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命圭旨

性命圭旨

《性命圭旨》,全名《性命雙修萬神圭旨》,作者不詳,成書時間宋至明朝。分元、亨、利、貞四集。相傳出於尹真人高弟之手。前有明神宗萬曆四十三年(1615)新安震初子余永寧書《刻《性命圭旨》緣起》,其曰:"里有吳思鳴氏,得《性命圭旨》於新安唐太史家,蓋尹真人高第弟子所述也。"。而《性命圭旨》多賴唐皋所藏孤本得以流傅。《性命圭旨》為總結性書籍,主張破除三教門戶之見,宗羅三教歷代精義,一出世就廣泛流傳,明清時期極盛,被三教人士視為三教修持聖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性命圭旨
  • 性質:古代書籍
  • 介紹:元、亨、利、貞四集
  • 內容:闡述道教義理及丹道法則的道書
簡介,卷目,內容大要,評論,節要,

簡介

全書以圖配文,闡述內煉理論與功法,博採眾家之說。書中首標三聖圖,敘述吸取儒佛之說,有明顯的三教合一思想。如儒家的中、一思想,佛教的明心見性思想;如元集收錄宋儒周敦頤太極圖》、又錄佛教《觀音密咒圖》,最終落腳於道教《飛升圖》。
闡述道教義理及丹道法則的道書。圖文並茂,理法兼備,全書分元、亨、利、貞四集,有圖五十四幅,作者姓名不詳,據書前明神宗萬曆四十三年(1615年)新安震初子佘永寧《刻性命圭旨緣起》謂:此書“蓋尹真人(註:即尹志平)高第弟子所述也。”並評言“其節次功夫,鹹臻玄妙,而繪圖立論,尤見精工,誠玄門之秘典也。”此書“元”集環繞道教性命雙修之學,較集中地總論了“大道”、“太極”、“性命”、“死生”、“邪正”及“順逆三關”、“取坎填離”、“八識歸元”、“五氣朝元”等說,涵蘊有豐湛的道教哲理及修持理法。全書具以圖配文,竭力深入暢明的特徵。詳述道教義理及丹道法則,倡導性命雙修,主張道儒釋無二致,聖賢持戒、定、慧以虛其心,煉精、氣、神以保其身,合天地之德,與太虛同體。明清時期,此書在奉道者中盛行,鹹謂其盡性命之法要,括三教之精華。清康熙年間吳門尤侗為之撰《序》日:“自三教鼎立,異說聱牙,……是書獨揭大道,而儒釋妙義,發揮旁通,要之以中,合之以一,而盡性至命之理,殊途同歸。”此書收入《道藏精華錄》第七集。《道書十二種》道教義理學及丹道理法叢書,清代乾嘉時期道教全真龍門派高道悟元子劉一明
《性命圭旨》4集,著者不詳。題為尹真人弟子撰。前有明神宗萬曆四十三年(1615)新安震初子余永寧書《刻《性命圭旨》緣起》,其曰:"里有吳思鳴氏,得《性命圭旨》於新安唐太史家,蓋尹真人高第弟子所述也。"

卷目

全書分為元、亨、利、貞4集,每集前有目錄。元集包括圖、說或圖說,共34題。分別為《三聖圖》、《伏道說》、《性命說》、《死生說》 《邪正說》、《普照圖》、《反照圖》、《時照圖》、《內照圖》、《太極圖》、《發揮》、《中心圖》、《火龍水虎圖說》、《日烏月兔圖說》、《大小鼎爐圖說》、《內外二藥圖說》、《順逆三關圖說》、《盡性了命圖說》《真土圖》、《真土根心說》、《魂魄圖說》、《蟾光圖說》、《降龍圖說》、《伏虎圖說》、《三家相見圖說》、《和合四象圖說》、《取坎填離圖說》、《觀音密咒圖》、《念觀音咒說》、《九鼎煉心圖說》、《八識歸元圖說》、《正氣朝元圖說》、《待沼圖說》《飛升圖說》等。
亨集為《涵養本源圖》,第一節口訣《涵養本源救護命寶》、《內附退藏沐浴、玉液鍊形二法》,第二節口訣《安神祖竅翕聚先天》,第三節口訣《蟄藏炁穴眾妙歸根》。
利集為《採藥歸壺圖》,第四節口訣《天人合發採藥歸壺》,第五節口訣《乾坤交媾去礦留金》,第六節口訣《靈丹入鼎長養聖胎》。
貞集為《嬰兒現形圖》,第七節口訣《嬰兒現形出離苦海》,第八節口訣《移神內院端拱冥心》,第九節口訣《本體虛空超出三界》。

內容大要

全真道流行以來,三教合一之說盛行,故是書首標《三聖圖》,以詩讚老子、釋迦、孔子右三聖。該書認為道即是炁,陽炁盡則死,心性為人之本體,人生虛幻,三教皆主張明心見性,勸人性命雙修,修鍊金丹。並言只有金丹一途乃修行之正路。
書中總結了各種有關內丹原理及方法,闡述了各種內丹功法的術語和基本思想。並且詳細講述了內丹法"築基煉己,煉精化炁,煉炁化神,煉神還虛煉虛合道"的整個過程,功法共分九段,圖文並茂,附有口訣。此書竭力要把內丹功法通俗化,使一般人都能接受,並言便"後之有志於道者,再不為丹經所感也。"

評論

陳攖寧先生對於《性命主旨》十分重視,並且給予高度評價。他說:"《性命主旨》一書,最為適用。……自始至終,有條不紊,凡聖賢仙佛,一切大道,一切口訣,無不包羅在內。呵並對其蘆讀法與內容之優劣加以客觀分析說:“《性命主旨》的特長,在他每篇的理論,頗有透闢精湛之處,至於書中所附種種圖示,皆是由各處採集而來,無足輕重。那些行氣導引小法子,利少害多,毋須研究。密訣應當於普通讀《性命圭旨》之人所最易忽略處求之。”①又說:《性命圭旨》內容法門極寬廣,包羅也宏富,於每節下所引各家詩偈歌訣等,對於性命玄機,確亦宣闡盡致。雖尚有許多小法子,不免瑕疵,貽譏大雅,然善讀書者,則不妨去蕪存菁。”② 《性命圭旨》繪圖精美,為歷來道書所不及,故《道藏精華錄一百種提要》盛稱之,收入《道藏精華錄》第九冊。台灣蕭天石道家養生學概要》將具書列為內丹中派。

節要

利集第四節口訣
天人合發採藥歸壺 (內附閉任開督、聚火載金二訣)
聞之師曰,人愛天地中氣以生,原有真種,可以生生無窮,可以不生不滅,但人不能保守,日日消耗,卒至於亡。間知保守,又不知鍛鍊火法,終不堅固,易為造化所奪。苟能保守無虧,又能以火鍛鍊,至於凝結成丹,如金如玉,可以長生,可以不化。
蓋欲煉此丹,雖以藥物為圭;欲來藥物,當在根本用功。何謂根本?吾身中太極是也。天地以混混沌沌為太極,吾身以竊竊冥冥為太極。天地以此陰陽交媾而生萬物,吾身以此陰陽交媾而生大藥。大藥之生於身,與天地生物不異。總只是陰陽二氣,一施一化而玄黃相交,一稟一受而上下相接,混而為一。故曰:混沌。混沌,乃天地之郛郭。窈冥,亦是大藥之胞胎也。
南華經》雲:"至道之精,窈窈冥冥。"
《道德經》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
唯此真精,乃吾身中之真種子是也。以其入於混沌,故名太極。以其為一身造化之始,故名先天。以其陰陽未分,故名一氣。又名黃芽,又名玄珠,又名真鉛,又名陽精。此精若凝結於天地之間,或為金,或為石,歷千百年而不朽。人能反身而求之於自己陽精,凝結成寶,則與天地相為無窮,金石奚足比哉?
然此陽精不容易得。蓋人之一身徹上徹下,凡屬有形者,無非陰邪滓濁之物。故云房真人曰:"四大一身皆屬陰,不知何物是陽精。"
緣督子曰:"一點陽精,秘在形山,不在心腎,而在乎玄關一竅。"
趙中一曰,"一身內外盡皆陰,莫把陽精裡面尋。"
丘長春曰:"陽精雖是房中得之,而非御女之術。內非父母所生之軀,外非山林所產之寶。但著在形體上摸索皆不是,亦不可離形體而向外尋求。"
若此等語,何異水中撈月、鏡里攀花?真正智過顏閔,實難強猜。是以祖師罕言之,而世人罕知之。不獨今之為然,古人亦有難知之語。
玉鼎真人雲:"五行四象坎和離,詩訣分明說與伊。藥生下手功夫處,凡人會得幾人知?”
紫陽真人雲:"此個事,世間稀,豈是等閒人得知?”
杏林真人云:"神氣歸根處,身心復命時,這些真孔竅,料得少人知"
伯陽真人云:"一者以掩蔽,世人莫知之。一者何物也,就是那未發之中,不二之一,即前所謂先天一氣是也。
翠虛篇》雲:"大藥須憑神氣精,采來一處結交成,丹頭只是先天氣,煉作黃芽發玉英。”
《復命篇》雲:"采二儀未判之氣,奪龍虎始媾之精。閃《閉》大黃房,鍛成至寶。"
《崇正篇》雲:"寒淵萬丈睡驪龍,頷下藏珠炯炯紅。謹密不驚方採得,更依時日法神功”。蓋采者,以不採而來之。取者,以不取而取之。 在於靜定中,有非動作可為也。昔黃帝遺其玄珠,使知索,使離朱索,使吃詬索,索之皆不得,乃使罔象,罔象得之。罔象者,忘形之謂也。必忘形罔象,然後先天一氣可得。
《擊壤集·先天吟》雲:"一片先天號太虛,當其無事見真腴。"又雲:"若問先天一字無,後天方要著功夫。"何謂先天?寂然不動,窈窈冥冥,太極未判之時是也。何謂後天?感而遂通,恍恍惚熄,太極已判之時是也。
《混元寶章》雲:"寂然不動感而通,窺見陰陽造化功。"信乎寂然不動,則心與天通而造化可奪也。
翠虛篇》雲:"莫向腎中求造化,卻須心裡覓先天。"當其喜怒未發之時,睹聞不及之地,河海默然,山嶽藏煙,日月停景,璇璣不行,八脈歸源,呼吸俱泯。既深大於窈冥之中,競不知天之為蓋,地之為輿。亦不知世之有人,己之有軀。少焉,三宮氣滿,機動籟鳴,則一劍鑿開混沌,兩手擘裂鴻蒙,是謂無中生有。
寧玄子詩云:"不在塵勞不在山,直須求到窈賓端。"何謂窈賓端?虛極靜筆之時也。心中無物為虛,念頭不起為靜。致虛而至於極,守靜而至於篤,陰陽自然交媾。陰陽一交,而陽精產矣。
陳圖南曰:“留得陽精,神仙現成。”蓋陽精日日發生,但世人不知翕聚,以致散而為周身之氣。至大以法追攝,聚而結一黍之珠。釋氏呼為菩提,仙家名曰真種修性者若不識這個菩提子,即《圓覺經》所謂"種性外道"是也。修命者若不識這個真種子,即《玉華經》所謂"枯坐旁門"是也。
張紫陽曰:"大道修之有易難,也知由我也由天。"人若不知藥生,不知採取,不知烹煉,但見其難,不見其易;誠知藥生時候,採取口訣,烹煉功夫,但見其易,不見其難。此兩者在人遍師與不遇師耳。故曰:月之圓存乎口訣,時之子妙在心傳。"然時之子,卻有兩說,有個活子時,有個正子時
昔聞尹師曰:"欲求大藥為丹本,須認身中活子時。"又偈雲:“因讀金丹序,方知玄牝竅。因讀《入藥鏡》,又知意所到。大道有陰陽,陰陽隨動靜。靜則入窈冥,動則恍惚應。真土分戌己,戊己不同時。己到但自然,戌到有作為。烹煉坎中鉛,配合離中汞。鉛汞結丹砂,身心方入定。"曰動靜,曰窈冥,曰真土,皆是發明活子時之口訣也。云何謂之動靜?曰:寂然不動,返本復靜,坤之時也,吾則靜以待之;靜極而動,陽氣潛萌,復之時也,吾則動以應之。當動而或雜之以靜,當靜而或間之以動,或助長於其先,或忘失於其後,則皆非動靜之常矣。
夫古之至人,其動也天行,其靜也淵默。當動則動,當靜則靜,自有常法。
今之學者,不知丹法之動靜有常,或專主乎動,或專主乎靜。其所謂動者,乃行氣之動;其所謂靜者,乃撣定之靜。二者膏失之矣。《指玄篇》不云乎:"人人氣血水通流,榮衛陰陽百刻周,豈在閉門學行氣,正如頭上又安頭,"曷嘗以行氣為動哉?《翠虛篇》不云乎:""唯此乾坤其運用,不必兀兀徒無言,無心無念神已昏,安得凝束成胎仙?”豈以禪定為靜哉?
凡人動極而靜,自然大於窈冥,窈冥即是寐時。雖大於無天、無地、無我、無人境界;卻不涉於夢境。若一涉夢境,即有喜、怒、驚、恐、煩、惱、悲、歡、愛、欲種種情況,與晝間無異,且與窈冥時無天、無地、無我、無人之景絕不相似;窈窈冥冥,唯晝間動極思靜,有此景象。若夜間睡熟,必生夢境,安得有此?晝間每有窈冥時候,人多以紛華念慮害之。而求其時入窈冥者,蓋亦鮮矣。
崔公《入藥鏡》雲:"一日內,十二時。意所到,皆可為。"一日之內,意到不止一次,採藥亦不止一次。張平叔所謂"一粒復一粒,從微而至著"是也。大抵藥物當以其意求之,故曰:“好把真鉛著意尋",又曰:"恆向華池著意尋。”蓋人身真意,是為真土。真土之生有時,不由感觸,自然發生,雖輿中馬上、一切喧鬧之地不能禁止,故曰真土。真土有二,戌已是也。土既有二,則意亦有二必矣。所謂二者,一陽一陰是也。謂之真者,無一毫強偽,若有一毫強與偽,即是用心揆度謀慮,便屬虛假,非真意也。
有此真意,真鉛方生。何謂有此真意,真鉛方生?蓋動極而靜,真意一到,則入窈冥,此意屬陰,是謂己土。陰陽交媾,正當一陽爻動之時,自覺心花發現,暖氣沖融,陰陽乍交,真精自生,真精即是真鉛,所謂"水鄉鉛,只一味"是也。陰陽交媾,將判未判,恍恍惚惚,乃是靜極而動,此意屬陽,是為戊土。此時真鉛微露,藥苗新嫩、此乃有物有象之時,與平旦幾希一般。撥動關捩,急忙用功採取,則窈冥所生真精方無走失。
所謂採取功夫,即達摩祖師形解訣,海蟾祖師初乘訣。二訣大略相同,不外乎吸、舐、撮、閉四字。純陽祖師雲:"窈窈冥冥生恍惚,恍恍惚惚結成團。"正是此訣。雖則是有為之法,然非真土一生,何以施功?是以采鉛由於其土生也,故曰"真土擒真鉛"。鉛升與汞配合,汞得鉛自不飛走,故曰"真鉛制真汞"。鑽汞既歸真土,則身心自爾寂然不動,而金丹大藥結矣。
是以一時之內,自有一陽來復之機。是機也,不在冬至,不在朔旦,亦不在子時。非深達天地陰陽、洞曉身中造化者,莫知活子時,如是其秘也。
既曰一日十二時,凡相媾處皆可為,而古仙必用半夜子陽初動之時者,何也?春時太陽正在北方,而人身氣到尾閭關,蓋與天地相應,乃可以盜天地之機,奪陰陽之妙,煉魂魄而為一,合性命而雙修。唯此時,乃坤復之間,天地開闢於此時,日月合璧於此時,草木萌孽於此時,人身之陰陽交會於此時。神仙於此時而採藥,則內真外應,若合符節,乃天人合發之機,至妙至妙者也。
泥丸雲:"每當天地交合時,盜取陰陽造化機。”
《陰符經》云:“食其時,百骸理;盜其機,萬化安。"何者謂之機?天根理極微,今年初盡處,明日起頭時,此際易得意,其間難下詞。人能知此意,何事不能知?此際正是造化真機妙處。
盡真機之妙者,《周易》也。盡《周易》之妙者,復卦也,盡復卦之妙者,初爻也。故曰復其見天地之心乎?蓋此時,天地一陽來復,而吾身之天地亦然。內以採取吾身之陽,所以盜取天地之陽。則天地之陽,有不悉歸於我之身中,而為我之藥物乎?然而天之雖大,造化雖妙,亦不能越此發機之外矣。此感彼應,理之自然。
人若知此天人合發之機,道於中夜靜坐,凝神聚氣,收視返聽,閉塞其兌,築固靈株,一念不生,萬緣頓息。渾渾淪淪,如太陽之未分;溟溟倖幸,如兩儀之未兆。湛兮獨存,如清淵之印月;寂然不動,如止水之桌波。寧不覺其一身,外不二其宇宙。逮夫亥之末,子之初,天地之陽氣至則急采之,未至則虛以待之,不敢為之先也。
屈原《遠洲篇》云:“道可受兮不可傳,其小無外兮其大無垠。毋滑而魂兮彼將自然,一氣孔神兮於中夜存,虛以待之兮無為之先。”
許旌陽《三藥歌》云:“存心絕慮候晶凝。”
指玄篇》云:“塞兌垂簾默默窺。”
皆是藏器待時之謂也。嗚呼!時辰若至不勞心,內自相交自結凝。入室按時須等著,一輪曦馭自騰升。豈可為之先也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