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墨市人民政府辦公室於 2016年12月9日印發的關於氣象探測環境保護的檔案。檔案對即墨國家氣象觀測站觀測場四周約定範圍內的新建、改建建築物、構建物和大型工程等障礙物進行控制,目的是為氣象數據探測提供可靠安全的環境,保證氣象資料的真實性、科學性、合理性。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即墨國家氣象探測環境保護專項規劃
- 發文日期: 2016年12月9日
- 發文機構:即墨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 法規編號:即政辦發〔2016〕50號
氣象探測是氣象業務的基礎性工作。氣象探測資料為天氣預報、氣候分析和預測、氣象服務以及氣象科學研究提供基礎性資料,是應對氣候變化和科學決策氣象災害防禦工作的依據。做好氣象探測環境保護是保障氣象探測資料具有代表性、準確性和連續性的唯一措施,也是有效提升氣象防災減災能力的關鍵所在,為做好我市氣象探測環境保護,制定即墨國家氣象探測環境保護專項規劃。
一、 指導思想、主要原則和規劃依據
(一)指導思想
保護氣象探測環境,確保氣象探測資料的代表性、準確性和連續性,為分析和應對氣候變化及氣象防災減災提供準確氣象資料,為國民經濟發展和人民福祉安康做好氣象保障服務,促進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發展。
(二)主要原則
1.城鄉規劃與氣象探測環境保護相統一的原則,實現城鄉建設與氣象探測環境保護協調發展;
2.嚴格執行各項技術標準的原則;
3.立足現狀,進一步協調最佳化周邊用地及環境的原則;
4.經濟合理的原則。
(三)規劃依據
1.《中華人民共和國氣象法》(2001年1月)
2.《山東省氣象管理辦法》(2004年3月)
3.《城市規劃編制辦法》(2006年4月)
4.《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2008年1月)
5.《氣象設施和氣象探測環境保護條例》(2012年)
6.《即墨市城市總體規劃(2011-2030)》
7.《山東省氣象設施和氣象探測環境保護條例》(2014年)
8.《氣象探測環境保護規範 地面氣象觀測站》(GB 31221-2014)
二、 觀測站現狀
(一)氣象觀測站基本情況
即墨國家氣象觀測站為國家一般氣象站,位於即墨市通濟街道辦事處南山東村西500米,經度120°23′E,緯度36°24′N(位置圖見附圖1,區位情況見附圖2,現狀及影像圖見附圖3),占地面積約30畝,長約200米,寬約100米。
觀測場位於氣象觀測站東北部,大小為25米×25米,呈正南北向,海拔高度47.8米。根據中國氣象局的規定,承擔地面氣象要素觀測業務。現氣象資料探測設備有氣壓、氣溫、地溫、濕度、風向、風速、降水、能見度、GPS/MET等自動氣象探測設備和日照、凍土、天氣現象等人工觀測設備及配套通信傳輸設施。
(二)站址站名變更情況
即墨國家氣象觀測站歷經1次站址遷移,其站址變動情況見附表1,其站名變更情況見附表2。
三、 規劃內容
(一) 規劃目的和主要內容
1.規劃年限
根據規定,國家基本氣象站和國家一般氣象站站址應至少保持30年穩定不變。本次規劃年限與即墨市城市總體規劃規劃年限保持一致,為2011--2030年。當城市總體規劃修編時,應充分考慮本規劃的保護範圍和標準。
2.規劃範圍
本規劃以即墨國家氣象觀測站觀測場四周圍欄為核心,核心控制區半徑800米範圍,一般控制區盛行風向上風方向90°範圍內5000米,其他方向2000米範圍內實施規劃控制保護。
3.規劃目的
氣象探測環境是保證氣象探測設施和氣象探測工作正常、穩定、可靠運行的基礎和前提,對準確、科學地做好氣象預報和服務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而氣象探測環境備案又是保護氣象探測環境的第一道重要防線。氣象探測工作是整個氣象工作的前提和基礎,在經濟建設、社會發展、國防建設、生態環境保護、人民生產生活中發揮著重要的基礎性作用。保護好氣象探測環境和設施對於促進國民經濟發展、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
本專項規劃經批准後,將作為即墨市規劃部門在審批本規劃約定範圍內的新建、改建建築物、構建物和大型工程等障礙物的控制性詳細規劃依據,以滿足即墨國家氣象觀測站氣象探測環境保護要求。
本次即墨國家氣象探測環境保護規劃目的是為氣象部門進行氣象數據探測提供可靠安全的環境,保證氣象資料的真實性、科學性、合理性。
4.主要內容
4.1依據相關規範科學合理的劃定氣象觀測站的環境保護範圍;
4.2從氣象站周圍環境、保護範圍內建築物高度、影響源限制三個層次制定即墨國家氣象觀測站探測環境保護標準。
(二)氣象探測環境保護要求
1.氣象探測環境的定義
是指為避開各種干擾,保證氣象探測設施準確獲得氣象探測信息所必需的最小距離構成的環境空間。
2.氣象探測環境的總體要求
2.1氣象探測環境要求長期穩定,具有良好的區域代表性;
2.2在氣象探測環境保護範圍內,不得有對氣象要素探測產生影響的障礙物和干擾源。
2.3禁止其他危害氣象探測環境和氣象設施的行為。
3.即墨國家氣象觀測站探測環境要求
3.1周圍環境
3.1.1觀測場四周應空曠平坦,保持氣流通暢和自然光照。
3.1.2觀測場最多風向的上風方90°範圍內5000米、其他方向2000米,在此範圍內不宜規劃工礦區,不宜建設易產生煙幕等污染大氣的設施。
3.1.3在觀測場1000米範圍內不應實施爆破、鑽探、採石、挖砂、取土等危及地面氣象觀測場安全的活動。
3.2障礙物控制
以氣象觀測站觀測場圍欄以外四周向外延伸800米範圍為障礙物控制區。
3.2.1控制區內障礙物任一點的高度距離比小於1/8。
3.2.2控制區內障礙物與觀測場圍欄最近距離不小於30米。
3.2.3在日出、日落方向,障礙物遮擋仰角≤7°;四周障礙物不得遮擋儀器感應面。
3.3影響源限制
3.3.1禁止在觀測場周邊200米範圍內設定垃圾場、排污口等其他影響源。
3.3.2禁止在觀測場周邊100米範圍內修建鐵路。
3.3.3禁止在觀測場周邊50米範圍內挖築水塘等人工建造的水體。
3.3.4禁止在觀測場周邊30米範圍內修建公路。
四、 即墨國家氣象觀測站探測環境保護標準
(一)即墨國家氣象觀測站環境現狀與評價
即墨國家氣象觀測站位於馬山以南、預備役部隊以北、南山東村以西、藍鰲路北側564米。西北側為白雲庵,南側為預備役部隊、馬山工商所、即墨市公安局警官培訓基地。氣象觀測站周邊規劃區域內現有最高建築物是預備役部隊的六層居住樓。即墨國家氣象觀測站所在地域地勢北高南低,現狀四周為農田和苗圃,現狀規定範圍內無污染源,周圍沒有高大建築,淨空環境良好,為綠色保護區(衛星遙感圖片見附圖4)。氣象觀測站周邊用地現狀圖見附圖5、6和附表3。
觀測場海拔高度為47.8米,觀測場土質是沙壤土,與即墨市區的地質地貌一致,其氣象探測資料有較好的代表性,是天氣預測預報的基礎性氣象資料,代表著即墨市區範圍內的平均氣象狀況,同時它也是分析即墨天氣、氣候以及氣候變化的氣象依據。目前觀測場四周為空地,土地使用情況符合氣象探測環境保護標準,其觀測數據資料能夠真實反映即墨市區的平均氣象狀況。
1.周邊環境現狀分析與評價
1.1準確性分析
目前氣象觀測場周邊障礙物距觀測場圍欄的距離,均達到障礙物高度的8倍或以上,觀測場四周800米範圍內現有地表物體分布狀況、距離、高度等情況,均基本符合國家氣象觀測站探測環境保護標準(一般站)(見附表4)。場內氣流暢通,儀器安裝準確,布局符合要求;觀測場四周空曠開闊,沒有對氣象探測資料準確性有影響的大型鍋爐、廢水、廢氣、垃圾場等干擾源或者其他源體。
1.2連續性分析
原即墨國家氣象觀測站自1959年建站至今,建站歷史超過50年,積累了非常寶貴的氣象探測資料。現站址處於馬山自然保護區、規劃地質公園內,按照《即墨市城市總體規劃(2011-2030年)》,氣象觀測站所在的區域以綠地及農田為主,四周規定範圍內無污染源,沒有高大建築,淨空環境良好。觀測場土質是沙壤土,與即墨市區的地質地貌一致,其氣象探測資料有較好的代表性。通過規劃控制和對比觀測,可確保數據的連續性。
1.3氣象觀測站觀測場四周地平遮蔽和人為障礙物情況
以觀測場中心、地平高度1.5米處為測量點,對觀測場周邊障礙物的遮蔽仰角進行測量,2013年夏季障礙物的遮蔽仰角現狀圖見附圖7。從障礙物的遮蔽仰角圖分析,在方位0°~70°和230°~280°之間,有超高的遮擋物體,其遮擋物體為樹林,現已清除。其他均無超高固定遮擋構建物。
3.氣象觀測站周邊用地情況
從氣象觀測站現址所處位置分析,觀測場位置在即墨市區西郊,由即墨歷年風向玫瑰圖(見附圖8)看出,最多風向頻率為西南(SW)、為保證氣象探測資料的準確性和代表性,其周邊城市規劃必須符合氣象探測環境保護標準。
按照《即墨市城市總體規劃(2011-2030年)》,氣象觀測站所在的區域以綠地及發展備用地為主,符合觀測站探測環境需求,氣象觀測站周邊用地性質規劃情況見附圖9和附表5。
(二) 即墨國家氣象觀測站探測環境保護標準
1.即墨國家氣象觀測站周邊環境保護標準
1.1觀測場四周應空曠平坦,保持氣流通暢和自然光照。
1.2觀測場最多風向的上風方90°範圍內5000米、其他方向2000米,在此範圍內不宜規劃工礦區,不宜建設易產生煙幕等污染大氣的設施。
我市最多風向為西南風向,因此如附圖9所示,黃色範圍5000米及紫色範圍2000米內不宜規劃工礦區,不宜建設易產生煙幕等污染大氣的設施。
1.3在觀測場1000米範圍內不應實施爆破、鑽探、採石、挖砂、取土等危及地面氣象觀測場安全的活動。
大信鎮、通濟街道辦事處、通濟新經濟區管委等相關部門在氣象站周圍環境控制範圍內進行項目建設時應參考該保護標準。
2.即墨國家氣象觀測站障礙物控制保護標準
隨著即墨城市建設不斷發展,舊村改造將逐步實施,為避免周邊地區建設對氣象探測環境的影響,在氣象觀測站障礙物控制區範圍內,必須嚴格控制對氣象探測環境有影響的建設項目,控制高度要符合本專項規劃要求。依據《氣象探測環境保護規範 地面氣象觀測站》(GB31221--2014)相關規範要求得出氣象觀測站障礙物控制區範圍內建築高度要求。
以氣象觀測站觀測場圍欄以外四周向外延伸800米範圍為障礙物控制區。
控制區內障礙物任一點的高度距離比小於1/8。
控制區內障礙物與觀測場圍欄最近距離不小於30米。
在日出、日落方向,障礙物遮擋仰角≤7°;四周障礙物不得遮擋儀器感應面。
根據氣象探測環境保護標準,以氣象觀測站觀測場圍欄為中心,半徑800米範圍內建築物控制高度數值見附表6、障礙物控制區內建築物控制高度見附圖10。氣象站800米核心控制區建築高度控制地塊主要在國際商貿城範圍內,具體地塊控制高度見附圖11。經過計算,氣象觀測站800米建築物高度控制涉及國家商貿城10個地塊,國際商貿城控規要求的建築高度均滿足氣象觀測站建築物高度控制要求。
地塊控制高度一覽表
地塊編號 距離觀測場圍欄距離(米) 是否位於日出日落方向 標準要求 限制高度(米) 國際商貿城限制高度(米)
01 635 否 障礙物高度距離比小於1/8 79 18
02 455 是 障礙物遮擋仰角≤7° 55 18
03 734 是 障礙物遮擋仰角≤7° 90 100
04 710 是 障礙物遮擋仰角≤7° 87 60
05 371 是 障礙物遮擋仰角≤7° 45 18
06 656 是 障礙物遮擋仰角≤7° 80 80
07 437 是 障礙物遮擋仰角≤7° 53 18
08 606 否 障礙物高度距離比小於1/8 75 50
09 611 否 障礙物高度距離比小於1/8 76 50
10 736 否 障礙物高度距離比小於1/8 92 50
3.即墨國家氣象觀測站影響源限制保護標準
3.1禁止在觀測場周邊200米範圍內設定垃圾場、排污口等其他影響源。
3.2禁止在觀測場周邊100米範圍內修建鐵路。
3.3禁止在觀測場周邊50米範圍內挖築水塘等人工建造的水體。
3.4禁止在觀測場周邊30米範圍內修建公路。
國際商貿城控制性詳細規劃在200米範圍內沒有設定垃圾場、排污口等影響源,無鐵路、人工水塘等影響源。(見附圖13)。
馬山地質公園總體規劃在200米範圍內沒有設定垃圾場、排污口等影響源,100米範圍內無鐵路、人工水塘等影響源。(見附圖14)。
五、 規劃實施
氣象探測環境保護關係到氣象探測資料的代表性、準確性和比較性,關係到天氣氣候預測預報和氣象服務的準確性和針對性,關係到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做好氣象探測環境的保護工作,對於進一步提高氣候監測和氣象服務能力,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要意義。近年來,隨著城市建設和其他基礎設施的迅速發展,氣象探測環境和設施受到影響和破壞的現象日趨突出。為切實做好即墨國家氣象站的氣象探測環境保護工作,相關部門應做好相應措施及職責同,同時做好社會參與與公示工作。要充分利用各種媒體,採取多種形式,向全社會廣泛、深入地宣傳氣象探測環境保護的法律法規,廣泛宣傳破壞氣象探測環境和設施的危害性,使廣大民眾,特別是從事城市建設活動的單位與個人了解相關的規定和要求,切實做到知法、懂法、守法。
(一)氣象部門和城鄉規劃部門職責
即墨市氣象局在上級氣象主管機構和市政府領導下,負責管理本行政區域內氣象探測環境和設施的保護工作。
各部門在審批可能影響即墨國家氣象觀測站探測環境和設施的建設項目時,應以本規劃為主要依據,嚴格遵循《氣象探測環境保護規範地面氣象觀測站》,並應事先徵得即墨市氣象局、即墨市規劃局的同意,未經同意,有關部門不得審批。
(二)規劃實施建議和措施
1.在本規劃確定的範圍內,項目設計、審批時必須符合本規劃提出的氣象探測環境保護要求,同時徵求氣象部門意見。
2.氣象觀測站探測環境保護應予以重視和政策支持,將探測環境保護工作予以量化,落到實處。
3.為推動本規劃順利實施,市級各職能部門要加強合作和協調,共同做好即墨國家氣象觀測站探測環境保護工作。
4.本規劃報即墨市人民政府批准後組織實施,並納入即墨市城市總體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及相關地塊控制性詳細規劃。經批准的即墨氣象探測環境保護專項規劃,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變更,確需變更的,須由即墨市氣象局審核後,報即墨市人民政府批准。
5.氣象資料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的參考數據,有相關部門應加強對外宣傳和社會參與。要深刻認識新時期加強氣象宣傳工作的重要性,把宣傳工作放到氣象事業發展的全局中來思考、來把握,充分發揮宣傳工作的重要作用,更好地促進氣象事業又好又快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