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昌閣(陝西省榆林市文昌閣)

文昌閣(陝西省榆林市文昌閣)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57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文昌閣位於陝西省榆林市,俗稱“四方台”,始建於清朝乾隆年間,新中國成立不久被拆毀;2005年在原址重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文昌閣
  • 建立時間:清乾隆19年
  • 台高:1.1米
  • 拆毀時間:1951年
  • 俗稱:四方台
基本信息,其他信息,

基本信息

文昌閣矗立在榆林古城步行街最南端,以其樓基平面為正方形。它建於清代乾隆19年(1754)。全樓為十字歇山頂重檐三滴水純木結構。該樓總高19米左右。樓基為4座長寬約5米的石質墩台,1.1米,全樓底層為十字形通道。樓基共有28根巨柱支撐樓體,其中有4根通天大柱豎於內側,貫通全樓上下,氣勢十分宏偉。二層樓上為文昌殿,內祀文昌帝君像;三層樓為魁星樓,內祀魁星神像。民間流傳二者均為掌管人間文運之事的神祇,備受文人學士的尊崇。該樓之興建,也反映了歷史文化名城土庶重視文化之風尚。此樓與新明樓的格局外形大同小異,只是規格略小,二者堪稱姐妹。
嘉慶17年(1810),榆林舉人、著名書法家葉蘭捐資維修樓體,各層自上而下分別懸掛葉蘭所書“五星會垣”其子葉霖所書“天下宗師”、其孫葉沅所書“文昌閣”三塊匾額,祖孫三代墨寶薈萃,彌足珍貴,在當地傳為佳話。抗戰開始,塞上廣大軍民救亡圖存活動如火如荼。1938年夏,榆林舉行了大規模獻金救國義捐。各界人士爭先恐後,慷慨解囊。愛國人士鐵匠劉振德先生豪俠仗義,將平日積蓄的200元銀洋與夫人的一對赤金耳環當場捐獻,極大推動了當地抗日救亡熱潮。抗日後援會開會表彰,並贈送“深明大義”匾額懸掛於此樓。
文昌閣文昌閣

其他信息

文昌閣,位於南大街,建於清乾隆十九年(1754),石台奠基,十字相通。樓宇有4組28根立柱,支撐樓體;樓閣分三層,頂部為十字歇山;三層樓檐分別系當地書法家葉蘭一門三代書寫的“五星會垣”、“天下宗師”、“文昌閣”匾額。
文昌閣又為當地民間傳統的“泥娃娃會”場所。從寒食節起,以此樓為中心,舉行為期3天的例會。屆時,古城眾多的手工藝人紛至沓來聚集在古樓周圍,競相展銷各自的作品,各類手工藝品琳琅滿目,異彩紛呈,美不勝收。其間,以眾多的泥塑工藝品為主體,另有名目繁多的各類木製、陶製、鐵皮、紙制、布藝等工藝品,令人悅目賞心。會上,古城內外民眾扶老攜動,爭先恐後前來趕會,熱鬧空前。尤其是少年兒童歡呼雀躍,爭購可心玩具,如逢盛大的節日。成人則倘佯於藝林之中,選購中意作品,回家裝飾居室或饋贈親友。會場內外,眾多地方應時風味小吃供遊人恣意品嘗。
文昌閣文昌閣
舊文昌閣於1951年以妨礙交通被為由輕率拆毀,近年來,政府著力構建特色文化大市,恢復古城“六樓騎街”的歷史格局,於2005年在原址上重建新樓,巍峨高聳,畫棟雕梁,流光溢彩,較之舊樓更加輝煌壯麗,實為古城南大門以內前瞻景觀,為歷史文化名城增添了亮麗的色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