脆味甘。油甘可鮮食,可鹽漬,也可製成涼果,鮮食時先酸澀而後甘甜,食後齒頰余甘,回味無窮。
南糖:為大長隴陳廣泰店創製,該號現衍傳5戶。制時精選花生仁,先用油炸,熟後加白豬肉丁於平盤上,後用麥芽糖、白糖加豬油熬“苷”,澆在花生仁和肉丁上。產品膠軟不粘牙,香甜嫩滑且鬆脆,油而不膩,為潮汕餅食名產之一。
里湖涼果:里湖鎮涼果生產有悠久的歷史。該鎮依靠本地資源和基礎優勢,致力發展涼果加工業。全鎮有涼果企業100多家,1991年在產值超億元的涼果專業村和平管區創辦“涼果城”,以此為中軸,輻射全鎮。每年在果品登場季節,廠家派出供銷和專業人員近千名,足跡遍布大江南北十多省區,就地收購、加工成半成品,再運回本地深加工製成產品。主要產品有梅製品、欖製品、李製品等20多個系列產品近100多個花式品種,年加工量超過6萬噸,創產值2億多元,其中出口產值近億元,產品走俏日本、東南亞和港澳等地。該鎮涼果業為適應市場競爭,不斷進行技術改造和產品創新,強化質量意識、品牌意識,推行標準化、規範化生產,全鎮涼果業擁有註冊商標49件,獲國家外觀設計專利88個,以及行業標籤認證等。1996年該鎮的涼果系列首次行銷京、津、滬,走遍全國各地,參與國內外市場競爭,成為粵東地區涼果商品的集散地。
普寧竹蔗:是指著名的洪陽竹蔗,盛產於普寧洪陽地區,歷史悠久,後來擴種到南溪和廣太地區。洪陽竹蔗與其它果蔗和糖蔗不同,含糖少,以其蔗肉鬆脆,味道清甜,兼有清熱利尿、益血補肝功效等獨特優點而聞名於世。曾作為果蔗直接出口。一九六六年以後,洪陽竹蔗已全部收為製作“竹蔗茅根精”的主要原料。
著名人物
莊世平(1911—2007),果隴村人,著名的社會活動家、香港知名銀行家、僑界愛國領袖,香港大紫荊勳章授勳者,第七、八、九屆全國政協常委,曾任全國僑聯副主席,中華海外聯誼會副會長,中國銀行名譽副董事長,南洋商業銀行名譽董事長。
方耀(1834—1891年),又名方輝、方照軒,普寧洪陽西村人。出身行伍,以剿太平軍發跡,官至廣東
水師提督。
楊石魂(1902—1929),南溪鎮人,潮汕工人運動的領袖,民國期間中共汕頭市委書記,廣東省委常委兼農委書記,湖北省委常委兼秘書長。
柯華(1915—),里湖棋盤村人,著名外交官,外交部首任禮賓司司長,中國駐英大使,曾任中共西安市委副書記,國務院港澳辦公室顧問,第七屆全國政協常委。
陳小奇(1954—),赤崗鎮人,著名詞曲作家,中國音樂文學會副主席、廣東省音樂家協會副主席,華南理工大學流行音樂研究所名譽所長。
鄭澤光(1963—),南徑鎮人,現任中國外交部副部長、黨委委員。
陳楚生(1981—),大長隴村人,中國內地流行男歌手,原創音樂人,奧運火炬手。
榮譽稱號
榮譽 | 榮獲時間 |
---|
中國青梅之鄉 | 1995年 |
中國蕉柑之鄉 | 1995年 |
中國青梅種植資源基地 | 1995年 |
全國體育先進縣 | 1996年 |
中國青欖之鄉 | 1996年 |
中國百強縣 | 2001-2003年 |
中國襯衣第一市 | 2003年 |
中國紡織產業基地市 | 2004年 |
南亞熱帶青欖名優基地 | 2006年 |
中國特色魅力城市 | 2006年 |
中國中藥名城 | 2007年 |
中國民間文化藝術(英歌舞)之鄉 | 2008年 |
中國最具競爭力百強縣 | 2012年 |
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 | 2014年 |
中國工業百強縣 | 2015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