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2000年工作要點

《教育部2000年工作要點》是教育部公布的年度工作要點檔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教育部2000年工作要點
  • 發文教育部
  • 內容:教育部工作要點
  • 發布時間 :2000年
教育部2000年工作要點
2000年是世紀之交的一年,也是深入貫徹第三次全國教育工作會議精神,全面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和《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畫》的關鍵一年。做好2000年的工作,對於完成“九五”計畫和《綱要》提出的本世紀奮鬥目標,進一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為國家在下世紀的長遠發展奠定基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2000年的教育工作,要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黨的十五大精神為指導,進一步認清形勢,把握大局,認真貫徹執行黨中央、國務院確定的關於教育改革與發展的一系列方針、政策和措施,並逐一落實到各項工作中去。要用中央的精神統一思想認識,深入研究和分析教育工作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增強工作的緊迫感和自覺性,把握工作的主動權。要努力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人民民眾對教育的需求,堅定信心,團結奮鬥,真抓實幹,堅持依法治教,扎紮實實地把各項工作推向前進,以優異的成績迎接新世紀。  
一、加強教育工作,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全面推進素質教育  
把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擺在素質教育的首要位置,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切實加強和改進學校德育工作。要根據德育的總體目標以及社會發展和青少年思想品德形成規律的要求,有針對性地調整和完善各級各類學校德育工作的內容和目標,形成貫穿大中國小各教育階段、由淺入深的德育目標層次遞進的完整體系。要按照不同年齡和學習階段的理解和接受能力不同的特點,促進學科教育同德育的有機結合,通過循序漸進、相互銜接的德育工作,幫助和引導學生從小培養良好的道德品質、遵紀守法的法制意識和文明的行為習慣,形成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樹立愛國主義、團隊精神、社會主義思想。要加強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增強承受挫折、戰勝困難的能力,幫助學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加強校園文化建設,淨化校園育人環境。
中國教育年鑑組織實施以教材和課程改革為重點的基礎教育工程,全面提高教育質量。要抓緊思想品德、外語、計算機等課程的改革,積極進行試點,取得顯著進展。制定符合學生終身學習和主動發展需要的新的教學基本要求,啟動國家、地方和學校三級課程建設,給地方、學校、教師及學生以足夠的空間和時間,解決現行教材偏深、偏窄、偏難的問題,並根據時代的變化不斷更新教學內容,突出對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要把切實減輕中小學生負擔作為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年內的一項主要工作,以治理學生用書為突破口,將減負工作抓緊落實,取得明顯實效。抓好農村國中推行“綠色證書”教育試點。制定並實施素質教育評估檢查制度。
職業教育要把培養學生職業道德職業能力創業能力放在突出位置。把發展職業教育的著力點轉向深化改革、提高質量、辦出效益上來。認真落實職業教育課程改革和教材建設規劃,面向當地經濟社會發展需要,調整中等職業學校和專業的布局、結構,增強職業教育的吸引力。繼續推進城市和農村教育綜合改革。  
高等教育要增強質量意識,更新思想觀念,加強素質教育。實施“新世紀高等教育教學改革工程”,進一步改革人才培養模式,加強專業、課程教材和教學方法的綜合配套改革,以最新的科學與文化知識成果教育學生。要將素質教育滲透到專業教育中去,普遍提高大學生的文化素質科學素質。要使學生較早地參與到科學研究和社會、生產實踐中去,大力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精神和實踐能力。  
要在加強學校美育、體育和社會實踐方面取得顯著進展,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加強音、體、美師資的培養及培訓,並確保相應的課時和條件;要因地制宜地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加強農村中國小體育、衛生、藝術教育;開好第六屆全國大學生運動會。  
二、堅持“兩基”的“重中之重”地位不動搖,完成本世紀的“兩基”任務  
2000年是實現基本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基本掃除青壯年文盲目標的最後一年,也是“兩基”工作進入攻堅的一年。既要充分認識到工作難度,又要堅定信心,紮實工作,確保“兩基”目標的實現。要加大對貧困地區和少數民族地區的扶持力度,加強內地對口支援工作,繼續搞好“國家貧困地區義務教育工程”,加強對少數民族地區普及初等教育的督導檢查。要認真研究並切實解決“兩基”工作中存在的經費嚴重不足、國中輟學率明顯回升、中國小危房增多、國中入學人口進入高峰、拖欠教師工資以及農村中國小教育管理體制需要進一步完善等突出問題,積極爭取各級政府對“兩基”工作的投入。各級教育行政部門都要堅持積極進取、實事求是的工作方針,尚未實現“兩基”的地區,要堅持進度服從質量的工作原則,堅決反對弄虛作假,防止和糾正不顧基礎和條件、忽視質量、突擊達標的現象;“兩基”達標的地方要把工作的重點放在鞏固與提高上,不斷提高義務教育的水平和質量。要建立和健全“兩基”達標地區鞏固提高的年檢制度,大中城市要向更高的目標努力,辦好每一所學校,促使教育走向現代化。  
三、堅持各級各類教育的協調發展,以多種形式積極發展高中階段教育和高等教育,滿足廣大民眾日益增長的教育需求  
城市和經濟發達的地區要加快高中階段教育的發展,充分利用現有教育資源,通過學校布局調整、適當分離初高中辦學、辦好薄弱學校、發展民辦教育等多種形式,擴大包括普通高中中等職業教育在內的高中階段的招生規模,提高普及教育的整體水平。繼續辦好實驗性、示範性高中和骨幹職業學校。加快中等職業教育的發展,堅持數量、質量、結構和效益的統一,把大力發展農村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作為新的增長點。促進普通高中、中等職業教育與高等職業教育的溝通與銜接,構建人才成長的立交橋。推進勞動預備制度的實施。  
繼續擴大高等學校的招生規模,2000年全國各類高等教育年度招生規模預計安排300萬人左右,其中普通高校招生規模擬安排180萬人。要使各類高等教育年度招生總量、普通高校招生錄取率以及應屆高中畢業生接受各類高等教育比例與去年相比有一定增長。堅持大力發展高等職業教育,使本科教育專科教育普通高等教育高等職業教育有一個合理的結構。積極推進自學考試面向農村的工作,加速相應的專業調整和教材建設。調動社會各方面力量參與辦學,支持發展民辦高等教育,引導和滿足高中畢業生和人民民眾多樣化的教育需求。進一步擴大研究生招生人數,提高專業學位研究生的比例,加大高層次人才特別是高新技術方面人才的培養力度。  
四、繼續推進高考及相關制度改革,適應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要求  
進一步深化高考改革。繼續推進高考內容的改革;精心指導好有關省市高考科目設定的改革,擴大試點省份;創造條件,推進錄取手段的改革,使全國參加網上錄取省市數、高校數和考生數均超過50%;支持有關省市進行兩次考試的試點;使高考改革向更有利於?中國小推進素質教育的方向發展。是否進行高中會考,由省級人民政府自主確定。  
加大畢業生就業制度改革的力度,進一步完善在國家巨觀指導下,各級政府和學校推薦、畢業生和用人單位雙向選擇的就業制度;配合有關省市深化用人制度改革;從2000年起,取消高等學校和中等專業學校畢業生派遣證”。
改革現有的高等學校學籍學歷管理制度,為建立人才培養立交橋,實行彈性學習制度創造條件;改革現有文憑管理制度,著手建立文憑電子註冊制度,將文憑印製發放權交給學校。  
五、加快高校後勤社會化改革步伐,為高等教育加快發展創造條件   
認真貫徹國務院辦公廳召開的全國高校後勤社會化改革工作會議的精神,抓住機遇,明確目標,統籌規劃,加快高校後勤社會化改革的步伐。當前重點是加快學生生活後勤改革和學生公寓建設,要在地方政府的主導和政策支持下,充分調動社會各方面的力量,開闢多元化的投資渠道,通過改造、新建、購置、租賃、清理等途徑,加快建設進程,並按社會化的機制進行經營和管理。要把學校後勤服務系統成建制地從學校行政管理體系中規範分離出來,按照現代企業制度組建自主經營、獨立核算、自負盈虧的後勤服務實體。教育行政部門要在各級黨委和政府的統一領導下,積極推進這項改革,力爭年內在高校集中的大城市取得突破性的進展。  
多渠道籌措資金,加強高等學校水、電、氣等基礎設施的改造,加快高校必需的教學基礎設施、必要的體育設施、計算機網路和圖書館現代化建設,從根本上解決高等學校後勤體制不適應、設施落後的狀況,使學生生活、學習的基本條件得到較大改善。  
六、繼續重點建設一批水平較高的大學和學科,使之成為高層次創新人才培養基地,促進教育與經濟、科技的緊密結合  
加強高層次創新人才隊伍建設。繼續實施“長江學者計畫”、高等學校骨幹教師資助計畫國家實驗室開放實驗室訪問學者制度,開展高校優秀青年教師科研和教學獎勵,以及優秀博士論文評選、擴大博士後人員進站數量等工作,培養、吸引和留住一批高層次人才。加強出國留學等教育交流與合作,採取各種措施,支持出國留學,鼓勵回國服務,下功夫造就一批站在世界科學技術前沿的學術帶頭人和尖子人才。   
積極推進世界重點大學建設,辦好一批高水平大學重點學科。與有關部委、省級政府共同努力,將重點共建工作落到實處,取得實質性成效。完成“211工程”首期建設任務並進行評估驗收,制定二期工程計畫,加大投入力度。集中力量支持一批具有較高水平的重點學科,並向信息技術生物工程新材料環境保護生態農業等高新技術學科傾斜,促進我國高等教育的學科結構更好地適應世界科技、經濟競爭的需要,並有利於形成一批高層次創造性人才培養和知識創新的基地。不斷提高研究生教育質量,特別是提高博士生的創新能力。  
繼續加強高校的基礎研究和推進高新技術產業化工作。建設一批網上合作研究中心,集中優勢力量,在涉及國計民生、國家安全及可持續發展的高新技術和基礎研究領域做出較大貢獻,積極參與國家創新體系建設。貫徹全國技術創新大會精神,加快高校高新技術產業化步伐,啟動並建設15個大學科技園區,做好留學回國人員創業園區的相關工作;進一步促進產學研結合,推動高校科技成果轉化和高新技術產業化工作。   
七、深化教育體制改革,基本完成中央部門所屬院校管理體制的調整工作,鼓勵民辦教育健康發展   
2000年高等教育管理體制改革進入決定性的階段。根據國務院的部署,加快中央部門所屬院校管理體制的改革。同時,加大布局結構的調整力度,今後除教育部和少數特殊行業部門外,其餘中央部門不再管理院校。年內基本完成現中央部委所屬200多所普通高等學校和100多所成人高等學校中專技校的管理體制改革與調整,使我國高等教育體制、結構布局更加合理。  
落實經國務院授權把高等職業教育和大部分高等專科教育的權力及責任交給省級人民政府的規定。繼續完善基礎教育主要由地方負責、分級管理的體制,加強地方對普通教育職業教育成人教育的統籌,賦予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在統籌當地教育資源、規劃教育發展以及進行教育改革等方面更大的許可權,促進?教育與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的結合。  
研究新形勢下民辦教育的發展機制和有關政策界限,推動符合國家法律法規的各種辦學形式的探索。各級教育行政部門都要為民辦教育的發展做好管理和服務工作,制定鼓勵和支持民辦教育發展的優惠措施,大量吸納民間資金髮展教育,及時調整與之不相適應的管理規定,完善民辦教育的法律法規,創造公平競爭、共同發展的政策環境。加強對民辦教育的科學管理和合理規範,引導民辦教育健康發展。  
八、加快實施現代遠程教育工程,為構建終身教育體系奠定堅實基礎  
要充分估計現代信息技術對經濟社會生活帶來的深刻影響,進一步增強實施現代遠程教育的緊迫感。年內完成教育科研網主幹線路提速工程,將主幹網速率提高到155M或更高,並與所有省會城市連通,最大限度地滿足網路套用的需求;提高教育科研網高速接入能力,與廣播電視教育系統結合,構築我國遠程教育體系基礎平台;完成教育電視台頻段改造工程,提高電視節目播出能力,擴大遠程教學規模。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和遠程教育網路,開展空中網路培訓工作,支持邊遠地區、少數民族地區開展遠程教育、培訓試點。採取競爭、開放、合作的機制,培育教育軟體產業。  
九、加強教師隊伍建設,不斷提高教師素質,努力改善教師隊伍結構  
加強和改進教師的繼續教育工作,重視師德建設,提高教師實施素質教育的能力和水平。要將教師繼續教育新教材建設與利用現代遠程教育和信息傳播技術結合,重視對教師計算機和信息技術方面的培訓,逐步構建開放型的中國小教師繼續教育體系,並注意處理好學歷教育與非學歷培訓的關係,全面啟動國家、省、地市三級教育培訓並完成2000年的培訓目標。繼續推進面向21世紀高等師範教育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改革,大力提高新師資培養質量。  
開展面向社會認定教師資格工作,拓寬教師隊伍來源渠道。制定相關政策,鼓勵非師範高校參與教師繼續教育工作,引導非師範高校的畢業生從事教師工作。加快師範教育布局結構的調整步伐。  
全面實行教師資格制度,進一步完善教師職務制度,推行教師聘任制。深化學校內部管理體制改革,建立競爭激勵機制,提高用人效益,對不適於擔任教師職業的人員要進行轉崗、分流。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要努力做好教育人力資源的合理配置,最佳化教師隊伍結構,促進教師在地區、學校之間的流動,加強薄弱學校和農村地區的教師隊伍建設,加強少數民族地區師資培訓工作,切實落實黨政機關和事業單位幹部支援基層和農村教育的工作。進一步改革中國小教師管理體制,加強縣級人民政府對中國小教師、校長的管理許可權。基本解決民辦教師問題。  
十、制定教育事業“十五”計畫和2015年發展規劃,確定教育事業長遠發展目標  
總結“九五”計畫執行情況,深入分析教育改革與發展過程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科學把握時代對教育工作的總體要求,著眼於實現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第三步戰略目標的需要,借鑑世界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有益經驗,研究制定“十五”計畫和2015年發展規劃。   
要根據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和人民民眾日益增長的教育需求,加快教育改革和發展,著力調整教育巨觀結構,堅持規模、質量、結構、效益的統一,保持教育事業的發展速度與國民經濟發展同步並適度超前。根據區域經濟發展的需要,實事求是地確定沿海發達地區、中部地區及西部地區的發展目標和發展重點,加快西部教育發展的速度,為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服務。加大改革力度,進一步最佳化教育資源的配置,提高辦學效益。不斷擴大教育的改革和開放,迎接未來綜合國力的激烈競爭。  
十一、確保教育事業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依法增加教育投入,不斷提高經費使用效益  
繼續落實中央本級財政支出中教育經費所占比例每年提高1個百分點的工作,推動各地根據實際情況,努力增加本級財政中教育經費的支出,確保財政性教育經費投入的“三個增長”。根據經濟社會發展變化的新情況,在鞏固和發展原有投資渠道的基礎上,要積極研究開拓籌措教育經費的新渠道,確保全國教育經費總量有較大增加,逐步實現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占國民生產總值比例達到4%的目標。依法加強對教育費附加的徵收和管理工作,農村教育費附加實行鄉征、縣管、鄉用,並確保完全用於教育。要做好國家貧困地區義務教育工程的實施工作,並為繼續實施這項工程做好準備。同時發揮其他中央專款的作用,為“兩基”目標的如期實現創造條件。加強經費管理,提高經費使用效益。 
針對教育加快發展中教育收費方面出現的新問題,會同有關部門制定和完善非義務教育收費的政策措施,研究建立既體現社會主義優越性、又符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財政教育撥款政策和成本分擔機制。根據各地經濟發展狀況和居民承受能力,適當提高非義務教育階段學費占生均教育培養成本的比例,不同地區、不同類型學校、不同專業可確定不同的收費標準,由當地省級人民政府批准。同時,加強收費管理,規範收費行為,制止教育領域的各種亂收費和新的“雙軌制”,對違反規定的要嚴肅查處。  
進一步做好資助高校經濟困難學生的工作,繼續完善國家助學貸款政策,高等學校在錄取新生的同時,要公布學校所設的各種獎學金勤工儉學及相應的助學制度,並加大宣傳力度,做到家喻戶曉,確保每一位學生不因經濟困難而失學。  
十二、緊密結合新的歷史條件,切實加強高等學校黨建和思想政治工作  
籌備召開第九次高等學校黨的建設工作會議,貫徹落實中共中央《關於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見》,把做好新時期思想政治工作擺到重要的議事日程。進一步用鄧小平理論武裝廣大師生,加強馬克思主義唯物論和無神論教育,大力提倡科學精神。充實和改進高校思想品德課和政治理論課的教學內容,抓好“兩課”教材、師資隊伍、學科建設和教學方法的改革,繼續落實鄧小平理論“三進”工作,把學校教育與社會實踐緊密結合起來,增強思想政治工作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加強民主法制和政策形勢的教育。加強高等學校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和思想道德建設。要高度重視學校穩定工作,掌握工作主動權,落實安全工作責任制,繼續保持學校穩定。  
進一步加強高等學校領導班子建設,不斷提高領導班子成員的思想理論水平和駕馭工作全局的能力。要根據高教管理體制改革的進程,著力做好體制調整後有關學校領導班子的組建工作。高校要堅持不懈地開展黨風廉政建設,遵守民主集中制的各項規定,把培養選拔年輕的校級領導幹部列入領導班子建設的重要議事日程。要在地方黨委的領導下,全面開展並搞好高校“三講”教育工作。  
進一步加強教育新聞宣傳工作,大力宣傳全國教育工作會議精神,弘揚教育改革與發展主旋律,引導社會和輿論對教育難點和熱點問題的正確認識。  
十三、加強語言文字工作,做好規劃,提出全社會的語言文字規範和套用的水平  
繼續推進教育行政部門和各級各類學校語言文字的規範化工作,抓好在國家公務員中推廣國語,加強國語水平測試的管理,搞好第三屆全國推廣國語宣傳周活動。推進公共服務行業的語言文字規範化工作,擴大語言文字規範的社會參與面,加強社會用字用語的規範管理和標準實施工作。  
做好語言文字信息處理的巨觀管理。進一步加強漢語言文字信息處理規範標準的制訂和套用基礎研究、基礎工程建設,完成國家級現代漢語語料庫的建設。加強少數民族語言文字規範標準、國際標準急需項目的?研究制訂,以及信息技術立項的組織管理。  
制訂語言文字工作“十五”計畫和2015年發展規劃。 
十四、加強機關工作,建設一支廉潔高效的公務員隊伍  
鞏固“三講”教育成果,繼續轉變職能,簡政放權,改進工作作風和工作方法,力戒形式主義,減少會議和檔案,服務基層,加強調查研究,提高巨觀決策水平。加強機關公務員隊伍建設,積極穩妥地推進機關和直屬單位司處級領導幹部選拔任用制度改革。加強機關黨的建設,充分發揮黨的基層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努力提高機關工作人員的思想政治素質和工作水平。加強黨風廉政建設。推進機關後勤改革。抓好機關網路信息化建設及網路安全管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