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
一、完成七個任務目標
以提升殘疾人職業技能、促進殘疾人就業創業為宗旨,大力開展殘疾人職業技能培訓,建立供給充足、載體多元、形式多樣、管理規範的殘疾人職業技能培訓體系。到2025年底,開展城鄉殘疾人職業技能培訓10萬人次以上;登記有培訓意願殘疾人培訓服務率達到90%以上;為2萬人次以上農村殘疾人開展實用技術培訓;編寫10個以上線上培訓項目課程;培育推出20個以上富有廣東特色的優質專項職業技能培訓項目;依託普通高校和特殊教育學校,建設1家國家級殘疾人職業培訓師資研修基地;每個縣(市、區)至少掛牌1家殘疾人職業培訓基地。
二、開展七項培訓內容
根據不同類別殘疾人的需求,分類組織實施,積極發展殘疾人職業教育,重點開展就業技能培訓、崗位技能提升培訓、創業創新培訓,大力組織中高技能人才培訓、非遺培訓、用人單位和就業服務人員培訓等。
(一)積極開展殘疾人職業教育。支持有條件的特殊教育學校單獨或與中高等職業院校(含技工院校,下同)合作開展殘疾人職業教育。推動特教大專班或者中高職貫通培養三二分段試點工作,合理設定適合殘疾人學生學習特點和市場需求的專業。開展面向殘疾人學生“學歷證書+若干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制度試點,探索殘疾人職業技能培訓與學歷教育相結合的機制,為殘疾人職業技術技能人才持續成長拓寬通道。依託中等職業學校(含技工學校)和高職院校設定職業教育融合資源中心,加強特殊職業教育課程建設和教學資源開發。利用現有職業教育實訓基地資源,建設特殊教育資源教室。推廣“心職教”“心職培”項目,開展智力殘疾人的中高等職業教育。(省殘聯、省教育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及各地區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大力開展就業技能培訓。加強與用人單位對接,收集用人單位就業崗位需求、用人需求,以未就業殘疾人、易致貧返貧殘疾人為重點,以掌握初級技能為目標,開展定崗、訂單式培訓;依託殘疾人職業培訓和公共實訓基地、普通高校、職業院校、特殊教育學校、職業培訓機構等開展培訓;開展“殘健融合”型培訓,配合“粵菜師傅”“廣東技工”“南粵家政”三項工程行動,推進殘疾人職業技能培訓;依託廣東遠程職業培訓平台,開發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殘疾人職業技能培訓優質課程資源。(省殘聯、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教育廳及各地區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全面加強崗位技能提升培訓。發揮企業主體作用,由企業單獨或依託培訓機構對實習期或在職殘疾人員工開展職業培訓,採用崗前培訓、學徒培訓、在崗培訓、脫產培訓、業務研修、崗位練兵等方式,穩步提升殘疾人員工職業技能水平。引導企業支持殘疾人員工參加各級職業技能競賽,以賽促訓,提升殘疾人榮譽感和行業參與度。積極推進殘疾人參加職業技能評價,獲得相應職業資格、職業技能等級或專項職業能力證書,參照廣東省職業技能提升補貼政策納入補貼範圍的各職業工種(項目)的補貼標準,對取得相應證書的殘疾人按規定給予補貼。(省殘聯、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及各地區按職責分工負責)
(四)著力推進創業創新培訓。依託殘疾人職業培訓基地和創業培訓(實訓)中心、創業孵化基地、眾創空間、網路平台等,開展有針對性的創業培訓,鼓勵各地推動品牌連鎖企業吸收殘疾人加盟創業,開發加盟連鎖項目培訓。通過舉辦廣東“眾創杯”創業創新大賽之殘疾人公益賽,打造和培育一批殘疾人創業創新項目。鼓勵有條件的地市結合現有場地(包括並不限於殘疾人就業培訓機構、托養服務機構)建設殘疾人就業創業孵化基地,支持符合條件的殘疾人入駐各級創業孵化基地,開展殘疾人創業創新培訓。結合“四新經濟”和我省市場需求,給予殘疾人一對一創業培訓指導,健全創業擔保貸款貼息、稅費減免、創業類補貼等扶持政策,完善創業諮詢、創業孵化等後續服務銜接。結合實施“馬蘭花”計畫,為有需求的殘疾人提供創業培訓。(省殘聯、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財政廳及各地區按職責分工負責)
(五)精心組織中高技能人才培訓。結合殘疾人群體的實際需求,聯合有條件的職業院校組織數字技能培訓,加大5G、人工智慧、虛擬現實、雲計算、大數據、區塊鏈等新技術培訓力度。以自主創業成功的殘疾人、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在各級職業技能競賽中獲得優勝的技術能手、具備專利專長的殘疾人人才等為主要對象,建立省級殘疾人人才庫。積極組織殘疾人優秀技能人才參加各類職業技能競賽和職業技能展示交流活動。發揮殘疾人中優秀高技能人才作用,扶持建設技能大師工作室。(省殘聯、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教育廳及各地區按職責分工負責)
(六)創新開展非遺特色項目培訓。推動“殘疾人+非遺傳承手工藝”深度融合,依託殘疾人培訓基地或其他適宜場所,組織開展剪紙、木雕、彩扎、刺繡、廣彩、陶塑等傳統美術、傳統技藝類培訓,動員當地有意願的殘疾人參加,培養非遺傳承人。各級文化和旅遊行政部門予以指導和相關政策支持。(省殘聯、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文化和旅遊廳及各地區按職責分工負責)
(七)周密安排用人單位和就業服務人員培訓。對規模較大、可提供較多就業崗位的用人單位開展僱主培訓,提高對殘疾人群體就業能力的認識,改變用人觀念。組織各級各類殘疾人就業服務機構、人力資源服務機構、殘疾人職業培訓基地人員和殘疾人就業輔導員開展職業能力測評、職業諮詢、職業指導、職業信息分析、職業生涯規劃等專項就業服務技能提升培訓,更好服務於殘疾人群體。(各級殘聯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服務七類重點人群
根據市場需求和殘疾人特點,針對不同群體殘疾人和不同類別殘疾人,結合地域優勢,積極培育殘疾人培訓項目品牌,推出一批優質專項職業技能培訓項目。
(一)殘疾人高校大學生。充分考慮殘疾人高校大學生實際需求,通過舉辦殘疾人高校畢業生職業指導賦能培訓,為殘疾人高校大學生提供全方位和精細化的就業指導服務。在組織形式上,注重“線上與線下”相結合;在內容安排上,兼顧就業與創業的需求;在成效檢驗上,注重理論與實操相銜接。開展職業生涯規劃、簡歷製作與求職面試技巧、職場商務禮儀、性格與職業傾向、勞動就業法規講座、創業風險防範等線上線下職業技能培訓課程,幫助他們正確自我認知、掌握求職技能,樹立正確就業觀、擇業觀,增強就業信心,提高職場競爭力,早日實現就業、職場圓夢。(省殘聯、省教育廳及各地區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農村殘疾人。鞏固拓展殘疾人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摸清具有接受農村困難殘疾人實用技術培訓條件和能力的殘疾人數量和狀況,並根據殘疾人的自身特點需求和當地優勢產業、就業形勢等,組織開展種植、養殖、加工等針對性強、見效快的實用技術培訓,切實提高培訓質量,確保參加培訓的殘疾人能學會、能掌握相應的勞動生產技能。結合“農村電商”、“鄉村工匠”工程,推動農村殘疾人參與相關技能培訓。加強農村殘疾人就業幫扶基地建設,積極開展就業幫扶項目,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省殘聯、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及各地區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殘疾人婦女。統籌利用婦聯組織和殘聯組織的各類培訓資源,搭建以各級各類職業院校、特教院校、婦女手工產品合作組織和龍頭企業、殘疾人就業培訓基地、托養服務機構為載體的婦女手工技能培訓網路,開展殘疾人婦女手工編織、刺繡、插花、剪紙、貴金屬首飾手工製作等培訓項目,打造“美麗工坊”、“七色花”等培訓就業品牌,幫助更多殘疾人婦女實現家門口就業。(省殘聯、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婦聯及各地區按職責分工負責)
(四)視力殘疾人。繼續開展盲人按摩培訓項目,推廣喜馬拉雅盲人音頻主播、助夢電商直播、粵聽APP追光主播等品牌培訓項目,鼓勵各地市結合實際開展盲人咖啡、聲音主播、音頻編輯、數據標註、電子客服、心理諮詢等職業技能培訓項目。(各級殘聯按職責分工負責)
(五)聽力、言語殘疾人。結合“南粵家政”,依託聽障人士家政服務開展就業品牌培訓。推廣聽障咖啡師、烘焙西點師、調飲師、茶藝師等培訓項目。(各級殘聯按職責分工負責)
(六)智力、精神殘疾人。充分利用全省社區康園中心,結合地域特色產業,開展適合康園學員的手工類、加工類技能培訓;依託社區康園中心學員和社工,推進喜憨兒洗車、肯德基“天使餐廳”、職康愛心車間、“心職培”、“心職教”、品香茶藝、星巴克展心計畫、新起點愛心夢工廠等品牌培訓項目。大力開發電商直播、電子客服、AI文譯標註等居家靈活就業培訓項目。(各級殘聯按職責分工負責)
(七)肢體殘疾人。開展“美麗工坊”、琺瑯彩等非遺傳承、“圓通助殘”雲客服及快遞服務、消防設施操作員、烘焙員、義齒和耳模製作師、淘寶電商等多元化職業培訓項目。(各級殘聯按職責分工負責)
四、落實七條保障措施
(一)建立工作機制。各地要建立政府統一領導,各相關部門各司其職、政策共享、協同推進計畫實施的工作機制。各地殘聯要積極協調有關部門,制定本地區實施方案,在組織領導、具體任務、政策措施、工作進度、監督檢查等方面作出周密部署,明確職責分工,壓實責任,確保各項措施有效落實,每年底向省殘聯報送殘疾人職業培訓工作落實情況。
(二)擴大培訓供給。加強殘疾人職業培訓基地的培育和建設,完善基地的認定、退出和評估機制。按照《廣東省殘疾人職業培訓基地認定辦法(暫行)》要求,依託公共實訓基地、普通高校、職業院校、特殊教育學校、職業培訓機構、行業企業和社會組織等,通過掛牌認證的方式,認定一批殘疾人職業培訓基地,實行分級動態管理。以中高等職業院校、特殊教育學校為主要對象,結合職業技能培訓實訓共建共享行動,遴選和培育一批殘疾人實習實訓基地。
(三)完善扶持政策。完善殘疾人職業培訓基地扶持政策,按規定對培訓基地無障礙設施設備改造、新技能項目開發、師資培訓等工作予以支持,鼓勵、引導更多培訓機構參與殘疾人培訓。完善購買殘疾人職業培訓服務政策,鼓勵各類社會培訓機構廣泛參與殘疾人職業培訓。完善殘疾人在戶籍地、常住地、求職地參加培訓取得證書後給予職業培訓補貼政策。
(四)做好資金保障。各地要按規定落實殘疾人參加職業技能培訓的相關補貼。要針對殘疾人群體實際,特別是部分類別殘疾人需要輔助教學人員等情況,合理確定殘疾人職業培訓補貼標準。殘聯自主開展和委託培訓機構組織實施的培訓,要科學編制預算,保障培訓資金投入,加強資金監管,確保資金安全和使用效益。
(五)規範培訓管理。加強培訓和促就業、穩就業的銜接,實現“職業能力評估——職業技能培訓——就業崗位(創業項目)推薦——就業跟蹤服務”全鏈條就業服務。推進殘疾人職業技能培訓模式創新,探索“網際網路+職業培訓”模式,試點開展學習積分等形式的線上自主學習。依託全國殘疾人就業創業網路服務平台,通過開發、收集、購買等方式,多渠道組織優質課程資源,建立殘疾人職業技能線上培訓資源庫。健全線上培訓資源開發、使用、審核、評價、監督管理機制,不斷擴大線上培訓資源覆蓋面。積極推進殘疾人職業培訓項目化、類別化、規範化,落實殘疾人職業培訓目錄清單管理,建立培訓機構、培訓項目公示制度。嚴格規範培訓管理,執行“開班申請、過程檢查、資金使用、結業審核”等各項制度,加強培訓過程監管。建立學員滿意度和第三方參與的培訓質量評價制度。
(六)推進信息化套用。各地要切實用好全國殘疾人就業和職業培訓信息管理系統與即將建成的全國殘疾人職業培訓管理服務系統,對培訓機構、培訓項目、培訓資金、培訓人員和培訓質量等進行信息化、規範化管理。要加強信息管理人員培訓,常態化開展數據質量檢查,提高數據準確性;要加強數據分析套用,為制定政策、開展服務提供精準支撐。
(七)強化宣傳力度。充分利用各種平面和網路媒體,宣傳各級黨委、政府加強職業技能培訓的方針政策以及針對殘疾人的特別扶持措施。宣傳殘疾人技能人才典型事跡、殘疾人通過技能提升和創業創新脫貧致富的成功案例。提高社會公眾對殘疾人就業創業能力的認識與接納,引導更多殘疾人樹立“技能立業”理念,走出家門,參與職業技能培訓,掌握一技之長,實現精彩人生。
發布時間
2022年10月,《廣東省“十四五”殘疾人職業技能提升計畫實施方案》印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