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昌閣(廣東省普寧市文昌閣)

文昌閣(廣東省普寧市文昌閣)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57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普寧文昌閣,位於廣東省普寧市,是清代抗英禁毒、虎門銷煙欽差大臣林則徐病逝舊址,在全市、全省、全國乃至國外知名度都很高。也是普寧市文物保護單位,揭陽市、普寧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我國近代偉大愛國主義者、民族英雄林則徐1785年出生於福州,1850年(清·道光三十年)病逝於普寧。當時,林則徐作為欽差大臣,由福建赴廣西任所途經普寧駐分司公館(文昌閣),由於沉疴在身,不幸磕然長逝。

文昌閣自康熙年間建成至同治年間重修,一直兩用:既是祀文昌神象之處,又兼作經臨使節停駐的分司公館。因為清代後期有郝有金等四位武勇“老爺”駐此,文昌閣又有“四老爺衙”之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普寧文昌閣
  • 地點:廣東普寧市
  • 類別:閣樓寺廟
  • 其他:景點
紀念人物,歷史人文,

紀念人物

文昌閣,是清代抗英禁毒、虎門銷煙欽差大臣林則徐病逝舊址,在全市、全省、全國乃至國外知名度都很高。也是普寧市文物保護單位,揭陽市、普寧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我國近代偉大愛國主義者、民族英雄林則徐1785年出生於福州,1850年(清·道光三十年)病逝於普寧。當時,林則徐作為欽差大臣,由福建赴廣西任所途經普寧駐分公館(文昌閣),由於沉疴在身,不幸磕然長逝。

歷史人文

文昌閣位於普寧故城洪陽城北,據乾隆《普寧縣誌》載:“分司公館在城隍廟東即文昌閣,康熙六十年知縣羅秉琦倡捐建蓋。前為廠堂,門廊峻整,後為高閣,上祀文昌神象,其下為燕寢室。計三進共九間。凡使節經臨,皆駐於此”。又據同治、光緒年間普寧知縣張璇《重修文昌閣宮碑記》,康熙六十年,知縣羅秉琦“以文昌上應斗宿,為文章司位,非其地未足以昌文教而崇祀典也”。於是,倡捐建“於城隍廟之東偏,僻除榛蕪,爰興土木,後為高閣,上祀文昌。其下建寢室,計三進九間,是為分司公館。蓋普邑,省潮之通衢也,行李往來,多取經於此,而停驂有所,不致就居民舍,頻擾闔閭”。由此可見,文昌閣自康熙年間建成至同治年間重修,一直兩用:既是祀文昌神象之處,又兼作經臨使節停駐的分司公館。因為清代後期有郝有金等四位武勇“老爺”駐此,文昌閣又有“四老爺衙”之稱。
趑康熙六十年(1721)建,同治十一年(1872)重修至今,仍保存完整,共三進九間二天井,座北朝南,面闊13.97米、深57.6 米,地面鋪紅磚。中進大廳立四梭形巨石柱,木構架為抬梁式,屋頂是歇山頂。後進為三間(二房一廳)兩層閣樓,面闊13.35米、深8米,閣樓高8.2 米,重檐。建築風格呈莊重古樸大方。
道光十九年(1839),林則徐受命為欽差大臣來廣東查禁鴉片。他頂住清廷投降派的壓力,堅決禁毒,嚴懲販毒分子,焚銷鴉片,大義凜然,並組織官兵抗禦西方列強的武力進犯。林則徐忠正無私的高尚品質和大無畏的愛國主義精神彪炳史冊,在海內外炎黃子孫心中留下不可磨滅的光輝。林氏忠魂歸宿之處——普寧文昌閣,連年來,前來觀訪的各界人士絡繹不絕。觀訪文昌閣,人們自然而然泛起對林則徐的虔誠敬意,對製毒、販毒和侵略者的深惡痛絕。
1995年5月,在全省開展一場禁毒的人民戰爭的曰子裡,來普寧檢查禁毒工作的廣東省常委、政法委書記陳紹基在揭陽市長、普寧市領導人陪同下參觀了這處舊址。1995年6月26曰——國際禁毒曰,普寧青少年禁毒誓師大會在文昌閣舉行,進一步體現了禁毒英雄林則徐忠魂歸宿處——文昌閣這一名勝古蹟的愛國主義教育意義和歷史意義。林則徐忠正無私的高尚品質,和大無畏的愛國主義精神,吸引著各界人士來到此閣憑弔。
2006年文昌閣被修復一新,並建成普寧市林則徐紀念館和禁毒教育基地。修復後的文昌閣在整體結構上基本保持了歷史原貌。文昌閣二進廳設禁毒教育圖片展覽,後閣樓為林則徐紀念館。一樓正面懸掛匾額“乾坤正氣”,中廳中堂上,林則徐銅像神氣威嚴,栩栩如生,令人敬仰。文昌閣的東廂房是林則徐當年病逝的地方,內中陳列有林則徐的一些日常用品、用具和文房四寶等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