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昌閣始建於明末,早期僅有樓、東亭、從北至西南的走廊和院中兩棵古柏。清同治二年節(1863)回民反清時,樓閣一時盡毀。現閣院東南角的一棵古柏為當年被燒去半麵皮而倖存下來的。清代光緒年間重建樓閣和東南廈房,其內牆壁嵌有光緒二十八年(1902)邑人王權撰《大像山文昌閣創立文社碑記》。民國十五年(1926)又增修南廂房,為卷棚頂,磚木結構,分上下兩層,底層為地藏室,上層為僧房,後牆左右皆有望窗。門兩邊有木刻聯,為民國時縣內名人宋延楨題,其子宋梓篆聯:“樓構數椽竄膝易,窗開三面會心多”。內耳房門額有籀字“共星軒”、“通帝座”,中央佛閣中所奉木雕“西方三聖”(中為阿彌陀佛、左為觀世音菩薩、右為大勢至菩薩立像)。文昌閣整個建築以四合式封閉院落為布局,東亭、北廊、西宇皆有望窗,可任意瞰視渭川風光。出後門額首籀“積上台”三字,並通甬道。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文昌閣
- 地點:甘肅省甘谷縣
- 占地面積:260.9平方米
- 始建年代:明末清初
地圖信息
地址:天水市甘谷縣大像山鎮五里舖大像山內
![地圖信息](/img/8/6cd/56fa5f5eb5eb941ba30d96c41db1.jpg)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