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掖市“十四五”殘疾人保障和發展規劃

張掖市人民政府於2022年4月15日印發張掖市“十四五”殘疾人保障和發展規劃.請認真貫徹執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張掖市“十四五”殘疾人保障和發展規劃
  • 頒布時間:2022年4月15日
  • 發布單位:張掖市人民政府
全文,政策解讀,

全文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殘疾人事業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以及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安排要求,進一步保障殘疾人民生、促進殘疾人發展,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保障法》《甘肅省“十四五”殘疾人保障和發展規劃》和《張掖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制定本規劃。
一、編制背景
“十三五”以來,全市殘疾人事業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按照習近平總書記“對殘疾人要格外關心、格外關注”的重要指示和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以及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安排要求,殘疾人民生改善和殘疾人事業發展取得重大成就,全市殘疾人脫貧攻堅目標如期實現。
(一)殘疾人基本生活水平顯著提高。“十三五”期間,財政部門將殘疾人事業經費納入財政預算,及時撥付殘疾人事業發展資金10742.3萬元,比“十二五”增長52.32%。市、縣區發改、民政、教育、衛健、住建、體育、公安、司法等部門積極參與研究制定惠及殘疾人的政策措施,精準幫扶,合力攻堅,殘疾人脫貧目標全面實現。完成農村貧困殘疾人危房改造項目3591戶,完成貧困殘疾人家庭無障礙改造591戶。
(二)殘疾人社會保障體系更加完善。努力解決殘疾人實際困難和需求,累計為25866名殘疾人代繳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和養老保險。為18259名重度殘疾人發放護理補貼,為22451名貧困殘疾人發放生活補貼。對低收入家庭中的重度殘疾人單獨施保,實現了應保盡保。建立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制度,累計對800多名殘疾兒童免費進行康復訓練。
(三)殘疾人公共服務能力持續增強。為3837名白內障患者實施復明手術,成功創建全國白內障無障礙市。為285名貧困殘疾人裝配了假肢,對1046名肢體殘疾人、智殘人免費開展各類康復訓練,為持證殘疾人提供基本康復服務29726人次,輔助器具免費適配29380人次,殘疾人精準康復服務率、輔助器具適配率均超過全省平均水平。
(四)殘疾人機構服務網路快速拓展。積極爭取國家和省級項目資金1億多元,新建市級和臨澤縣、高台縣、民樂縣、山丹縣等9個殘疾人康復、托養中心。通過公辦民營等方式,支持張掖厚熙、山丹溫馨、民樂智博等10家民營服務機構完善服務設施,開展康復托養服務。全市836個村和52個社區全部建立殘協組織。
(五)殘疾人就業創業成效顯著。以高質量培訓促進高質量就業,市縣兩級扶持建立殘疾人就業培訓基地40個(其中國家級培訓基地5個),累計舉辦培訓班200多期,培訓13409人,實現就業13716人。特別是近兩年來,秉承“集天下之善心,創殘健共融之樂業”的宗旨,多方籌資400多萬元,建成占地300多平方米的全國2號“集善樂業”殘疾人網路就業基地,集中安置86名重度肢體、聽力殘疾人就業,人均月收入3200元、最高可達8500元,實現了由家庭照顧對象到生活強者和家庭經濟重要來源的成功轉變,輻射帶動1000多名殘疾人集中或居家就業,幫助殘疾人找到了生活的尊嚴和自信。
(六)殘疾人群體精神面貌明顯改善。越來越多的殘疾人走出家門、融入社會,廣泛參與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平等共享精神文化成果,在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幸福美好新張掖建設中展現了自強不息的積極形象,為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我市有各類殘疾人82247人,占全市總人口的6.47%,人數眾多、特性突出,特別需要關心幫助。“十四五”時期,由於人口老齡化加快等因素,殘疾仍會多發高發,殘疾人全面發展和共同富裕面臨的問題仍比較突出。全市有相當數量的低收入殘疾人家庭生活還比較困難,返貧致貧風險高;殘疾人社會保障水平和就業質量仍然較低,殘疾人家庭人均收入與社會平均水平相比還存在很大差距;殘疾人公共服務總量不足、分布不均衡、質量效益還不高,市、縣區殘疾人康復托養機構還不完善,已建成機構運行保障機制還不健全,殘疾人就學就醫、康復照護、無障礙等多樣化需求還未得到充分滿足;殘疾人平等權利還沒有得到充分實現,歧視殘疾人、侵害殘疾人權益的現象還時有發生;殘疾人事業仍然是經濟社會發展的短板,農村和基層為殘疾人服務的能力比較薄弱。
殘疾人事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扶殘助殘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誌。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殘疾人事業一定要繼續推動”,要“促進殘疾人全面發展和共同富裕”。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中,決不能讓殘疾人掉隊。充分體現了黨和國家對殘疾人群體的格外關心和特別重視。促進殘疾人共同富裕,是新階段新征程殘疾人事業發展的重要歷史使命,也是繼脫貧攻堅、全面小康之後迎來的又一重大歷史機遇,有利於殘疾人事業同步實現高質量發展。“十四五”時期,要繼續加快發展殘疾人事業,團結帶領殘疾人和全市人民一道,積極投身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偉大實踐,加快建設幸福美好新張掖、不斷開創經濟社會發展新局面,共建共享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二、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殘疾人事業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以推動殘疾人事業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鞏固拓展殘疾人脫貧攻堅成果、促進殘疾人全面發展和共同富裕為主線,注重補齊短板與提高質量相結合、兜底保障與積極賦能相結合、關注需求與最佳化供給相結合、鞏固成果與創新機制相結合、政府主導與社會共建相結合,組織開展10項助殘行動計畫(即:黨建引領助殘致富計畫、天使康復(0-16歲)計畫、陽光家園計畫、“幸福·感恩”托養計畫、“510”品牌打造產業振興計畫、萬名助殘技能培訓計畫、千戶殘疾人家庭無障礙改造計畫、萬名殘疾人家庭走訪探視計畫、“五個一”文化進殘疾人家庭計畫、千名殘協專職委員素質三年提升計畫),保障殘疾人平等權利,增進殘疾人民生福祉,增強殘疾人自我發展能力,促進殘疾人事業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不斷滿足殘疾人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二)總體目標。到2025年,全市殘疾人脫貧攻堅成果鞏固拓展,生活品質得到新改善,民生福祉達到新水平。多層次的殘疾人社會保障制度基本建立,殘疾人基本民生得到穩定保障,重度殘疾人得到更好照護。開展各類助殘就業行動,持續打造殘疾人網路就業、居家就業等品牌,殘疾人實現較為充分較高質量的就業。均等化的殘疾人基本公共服務體系更加完備,健全殘疾人關愛服務體系,提升殘疾人康復、教育、文化、體育等公共服務質量。殘疾人思想道德素養、科學文化素質和身心健康水平明顯提高。無障礙環境持續最佳化,殘疾人在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家庭生活等各方面平等權利得到更好實現。殘疾人事業基礎保障條件明顯改善,質量效益不斷提升,殘疾人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增強。
到2035年,殘疾人事業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與國家和省、市基本實現現代化目標相適應。殘疾人物質生活更為寬裕,精神生活更為豐富,與社會平均水平的差距顯著縮小。平等包容的社會氛圍更加濃厚,殘疾人充分享有平等參與、公平發展的權利,殘疾人的全面發展和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
三、重點任務
(一)完善殘疾人社會保障制度,讓殘疾人生活更有保障。
1.鞏固拓展殘疾人脫貧攻堅成果推進鄉村振興戰略。農村殘疾人家庭主要成員重度殘疾、缺失勞動力,基本沒有收入來源的納入一類或二類低保對象施保。對完全喪失勞動能力或部分喪失勞動能力且無法通過產業就業獲得穩定收入的殘疾人,落實特困人員救助供養、殘疾人兩項補貼、臨時救助、基本養老、基本醫療和大病救助等兜底保障措施,做到應保盡保、應兜盡兜。組織實施萬名殘疾人家庭走訪探視計畫,以農村重度殘疾、一戶多殘、老殘一體、依老養殘等殘疾人家庭為重點,兼顧缺少勞動力、就業增收難、主要依靠社會保障兜底等抗風險能力弱的殘疾人家庭,以及突發意外致殘家庭,加強返貧致貧風險排查,及時將符合條件的殘疾人確定為監測對象,納入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和幫扶範圍,形成早發現、早干預、早幫扶、動態清零的防貧監測和幫扶機制。組織實施“510”品牌打造產業振興計畫,扶持農村殘疾人參與鄉村振興產業發展,五年培育10個就業品牌,帶動農村低收入殘疾人家庭分享產業鏈增值收益。做好易地搬遷殘疾人後續幫扶工作。組織實施黨建引領助殘致富計畫,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在扶殘助殘中的重要作用,組織協調各方面資源力量加強對殘疾人的關心關愛。持續動員社會力量參與殘疾人幫扶,不斷提升幫扶實效。對有勞動能力的殘疾人,開展針對性培訓和產業扶持、就業幫扶,符合條件的優先納入鄉村振興產業扶持計畫、鄉村公益性崗位增加收入。在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中幫助殘疾人共享集體經濟發展成果,依法保障農村殘疾人的土地承包經營權、宅基地使用權、集體收益分配權等權益。
2.加強殘疾人社會救助保障。將符合條件的城鄉殘疾人納入最低生活保障或特困人員救助供養範圍,對低收入家庭中的重度殘疾人落實單人戶保障政策。加強對生活無著落流浪乞討殘疾人的救助安置和尋親服務。做好對符合條件殘疾人的醫療救助,強化醫療救助與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的互補銜接,減輕殘疾人醫療費用負擔。落實臨時救助制度,對符合條件的困難殘疾人及時給與臨時救助保障,做好突發公共事件中對困難殘疾人的急難救助。
3.加快發展殘疾人托養和照護服務。積極發展殘疾人服務類社會救助,推動建立殘疾人長期照護體系。投資5300萬元,新建9400平方米的甘州區殘疾人托養中心。投資1800萬元,新建山丹縣殘疾人托養服務就業中心。積極爭取項目,健全完善縣區殘疾人托養、照護服務設施。大力開展殘疾人照護服務培訓,著力增強縣級困難人員救助供養服務機構對困難殘疾人的照護服務能力。探索通過政府購買服務,對社會救助家庭中生活不能自理的殘疾人提供必要的訪視、居家照護服務。鼓勵通過政府購買服務培育專業化社會服務機構參與殘疾人日間照料服務,探索建立托養機構激勵機制,引導托養服務機構健康發展。組織實施“幸福·感恩”托養計畫,為就業年齡段(16-59周歲)智力、精神和重度肢體殘疾人提供寄宿制托養服務。支持養老服務機構完善服務功能,接收符合條件的視力、聽力言語等老年殘疾人。對收住符合條件困難家庭重度殘疾人的養老機構,落實運營補貼制度。借鑑省級重度殘疾人日間照料試點經驗,健全完善相關制度,推廣重度殘疾人托養照護服務。
4.完善殘疾人社會保險。落實地方政府為重度殘疾人代繳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費、落實符合條件的殘疾人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對殘疾人個體工商戶和安置殘疾人就業單位社會保險進行補貼等政策,幫助殘疾人按規定參加基本養老和基本醫療保險,實現應保盡保。按照國家和省上部署,認真落實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員病殘津貼政策,靈活就業人員和農村轉移城鎮就業殘疾人按規定參加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落實好將29項醫療康復項目納入基本醫保支付範圍的政策,不斷擴大支持基本醫保的醫療康復項目範圍。按規定做好重性精神病藥物維持治療參保患者門診保障工作,將重性精神病藥物維持治療納入門診特殊疾病或參照住院進行管理和支付範圍。支持就業殘疾人依法參加失業保險,享受失業保險待遇。對自願投保並符合農業保險政策規定的殘疾人家庭種植養殖項目給予農業保險保費補貼。鼓勵殘疾人參加意外傷害、補充養老等商業保險,有條件的縣區可給予補貼。
5.完善殘疾人社會福利制度和社會優待政策。繼續完善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和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制度,落實補貼標準動態調整機制,有條件的縣區可合理擴大殘疾人兩項補貼對象範圍,生活補貼覆蓋範圍可向低保邊緣家庭殘疾人及其他困難殘疾人延伸,護理補貼覆蓋範圍可向三、四級智力、精神殘疾人或其他殘疾人延伸。落實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制度,確保殘疾兒童得到及時有效的救治和康復,實現應救盡救。落實低收入殘疾人家庭生活用水、電、氣、暖優惠補貼政策和電信業務資費優惠政策。落實殘疾人機動輪椅車燃油補貼,有條件的縣區為殘疾人發放電動輪椅車補貼。按照有關規定落實殘疾人乘坐公共運輸工具乘車便利和優待政策,為殘疾人攜帶輔助器具、導盲犬等乘坐公共運輸工具、出入公共場所和進出境提供便利。落實殘疾人憑殘疾人證辦理免費公交卡優惠政策。落實殘疾人駕駛機動車和公共停車場按比例設定殘疾人專用停車位等政策。除舉辦體育賽事和商業性活動外,殘疾人憑殘疾人證可免費進入體育館(場)、圖書館、博物館、公園、動物園、植物園、美術館、風景區等公共場所。加強殘疾孤兒、事實無人撫養殘疾兒童醫療、康復、教育等服務,合理確定包括殘疾孤兒、事實無人撫養殘疾兒童在內的孤兒、事實無人撫養兒童等基本生活費標準,提升兒童福利機構安全管理水平和服務質量。加快建設精神衛生福利服務體系,為特殊困難精神殘疾人提供康復、照護等服務。為低收入和重度殘疾人殘疾評定提供補貼和便利服務。
6.保障殘疾人基本住房安全便利。優先解決低收入殘疾人家庭住房安全問題。對符合條件的殘疾人家庭優先安排公共租賃住房,不斷改善殘疾人居住條件。城鎮保障性住房建設、農村危房改造統籌考慮殘疾人無障礙需求。
7.落實殘疾軍人和傷殘人民警察撫恤等優待政策。堅持普惠與優待疊加的原則,構建科學化殘疾評鑑、制度化退役安置、規範化收治休養、標準化待遇的傷病殘軍人安置管理和服務優待體系。落實殘疾軍人撫恤金標準,妥善解決傷病殘軍人住房、醫療、生活、子女入學等現實困難。落實《軍人撫恤優待條例》《傷殘撫恤管理辦法》,建立健全優待政策。促進殘疾軍人、傷殘民警殘疾評定標準與國家殘疾人殘疾分類和分級標準合理銜接,保證殘疾軍人、傷殘民警、傷殘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等優先享受扶殘助殘政策待遇、普惠性社會保障和公共服務。
8.加強重大疫情等突發公共事件中對殘疾人的保護。在公共衛生法規和突發公共事件應急預案中保障殘疾人等重點人群。在應對重大疫情、自然災害、安全事故等突發公共事件中加強對殘疾人的保護。加強殘疾人集中場所和殘疾人服務機構安全保障和應急服務能力建設,在村(社區)探索建立結對幫扶制度,協助殘疾人更好應對突發災害事故、及時疏散逃生。開展殘疾人應急科普宣傳培訓,引導殘疾人增強自救互救能力。
(二)促進殘疾人就業創業,讓殘疾人生活更有尊嚴。
1.完善殘疾人就業創業政策。制定出台促進殘疾人就業創業的意見和措施,保障殘疾人就業培訓、就業服務、補貼獎勵等相關資金投入。落實殘疾人就業保障金制度,推進用人單位安排殘疾人就業。落實中組部、中殘聯等五部門印發《機關、事業單位、國有企業帶頭安排殘疾人就業辦法》(殘聯發〔2021〕51號)等有關法規政策,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國有企業帶頭完成殘疾人按比例就業任務。機關、事業單位、國有企業未按比例安排殘疾人就業,且未採取繳納殘疾人就業保障金等其它方式履行法定義務的,不能參評先進單位,其主要負責同志不能參評先進個人。加強殘疾人就業促進政策與社會保障政策的銜接,納入低保範圍的已就業殘疾人可按規定在核算其家庭收入時扣減必要的就業成本,並在其家庭成員人均收入超過當地低保標準後給予一定時間的漸退期。
2.促進殘疾人就業創業。落實殘疾人就業創業支持政策,開展“情滿隴原助殘就業行動”,幫助殘疾人高質量就業。規範殘疾人按比例就業年審並實現全國聯網認證。落實殘疾人集中就業單位稅費優惠、政府優先採購等扶持政策,穩定殘疾人集中就業。支持非營利性殘疾人集中就業機構持續發展,在經營場地、設施設備、社會保險補貼、金融信貸等方面扶持殘疾人自主創業、靈活就業,鼓勵殘疾人通過新就業形態實現就業。加大對“陽光家園”“日間照料中心”等輔助性就業機構的支持保障力度,組織智力、精神和重度肢體殘疾人等就業更為困難的殘疾人就近就便參加生產勞動、進行職業康復、實現社會融合。統籌現有公益性崗位,優先安排低收入家庭中符合崗位要求的殘疾人及家屬就業。開發適合殘疾人就業或為殘疾人服務的新職業。為殘疾人特別是聾人參加職業技能培訓、就業創業提供無障礙支持服務。支持手工製作等殘疾婦女就業創業項目,鼓勵殘疾人參與文化產業。扶持殘疾人親屬就業創業,實現零就業殘疾人家庭至少有一人就業。積極搭建殘疾人技能展示和就業服務平台,組團參加國家和省級殘疾人職業技能競賽。健全完善盲人保健按摩服務標準和行業規範,制定出台盲人按摩機構建設及就業創業扶持辦法。大力加強盲人醫療按摩中高等教育,加大盲人按摩培訓力度,開展“師帶徒”高技能人才培養。指導支持基層殘疾人服務設施、康復托養中心和衛生服務機構開設盲人按摩服務。拓寬殘疾人特別是盲人在文化藝術、心理衛生和網際網路服務等領域就業渠道。
3.提升殘疾人職業素質和就業創業能力。落實《殘疾人職業技能提升計畫(2021-2025)》,組織實施萬名助殘技能培訓計畫,建立穩定投入機制,幫助有就業願望和培訓需求的殘疾人普遍得到相應的職業素質培訓、就業技能培訓、崗位技能培訓和創業培訓。持續推進農村殘疾人科技示範推廣、實用技術培訓工作,扶持創建輻射帶動能力強,經營管理規範,具有一定規模的殘疾人就業幫扶基地、家庭農場和種養殖能手,帶動殘疾人穩定就業。挖掘和培育殘疾人“技能大師”,鼓勵符合條件的申報技能大師工作室建設項目。利用線上線下殘疾人職業技能培訓優質課程資源,廣泛開展殘疾人職業技能培訓。落實殘疾人職業技能培訓保障和管理制度。
4.加強和改進殘疾人就業服務。健全殘疾人就業服務體系,充分發揮殘疾人就業服務機構和各類公共就業服務平台、人力資源服務機構、社會組織作用,組織實施助殘就業援助行動,為殘疾人和用人單位提供全鏈條、專業化、精準化服務。建立殘疾人就業輔導員制度,擴大就業輔導員隊伍。為殘疾高校畢業生建立就業幫扶工作檯賬,按照“一人一檔”“一人一策”要求重點幫扶。將符合條件的就業困難殘疾人納入就業援助範圍,持續開展“就業援助月”等專項就業服務活動。配備專業人員、加強經費保障,加快市、縣區殘疾人就業服務機構規範化建設。通過政府購買服務、勞務派遣等方式開展殘疾人就業服務,拓寬服務渠道,擴大服務規模,提高服務質量。
5.保障殘疾人平等就業權益。合理確定殘疾人取得職業資格和公務員、事業單位人員等入職的體檢條件,對於具備能夠正常履行職責身體條件和心理素質的殘疾人,依法保障其平等就業權益。用人單位應當為殘疾職工提供適合其身心特點的勞動條件、勞動保護、無障礙及合理便利,在晉職、晉級、職稱評定、社會保險、生活福利等方面給予平等待遇。消除對殘疾人的就業歧視,創造更加包容、公平的就業環境。加強殘疾人勞動權益保護,堅決防範和打擊侵害殘疾人勞動保障權益的行為。
(三)健全殘疾人關愛服務體系,讓殘疾人生活更有品質。
1.加強殘疾人健康服務。樹立大健康理念,全面推進殘疾人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支持保障簽約醫生為殘疾人提供基本醫療、公共衛生和健康管理等個性化服務。加強和改善殘疾人基本醫療服務,為殘疾人提供就醫便利,維護殘疾人平等就醫權利。加強殘疾人心理健康服務。關注殘疾婦女健康,開展生殖健康服務。將殘疾人健康狀況、衛生服務需求與利用等納入全市衛生服務調查,加強殘疾人健康狀況評估。
2.提升殘疾人康復服務質量。根據殘疾人基本康復服務目錄,細化殘疾人康復服務項目,繼續組織實施精準康復服務行動,促進康復服務市場化發展,提升康復服務質量,滿足殘疾人基本康復需求。組織實施天使康復(0-16歲)計畫,落實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制度,合理確定康復救助標準,增加康復服務供給,建立動態調整機制,制定殘疾兒童康復服務規範、定點康復機構認定和管理辦法,為殘疾兒童提供及時高效的康復服務。落實《殘疾人社區康復工作標準》和《精神障礙社區康復服務工作規範》,進一步強化社區康復工作。
3.擴大康復服務供給。健全綜合醫院康復醫學科、康復醫院(康復醫療中心)、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三級康復醫療服務體系。加強康復學科建設和康復技術研究,發揮中醫藥在康復中的獨特優勢,市、縣區中醫醫院設定康復科。完善市級殘疾人康復設施,補齊縣區殘疾人康復設施短板,實現市、縣區殘疾人康復設施全覆蓋,不斷提高康復服務供給水平。發展農療康復,支持集農業科技示範與農療康復為一體的現代農業科技示範園區建設。將符合條件的兒童福利機構納入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定點機構目錄。支持兒童福利機構增加和完善康復功能,配備相應的康復設備和專業技術人員,與醫療機構加強合作,提高康復醫療服務能力。加強醫聯體建設,實現醫康養居相結合的新型服務模式。
4.加快發展康復輔助器具服務。鼓勵實施公益性康復輔助器具適配項目,推廣安全適用的基本型康復輔助器具。支持社會力量及醫療、康復、養老機構和殘疾人教育、就業、托養機構開展輔助器具適配服務。市、縣區出台殘疾人基本輔助器具適配等服務支持政策。強化“傳遞愛心·循環使用”公益項目,增強“殘聯輔助器具便民服務站”的服務能力。加強基層輔助器具服務機構建設,支持有條件的縣區殘聯建設輔助器具適配站點,搭建殘疾人輔助器具適配服務網路平台,推進“網際網路+輔助器具適配服務”。推廣社區康復輔助器具租賃、回收、維修等服務。
5.加強殘疾預防。制定實施《張掖市殘疾預防行動計畫(2021-2025年)》。結合殘疾預防日、預防出生缺陷日、愛眼日、愛耳日、全國防災減災日等節點,開展殘疾預防宣傳教育,形成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殘疾預防意識。加強出生缺陷綜合防治,構建覆蓋城鄉居民,涵蓋婚前、孕前、孕期、新生兒期和兒童期各階段的出生缺陷防治體系,繼續針對先天性結構畸形等疾病實施干預救助項目,預防和減少出生缺陷、發育障礙致殘。大力推進0-6歲兒童殘疾篩查,建立篩查、診斷、康復救助銜接機制。加強市、縣區婦幼保健機構能力建設,夯實縣、鄉、村兒童保健服務網路,提升兒童致殘性疾病早發現、早診斷、早干預、早康復能力和效果。實施慢性病預防干預措施,開展重大慢性病早診早治,減少慢性病致殘。開展社會心理服務和社區心理干預,預防和減少精神殘疾發生。開展防盲治盲、防聾治聾工作,加強對麻風病等傳染病和碘缺乏病、大骨節病等地方病的防控。加強安全生產、消防安全和交通安全管理,加強道路交通安全執法和安全防護設施建設,加快公共場所急救設備配備,提高自然災害和火災現場應急處置能力、突發事件緊急醫學救援能力和院前急救能力,防止老年人、兒童意外傷害致殘,減少因災害、事故、職業傷害等致殘。
6.健全殘疾人教育體系。堅持立德樹人,促進殘疾兒童少年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組織實施特殊教育提升計畫和春蕾助學行動計畫,鞏固殘疾兒童義務教育基礎,加快發展非義務教育階段特殊教育。積極發展學前特殊教育,支持普通幼稚園接收殘疾兒童,推動特殊教育學校和有條件的兒童福利機構、殘疾兒童康復機構普遍增設學前部或附設幼稚園,儘早為殘疾兒童提供適宜的保育、教育、康復、干預服務。健全普通學校隨班就讀支持保障體系,發揮殘疾人教育專家委員會作用,實現適齡殘疾兒童少年“一人一案”科學教育安置。著力發展以職業教育為重點的殘疾人高中階段教育,使完成義務教育且有意願的殘疾青少年都能接受適合的中等職業教育。開展殘疾人融合教育示範區、示範校和優秀教育教學案例遴選。支持河西學院和培黎職業學院開展殘疾人融合教育。對家庭經濟困難的殘疾學生落實教育資助政策。為殘疾學生提供輔助器具、特殊學習用品、康復訓練和無障礙等支持服務,為殘疾學生參加各級各類考試提供合理便利。
7.完善特殊教育保障機制。建設縣區特殊教育資源中心,為特殊教育發展提供專業支撐,切實發揮好市、縣區教育部門教研室作用,積極開展特殊教育教學研討和教學指導,提升全市特殊教育水平。建立健全特殊教育保障體系,支持特殊教育學校和有條件的兒童福利機構、殘疾兒童康復機構普遍增設學前部(班)或附設幼稚園,儘早為殘疾兒童提供適宜的保教、教育、康復、干預服務。積極支持特殊教育學校異地新建項目。繼續改善特殊教育學校辦學條件,加強特殊教育學校規範化建設,推行新課標新教材,改革教學教研,建立學校、家庭、社會協同育人機制。加強特殊教育師資隊伍建設,創新培養方式,按國家有關規定開展表彰獎勵,提升教書育人能力素質。加強特殊教育督導和質量監測評估。實施《“十四五”特殊教育發展提升行動計畫》《第二期國家手語和盲文規範化行動計畫(2021—2025年)》,加快推廣國家通用手語和國家通用盲文。
8.提高殘疾人公共文化服務供給能力。構建較為完善的無障礙文化服務體系,做好殘疾人公共文化服務供給,激發殘疾人參與公共文化熱情,保障殘疾人的文化權益,提升基本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水平。支持殘疾人參加“書香隴原·閱讀有我”“華夏書屋”試點等公共文化活動,利用好殘疾人電子閱讀平台,推動城鄉殘疾人無障礙共享“農家書屋”等公共資源。開展“殘疾人文化季”等殘疾人民眾性文化活動,著力打造各具特色的殘疾人民眾性文化活動品牌。支持優秀文創產品開發、交流與展示,支持建設殘疾人文創產業網路平台和銷售平台。為殘疾人提供盲文和有聲讀物等無障礙文化服務。支持創編、演出殘疾人文化藝術作品,出版殘疾人文化藝術叢書。發展特殊藝術,扶持特殊藝術人才和師資培養,加大特殊藝術人才培養基地建設和殘疾人藝術團體建設,積極參加特殊藝術交流活動,扶持殘疾人藝術團體開展基層巡演。組團參加第九屆全省殘疾人藝術匯演。
9.發展殘疾人體育事業。落實市、縣區政府的主體責任,加快推進將殘疾人體育服務納入公共體育基本服務體系,推動公共體育設施為殘疾人免費或低收費開放;加強基層殘疾人自強健身示範點建設,完善殘疾人訓練設施。積極開展殘健融合體育活動,豐富殘疾人康復健身體育活動,鼓勵基層組織殘疾人參加各級各類全民健身活動。大力培養殘疾人社會體育指導員,普及康復健身體育知識,推動殘疾人康復健身體育身邊化服務。大力發展殘疾人競技體育,組團參加全省第十一屆殘運會暨第五屆特奧會和單項體育賽事。
10.大力發展殘疾人慈善事業和服務產業。鼓勵工會、共青團、婦聯、殘聯、科協、慈善協會、紅十字會等群團組織和社會組織、企事業單位等實施助殘慈善項目。深入開展“青年志願者助殘陽光行動”“關心我的殘疾人鄰居”“牽著蝸牛去散步”和“集善優品”消費助殘等志願服務關愛行動。培育“集善工程”“通向明天”等殘疾人慈善事業品牌。生活服務業發展布局充分考慮殘疾人需求,加快康復輔助器具、康復教育、托養照護、生活服務、無障礙、文化休閒等殘疾人服務業發展,滿足殘疾人多元化、多層次品質生活需求。採取政府購買服務、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等方式,加快培育助殘社會服務組織和企業,吸引更多社會力量和市場主體參與殘疾人服務產業。
11.加強殘疾人服務標準化和行業管理。細化完善殘疾人基本公共服務項目的設施建設、功能布局、施工規範、設備配置、人員配備、服務流程、管理規範等軟硬體標準要求,完善標準體系,加強標準間統籌銜接和基層設施設備共建共享。加強殘疾人服務行業管理,全面開展績效評價,支持殘疾人和殘疾人親屬參與評價。在場地、設備、人才、技術等方面扶持各類殘疾人服務機構發展,優先扶持公益性、普惠性殘疾人服務機構,支持殘疾人服務機構連鎖化、品牌化運營。開展殘疾人服務需求評估和服務資源調查,為殘疾人提供適合的產品和服務。嚴格規範殘疾評定和殘疾人證核發管理,全面推行使用殘疾人證電子證照,實現“跨省通辦”。
(四)保障殘疾人平等權利,讓殘疾人發展環境更加友好。
1.提高殘疾人事業法治化水平。落實憲法、民法典等關於保障殘疾人權益的規定,健全並落實殘疾人權益保障的法律法規。將殘疾人保障法等相關法律法規宣傳教育納入全市“八五”法治宣傳教育規劃重點內容,落實“誰執法、誰普法”普法責任制,加強全媒體普法宣傳力度。配合市、縣區人大、政協開展殘疾人保障法等法律法規執法檢查、視察和調研,推動落實波及殘疾人權益的專項特惠政策和優惠扶助規定。
2.強化殘疾人法律服務和權益維護。開展殘疾人尊法學法守法用法專項行動。將殘疾人作為公共法律服務的重點對象,完善公共法律服務平台無障礙功能。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援助法》,提升殘疾人法律援助質量,完善殘疾人法律援助工作機制。加強對殘疾人的司法救助,方便殘疾人訴訟。殘疾人在申請追索贍養費、撫養費、勞動報酬、工傷賠償、撫恤金,辦理司法鑑定、公證等法律事務,符合法律援助條件的,法律援助機構應當優先給予法律援助。接受法律援助的殘疾人提起訴訟或者仲裁的,人民法院和仲裁機構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減免訴訟費或者緩交仲裁費。大力培養助殘公益律師隊伍,有效開展法律援助志願者助殘行動。完善殘疾人訴求表達、利益協調、權益保障等信訪維權機制。發揮12345政務服務熱線和網路信訪平台作用,健全殘疾人權益維護應急處置機制。堅決打擊侵害殘疾人合法權益的違法犯罪行為。不斷拓寬殘疾人和殘疾人組織民主參與、民主協商渠道,有效保障殘疾人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支持更多殘疾人、殘疾人親友和殘疾人工作者進入各級人大、政協並提供履職便利。
3.提升無障礙設施建設管理水平。將無障礙環境建設納入城鄉建設規劃,新建設施嚴格執行國家和省市無障礙相關法規標準。提高城市交通服務水平和能力,將無障礙環境建設納入文明城市和智慧城市創建、鄉村振興建設的重要內容。在鄉村建設行動、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和居住社區建設中統籌推進無障礙設施建設和改造。城市道路、公共運輸、社區服務設施、公共服務設施和殘疾人服務設施、殘疾人集中就業單位等加快開展無障礙設施建設和改造,逐步增設城市公車無障礙上下車摺疊踏板。組織實施千戶殘疾人家庭無障礙改造計畫,加大殘疾人家庭無障礙改造力度。建立完善無障礙環境建設督導促進工作機制,開展無障礙環境示範縣區村鎮社區達標驗收工作。提高無障礙設施規劃建設管理水平,加強對無障礙設施的日常維護和管理,加大對占用、破壞無障礙設施等行為的處罰力度。開展無障礙環境建設知識宣傳普及活動,提高全社會無障礙環境意識及參與程度,保障殘疾人、老年人等通行安全和使用便利。
4.加快發展信息無障礙。將信息無障礙建設納入數字社會、數字政府、智慧城市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納入文明城市測評指標。完善無障礙設施相關使用信息或指示標誌,推進智慧型化信息無障礙產品開發和套用,發揮政府購買服務在引導殘疾人使用信息無障礙產品和服務方面的作用,不斷完善市、縣區政府入口網站、政務服務平台、網上辦事大廳和公共服務網站無障礙建設。推廣在公共服務機構和公共場所為殘疾人提供語音、文字提示、國家通用手語、國家通用盲文等信息交流服務,建設方便聽力言語殘疾人使用的緊急呼叫與顯示系統。推動公共服務網際網路網站、移動網際網路應用程式(APP)和自助公共服務設備的無障礙改造,鼓勵市、縣區電視台新聞類電視節目加配手語解說,政府新聞發布會增加手語服務,推進電視欄目加配字幕。促進信息無障礙國家標準推廣套用,推進適應殘疾人需求的智慧型化信息無障礙服務。
5.加強基礎設施和信息化建設。鼓勵縣區採取公辦民營、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引導和支持社會力量參與建設殘疾人服務設施,促進服務設施規範運營和發揮效益。鼓勵縣區將政府投資建設的殘疾人服務設施無償或低價提供給公益性、普惠性殘疾人服務機構使用。鄉鎮(街道)、村(社區)為殘疾人服務提供場地保障。加強特殊教育學校、殘疾人服務設施和基層殘疾人組織的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推動各地政務服務“一網通辦”平台和社會保障卡等載入殘疾人基本公共服務功能,建立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殘疾人服務體系,推動數位化服務在助殘中的普惠套用。完善殘疾人口基礎數據,實現助殘服務信息數據互聯共享,改進殘疾人服務需求和服務供給調查統計,加強殘疾人服務大數據建設和社會化發展。
6.促進殘疾人事業城鄉協同發展。鄉村建設行動中加強和改善殘疾人服務,加快補足農村殘疾人醫療、康復、托養、照護、教育、社會保障和殘疾預防等短板。強化縣域殘疾人綜合服務能力,把鄉鎮建成服務農村殘疾人的區域中心,城鎮殘疾人基本公共服務逐步覆蓋常住人口。引導鼓勵城鎮殘疾人服務資源向鄉村延伸,輻射服務農村殘疾人。鼓勵創新殘疾人保障和發展措施,支持民族縣、鄉和邊遠鄉村殘疾人事業加快發展。
7.增強基層為殘疾人服務的能力。將殘疾人公共服務納入縣區、鄉鎮(街道)政府公共服務事項清單和村(社區)工作事項清單。實施縣域殘疾人服務能力提升行動,建設縣、鄉、村三級聯動互補的基層殘疾人服務網路。縣區明確殘疾人基本公共服務標準,開展殘疾人基本狀況調查和需求評估,加強服務資源統籌。鄉鎮(街道)普遍建立“陽光家園”“殘疾人之家”等服務機構,開展集中照護、日間照料、社區康復、輔助性就業等服務。將殘疾人服務納入城鄉社區治理和服務體系建設,將扶殘助殘納入村規民約,紮實推進村(社區)殘疾人協會、服務平台建設和志願助殘服務,打造殘疾人家門口服務綜合體模式。村(社區)將殘疾人作為重點服務對象,加強走訪探視,根據殘疾人需求,協助政府做好集中照護、日間照料、居家服務、鄰里互助、安全提示、輔助性就業、社會工作等服務,實現“鄉鄉有機構、村村有服務”。針對殘疾人特殊困難和需求,開展上門辦、網上辦、就近辦、一次辦等便利化服務,實現轄區殘疾人聯繫服務全覆蓋,鼓勵支持各類社會組織在城鄉社區開展助殘服務。發現侵犯殘疾人合法權益的違法犯罪行為,及時報告上級殘聯組織和有關部門,採取有效措施加以解決。
8.發揮好殘疾人組織作用。深入推進殘聯繫統改革,創新服務,增強活力。加強基層工作力量,配齊配強基層殘聯領導班子,強化縣、鄉殘聯建設,實現村(社區)殘協全覆蓋。通過專兼掛等多種方式增強殘疾人工作力量,配齊殘聯專職領導幹部,選優兼職殘聯幹部。嚴格殘聯班子配備殘疾人幹部要求,抓好乾部培養選拔工作,培養高素質殘聯幹部隊伍。組織實施千名殘協專職委員素質三年提升計畫,逐步提高基層殘協專職委員待遇,完善公益性崗位專職委員續聘辦法,切實增強履職能力。加強各殘疾人專門協會建設,保證辦公場所、活動陣地、工作經費和辦公設備充足完備,鼓勵支持殘疾人各專門協會承接政府購買助殘服務項目,主動發揮“代表、服務、維權、監督”職能。廣大殘疾人工作者要恪守職業道德,提高專業素質,全心全意為殘疾人服務。
9.營造殘疾人事業高質量發展的文明社會環境。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厚植殘疾人事業發展的思想文化基礎。弘揚人道主義精神和扶殘助殘傳統美德,營造理解、尊重、關心、幫助殘疾人的文明和諧社會氛圍。加強殘疾人事業全媒體傳播能力建設,支持電視台、廣播電台、網路視聽媒體開設殘疾人專題(專欄)節目;加大市電視台手語新聞節目扶持力度。加強殘疾人先進典型培育和宣傳,開展“全國助殘日”“國際殘疾人日”等主題宣傳活動,引導和激發殘疾人對待生活和工作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
四、保障措施
(一)堅持黨的領導。加強黨對殘疾人工作的領導,確保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殘疾人事業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及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安排要求有效落實,為殘疾人事業發展提供堅強政治保障。完善黨委領導、政府負責、部門協同、社會參與、市場推動、殘疾人組織充分發揮作用的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發揮市、縣區政府殘疾人工作委員會統籌協調作用,每年召開1—2次會議,研究解決殘疾人事業發展中的重要問題,各成員單位職責明確,分工協作、履職盡責,形成協同高效的治理效能。
(二)健全投入機制。按規定保障好殘疾人事業經費,市、縣區政府每年從福彩、體彩公益金留成中分別提取10%,用於殘疾人康復、教育、維權、專項救助和體育事業。建立穩定的殘疾篩查和殘疾人康復服務保障經費機制。對建成通過驗收且依法登記投入運營的殘疾人康復托養中心,享受當地社會辦非營利性養老服務機構和床位補貼的優惠政策。落實殘疾人事業金融、稅收等支持政策,吸引社會資本、慈善捐贈等資金,形成多渠道、多元化投入機制。構建完善的預算績效管理體系,管好用好項目資金,確保項目實施效果好,殘疾人滿意度高。
(三)加強人才培養。建立較為完整的殘疾人服務專業人才培養體系,加強殘疾人服務從業人員職業能力建設和職稱評定,加快培養殘疾人康復、教育、就業、托養照護、文化體育、社會工作等專業人才隊伍,著力解決市、縣區專業技術人才短缺問題。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以政治建設為統領,落實黨的建設、全面從嚴治黨各項任務,履行好“代表、服務、管理”職能,為殘疾人解難,為黨和政府分憂。
(四)強化評估考核。實施好本規劃是全市各級政府和全社會的責任。要發揮規劃的戰略導向和統領作用,把規劃的實施情況納入督查、審計等內容,強化評估結果運用。市政府殘疾人工作委員會及有關部門要對規劃實施情況進行年度監測、中期評估和總結評估,開展第三方評估和社會滿意度調查,及時發現和解決規劃實施中出現的問題。各縣區政府要將“十四五”殘疾人保障和發展規劃實施情況納入政府工作考核。
各縣區要結合實際,依據本規劃制定本縣區“十四五”殘疾人保障和發展規劃。各有關部門要根據職責分工認領任務、細化措施,制定配套實施方案,全面抓好規劃的貫徹落實。

政策解讀

2022年4月15日,張掖市人民政府印發《張掖市“十四五”殘疾人保障和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現就《規劃》的出台背景、主要內容、特色亮點等解讀如下:
一、規劃編制背景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殘疾人事業一定要繼續推動”,要“促進殘疾人全面發展和共同富裕”。2021年7月8日,國務院印發了《“十四五”殘疾人保障和發展規劃》,12月18日省政府印發的《“十四五”殘疾人保障和發展規劃》明確要求,“各市州要結合本地實際,依據本規劃制定當地“十四五”殘疾人保障和發展規劃”。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殘疾人事業的重要論述精神和國務院、省政府印發的《“十四五”殘疾人保障和發展規劃》,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保障法》《甘肅省“十四五”殘疾人保障和發展規劃》和《張掖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制定《張掖市“十四五”殘疾人保障和發展規劃》。
二、主要內容
《規劃》立足張掖市情,緊扣“一個主題、兩條主線”(以推動殘疾人事業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建立多層次的殘疾人社會保障制度、多渠道促進殘疾人全面發展和共同富裕為主線),設定11項主要指標,提出4項重點任務和4項保障措施。
4項重點任務:
一是完善殘疾人社會保障制度,讓殘疾人生活更有保障。1.鞏固拓展殘疾人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2.加強殘疾人社會救助保障;3.加快發展殘疾人托養和照護服務;4.完善殘疾人社會保險;5.完善殘疾人社會福利制度和社會優待政策;6.保障殘疾人基本住房安全便利;7.落實殘疾軍人和傷殘人民警察撫恤等優待政策; 8.加強重大疫情等突發公共事件中對殘疾人的保護。
二是促進殘疾人就業創業,讓殘疾人生活更有尊嚴。1.完善殘疾人就業創業政策;2.促進殘疾人就業創業;3.提升殘疾人職業素質和就業創業能力;4.加強和改進殘疾人就業服務;5.保障殘疾人平等就業權益。
三是健全殘疾人關愛服務體系,讓殘疾人生活更有品質。1.加強殘疾人健康服務;2.提升殘疾人康復服務質量;3.擴大康復服務供給;4.加快發展康復輔助器具服務;5.加強殘疾預防;6.健全殘疾人教育體系;7.完善特殊教育保障機制;8.提高殘疾人公共文化服務供給能力;9.發展殘疾人體育事業;10.大力發展殘疾人慈善事業和服務產業;11.加強殘疾人服務標準化和行業管理。
四是保障殘疾人平等權利,讓殘疾人發展環境更加友好。1.提高殘疾人事業法治化水平;2.強化殘疾人法律服務和權益維護;3.提升無障礙設施建設管理水平;4.加快發展信息無障礙;5.加強基礎設施和信息化建設;6.促進殘疾人事業城鄉協同發展;7.增強基層為殘疾人服務的能力;8.發揮好殘疾人組織作用;9.營造殘疾人事業高質量發展的文明社會環境。
4項保障措施:從堅持黨的領導、健全投入機制、加強人才培養、強化評估考核4個方面提出具體要求。結合我市財力水平實際,沒有一味強調加大政府資金投入等,更多在發揮資金效益和爭取國家和省級項目資金支持上提出切實可行的舉措,確保措施可行可落地。
三、特色亮點
《規劃》總體遵循省政府印發的《“十四五”殘疾人保障和發展規劃》,結合我市實情,提出了組織開展10項助殘行動計畫,保障殘疾人平等權利,增進殘疾人民生福祉,增強殘疾人自我發展能力。
一是黨建引領助殘致富計畫。即: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在扶殘助殘中的重要作用,組織協調各方面資源力量加強對殘疾人的關心關愛。
二是天使康復(0-16歲)計畫。即:每年為500名0-16歲符合條件的殘疾兒童少年提供手術、輔助器具適配、康復訓練等基本康復服務。
三是陽光家園計畫。即:依託公共服務設施,為重度殘疾人提供集中照護、日間照料、居家服務、鄰里照護等多種形式的社會化照護服務。
四是“幸福·感恩”托養計畫。即:依託現有資源為就業年齡段智力、精神、重度肢體殘疾人等提供生活照料和護理、生活自理能力訓練、社會適應能力訓練、運動能力訓練、職業康復與勞動技能訓練、輔助性就業等服務。
五是“510”品牌打造產業振興計畫。即:扶持農村殘疾人參與鄉村振興產業發展,五年培育10個就業品牌,帶動農村低收入殘疾人家庭分享產業鏈增值收益。
六是萬名助殘技能培訓計畫。即:每年為2000名殘疾人提供職業技能培訓,五年累計培訓殘疾人10000名。。
七是千戶殘疾人家庭無障礙改造計畫。即:每年為200戶困難重度殘疾人家庭實施無障礙改造,五年累計改造1000戶。
八是萬名困難殘疾人家庭走訪探視行動。即:結合“三進三問三查保穩定促發展惠民生”活動,組織全市殘疾人工作者開展殘疾人家庭經常性走訪探視行動,每年走訪探視10000名殘疾人家庭,及時發現、反映和解決問題。
九是“五個一”文化進殘疾人家庭計畫。即:每年為200戶重度殘疾人家庭開展“五個一”(讀一本書、看一場電影、游一次園、參觀一次展覽、參加一次文化活動)文化服務。
十是千名殘協專職委員素質三年提升計畫。即:三年內對1000名村社區殘協專職委員開展素質能力提升培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