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制沿革
郭城驛鎮: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漢朝時期為:祖厲縣治,是絲綢之路北線之要衝,歷史上煉嚷曾經商賈雲集,集市繁華;
新石器時代就有人類活動。《禹貢》中屬雍州。殷、周為西羌所居。戰國至秦屬北地郡。
公元前一一二年,漢武帝西巡到此。《漢書.武帝記》載;“(元鼎)五年冬十月,行幸雍,祠五疇,遂逾隴,登崆峒,西臨祖厲河而還”。
三國時屬魏地,隸武威郡。
魏晉以來,會寧之地陷於荒蕪。西晉初廢祖厲縣。惠帝永寧元年(301年),涼州刺史張軌在涼州(今武威)近側另設祖厲縣,後遷縣於郭城驛故地。
東晉十六國時,祖厲縣前後隸屬前涼、前秦、後涼、後秦、西秦5個政權。
唐朝時期,會州所轄會寧、烏蘭二縣。貞觀八年(634年)改會州為粟州,同年又復名會州,屬關內道。玄宗天寶元年(742年),改會州為會寧郡。代宗廣德元年(763年)陷於吐蕃,更名“汝遮”。
宋屬會州敷川縣。宋仁宗明道元年(1032年),党項人克會州趨淋海,地屬西夏。神宗元豐五年(1082年),收復會州,屬熙河蘭會路。哲宗元符二年(1099年),築起會州新城(即今敦蝦蟆古城)。徽宗崇寧三年(1104年),在州治置敷州縣。宣和中(1120年)嘗置刺羌城於今翟家所鄉張城堡村,時稱“甘泉堡”。宗靖康元年(1126年)陷於金,金即在甘泉堡置西寧縣(今張城堡西寧古城)。至此,今會寧縣境內同時有兩縣(敷州、西寧)、一州(會州)。
金宣希記簽才宗貞祐四年(1216年)十月,升西寧縣為西寧州,仍屬會州,後又降州為縣。宣宗興定四年(1220年),西夏占會州。宣宗元光二年(1223年)金人收復會州。元順帝至正七年(1347年),並縣入州,屬鞏昌槓鞏燥路,隸陝西行省;至正十二年(1352年),因會寧地震嚴重,“詔改會州為會寧州”。
金新會州治金宣宗貞祐二年(公元1214年)改名為新會州;據《金史》載,金末名將郭蛤蟆不歸順元朝,獨守此城十三年,率將士奮力死戰,無一人肯降,最後赴火自焚,後人感其忠勇,遂稱此城墊局和鑽為郭蛤蟆城。
明朝時期,明正統五年,在清涼山下築城棵汗請;設立驛站,郭城驛由此而得名。
民國時期,1936年,中國工農紅軍在此地建立抗日農民協會。
解放初期,在郭城驛設立郭城區;
1983年7月,郭城驛建鄉;
2000年撤鄉建鎮,被建設部確定為部級小城鎮試點鎮,省級綜合改制示範鎮和重點建設鎮,曾多次榮獲省、市、縣先進單位稱號。
行政區劃
郭城驛鎮轄區總面積329平方公里,耕地8.8萬畝,全鎮轄馱營、紅堡子、郭城、新堡子、小羊營、大羊煮迎匪營、八百戶、腰井、黑虎、扎子塬、葉灘11個行政村;祥和、清涼、古城、新城、園藝場5個社區;共有65個村民小組,10個居民小組,全鎮總人口50462人,其中鎮區常駐人口28965人,常駐人口城鎮化率57.4%。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郭城驛鎮:位於位於北緯36°13′,東經104°52′。地處靖遠縣南部,會寧縣北部,距離靖遠黃河36公里,距離會寧縣城75公里。東接土高山鄉,西接
頭寨子鎮,南靠
河畔鎮,北臨靖遠縣
大蘆鄉,屬於黃河灌溉區;是靖會電灌工程的主要受益地帶。
地貌
河谷平塬地貌:此地貌分布於祖厲河及其支流祖河、厲河、關川河、土門峴河兩側,為寬窄、長短、高低各異的三級河谷階地,呈樹枝狀嵌入梁峁丘陵之間。海拔1400—1800米。郭城川、城川、甘溝川等七川為典型河谷平原,高出河床1—3米的一級階地為河灘,寬數米至數百米,為排洪區;高出河灘10—30米的二級階地為川地,地勢平坦,寬數百米至3公里;高出川地10—30米的三級階地為坪台地,斷續分布於川道兩邊。階地多由第四級沖積、洪積物組成,黃土層厚,土質較好。
清涼山:矗立於關川與新堡子川之間,山脈屬華家嶺余脈,呈南北走向。
自然氣候
海拔1500m~1600m之間,年平均氣溫8.7℃,年最高氣溫37.5℃,年最低氣溫-29.4℃,夏季均溫20.9℃,日照時數達2226.6小時,全年無霜期173天,年平均降雨量312.8mm,年平均蒸發量1728mm。
水系
祖厲河:黃河上游支流。位於中國甘肅省中部,蘭州市東側。源出會寧縣南華家嶺,北流經會寧縣、靖遠縣入黃河。因流域地層含鹽鹼較多,水味苦鹹,故又稱苦水河;河水含沙量較高。
關川河:祖厲河支流在甘肅省中部、上游分東西二支: 東河源於通渭縣華家嶺,西源於定西縣內官營胡麻嶺,兩河在定西縣城關鎮匯合為關川河。西北流過嶺口釋後,逐漸轉為東北入會寧縣境,至郭城驛鎮祖厲河。全長208.8公里,流域面積3457平方公里。年徑流量0.56億立方米,有80%集中在5~10月。水質苦鹹,水源靠夏季降水補給。流經黃土高原丘睦溝壑區,植被稀少,水土流失嚴重,年輸沙里1850萬噸,河流最大含沙量每立方米高過1 250公斤,兩河交匯注入靖遠黃河。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郭城驛鎮位於會寧縣北部,轄區總面積329平方公里,耕地9.468萬畝(其中水澆地4.098萬畝、旱地0.89萬畝、砂田4.48萬畝)
郭城驛鎮農業現有耕地8.1萬畝,其中水澆地5.2萬畝,旱山地2.9萬畝,土質肥沃,平整開闊,氣溫、降水、日照等氣候因子配合良好,農、林、牧、副全面發展。現有反季節種植日光溫室300座;塑膠大棚1500座;大田蔬菜種植面積已達6000畝;菜用型早熟洋芋種植面積近4萬畝;砂田籽瓜種植3萬畝;養羊戶達1700戶。
生物資源
郭城驛鎮植物品類較多,並有豐富的中藥材分布。動物有狐、兔、野雞、錦雞、野鴨、鴛鴦、蛇、鼠等;
城鎮交通
2009年11月甘肅省提出建設"蘭白(蘭州和白銀)一小時經濟圈"。屆時郭城驛鎮處於
蘭白都市經濟圈內;
2014年針對原有的省道207公路因交通量劇增,大重型車輛增多,進行改建拓寬。新建國道G247路基寬度12米,為“雙向四車道”。
郭城驛鎮汽車站:開通了去會寧縣城,白銀市。及省會蘭州的班線,交通便捷。去會寧縣城及白銀市;20分鐘一個班次。去省會蘭州始發地:郭城驛鎮 班次:新堡子-蘭州,4個班次;始發地:蘭州 班次:蘭州-新堡子,2個班次;經過靖遠縣,白銀市。行駛路線:247國道,白蘭高速。
人口民族
郭城驛鎮總人口50462人,其中農業人口8086戶31093人。鎮區常住人口28965人,城鎮化率57.4%。全鎮沒有貧困村,共有建檔立卡戶188戶872人,貧困發生率為2.8%,已脫貧95戶412人,其中2018年脫貧16戶67人,貧困面下降為1.48%。有漢族,回族等民族。
政治
郭城驛鎮領導班子成員名錄(截止2019年)
黨委書記:張兆翻
人大主席:陳孝武
鎮 長:魏建新
副書記:任 毅(1月止) 王 寧(1月任)
紀委書記:王 寧(1月止) 陳 勇(2月任)
副鎮長:盧雄飛、楊維兵、陳 介
武裝部長:張寶通
黨建辦主任:秦曉偉
經濟概況
綜合
2018年全鎮主要經濟指標:農業生產總值達2.95億元,同比增長10.1%;第二產業總產值達5.34億元,同比增長8.9%;第三產業總產值達2.31億元,同比增長10.3%,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452元,同比增長10.5%。
2019年全鎮人均純收入10950.5元。
郭城驛鎮是會寧縣北部區域經濟中心,是全縣最大的農產品集散地;農貿市場、布匹市場、蔬菜市場、小雜糧市場.在會寧縣城鎮建設“三點一線”體系中,所形成的“窪地效應”,帶動整個會寧縣北部經濟崛起和騰飛的增長極。實施了道路、排水、綠化和亮化、集中供熱、文化廣場、百貨市場、建材市場、商住樓等基礎設施建設。農業的保收優勢和小城鎮的輻射作用。
鎮財政包乾基數以2006年度為準,5年不變,超收全留,欠收不補,自求平衡。 將預算內、預算外收入統一納入財政管理,規範收支行為,對鎮屬單位的各種收費全部納入鎮財政管理,並根據各單位支出需要,由鎮財政統一按預算撥付。
實行費改稅制度。鎮屬各單位各種收費(含附加費)改為財稅部門征管。企業管理費、衛生、治安管理費按國家現行政策徵收。水資源按照
《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規定徵收。同時,逐步清理收費項目,在不低於歷年平均收費水平的基礎上,簡化費目,為"費改稅"創造良好的條件。
支持小城鎮基礎設施建設,每年鎮級財政支出中安排一定比例資金用於小城鎮公共設施建設。
第一產業
2019年農業生產總值達2.57億元。
認真貫徹落實市縣“兩園兩率兩節點”產業脫貧攻堅行動部署,搶抓國道247線經濟帶建設機遇,以“三園一優”(瓜園、果園、菜園,優質高效)產業結構調整為抓手,著力打造蘋果蔬菜產業園(
紅堡子村、
新堡子村、大羊營村)、瓜果蔬菜產業園(馱營村、小羊營村)、砂田瓜類產業園(
扎子塬村、腰井村、
黑虎岔村)和林果養殖產業園(郭城驛村、葉家灘村、
八百戶村)四大特色產業園,在國道247線沿線建成4200畝(其中馱營村900畝,紅堡子村1000畝,葉家灘村250畝,
新堡子村500畝,郭城驛村850畝,
清涼社區100畝,小羊營村600畝)優質蘋果基地。在紅堡子、小羊營兩村建成1180座590畝(貧困戶188戶752座376畝)高架大棚基地,西紅柿年產量3000噸,年銷售收入達 600萬元,貧困戶實現淨收入55.08 萬元;砂田西瓜年產量130 噸、年銷售收入13萬元,貧困戶實現淨收10.19萬元。在國道247線沿線建成3000畝露天高原夏菜種植基地;在小羊營村建成200畝花椒良種繁育基地和800畝良種栽培示範園。在扎子塬村建成2萬畝砂田西瓜種植基地,年產量達50000噸,戶均收入5.8萬元。(數據來自2019年《會寧年鑑(2019)》)
第二產業
2019年,第二產業總產值達4.03億元。
草畜產業:以祥源種羊繁育場為龍頭,採用先進技術不斷改良品種,帶動種羊發展。以康之源、金玲、億源等養殖企業為龍頭,發展壯大奶牛、肉牛產業。新建養殖場8個(其中:羊5個,豬2個,雞1個);新發展養殖戶180戶(其中:羊65戶,牛12戶,雞25戶,豬78戶);組建養殖專業合作社12家。
以強化綠化基地建設為核心,著力改善生產生活環境,加強全縣植樹造林示範基地建設。郭城驛鎮積極探索,不斷創新,依託扎子塬村廣闊的地域資源優勢,綠化工作實現由以前的點、面綠化向綠化基地的轉變。以全力打造全縣綠化示範基地為契機,精心組織,嚴格標準,以栽植一片、成活一片為目標,全力開展植樹造林工作。廣泛宣傳動員,形成人人參與綠化工作、人人支持綠化工作的良好氛圍。郭城驛先後組織鎮、村幹部150餘人,學生1200餘人,民眾460餘人進行義務植樹,利用一個月時間栽植苗木3.5萬餘株(其中:刺槐2萬餘株)。
第三產業
2019年,第三產業總產值達4.18億元
郭城驛鎮工業集中區:2010年10月,經白銀市機構編制委員會批准設立,規劃建設面積356.18公頃。分南北兩個片區,南部片區占地面積252.95公頃,規劃為工業區;北部片區占地面積103.23公頃,規劃為綜合服務區,截止2018年底,郭城工業集中區實際控制面積123.7116公頃,合1855.67 畝。累計已完成基礎設施建設土地面積11.884公頃,合178.26畝。累計已批准企業用地面積為13.4公頃,合201畝。期末實有企業9家,從業人員910人。
2018年以來,郭城工業集中區管委會在縣委、縣政府的領導下,在相關部門的支持與配合下,緊緊圍繞縣委、縣政府的重點工作,打基礎、謀發展、樹形象,以園區建設為中心,招商引資為重點,最佳化環境為手段,強力推進特色工業園區建設。截至12月底,集中區完成工業總產值 4.41億元,同比增長25.3%;地區生產總值1.2億元,同比增長19%;完成工業增加值0.77億元,同 比增長20.8%;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07 億元。新增就業崗位70個,實現就業人員1050 人。全年完成招商引資引資任務1.6億元。
郭城工業集中區綜合服務區引進的項目有:康源大酒店項目,占地面積28畝,總投資4500萬,規劃建築面積1.5萬㎡;康源住宅小區項目,占地面積約為40多畝,總投資 7368萬元,建築面積55798.56 ㎡,住宅406套,商鋪104間;向陽春集中供熱項目,占地面積20畝,總投資3600萬元;甘肅鼎新加氣站項目,占地面積20畝,總投資2200萬元,一期籌建CNG加氣裝備,設計規模為日供氣量2萬m,LNG加氣(大車)裝備。
集中區內擁有65萬立方米的水庫和6KV的輸(變)電站,商貿繁榮。郭城工業集中區規劃總面積348.387公頃,正在全力建設以農產品加工、高效養殖、礦產資源開發為主的新型園區,近期規劃發展以農產品加工業和建材業為主的勞動密集型工業。遠期規劃吸納現代技術產業,以現代加工業為主導產業,農產品加工、建築材料生產及高效養殖為主,並成立了服務入駐企業的郭城工業集中區管理委員會。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郭城驛鎮現有各級各類學校18所,其中:縣職專1所(縣級單位),初級中學2所,鎮中心國小1所,村中心國小7所,教學點3所,幼稚園4所(其中民辦3所)。在校學生4828人,教職工454人。(截止2018年數據)
職業教育:
會寧縣職業中等專業學校(郭城農業中學);位於會寧縣北部的郭城驛鎮是一所省級重點職業高中,市級重點中專。始建於1975年,1994年被省教育廳批辦為職業中專,1995年通過職業中學省A級評估驗收。會寧職業中等專業學校改辦於1982年,由教育新城校區和郭城校區組成。
醫療事業
全鎮已建立居民健康檔案33895份,建檔率98.23%,全部實行電子化管理。免疫規劃各種疫苗接種率均在96%以上;各醫療衛生機構傳染病報告率、報告及時率及合格率均達到100%;全鎮0-6歲兒童系統管理率92.22%,孕產婦系統管理率96.2%,住院分娩率為99.38%。規範管理高血壓患者2490人,糖尿病患者338人,65歲以上老年人2696人,重性精神病患者96人,殘疾人289人,規範管理率均達到95%以上;為2萬餘人開展了中醫適宜技術及中醫健康指導,為15000餘人進行了中醫體質辨識、干預、施膳施治,累計受益民眾達60%以上。堅持把健康教育作為一項投資少、收益大、見效快的民心工程來抓,緊緊與民眾健康需求相結合,建立“兩進村四到戶”健康教育機制。一是“兩進村”:健康文化牆、“健康沙龍”進村。整理匯集常見病預防治療知識、急救知識、保健歌訣、民間單驗方、食療及中醫適宜技術等內容刷寫健康文化牆,現已建成104塊,建設面積達490平方米以上,衛生宣傳標語刷寫26條,其中村級健康文化牆覆蓋率達100%,刷寫、噴繪9塊,建設面積達220平方米,鄉鎮健康文化牆覆蓋率為100%,方便村民學習套用。利用農閒時間組織村民開展“健康沙龍”49次,累計收益人次4795人次,更新固定宣傳欄39次,個體化健康諮詢2000多人次。二是“四到戶”:健康工具保健包、健康教育服務袋、居民保健手冊、6項食療防病治病方法到農戶。累計為城鄉居民配發健康保健工具包3657個、健康教育服務袋7864份、保健手冊7236冊,轄區居民基本掌握食鹽保健袋、芹菜降血壓等6項常用食療方法。三是依託農民健康促進協會開展健康促進活動。成立農民健康促進協會,協會會員組織村民開展健康促進活動,吸收會員120人,制定會員章程,為其協調活動場所、配備文體健身器械。四是開展創建健康村“長壽老人”評選活動、“控煙、控鹽、控油、合理運動”等健康促進活動。已創建健康村1個,評選出“長壽老人”20戶。五是組織工作人員對已創建健康村開展了評估工作,評估顯示城鄉居民的健康教育知識知曉率由2009年的38.9%增加到58.5%,健康行為形成率由28.6%提高到53.9%。
科技事業
科技工作效果顯著,廣大民眾的科技推廣意識不斷增強,經濟發展的科技含量不斷提高。基礎設施建設得到加強,實現了“村村通公路”目標,改造了農村電網,接通了有線電視光纖傳輸網。文化、電視、通信及社會事業全面發展,大力發展文化、體育、廣播電視事業,有線電視入戶率達到90%。
社會保障
在逐步完善新城社區各項工作良好運行的基礎上,由社區統一經辦全鎮幹部、職工、農民、個體工商戶等人員養老、醫療、住房等社會保障事業,並根據不同情況,建立城鄉有別的養老保險制度。對有固定收入的居民,實行強制養老保險;城鎮職工建立以社會統籌和個人帳戶相結合的養老保險制度,逐步擴大社會養老保險覆蓋面。
郭城驛鎮實施供、排水管網建設,鋪設φ=1米,長4000米的排水、供水管道各一條,安裝管網檢查井110眼,安裝街道路燈272盞,綠化街道1200平方米,新建鎮區公共廁所5座,垃圾台80處,垃圾箱56個,配備2台垃圾清運車,聘15名清潔員,改善鎮區環境衛生。改造葉灘、黑虎、小羊營三村的老化陳舊泵房3座,襯砌渠道累計達到320公里;全面完成紅堡子新農村試點建設;每年新修建通村道路48公里,硬化村組道路5公里。利用新堡子安全飲水項目的實施,鋪設通村通組自來水主管道及通戶分管道,使自來水通戶率達90%。提高馱營村洋芋交易市場營運能力。落實"一池三改"沼氣項目6000戶。
政治體制
市場機制
工商、公安、稅務等部門管理市場的職能,創造平等的競爭環境,形成統一、開發、公開、有序的大市場,落實一批優惠政策對在規劃市場內經營的商戶,鎮政府在收費方面給予優惠。
引進商戶到市場內經營的,對引進資產規模在10萬元以上的,鎮政府按投資額0.5-2%獎勵。
對在小城鎮投資10萬元以上的商戶,鎮政府除提供價格優惠的住房外,優先辦理從業人員家屬的城區落戶手續。
鎮政府為進入市場經營商戶疏通各種渠道,提供優質服務,保證商戶有一個良好的外部經營環境。
土地管理
在土地行政主管部門的指導監督下,按照統一規劃、統一征地、統一開發、統一出讓、統一管理的方針,除法律規定可以劃撥的用地項目外,均應有償使用。小城鎮現有建設用地的有償使用收益,除上繳中央財政部分外全部留給鎮級財政,統一用於小城鎮的開發和建設。進入試點鎮的投資者依法取得土地使用權後,允許開發經營土地,獲得收益,並依法轉讓、出租、抵押土地使用權。投資者一次性繳納土地出讓金有困難的,經批准在3-5年內分期付清,試點鎮開發荒山、荒地用於農林牧業生產的,減半或免徵土地出讓金,用於工業生產的減收15%的土地出讓金。
戶籍管理
根據公安部及省公安廳的政策,在小城鎮有合法穩定的非農職業或者已有穩定的生活來源,同時有合法固定的住所,並且居住已滿兩年的人員,可以在小城鎮辦理城鎮常住戶口,並保護進入鎮區人員興業安居的合法權益。對辦理了城鎮常住戶口的,在子女入學、就業、參軍、社會保險等方面享受城鎮居民的同等權利和義務。辦理了城鎮常住戶口的農民願繼續保留原有責任田的,派出所在進行戶口登記時必須註明,以便管理。要求返回農村的,允許返回成為農村戶口。在小城鎮開店、務工、從事建築、安裝、聯營、運輸、服務行業等,但不要求落戶的暫住人員,憑本人身份證,採取用人單位、鎮管委會及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管理相結合的辦法,經審查批准,由公安部門戶口登記機關按規定登記造冊,發給
《暫住證》或《寄居證》。
水利設施
靖會電灌工程
白銀市靖會電力提灌工程(
靖會電灌工程):是我省中部乾旱地區大型骨幹水利工程之一,工程位於靖遠縣南、會寧縣北的祖厲河二級階地和兩側塬區,屬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地形,灌區北起靖遠城西黃河右岸(在城西4km黃河右岸設總乾一泵站提水),南至會寧縣城,東至靖遠縣三場塬和會寧縣白草塬,西抵會寧縣頭寨鎮,海拔高程在1400—1900m之間,靖會灌區屬隴西黃土高原的一部分,地勢大致由東南向西北傾斜,灌區內土地面積127萬畝,耕地面積約90萬畝,其中川地、塬地約38萬畝,設計灌溉面積30.42萬畝。灌區境內土層深厚,土壤疏鬆肥沃,適宜灌溉,是發展灌溉農業的好地方。靖會工程經過三十多年的建設和發展,已發展有效灌溉面積25.26萬畝,使靖南會北昔日荒蕪的土地變成了主要的產糧區,截至2008年已累計增產糧食16億kg,人均產糧和純收入分別達到509kg和2630元,灌區內
會寧縣北部的灌溉面積為16萬多畝,不足全縣耕地面積的10%,而糧食產量達到全縣的43.5%,產值達47.6%,灌區民眾徹底擺脫了貧窮,解決了溫飽,灌區內集市貿易、商務流通、民營企業、文化教育事業蓬勃發展,農業機械化水平不斷提高,人民安居樂業;另外,該工程也是靖南會北地區人飲安全項目的水源工程,通過節水改造,利用節餘水量,基本解決了周邊極度乾旱地區10.8萬民眾的吃水難問題;在灌區林網化建設的帶動下,大力發展生態工程,已累計植樹2349萬株,林業覆蓋面積達4.8萬畝。灌區既是重要的糧食生產基地,也是該地區民眾生產生活的
“生命工程”,工程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都非常顯著。民眾形象地把靖會工程譽為七十年代的“救命工程”,八十年代的“脫貧工程”,九十年代的“致富工程”,本世紀的“小康工程”。
信息建設:已敷設光纜184.32Km,建成了一個中心機房和19個光端站。通信工程分二期實施完成,一期工程為武漢烽火公司設備,2003年底投入運行,二期工程為重慶普天公司設備,2004年底投入運行。通信系統由一個數字程控交換機(HJD04-D、512線)和兩套光傳輸設備構成,實現了灌區電話、網路數據的傳輸。
水文站
祖厲河郭城驛水文站:是國家重要站,位於會寧縣郭城驛鎮,地理坐標東經104°45′,北緯36°43′,至河口距離45km,站址以上河長142km幹流平均坡降2.55‰,流域面積5473平方公里,是中部乾旱黃土山區水文區域代表站。1956年10月設站翌年觀測。現測驗項目有降水、蒸發、水位、冰凌、水面,流量、含水量、水文調查等。管理雨量站8處,洪水調查斷面6處。承擔向省防汛辦公室、
白銀市防汛辦公室和青銅峽水電廠拍發雨水情信息的任務。該站1959年8月3日發生了百年一遇的大洪水,在斷面設施沖毀的情況下,全站職工團結奮戰,想方設法搶測洪水,實測得洪峰流量為1230立方米/秒並及時向下游有關部門發布了水情預報,為組織防汛抗洪贏得了時間,將損失減少到最低限度。
引洮一期會寧供水工程
引洮一期會寧供水工程:概算總投資8.79億元,水源工程由引水渠道和輸水總乾管兩部分組成,起點為定西市魯家溝鄉政府所在地引洮二乾渠末端,二乾渠渠線沿關川河延伸至石峽進口處,採用隧洞方式穿越石峽段,到達頭寨子鎮河坪組。配水工程主要包括河坪、新堡子兩座水處理廠和李家塬、劉家寨子、草灘、土高山、塬邊等5個配水管網工程。年總引水量2305.61萬立方米,工程供水總量2041萬立方米/年。
新堡子水廠
新堡子水廠:位於清涼山山腳。工程主要包括新莊塬、大溝兩處集中供水工程和雨水集蓄利用工程,總投資3802萬元
歷史文化
郭城驛鎮,歷史悠久,文化燦爛。
西漢築城,為祖厲縣治。唐為治。金為新會州治,元州治移今會師鎮,改稱郭城。明正統五年(1440年)設驛站,改今名。
是絲綢之路北線之要衝,歷史上曾經商賈雲集,集市繁華,歷史人文積澱深厚。早在西漢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漢武帝西巡至祖厲,曾登上清涼山一覽三川形勢,在風嶺山上留下了漢武台的遺蹟。漢唐以來,絲綢之路橫穿於清涼山腳下,商旅往來,駝隊絡驛不絕,是連線歐亞大陸的一條重要孔道。
金宣宗貞祐二年(公元1214年)改名為新會州,據《金史》載,金末名將郭蛤蟆不歸順元朝,獨守此城十三年,率將士奮力死戰,無一人肯降,最後赴火自焚,後人感其忠勇,遂稱此城為郭蛤蟆城,明正統五年,於此設立驛站,郭城驛由此而得名。
清涼山矗立於關川與新堡子川之間,郭蛤蟆古城、將軍點將台、郭蛤蟆城,等遺址猶存,並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剪紙、刺繡等民間文化經久不衰,民間傳說源遠流長,民間文化活動豐富多彩。
歷史遺址
郭城驛遺址修建於明代,位於會寧縣郭城村北社祖厲河東岸台地上,城平面呈正方形,邊長310米,面積96100平方米,門南北對開,有瓮城,現僅存北門瓮城。城四角有墩,為邊長15米見方,現僅存西北角和西南角二墩; 城牆四面各有馬面2個,將城牆基本分成相等三部分,現僅存北城牆和西城牆各兩個馬面。現存城牆僅餘西牆310米,北牆約230米,其餘基本坍塌。牆基寬17米,頂寬5米,夯層厚9厘米,殘高8米。該遺址對研究會寧史志有重要價值。1988年會寧縣人民政府將其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019年2月22日公布為白銀市第一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宗教
民歌戲曲
黑虎古調屬於郭城驛鎮
黑虎岔村。明朝初年,流落於會寧縣黑虎岔村的元朝皇室家族能歌善舞,在與漢民族的融合中,蒙古長調漸漸融進了漢族秦腔、眉戶唱腔的元素,變成了短調,形成了獨具蒙漢民族融合特色唱腔的黑虎古調。黑虎古調原來有曲目360多個,但如今大部分已經失傳。2013年,黑虎岔村委會在縣、鎮政府的支持下,發起了保護和傳承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行動。村上成立黑虎古調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領導小組,動員在世的幾位古調藝人整理挖掘曲目,在原有曲目的基礎上,創作了部分現代曲目。
風景名勝
郭蝦蟆城
郭蝦蟆城遺址:位於甘肅會寧縣郭城驛鎮新堡子村西面,北宋元符二年(1099年)建,稱會州城,金代貞祐初年,遷會州州於此,稱新會州。金哀宗天興三年(1234年),金元帥郭蝦蟆孤城抗元三年,城破舉家自焚,死節於此。後人念其忠烈,稱其城為“郭蝦蟆城”。城垣內一外二,壕塹三道,夯土築成,內城南牆殘長360米,北城牆殘長172米,東城牆殘長444米,並有瓮城,西半部已被祖厲河沖毀。
1982年,會寧縣人民政府將該城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1993年省政府將其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2006年8月8日重新公布為甘肅省文物保護單位。
清涼山寺
清涼山寺:是一座歷史悠久的西部古寺,坐落於甘肅省白銀市會寧縣郭城驛鎮的清涼山上,位於北緯36°13′,東經104°52′。寺院所處山脈屬
華家嶺余脈,呈南北走向。東有祖歷河,西有關川河。雙河在山腳下交匯後流入黃河。清涼山歷史人文積澱深厚,早在西漢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寺院主山總面積1300餘畝。山下海拔1552米,絕對高程118米。山上植物品類較多,並有豐富的中藥材分布。動物有狐、兔、野雞、錦雞、野鴨、鴛鴦、蛇、鼠等,寺院所在地山脈由鳳嶺、香爐峰、玉皇嶺、筆架山、饅頭山五座主峰組成。呈蒼龍回首,鳳展單翅山形。 清涼山寺歷史悠久,寺院下面的古鎮為歷代交通要道和軍事重地。名震中外的絲綢之路中大路就從寺院下通過。清涼山開山於唐僖宗中和二年(884)並建寺,已有上千年之悠久歷史。宋朝于山下設定青蘭納心寨,充分顯示了該山該地在政治、軍事上的重要性。金占領西北後,在斯地設新會州以領一縣四堡寨,直至元初城被焚毀。明正統二年(1441年)在寺院下築城設定郭城驛站,直到清末。 清涼山峰巒毓(yu)秀,風景幽雅,歷代不乏名人登臨,漢武帝登山覽勝而留漢武台,郭蝦蟆守城盡節命名郭城驛。劉一明結庵講道,王言倫築台讀書,范振緒登山嘆彩畫絕綸,徐向前揮師經此北上抗日。
會州博物館
白銀會州博物館暨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王家文化大院)創建於2000年,位於會寧縣郭城驛鎮的中心地段紅堡子村,是集博物館、紅軍長征紅堡子紀念館、王瀚紀念館、圖書館、美術館、靖會電灌水利工程紀念館、中華孝道文化講堂及演藝放映廳等於一體的綜合鄉村文化大院;是集古陶文化、紅色文化、民俗文化、戲曲文化、土堡文化、廟宇文化等於一體的多元文化中心。
文化大院2014年白銀市宣傳部確立為市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會寧團縣委確立為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會寧縣體育局確立為鄉村傳統體育健身項目傳承基地,王家文化大院常年免費開放,開展愛國主義教育。
2014年12月甘肅省文物局獲批並報國家文物局備案成立,進入全國博物館名錄;
2016年省文物局評定為甘肅省示範性博物館,被甘肅省政府確立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黑虎岔村廟灣濕地
黑虎岔村河段黑虎岔河途徑廟灣處有一自然泉眼,泉水稍鹹,可飲用。泉水源源不斷的從地底溢出來,形成一方水塘,水塘內生長著茂密的蘆葦和毛拉等水生植物,以及上萬尾大小魚類,水塘周圍分布著一塊人工林,形成一塊濕地,濕地內有野雞、野鴨、白鶴、錦雞等禽鳥出沒,形成一套完整的生物鏈,面積約一平方公里的沼澤濕地,稱為廟灣地。濕地由於泥岩上翹,地下徑流露出地面而形成。濕地隔河相望的是緒龍山善緣寺。
著名人物
郭蝦蟆(1192年—1236年),又名郭斌。會州(今會寧)人。他家世代為保護家園的射手。金宣宗時,他與兄祿大都以善射而應募從軍。興定初年,祿大因軍功卓著,被遙授同知
平涼府兼
會州刺史,進官一階,賜姓顏盞,鎮守會州,蝦蟆隨兄在軍中。後屢立戰功,得到金哀宗的重用。金亡後三年,郭蝦蟆仍舊困守孤城,戰到了最後一刻,自焚而死。
萬寶成,字玉田,郭城驛人。清光緒三十年甲辰科進士。三十二年(1906年)東渡日本,就讀於早稻田大學法政速成班學習政治法律。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畢業回國,任戶部主事。民國建立,任山西定襄縣知縣。期間,鼓勵農桑,興辦教育。時有少數人以傳教名義,詐欺錢財,他查實後予以處理,深得民心。離任時,民眾贈“萬民傘”稱頌懷念。民國二年(1913年)當選為第一屆國會參議院議員。後無意仕途,閒居北平。三十二年(1943年)病逝北平寓所。
趙世傑,(1920-1975),郭城驛鎮黑虎岔村人。1936年10月參加中國工農紅軍西方野戰軍。1938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班長、醫務主任、衛生隊長、供應科長、所長,平原軍區後方醫院院長,湖西軍分區後勤科長、洛寧軍分區行政經濟管理科長,濟南軍區總醫院副院長,洛寧軍分區後勤部長等職。曾參加消滅日軍第6師的戰鬥和平型關戰役,兩次負傷。在濟南軍區總醫院任職期間親自為患者診斷治療,掌握了中西醫結合醫療技術。1975年8月7日在濟南逝世,山東省軍區政治部於1975年8月14日批准其為革命烈士。
當地特產
| 壓砂地硒砂瓜 郭城驛鎮的砂田西瓜因品質優良而聞名。主要產自 扎子塬村、 黑虎岔村、腰井村、馱營村等地。旱塬山區具有種植砂田西瓜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光照充足,具有地域優勢,極適合鋪砂種植西瓜,藉助日照和溫差的優勢,讓砂礫縫裡長出了品質獨一無二的砂田西瓜。旱山塬區環境無污染,土地無殘留物,生態環境良好,生產的砂田西瓜質優味美,皮薄瓤沙,甘甜爽口,含糖量高,深受廣大消費者和商家的青睞,產品遠銷山東、上海、北京等地,市場前景廣闊。2018年全鎮種植砂田西瓜(籽瓜)種植3.6萬畝。 |
| 高原蘋果 2018年,栽植優質蘋果4200畝。郭城驛鎮的蘋果以色澤鮮艷、果面光潔、質細汁多,酸甜適度,口感脆甜、硬度強、貨架期長、極耐儲藏和長途運輸而著名。權威機構研究表明,蘋果最佳種植地帶是北緯34º-37º,會寧地處北緯35.72º,種植蘋果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會寧是蘋果的優生區,種植蘋果具有悠久的歷史。由於海拔高、晝夜溫差大、日照時間長,沒有工業污染,所產蘋果以品質優而享有盛譽; |
| 高原夏菜 會寧縣發展高原夏菜有著獨特的地理優勢和優越的自然條件,荷蘭豆、無籽西瓜、西紅柿、花椰菜遠銷英美、歐盟等國家和地區以及國內福建、廣東、浙江、四川等地。縣內不同海拔區域可生產不同蔬菜品種,達30多個種類200多個品種。錯期梯次安排蔬菜播種,可從每年5月下旬到10月初持續供應,實現蔬菜生產在區域、時間、品種等多個層次的合理最佳化配置,從數量、質量和品種上能夠滿足不同消費群體的需求。2018年,郭城驛鎮發展蔬菜種植6500畝(其中日光溫室100座200畝、塑膠大棚2000座1000畝、露地蔬菜5300畝),新建年繁育蔬菜種苗300萬株以上基地2個。 |
城鎮名片
民國時期,1936年,中國工農紅軍在此地建立抗日農民協會。
解放初期,在郭城驛設立郭城區;
1983年7月,郭城驛建鄉;
2000年撤鄉建鎮,被建設部確定為部級小城鎮試點鎮,省級綜合改制示範鎮和重點建設鎮,曾多次榮獲省、市、縣先進單位稱號。
行政區劃
郭城驛鎮轄區總面積329平方公里,耕地8.8萬畝,全鎮轄馱營、紅堡子、郭城、新堡子、小羊營、大羊營、八百戶、腰井、黑虎、扎子塬、葉灘11個行政村;祥和、清涼、古城、新城、園藝場5個社區;共有65個村民小組,10個居民小組,全鎮總人口50462人,其中鎮區常駐人口28965人,常駐人口城鎮化率57.4%。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郭城驛鎮:位於位於北緯36°13′,東經104°52′。地處靖遠縣南部,會寧縣北部,距離靖遠黃河36公里,距離會寧縣城75公里。東接土高山鄉,西接
頭寨子鎮,南靠
河畔鎮,北臨靖遠縣
大蘆鄉,屬於黃河灌溉區;是靖會電灌工程的主要受益地帶。
地貌
河谷平塬地貌:此地貌分布於祖厲河及其支流祖河、厲河、關川河、土門峴河兩側,為寬窄、長短、高低各異的三級河谷階地,呈樹枝狀嵌入梁峁丘陵之間。海拔1400—1800米。郭城川、城川、甘溝川等七川為典型河谷平原,高出河床1—3米的一級階地為河灘,寬數米至數百米,為排洪區;高出河灘10—30米的二級階地為川地,地勢平坦,寬數百米至3公里;高出川地10—30米的三級階地為坪台地,斷續分布於川道兩邊。階地多由第四級沖積、洪積物組成,黃土層厚,土質較好。
清涼山:矗立於關川與新堡子川之間,山脈屬華家嶺余脈,呈南北走向。
自然氣候
海拔1500m~1600m之間,年平均氣溫8.7℃,年最高氣溫37.5℃,年最低氣溫-29.4℃,夏季均溫20.9℃,日照時數達2226.6小時,全年無霜期173天,年平均降雨量312.8mm,年平均蒸發量1728mm。
水系
祖厲河:黃河上游支流。位於中國甘肅省中部,蘭州市東側。源出會寧縣南華家嶺,北流經會寧縣、靖遠縣入黃河。因流域地層含鹽鹼較多,水味苦鹹,故又稱苦水河;河水含沙量較高。
關川河:祖厲河支流在甘肅省中部、上游分東西二支: 東河源於通渭縣華家嶺,西源於定西縣內官營胡麻嶺,兩河在定西縣城關鎮匯合為關川河。西北流過嶺口釋後,逐漸轉為東北入會寧縣境,至郭城驛鎮祖厲河。全長208.8公里,流域面積3457平方公里。年徑流量0.56億立方米,有80%集中在5~10月。水質苦鹹,水源靠夏季降水補給。流經黃土高原丘睦溝壑區,植被稀少,水土流失嚴重,年輸沙里1850萬噸,河流最大含沙量每立方米高過1 250公斤,兩河交匯注入靖遠黃河。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郭城驛鎮位於會寧縣北部,轄區總面積329平方公里,耕地9.468萬畝(其中水澆地4.098萬畝、旱地0.89萬畝、砂田4.48萬畝)
郭城驛鎮農業現有耕地8.1萬畝,其中水澆地5.2萬畝,旱山地2.9萬畝,土質肥沃,平整開闊,氣溫、降水、日照等氣候因子配合良好,農、林、牧、副全面發展。現有反季節種植日光溫室300座;塑膠大棚1500座;大田蔬菜種植面積已達6000畝;菜用型早熟洋芋種植面積近4萬畝;砂田籽瓜種植3萬畝;養羊戶達1700戶。
生物資源
郭城驛鎮植物品類較多,並有豐富的中藥材分布。動物有狐、兔、野雞、錦雞、野鴨、鴛鴦、蛇、鼠等;
城鎮交通
2009年11月甘肅省提出建設"蘭白(蘭州和白銀)一小時經濟圈"。屆時郭城驛鎮處於
蘭白都市經濟圈內;
2014年針對原有的省道207公路因交通量劇增,大重型車輛增多,進行改建拓寬。新建國道G247路基寬度12米,為“雙向四車道”。
郭城驛鎮汽車站:開通了去會寧縣城,白銀市。及省會蘭州的班線,交通便捷。去會寧縣城及白銀市;20分鐘一個班次。去省會蘭州始發地:郭城驛鎮 班次:新堡子-蘭州,4個班次;始發地:蘭州 班次:蘭州-新堡子,2個班次;經過靖遠縣,白銀市。行駛路線:247國道,白蘭高速。
人口民族
郭城驛鎮總人口50462人,其中農業人口8086戶31093人。鎮區常住人口28965人,城鎮化率57.4%。全鎮沒有貧困村,共有建檔立卡戶188戶872人,貧困發生率為2.8%,已脫貧95戶412人,其中2018年脫貧16戶67人,貧困面下降為1.48%。有漢族,回族等民族。
政治
郭城驛鎮領導班子成員名錄(截止2019年)
黨委書記:張兆翻
人大主席:陳孝武
鎮 長:魏建新
副書記:任 毅(1月止) 王 寧(1月任)
紀委書記:王 寧(1月止) 陳 勇(2月任)
副鎮長:盧雄飛、楊維兵、陳 介
武裝部長:張寶通
黨建辦主任:秦曉偉
經濟概況
綜合
2018年全鎮主要經濟指標:農業生產總值達2.95億元,同比增長10.1%;第二產業總產值達5.34億元,同比增長8.9%;第三產業總產值達2.31億元,同比增長10.3%,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452元,同比增長10.5%。
2019年全鎮人均純收入10950.5元。
郭城驛鎮是會寧縣北部區域經濟中心,是全縣最大的農產品集散地;農貿市場、布匹市場、蔬菜市場、小雜糧市場.在會寧縣城鎮建設“三點一線”體系中,所形成的“窪地效應”,帶動整個會寧縣北部經濟崛起和騰飛的增長極。實施了道路、排水、綠化和亮化、集中供熱、文化廣場、百貨市場、建材市場、商住樓等基礎設施建設。農業的保收優勢和小城鎮的輻射作用。
鎮財政包乾基數以2006年度為準,5年不變,超收全留,欠收不補,自求平衡。 將預算內、預算外收入統一納入財政管理,規範收支行為,對鎮屬單位的各種收費全部納入鎮財政管理,並根據各單位支出需要,由鎮財政統一按預算撥付。
實行費改稅制度。鎮屬各單位各種收費(含附加費)改為財稅部門征管。企業管理費、衛生、治安管理費按國家現行政策徵收。水資源按照
《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規定徵收。同時,逐步清理收費項目,在不低於歷年平均收費水平的基礎上,簡化費目,為"費改稅"創造良好的條件。
支持小城鎮基礎設施建設,每年鎮級財政支出中安排一定比例資金用於小城鎮公共設施建設。
第一產業
2019年農業生產總值達2.57億元。
認真貫徹落實市縣“兩園兩率兩節點”產業脫貧攻堅行動部署,搶抓國道247線經濟帶建設機遇,以“三園一優”(瓜園、果園、菜園,優質高效)產業結構調整為抓手,著力打造蘋果蔬菜產業園(
紅堡子村、
新堡子村、大羊營村)、瓜果蔬菜產業園(馱營村、小羊營村)、砂田瓜類產業園(
扎子塬村、腰井村、
黑虎岔村)和林果養殖產業園(郭城驛村、葉家灘村、
八百戶村)四大特色產業園,在國道247線沿線建成4200畝(其中馱營村900畝,紅堡子村1000畝,葉家灘村250畝,
新堡子村500畝,郭城驛村850畝,
清涼社區100畝,小羊營村600畝)優質蘋果基地。在紅堡子、小羊營兩村建成1180座590畝(貧困戶188戶752座376畝)高架大棚基地,西紅柿年產量3000噸,年銷售收入達 600萬元,貧困戶實現淨收入55.08 萬元;砂田西瓜年產量130 噸、年銷售收入13萬元,貧困戶實現淨收10.19萬元。在國道247線沿線建成3000畝露天高原夏菜種植基地;在小羊營村建成200畝花椒良種繁育基地和800畝良種栽培示範園。在扎子塬村建成2萬畝砂田西瓜種植基地,年產量達50000噸,戶均收入5.8萬元。(數據來自2019年《會寧年鑑(2019)》)
第二產業
2019年,第二產業總產值達4.03億元。
草畜產業:以祥源種羊繁育場為龍頭,採用先進技術不斷改良品種,帶動種羊發展。以康之源、金玲、億源等養殖企業為龍頭,發展壯大奶牛、肉牛產業。新建養殖場8個(其中:羊5個,豬2個,雞1個);新發展養殖戶180戶(其中:羊65戶,牛12戶,雞25戶,豬78戶);組建養殖專業合作社12家。
以強化綠化基地建設為核心,著力改善生產生活環境,加強全縣植樹造林示範基地建設。郭城驛鎮積極探索,不斷創新,依託扎子塬村廣闊的地域資源優勢,綠化工作實現由以前的點、面綠化向綠化基地的轉變。以全力打造全縣綠化示範基地為契機,精心組織,嚴格標準,以栽植一片、成活一片為目標,全力開展植樹造林工作。廣泛宣傳動員,形成人人參與綠化工作、人人支持綠化工作的良好氛圍。郭城驛先後組織鎮、村幹部150餘人,學生1200餘人,民眾460餘人進行義務植樹,利用一個月時間栽植苗木3.5萬餘株(其中:刺槐2萬餘株)。
第三產業
2019年,第三產業總產值達4.18億元
郭城驛鎮工業集中區:2010年10月,經白銀市機構編制委員會批准設立,規劃建設面積356.18公頃。分南北兩個片區,南部片區占地面積252.95公頃,規劃為工業區;北部片區占地面積103.23公頃,規劃為綜合服務區,截止2018年底,郭城工業集中區實際控制面積123.7116公頃,合1855.67 畝。累計已完成基礎設施建設土地面積11.884公頃,合178.26畝。累計已批准企業用地面積為13.4公頃,合201畝。期末實有企業9家,從業人員910人。
科技事業
科技工作效果顯著,廣大民眾的科技推廣意識不斷增強,經濟發展的科技含量不斷提高。基礎設施建設得到加強,實現了“村村通公路”目標,改造了農村電網,接通了有線電視光纖傳輸網。文化、電視、通信及社會事業全面發展,大力發展文化、體育、廣播電視事業,有線電視入戶率達到90%。
社會保障
在逐步完善新城社區各項工作良好運行的基礎上,由社區統一經辦全鎮幹部、職工、農民、個體工商戶等人員養老、醫療、住房等社會保障事業,並根據不同情況,建立城鄉有別的養老保險制度。對有固定收入的居民,實行強制養老保險;城鎮職工建立以社會統籌和個人帳戶相結合的養老保險制度,逐步擴大社會養老保險覆蓋面。
郭城驛鎮實施供、排水管網建設,鋪設φ=1米,長4000米的排水、供水管道各一條,安裝管網檢查井110眼,安裝街道路燈272盞,綠化街道1200平方米,新建鎮區公共廁所5座,垃圾台80處,垃圾箱56個,配備2台垃圾清運車,聘15名清潔員,改善鎮區環境衛生。改造葉灘、黑虎、小羊營三村的老化陳舊泵房3座,襯砌渠道累計達到320公里;全面完成紅堡子新農村試點建設;每年新修建通村道路48公里,硬化村組道路5公里。利用新堡子安全飲水項目的實施,鋪設通村通組自來水主管道及通戶分管道,使自來水通戶率達90%。提高馱營村洋芋交易市場營運能力。落實"一池三改"沼氣項目6000戶。
政治體制
市場機制
工商、公安、稅務等部門管理市場的職能,創造平等的競爭環境,形成統一、開發、公開、有序的大市場,落實一批優惠政策對在規劃市場內經營的商戶,鎮政府在收費方面給予優惠。
引進商戶到市場內經營的,對引進資產規模在10萬元以上的,鎮政府按投資額0.5-2%獎勵。
對在小城鎮投資10萬元以上的商戶,鎮政府除提供價格優惠的住房外,優先辦理從業人員家屬的城區落戶手續。
鎮政府為進入市場經營商戶疏通各種渠道,提供優質服務,保證商戶有一個良好的外部經營環境。
土地管理
在土地行政主管部門的指導監督下,按照統一規劃、統一征地、統一開發、統一出讓、統一管理的方針,除法律規定可以劃撥的用地項目外,均應有償使用。小城鎮現有建設用地的有償使用收益,除上繳中央財政部分外全部留給鎮級財政,統一用於小城鎮的開發和建設。進入試點鎮的投資者依法取得土地使用權後,允許開發經營土地,獲得收益,並依法轉讓、出租、抵押土地使用權。投資者一次性繳納土地出讓金有困難的,經批准在3-5年內分期付清,試點鎮開發荒山、荒地用於農林牧業生產的,減半或免徵土地出讓金,用於工業生產的減收15%的土地出讓金。
戶籍管理
根據公安部及省公安廳的政策,在小城鎮有合法穩定的非農職業或者已有穩定的生活來源,同時有合法固定的住所,並且居住已滿兩年的人員,可以在小城鎮辦理城鎮常住戶口,並保護進入鎮區人員興業安居的合法權益。對辦理了城鎮常住戶口的,在子女入學、就業、參軍、社會保險等方面享受城鎮居民的同等權利和義務。辦理了城鎮常住戶口的農民願繼續保留原有責任田的,派出所在進行戶口登記時必須註明,以便管理。要求返回農村的,允許返回成為農村戶口。在小城鎮開店、務工、從事建築、安裝、聯營、運輸、服務行業等,但不要求落戶的暫住人員,憑本人身份證,採取用人單位、鎮管委會及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管理相結合的辦法,經審查批准,由公安部門戶口登記機關按規定登記造冊,發給
《暫住證》或《寄居證》。
新堡子水廠
新堡子水廠:位於清涼山山腳。工程主要包括新莊塬、大溝兩處集中供水工程和雨水集蓄利用工程,總投資3802萬元
歷史文化
郭城驛鎮,歷史悠久,文化燦爛。
西漢築城,為祖厲縣治。唐為治。金為新會州治,元州治移今會師鎮,改稱郭城。明正統五年(1440年)設驛站,改今名。
是絲綢之路北線之要衝,歷史上曾經商賈雲集,集市繁華,歷史人文積澱深厚。早在西漢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漢武帝西巡至祖厲,曾登上清涼山一覽三川形勢,在風嶺山上留下了漢武台的遺蹟。漢唐以來,絲綢之路橫穿於清涼山腳下,商旅往來,駝隊絡驛不絕,是連線歐亞大陸的一條重要孔道。
金宣宗貞祐二年(公元1214年)改名為新會州,據《金史》載,金末名將郭蛤蟆不歸順元朝,獨守此城十三年,率將士奮力死戰,無一人肯降,最後赴火自焚,後人感其忠勇,遂稱此城為郭蛤蟆城,明正統五年,於此設立驛站,郭城驛由此而得名。
清涼山矗立於關川與新堡子川之間,郭蛤蟆古城、將軍點將台、郭蛤蟆城,等遺址猶存,並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剪紙、刺繡等民間文化經久不衰,民間傳說源遠流長,民間文化活動豐富多彩。
歷史遺址
郭城驛遺址修建於明代,位於會寧縣郭城村北社祖厲河東岸台地上,城平面呈正方形,邊長310米,面積96100平方米,門南北對開,有瓮城,現僅存北門瓮城。城四角有墩,為邊長15米見方,現僅存西北角和西南角二墩; 城牆四面各有馬面2個,將城牆基本分成相等三部分,現僅存北城牆和西城牆各兩個馬面。現存城牆僅餘西牆310米,北牆約230米,其餘基本坍塌。牆基寬17米,頂寬5米,夯層厚9厘米,殘高8米。該遺址對研究會寧史志有重要價值。1988年會寧縣人民政府將其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019年2月22日公布為白銀市第一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宗教
民歌戲曲
黑虎古調屬於郭城驛鎮
黑虎岔村。明朝初年,流落於會寧縣黑虎岔村的元朝皇室家族能歌善舞,在與漢民族的融合中,蒙古長調漸漸融進了漢族秦腔、眉戶唱腔的元素,變成了短調,形成了獨具蒙漢民族融合特色唱腔的黑虎古調。黑虎古調原來有曲目360多個,但如今大部分已經失傳。2013年,黑虎岔村委會在縣、鎮政府的支持下,發起了保護和傳承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行動。村上成立黑虎古調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領導小組,動員在世的幾位古調藝人整理挖掘曲目,在原有曲目的基礎上,創作了部分現代曲目。
風景名勝
郭蝦蟆城
郭蝦蟆城遺址:位於甘肅會寧縣郭城驛鎮新堡子村西面,北宋元符二年(1099年)建,稱會州城,金代貞祐初年,遷會州州於此,稱新會州。金哀宗天興三年(1234年),金元帥郭蝦蟆孤城抗元三年,城破舉家自焚,死節於此。後人念其忠烈,稱其城為“郭蝦蟆城”。城垣內一外二,壕塹三道,夯土築成,內城南牆殘長360米,北城牆殘長172米,東城牆殘長444米,並有瓮城,西半部已被祖厲河沖毀。
1982年,會寧縣人民政府將該城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1993年省政府將其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2006年8月8日重新公布為甘肅省文物保護單位。
清涼山寺
清涼山寺:是一座歷史悠久的西部古寺,坐落於甘肅省白銀市會寧縣郭城驛鎮的清涼山上,位於北緯36°13′,東經104°52′。寺院所處山脈屬
華家嶺余脈,呈南北走向。東有祖歷河,西有關川河。雙河在山腳下交匯後流入黃河。清涼山歷史人文積澱深厚,早在西漢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寺院主山總面積1300餘畝。山下海拔1552米,絕對高程118米。山上植物品類較多,並有豐富的中藥材分布。動物有狐、兔、野雞、錦雞、野鴨、鴛鴦、蛇、鼠等,寺院所在地山脈由鳳嶺、香爐峰、玉皇嶺、筆架山、饅頭山五座主峰組成。呈蒼龍回首,鳳展單翅山形。 清涼山寺歷史悠久,寺院下面的古鎮為歷代交通要道和軍事重地。名震中外的絲綢之路中大路就從寺院下通過。清涼山開山於唐僖宗中和二年(884)並建寺,已有上千年之悠久歷史。宋朝于山下設定青蘭納心寨,充分顯示了該山該地在政治、軍事上的重要性。金占領西北後,在斯地設新會州以領一縣四堡寨,直至元初城被焚毀。明正統二年(1441年)在寺院下築城設定郭城驛站,直到清末。 清涼山峰巒毓(yu)秀,風景幽雅,歷代不乏名人登臨,漢武帝登山覽勝而留漢武台,郭蝦蟆守城盡節命名郭城驛。劉一明結庵講道,王言倫築台讀書,范振緒登山嘆彩畫絕綸,徐向前揮師經此北上抗日。
會州博物館
白銀會州博物館暨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王家文化大院)創建於2000年,位於會寧縣郭城驛鎮的中心地段紅堡子村,是集博物館、紅軍長征紅堡子紀念館、王瀚紀念館、圖書館、美術館、靖會電灌水利工程紀念館、中華孝道文化講堂及演藝放映廳等於一體的綜合鄉村文化大院;是集古陶文化、紅色文化、民俗文化、戲曲文化、土堡文化、廟宇文化等於一體的多元文化中心。
文化大院2014年白銀市宣傳部確立為市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會寧團縣委確立為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會寧縣體育局確立為鄉村傳統體育健身項目傳承基地,王家文化大院常年免費開放,開展愛國主義教育。
2014年12月甘肅省文物局獲批並報國家文物局備案成立,進入全國博物館名錄;
2016年省文物局評定為甘肅省示範性博物館,被甘肅省政府確立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黑虎岔村廟灣濕地
黑虎岔村河段黑虎岔河途徑廟灣處有一自然泉眼,泉水稍鹹,可飲用。泉水源源不斷的從地底溢出來,形成一方水塘,水塘內生長著茂密的蘆葦和毛拉等水生植物,以及上萬尾大小魚類,水塘周圍分布著一塊人工林,形成一塊濕地,濕地內有野雞、野鴨、白鶴、錦雞等禽鳥出沒,形成一套完整的生物鏈,面積約一平方公里的沼澤濕地,稱為廟灣地。濕地由於泥岩上翹,地下徑流露出地面而形成。濕地隔河相望的是緒龍山善緣寺。
著名人物
郭蝦蟆(1192年—1236年),又名郭斌。會州(今會寧)人。他家世代為保護家園的射手。金宣宗時,他與兄祿大都以善射而應募從軍。興定初年,祿大因軍功卓著,被遙授同知
平涼府兼
會州刺史,進官一階,賜姓顏盞,鎮守會州,蝦蟆隨兄在軍中。後屢立戰功,得到金哀宗的重用。金亡後三年,郭蝦蟆仍舊困守孤城,戰到了最後一刻,自焚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