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壯族自治區氣象探測設施和氣象探測環境保護管理辦法

廣西壯族自治區氣象探測設施和氣象探測環境保護管理辦法

氣象設施和氣象探測環境遭到破壞與干擾,不但會影響了氣象探測能力和水平,也制約了氣象預報服務水平、氣象防災減災和應對氣候變化能力的提高。我國先後制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氣象法》和《氣象設施和氣象探測環境保護條例》兩部相關法律法規,但有些方面的規定比較原則,各有關部門的分工協作機制也需要進一步完善。《廣西壯族自治區氣象探測設施和氣象探測環境保護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是結合廣西實際制定的一部專門規範氣象設施和氣象探測環境保護的政府規章。《辦法》的頒布實施是廣西氣象法制建設的一件大事,標誌著廣西氣象設施和氣象探測環境保護法律體系更加完善,法律依據更加充分,法律保障更加有力。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廣西壯族自治區氣象探測設施和氣象探測環境保護管理辦法
  • 發布日期:2015年12月10日
  • 實施日期:2016年1月1日
  • 當前版本:2016年
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令,《辦法》全文,核心內容,保護要求,背景和必要性,

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令

第 110 號
《廣西壯族自治區氣象設施和氣象探測環境保護管理辦法》已經 2015年11 月15 日自治區十二屆人民政府第 61 次常務會議審議通過,現予發布,自 2016 年1月1日起施行。
自治區主席 陳武
2015 年 12 月 10 日

《辦法》全文

第一條 為了保護氣象設施和氣象探測環境,確保氣象探測信息的代表性、準確性、連續性和可比較性,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氣象法》、《氣象設施和氣象探測環境保護條例》、《廣西壯族自治區氣象條例》等法律法規,結合本自治區實際,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氣象設施和氣象探測環境保護工作的組織領導和統籌協調,保障氣象設施和氣象探測環境保護工作的正常開展。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組織氣象、發展改革、工業和信息化、城鄉規劃建設、國土資源以及環境保護等部門建立氣象設施和氣象探測環境保護工作協調以及信息共享等機制,協調解決相關規劃制定調整、項目許可銜接、執法等問題。
第三條 縣級以上氣象主管機構在上級氣象主管機構和本級人民政府的領導下,負責本行政區域內氣象設施和氣象探測環境的保護工作。
設有氣象台站的其他有關部門應當做好本部門氣象設施和氣象探測環境保護工作,並接受同級氣象主管機構的指導、監督和行業管理。
發展改革、工業和信息化、城鄉規劃建設、國土資源以及環境保護等有關部門按照職責分工負責氣象設施和氣象探測環境保護的有關工作。
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應當協助氣象主管機構做好本區域的氣象設施和氣象探測環境保護工作。
第四條 縣級以上氣象主管機構應當加強氣象設施和氣象探測環境保護宣傳教育,增強全社會保護氣象設施和氣象探測環境的意識。
第五條 下列氣象設施和氣象探測環境應當予以保護:
(一)國家基準氣候站、國家基本氣象站、國家一般氣象站、區域氣象觀測站等地面氣象觀測站的氣象設施和氣象探測環境;
(二)高空氣象探測站、天氣雷達站、氣象衛星接收站等氣象台站的氣象設施和氣象探測環境;
(三)大氣成分觀測站、太陽輻射觀測站、酸雨監測站、農業氣象觀測站、空間天氣觀測站、自動土壤水分觀測站、負離子觀測站等氣象台站的氣象設施和氣象探測環境;
(四)無人值守的自動氣象站、雷電監測站、地基全球定位系統氣象探測設施、風能資源觀測站、海洋氣象觀測設施等氣象設施;
(五)氣象專用頻道、頻率、線路、網路及其設施;
(六)其他應當保護的氣象設施和氣象探測環境。
第六條 縣級以上氣象主管機構應當根據國務院氣象主管機構規定的氣象探測環境保護標準,提出本行政區域氣象探測環境保護範圍劃定方案,報本級人民政府批准並向社會公告。
縣級以上氣象主管機構應當將本行政區域內氣象探測環境的具體保護範圍、保護標準和要求等,向同級發展改革、工業和信息化、城鄉規劃建設、國土資源、環境保護等有關部門通報。
第七條 縣級以上氣象主管機構應當會同城鄉規劃、國土資源等有關部門編制氣象設施和氣象探測環境保護專項規劃,報本級人民政府批准後納入城鄉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
城鄉規劃部門在組織制定控制性詳細規劃時,應當根據氣象設施和氣象探測環境保護專項規劃, 徵求當地氣象主管機構的意見。
上述規劃調整涉及氣象設施和氣象探測環境保護專項規劃的,城鄉規劃、國土資源部門應當徵求當地氣象主管機構的意見。
第八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將氣象設施納入基礎性公共服務設施管理。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按照氣象設施建設規劃的要求,合理安排氣象設施建設用地,保障氣象設施建設順利進行和用地長期穩定。調整各類氣象設施用地應當徵得有關氣象主管機構同意。
第九條 縣級以上氣象主管機構應當按照國務院氣象主管機構的規定,會同有關部門在氣象設施附近設立保護標誌,標明氣象設施和氣象探測環境的保護標準和保護範圍。
第十條 禁止實施下列危害氣象設施的行為:
(一)侵占、損毀、盜竊或者未經批准擅自移動氣象設施;
(二)擠占、干擾依法設立的氣象無線電台(站)、頻率;
(三)設定影響大型氣象專用技術裝備和其他氣象探測設施使用功能的干擾源;
(四)侵占氣象設施用地;
(五)在氣象設施周邊進行危及氣象設施安全的爆破、鑽探、採石、挖砂、取土、焚燒等;
(六)損毀或者擅自移動氣象設施保護標誌;
(七)其他危害氣象設施的行為。
第十一條 禁止實施下列危害氣象探測環境的行為:
(一) 修建高度不符合要求的建築物、構築物;
(二)修建距離不符合要求的公路、鐵路、水塘、垃圾場、排污口等干擾源;
(三)種植生長高度不符合要求的作物、樹木;
(四)其他危害氣象探測環境的行為。
第十二條 氣象台站站址應當保持長期穩定,任何單位或者個人不得擅自遷移氣象台站。
因國家重點工程建設或者城市(鎮)總體規劃變化,或者氣象台站探測環境遭到嚴重破壞,確需遷移氣象台站的,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辦理遷站手續。
第十三條 具有特殊地理位置、特殊氣象觀測條件以及重要氣象歷史價值的氣象台站,不可遷移。
不可遷移的氣象台站名錄,由自治區氣象主管機構組織專家論證並徵求有關部門和設區的市人民政府意見後編制,報自治區人民政府確定後公布實施。
第十四條 氣象設施遭受破壞時,當地氣象主管機構應當立即向本級人民政府報告。人民政府應當採取緊急措施,組織力量修復,確保氣象設施正常運行。因人為原因造成氣象設施破壞的,有關部門應當依法進行查處。
第十五條 縣級以上氣象主管機構應當加強氣象設施和氣象探測環境的日常巡查和監督檢查,建立健全實時監測和報告備案等管理制度。
縣級以上氣象主管機構發現在氣象探測環境保護範圍內有未經批准擬建或者正在建設的項目危害氣象設施和氣象探測環境的,應當立即制止;屬於其他部門查處的違法行為,應當移交有關部門查處。
第十六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結合本地實際,定期或者不定期組織氣象、城鄉規劃建設、國土資源等有關行政執法部門,對本行政區域的氣象設施和氣象探測環境保護情況進行聯合監督檢查。
第十七條 各級氣象主管機構、政府有關部門及其工作人員違反本辦法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本級人民政府或者上級機關責令改正,通報批評;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
(一)擅自遷移氣象台站的;
(二)擅自批准在氣象探測環境保護範圍內新建、改建、擴建建設工程危害氣象探測環境以及設定干擾源的;
(三)其他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徇私舞弊等不履行氣象設施和氣象探測環境保護職責的。
第十八條 違反本辦法第十條的規定,危害氣象設施的,由氣象主管機構責令停止違法行為,限期恢復原狀或者採取其他補救措施;逾期拒不恢復原狀或者採取其他補救措施的,由氣象主管機構對違法單位處 1 萬元以上 5 萬元以下罰款,對違法個人處100 元以上 1000 元以下罰款;造成損害的,依法承擔賠償責任;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由公安機關依法給予治安管理處罰。
擠占、干擾依法設立的氣象無線電台(站)、頻率的,依照無線電管理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處罰。
第十九條 違反本辦法第十一條的規定,危害氣象探測環境的,由氣象主管機構責令停止違法行為,限期拆除或者恢復原狀,情節嚴重的,對違法單位處 2 萬元以上 5 萬元以下罰款,對違法個人處 200 元以上 5000 元以下罰款。
第二十條 本辦法自 2016 年1月1日起施行。

核心內容

氣象探測資料的準確性直接關係各級政府領導指揮氣象防災減災和應對氣候變化的工作效果。明確並強化各級政府及其有關部門依法保護氣象設施和氣象探測環境的法律責任,是做好氣象設施和氣象探測環境保護工作的重要保障。《辦法》規定,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氣象設施和氣象探測環境保護工作的組織領導和統籌協調,保障氣象設施和氣象探測環境保護工作的正常開展。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組織氣象、發展改革、工業和信息化、住房和城鄉建設、國土資源、環境保護以及城鄉規劃等部門建立氣象設施和氣象探測環境保護工作協調以及信息共享等機制,協調解決相關規劃制定調整、項目許可銜接、執法等問題。氣象、發展改革、工業和信息化、住房和城鄉建設、國土資源、環境保護以及城鄉規劃等有關部門按照職責分工負責氣象設施和氣象探測環境保護的有關工作。

保護要求

為使氣象設施和氣象探測環境保護更具操作性,《辦法》將保護的具體對象作了進一步明確。按照承擔的地面觀測、高空探測、衛星資料接收等具體業務種類,我國的氣象台站劃分為各種類別。不同類別的氣象台站,對氣象探測環境的要求也不同。在具體的保護標準方面,國務院《氣象設施和氣象探測環境保護條例》對國家基準氣候站、國家基本氣象站、國家一般氣象站的探測環境保護範圍和要求作出了明確規定,並授權國務院氣象主管機構規定其他氣象設施和氣象探測環境的保護範圍和要求。現在4個與氣象探測環境保護相關的國家強制標準已經出台,因此《辦法》規定縣級以上氣象主管機構應當根據國務院氣象主管機構規定的氣象探測環境保護標準,提出本行政區域氣象探測環境保護範圍劃定方案,報本級人民政府批准並向社會公告。縣以上氣象主管機構應當會同有關部門在氣象設施附近設立保護標誌,同時《辦法》規定了禁止危害氣象設施和氣象探測環境的行為及其法律責任。

背景和必要性

氣象探測是氣象工作的前提和基礎。氣象探測資料是國家的重要信息資源,在防災減災、國民經濟、社會發展、人民生活、國防建設等方面有著廣泛的用途。
目前,全廣西共有92個國家地面氣象觀測站(其中國家基準氣候站7個、國家基本氣象站19個、國家一般氣象站66個) 、區域氣象觀測站2290個。近年來隨著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氣象設施和氣象探測環境保護出現了一些亟待解決的新情況、新問題:
一是城市規劃與氣象探測環境保護的矛盾日益突出,仍有不少氣象台站探測環境保護範圍尚未通過有效方式納入城鄉規劃以及規劃、建設行政管理程式,缺乏長期有效的保護;
二是各級政府及有關部門在氣象探測環境保護工作中缺乏協調機制,相關部門履行職責時出現了不協調、不一致甚至相矛盾等情形,導致事前監控力度薄弱,事後難以補救;
三是氣象探測環境保護的監管措施不到位,執法手段單一,處罰力度不夠,補救措施缺乏及時性且難以執行到位;
四是遭到嚴重破壞的氣象探測環境已失去治理和恢復的可能,其後續遷建工作所需土地、資金等事項很難落實。
氣象設施和氣象探測環境遭到破壞與干擾,不但影響了廣西氣象探測能力和水平,也制約了廣西氣象預報服務水平、氣象防災減災和應對氣候變化能力的提高。我國先後制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氣象法》和《氣象設施和氣象探測環境保護條例》兩部相關法律法規,但有些方面的規定比較原則。比如缺乏對高空氣象觀測站、天氣雷達站、氣象衛星地面站、區域氣象觀測站探測環境的具體保護要求,各有關部門的分工協作機制也需要進一步完善。為了妥善處理好城市建設和發展與氣象設施和氣象探測環境保護的關係,統籌兼顧保護和發展兩方面的需要,保護氣象設施和氣象探測環境,確保氣象探測信息的代表性、準確性、連續性和可比較性,很有必要及時制定一部切合廣西實際、操作性強的政府規章。
制定《辦法》的主要依據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氣象法》、《氣象設施和氣象探測環境保護條例》和《廣西壯族自治區氣象條例》,同時借鑑了山東、河南、寧夏的有關立法經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