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命雙修

性命雙修

道教專業術語。‘百姓’之姓, ‘性命’之性,在先秦古文皆作生 、 “天”與 “性” 生,不從女,不從心。性命雙修指身心全面修煉。即今存各先秦文籍中,所 在中國哲學中,“天”與 “性”是緊密相連有之性字皆後人改寫,在原本必皆作生字,“性”可以被追溯到古代 “生”字的用法,而 “生”這個字恰好構成了 “性”字。性命雙修指身心全面修煉,達到至高完美的境界。是中國道教重要的教義之一,也是中國古代體育哲學人體觀的範疇之一,傳統養生的完美理論。

任君了悟真如性,未免拋身還入身;何時更兼修大藥,頓超無漏作真人。

基本介紹

性命先秦源流,道教重要思想,傳統養生,氣功術語,

性命先秦源流

“百姓”之性,“性命”之性,在先秦古文皆作生,不從女,不從心。即今存各先秦文籍中,所有之性字皆後人改寫。在原本必皆作生字,此可確定者也。後世所謂性命之性字,在東周雖惶惚有此義,卻並無此獨立之字也。吾作此語,非謂先秦無從心之性字之一體。戰國容有此字,今不可考,然吾今敢斷言者,戰國縱有此字,必是生之或體,與生字可以互用……生字本義為表示出生之動詞,而所生之本、所賦之質亦謂之生(後來以姓字書前者,以性字書後者)。物各有所生,故人有生,犬有生,牛有生,其生則一,其所以為生者則異。故古初以為萬物之生皆由於天,凡人與物生來之所賦,皆天生之也。故後人所謂性之一詞,在昔僅表示一種具體動作所產生之結果,孟、苟、呂子之言性,皆不脫生之本義。必確認此點,然後可論晚周之性說矣。

道教重要思想

性命雙修是道教的重要思想與教義,也是內丹學術語
“性”“命”的含義
性指人內在的道,心性、思想、秉性、性格、精神等。命指人外在的道,身體、生命、能量、命運、物質等。性命雙修也就是指“神形兼修”、心身全面修煉黃老列莊遠遊參同契悟真篇等書都有關於道家“性命雙修”的論述。《性命圭旨》說:“何謂之性?元始真如,一靈炯炯是也。何為之命?先天至精,一氣氤氳是也。”又說:“性之造化系乎心,命之造化系乎身。”陳攖寧大師說:“性即是吾人之靈覺,命即是吾人之生機。”可謂既深刻,又生動。人的生命實際上是兩個生命即精神生命和生理生命的雙重融合,人們通常說要身心健康,虧其一即殘缺不全。所以性命二字高度概括了人生的兩大要素。
老子是性命雙修始祖,是道教開山祖師,是性命雙修的修煉理論的創始人。由此,我們可以將性命雙修分為性功與命功兩種,性功是道教與儒、佛相通的地方,而命功則是道教獨有的傳統,不講命功,不是道教。陳攖寧大師認為,仙道貴生、樂生、重生、追求長生,所以它是生本主義,這正是道家仙學最具特色的地方。他認為性命相依,命為重。他用燈作比喻,燈油是命,燈光是性;有燈無油,燈必不能發光;徒有燈油而不能發光,則不能顯現油燈照明之用;修道之意在教人積足油量,並教以點燈之法,則人生必充滿光輝。
道教提倡是“性”與“命”的統一
煉陽神者本之於天,道在沖舉,謂之仙,故曰天尊。
有修純陽之精者,謂存神氣,而於有中煉妙,全身形而入無形,故生無死,為天上神仙也。
修陰神者本之於地,樂於寂滅,謂之佛,故曰世尊。
有修積陰之氣者,盡棄魂神,於無中煉妙有,任定而性寂靜,故死而為陰爽之鬼也(佛)。
既然命是指人的生命,性是指人的精神意識,那么很顯然,對人的生存來說,兩個方面都是不可缺少的,而人的存在實際上就是命與性的統一。一方面,人必須以生命的存在為基礎,一旦沒有了生命,人就變成一具死屍,人也就隨之死亡;另一方面,人也不能離開精神意識,沒有精神意識,人就變成一種純粹的生命存在,其生活最多像動物一樣,當然也談不上作為人的存在。而且人的生命和精神意識之間還存在著密切的聯繫,它們互相依存、互相影響、互相作用,是一個矛盾的統一體。在道教看來,作為人,不僅要有形氣所表現的生命,而且要有精神意識所表現的性,他是生命與精神意識即命與性的統一體,這就像人不僅要有形、氣、神,而且是形、氣、神的統一體一樣。
性命雙修的適用範圍
道教關於性命雙修的理論,就其一般原則而言,既可以用於道教信眾,亦可用於世俗人群,既可以用於古代社會,又可以用於現代社會。從一定意義上說,非教徒和現代人更應該重視性命雙修,因為現代社會相當數量的人,性與命兩個方面都出現嚴重的病態,如不加以解決,將危及人類的身心健康。心性生命即精神生命方面的病態主要是缺乏信仰和理想,趨向功利實用和短期行為,生活日益淺薄化和狹隘化。形體生命即生理生命方面的病態主要是環境惡化、不良嗜好以及過度享受造成生理損害、生命力脆弱和惡性疾病中。要解決這些問題固然要靠環境改善,同時也要靠人的主觀修煉,並且去改造環境。若多數人懂得並且去努力實踐性命雙修,人生與社會的健康化進程會大大加快。
性命雙修的現實意義
心理健康與生理健康同時並重。不但要追求強壯體魄,也要追求健全的心理素質,使精神生命和生理生命兩個方面都得到活潑的發展,這才能有真正的幸福人生。《性命圭旨》的說法是:“神不離氣,氣不離神”、“性不離命,命不離性”。
以生理變化心理,以心理變化生理。體弱多病者先從命功入手,煉精化氣,去病健身,然後心神安定,鍊氣化神,煉神還虛,提高精神境界。心理脆弱或行為不良者,則先從性功入手,煉己築基,排除私心雜念,調整平衡,提高追求層次,開拓心胸情懷,然後配合服藥和鍊氣,性能得到良好的效驗。性功與命功可以在不同時候有不同側重,但要互相帶動,共同長進。
性命雙修要循序漸進,由低到高,由淺入深。內丹家有“初關、中關、上關”之說,有“得竅、煉己和合、得藥、脫胎”之說,有“先攝心修性,次煉化精氣修命,最後粉碎虛空”之說,要不出初級、中級、高級三大階段,次弟而上,不可躐等。無論心靈的淨化、境界的提升,還是氣血的調適、體質的強化,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事,要勤學苦練,長期堅持,不斷體悟和反省,才能漸入佳境。當然漸中有頓,這是自然得來,不可強求。
性命雙修修習的方法
由於人的存在既離不開性也離不開命,是性與命的統一體,所以養生修道惟有性命雙修方能建功;否則,只修性則命不能保,只修命則性無以存,都不能達到性命常存、得道成仙的目的。所以養生修道必須遵循性命雙修的原則。
性命雙修是一個綜合的修習過程。它至少包括以下幾項活動:
理性認識活動,讀書、請教、反省,對於自己的狀態和追求的人生目標,有一個清醒認識。
道德修養活動,樹立遠大思想,協調人際關係,增強仁愛之心。
形體鍛鍊活動,包括治病、氣軾、運動、營養及良好的生活方式、作息制度等,不必求難貪高,只求簡便易行,適合自己。
社會實踐活動,內丹家強調“內外雙修”、“功行兩全”,不僅要修性功、命功,還要利物濟生、苦己利人、參與社會、積累功德,使性命雙修在社會生活中見到實效。以上幾項活動事實還是結合在一起,彼此穿插進行的,不可機械分割。
作為教外之士,很難理解和體會內丹家的具有宗教神秘性的高級修習狀態,但一般人仍然可以從性命雙修的理論中吸收做人、做事和健身的生命智慧,使人生變得更健康、更美好。

傳統養生

不同養生流派對“性”“命”的理解及對兩者的關係的認識不盡相同,但大多數認為性命一體,神形相依,主張“性命雙修”,即精神與形體同時修煉,只有形與神俱,才能延年益壽。性命一詞,原指“人性”和“天命”,是性與命的統一。後來,人們賦予它新的內涵,即指修性與養命、“性功”與“命功”的有機結合。在修養順序上,有的主張“先性後命”,也有主張“先命後性”。其修養原則為“性為主導,命為基礎”,以靜為主,以動為輔,性命合一。其方法,以靜養神,以動養形:即以靜坐、行氣、存神、誦經養神;以導引、按摩、散步、登涉養形。其根本宗旨,是以調動人體精、氣、神的運化、聚合,達到形神永固、身心兩健。性命雙修成為人們養生保健、延年益壽的指導思想和方法論原則,其哲學基礎是唯物辯證不“兩點論”和“重點論”相統一原理。

氣功術語

氣功內丹術術語。又稱性命兼修。謂性功和命功不可或缺、配合而煉的主張。元·趙道一《歷世真仙體道通鑑》卷四十九引北宋著名道士張伯端的話說:“道家以命宗立教,故詳言命而略言性;釋氏以性宗立教,故詳言性而略言命。”張氏認為兩者均有失偏頗,主張唯性命雙修,最為上乘。內丹家多持此說。性命雙修又有先命後性、先性後命、修性自然修命等不同的修煉方式和次第,前二者分別為內丹派南宗和北宗的基本傾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