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關於印發《教育部社會科學司2010年工作要點》的通知
- 外文名:About print and distribute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social KeXueSi 2010 work key point of notification
- 中心:以教師隊伍建設為
- 基本思路: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 附屬檔案:教育部社會科學司2010年工作要點
- 出自 :教育部社會科學司2010年工作要點
通知,工作要點,
通知
教社科司函〔2010〕 25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黨委教育工作部門、教育廳(教委),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教育局,部屬各高等學校:
現將《教育部社會科學司2010年工作要點》印發給你們,請參閱。
附屬檔案:教育部社會科學司2010年工作要點
教育部社會科學司
二〇一〇年二月九日
附屬檔案:
工作要點
一、以教師隊伍建設為中心,以推進教學科研組織機構和學科建設為抓手,全面加強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
繼續貫徹落實加強和改進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工作會議和《中共中央宣傳部、教育部關於進一步加強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精神,以教師隊伍建設為中心,以推進教學科研組織機構和學科建設為抓手,全面加強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深入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
1.深化拓展教學內容,不斷完善教材體系和課程體系。抓好本科生《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中國近現代史綱要》、《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2010年修訂版)教材修訂工作,以充分體現黨的十七大和十七屆四中全會精神,充分體現黨的理論創新最新成果。結合學生思想實際,繼續深入回答“六個為什麼”等重大問題,自覺劃清“四個重大界限”,深入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三進”工作;總結北京大學、上海大學兩所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開展相關教育的試點工作,召開現場會,宣傳和推廣成功的經驗。研究制定研究生層次思想政治理論課課程設定新方案,2010年秋季開始試點。繼續組織編寫《高等學校形勢與政策教育教學要點》和製作《時事》VCD,進一步加強形勢與政策課建設。
2.加強教學研究,創新教學方法、手段和途徑。組織實施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專項資助計畫,加強教學重點、難點的研究。總結實踐教學經驗,編寫、出版、使用與四本教材相對應的《教學案例》,推動實踐教學和案例教學法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的運用。徵集、評選本科四門課程“精彩一門課”、“精彩教案”(全程)、“精彩多媒體課件”(全程),提高教學方法研究整體水平。建立教育教學資源共享平台,提供精彩教案、精彩課件和相關資源供教師學習、借鑑。舉辦“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論壇”,總結交流教學方法改革的好經驗、好作法,推動教材體系向教學體系轉化。
3.搭建提昇平台,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研究制定《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建設規劃》。繼續做好每年六期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骨幹教師研修工作和每年兩期的全國高校“形勢與政策”課骨幹教師培訓工作。開展四門課2010年版修訂教材的學習培訓,中宣部、教育部組織開展示範培訓,各地各高校組織全員培訓。繼續組織實施思想政治理論課專職教師在職攻讀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博士學位計畫、骨幹教師國內外參觀考察計畫。加強《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參考資料》和《高校形勢與政策教育教學參考資料》建設,完善師資基本狀況資料庫。
4.健全管理制度,強化巨觀指導。召開全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建設工作會議。健全督促檢查體系,修改完善《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標準》,進一步加強對教學科研機構建設和學科建設的指導。建立教學質量監測體系,研究制定《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測評體系》,進一步加強對教學過程的管理。組建新一屆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指導委員會,成立全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研究會。建立高校定點聯繫制度,定期到高校聽課。
二、以提升科研創新能力和服務能力為重點,制定實施新一輪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繁榮計畫
貫徹落實《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以構建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創新體系為目標,以提升科研創新能力和服務能力為重點,謀劃推動高校哲學社會科學進一步繁榮發展的新思路、新舉措,推進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實現新跨越新發展。
1.謀劃高校哲學社會科學中長期發展。制定印發《教育部關於進一步繁榮發展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的意見》和《2010-2020年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繁榮計畫》。圍繞面向2020年國家經濟社會發展重大現實問題和學科發展重大前沿問題,組織開展哲學社會科學戰略研究。開展高校哲學社會科學資料庫建設調研和高校哲學社會科學“走出去”戰略規劃。召開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科研工作會議,部署新一輪“繁榮計畫”。
2.深入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研究和宣傳。積極參與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繼續實施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重點教材專項。啟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研究專項。設立紀念中國共產黨建黨九十周年、推進馬克思主義學習型政黨建設研究課題,深入開展黨史黨建和建設馬克思主義學習型政黨研究。
3.切實加強高校社科研究的意識形態工作。進一步加強和規範高校哲學社會科學論壇、報告會管理,加強中外合作研究管理,完善有關管理辦法,建立健全長效工作體制和機制,嚴防敵對勢力對我高校的滲透,鞏固馬克思主義在高校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
4.紮實推進哲學社會科學教學科研骨幹研修工作。實施《2010—2014年哲學社會科學教學科研骨幹研修工作規劃》。繼續辦好中央六部門哲學社會科學教學科研骨幹研修班。與中宣部聯合召開研修工作會議,部署新一輪研修工作。創新研修班管理,進一步提高研修的政治性、思想性、理論性,提高辦班質量和水平。
5.完善項目體系,加強平台建設。加大重大課題攻關項目後續支持力度,實施哲學社會科學中長期重大專項,設立教育政策和教育熱點問題研究與述評課題。做好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評估工作和“十二五”科研規劃,按照調整結構、最佳化布局、提升內涵、增強能力、服務國家的總體要求,啟動新一輪重點研究基地建設計畫。
6.加強項目中後期管理,加大成果宣傳轉化力度。以質量為導向,進一步創新管理模式,完善、細化項目管理實施細則,著力加強項目中後期管理和經費管理,提高項目管理的規範化、科學化水平。設立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出版基金。啟動《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專家建議》,實施高校研究報告資助計畫,支持高校面向國家經濟社會發展主戰場,發揮資政服務主力軍作用。繼續編好《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工作簡報》。
7.整體推進學術道德和學風建設。與科技部等部門聯合召開“高校學風建設視頻工作會議”。著重加強制度建設,制定查處學術不端行為實施細則。組織開展學風建設重點熱點問題調研,發揮專家在學風建設中的重要作用。改進高校哲學社會科學評價工作,進一步完善並印發《教育部關於改進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評價的意見》。
8.創新科研管理,服務學術發展。充分發揮教育部社科委參謀諮詢作用,提升社科委學部的學術影響力和輻射力。召開醫藥類、農林類高校繁榮發展哲學社會科學座談會,舉辦“社會責任與哲學社會科學發展”高層論壇。編輯出版《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管理評論》、《2010年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發展報告》和《2010年國外人文社會科學發展報告》。做好全國R&D清查和社科統計工作。加強高校社科文獻中心和高校人文社會科學信息網建設。啟動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管理資料庫建設。
三、以深化體制改革為重點,推動教育系統出版社繁榮發展
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積極穩妥地推進並完成部直屬出版社和高校出版社的轉企改制,促進教育系統出版社在新形勢下繼續繁榮發展;在全面推進出版體制改革的同時,積極探討促進教育出版發展的新思路、新途徑;堅持正確出版導向,適應新的管理方式,為出版社改革發展營造良好環境。
1.完成高校出版社體制改革工作。督促各校規範轉制:認真做好轉制工作中資產和財務方面的工作,做到產權清晰,責權明確;建立起既符合現代企業制度,又適應高校出版社自身發展的法人治理結構;探討並確立新體制下新的發展目標和發展措施。研究高校出版社在完成轉企改制後新的校內管理體制,制定《關於加強高校出版社管理的若干意見》,為高校出版社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
2.完成部直屬出版社體制改革工作。根據中央16號檔案精神和《基本規程》的要求,做好人民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語文出版社和教育科學出版社四家部直屬出版社轉企改制的服務工作。協調反映轉制工作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協調爭取體制改革的優惠政策。加強對國內出版集團組織結構和法人治理結構、以及集團優惠政策的調查研究,協助做好組建中國教育出版集團的論證工作。
3.調研部直屬單位、高校主辦社科類報刊單位的體制改革。堅持區別對待,分類指導,質量第一的原則,配合有關主管部門提出部直屬單位、高校主辦社科類報刊體制改革的實施意見。
4.加強高校出版社新形勢下健康可持續發展的研究。重點研究高校出版社定位、特色與模式;在全國出版業集團化發展形勢下高校出版社聯合發展的目標與思路;“十二五”期間改革發展的思路與措施;高校出版社產權制度的改革;推進高校出版社利用數字出版手段,實現內容形式的多樣化。
5.推進名刊工程建設。組織入選名刊工程的學報交流建設名刊的做法與經驗,進一步提高辦刊水平和影響力。
四、加強作風建設,提高工作質量和效率
1.加強黨風廉政建設。組織學習中央關於加強反腐倡廉建設的一系列重要檔案和指示精神,教育黨員、幹部嚴格執行中央關於廉潔從政的各項規定和部黨組提出的各項要求,牢記“兩個務必”,落實“約法三章”,做到警鐘長鳴、防微杜漸。
2.進一步加強幹部隊伍建設,加強學習型司局和學習型黨支部建設,增強政治意識、大局意識、責任意識和服務意識。
3.努力提高工作質量和效率。推進政務公開和信息工作,提高公文運轉質量和效率,加強宣傳、信息、電子政務、檔案管理等各項工作,進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務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