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莞市“十四五”殘疾人保障和發展規劃

《東莞市“十四五”殘疾人保障和發展規劃》於2022年9月10日經東莞市人民政府同意,由市人民政府辦公室印發。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東莞市“十四五”殘疾人保障和發展規劃
  • 頒布時間:2022年9月10日
檔案發布,編制背景,總體要求,主要任務,保障條件,附屬檔案,

檔案發布

東莞市“十四五”殘疾人保障和發展規劃
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殘疾人事業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市關於殘疾人事業發展的決策部署,將新發展理念貫徹到殘疾人事業發展的全過程和各領域,滿足殘疾人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推動東莞殘疾人事業高質量發展,依據國務院《“十四五”殘疾人保障和發展規劃》《廣東省“十四五”殘疾人保障和發展規劃》《東莞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制定本規劃。規劃期限為2021年至2025年,遠景展望至2035年。

編制背景

(一)發展基礎
  “十三五”期間,在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在社會各界的關心支持和積極參與下,我市殘疾人事業發展成績顯著,圓滿完成“十三五”規劃的各項指標任務。主要成績如下:
  1. 社會保障水平穩步提升。對各項惠殘政策提標擴面,修訂《東莞市扶助殘疾人辦法》並制定配套實施細則;印發《東莞市殘疾人精準康復服務行動實施方案(2017-2020年)》《東莞市殘疾人日間托養服務基本規範(試行)》等一系列惠殘政策檔案,殘疾人社會保障體系不斷健全。
  2. 康復服務供給愈加充分。依託全市94家精準康復服務定點機構,實現基本康復服務覆蓋率位居全省前列。擴大殘疾兒童少年康復教育補助範圍,針對在民辦康復機構接受康復服務的戶籍殘疾兒童少年,補助年齡從0—6周歲擴大為0—15周歲。積極探索孤獨症康復教育發展新路徑,在全省率先實施孤獨症家庭照顧者技能培訓項目——“與星同行計畫”。
  3. 特殊教育體系不斷健全。貫徹落實《東莞市特殊教育提升計畫》,構建以隨班就讀為主體、特殊教育學校為骨幹、送教上門為補充,涵蓋學前教育到高中階段教育的特殊教育體系。大力探索融合教育服務,創建了全省首家綜合性特殊兒童學前融合教育幼稚園(玉蘭實驗幼稚園),產生了良好社會效應。
  4. 就業增收空間持續擴展。殘疾人就業服務實現規範化、專業化發展,依託公共就業服務平台,形成市鎮村三級就業“服務網”。建成31個殘疾人康復就業服務中心,有效幫助殘疾人實現輔助性就業。嚴格落實按比例安排殘疾人就業公示試點工作,按比例安排殘疾人就業人數逐年遞增。實施創業貸款貼息、一次性創業資助、創業帶動就業補貼等系列政策,多渠道、全方位幫扶殘疾人就業創業。
  5. 文化體育事業成績斐然。競技體育亮點不斷,“十三五”期間,我市殘疾人運動員在國際級比賽中累計獲得41金20銀9銅,國家級比賽獲得55金24銀17銅。文化宣傳創新開展,組建東莞市殘疾人勵志報告團,有效傳遞殘疾人自身正能量;在全省率先成立“心目影院”,建成東莞市盲人有聲圖書室,帶領殘疾人走進多彩世界。
  6. 基層組織建設不斷夯實。全市32個鎮街殘聯全部配備專職副理事長,建有549個村(社區)殘疾人協會,配備了492名殘疾人專職委員,在村(社區)殘疾人醫療康復、辦證辦卡、就業就學、社區服務、無障礙改造、日常救助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
(二)面臨形勢
  “十四五”時期是我國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第一個五年,黨中央、國務院對民生領域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市已邁入生產總值超過萬億、人口超千萬的“雙萬”城市新起點,正在努力增創科技創新和先進制造新優勢、加快高質量發展,城市增長動力更充足,科技創新優勢將進一步放大,城市吸引力將持續增強。市第十五次黨代會提出“以千萬人口福祉改善為根本,加快打造大灣區民生幸福新高地”的工作要求,《東莞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公共服務保障水平明顯提升,打造民生幸福美好城市”的發展目標,粵港澳大灣區的融合發展為我市殘疾人事業高質量發展帶來新的歷史機遇。
  同時,我市殘疾人事業也面臨以下主要挑戰:
  1. 殘疾人特殊困難群體還比較大。目前我市共有戶籍低保殘疾人家庭953戶,低保邊緣戶653戶,“一戶多殘”家庭5970戶。生活困難殘疾人社會保障力度有待進一步加強。
  2. 殘疾人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學前融合教育資源不足,政策資金配套不足,持證殘疾人高中(含中專)以上學歷比例僅為11.81%,中等以上職業教育有待進一步拓展。
  3. 殘疾人就業情況不容樂觀。殘疾人就業率有待提升,在崗殘疾人待遇偏低,融合就業環境欠佳,適合殘疾人特點的就業崗位有待進一步開發。
  4. 托養照護服務供給不足。老殘一體殘疾人數量增長較快,托養照護服務需求呈現多樣化態勢,托養照護服務供給難以滿足殘疾人及其家庭的需求。
  5. 無障礙環境建設基礎薄弱。無障礙環境建設頂層設計不足,通用無障礙理念有待進一步提高,無障礙設施不規範、不到位、不系統的問題較為明顯,無障礙設施被閒置、占用、損毀現象較為普遍。
  6. 基層服務能力仍需加強。殘疾人專門協會和基層殘疾人組織在人才培養、能力提升、經費保障等方面都面臨較大困難。

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殘疾人事業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及省市重大決策部署,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以滿足殘疾人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根本目的,切實維護殘疾人平等權利,著力完善殘疾人社會保障體系和服務體系,深入推進殘疾人事業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不斷增強殘疾人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穩步推進殘疾人全面發展和共同富裕,站在“雙萬”新起點上加快推進殘疾人事業高質量發展。
(二)基本原則
  1. 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健全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的殘疾人工作領導體制,明確黨委、政府有關部門的殘疾人工作職責,形成協調高效治理體系,為殘疾人保障和發展提供堅強的政治保障、組織保障。
  2.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對殘疾人格外關心、格外關注,解決好殘疾人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激發殘疾人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不斷增強殘疾人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發揮殘疾人組織橋樑紐帶作用,全心全意為殘疾人服務。
  3. 堅持依法發展。健全保障殘疾人平等權利的法律政策體系,強化法治實施、法治監督和法治保障,形成黨委依法領導、政府依法負責、殘疾人組織依法發揮作用、殘疾人依法辦事的工作格局,整體提高殘疾人事業法治化水平。
  4. 堅持改革創新。堅定不移地推進改革,加強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破除制約殘疾人事業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發揮政府主導作用和社會力量、市場主體協同作用,發揚地方優勢和基層首創精神。
  5. 堅持系統觀念。把新發展理念貫穿殘疾人事業發展全過程和各領域,著力固根基、揚優勢、補短板、強弱項,注重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挑戰。加強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謀劃、戰略性布局、整體性推進,積極融入粵港澳大灣區殘疾人事業融合發展格局,加強分類指導,促進殘疾人事業與各項社會經濟事業相協調、相適應。
  6. 堅持兜牢底線。著力完善殘疾人社會保障制度和關愛服務體系,織密扎牢殘疾人民生保障安全網,堵漏洞、補短板、強弱項,改善殘疾人生活品質,促進殘疾人共享經濟社會發展成果。
(三)主要目標
  1. 總體目標。
  展望2035年,殘疾人事業將與東莞經濟社會協調發展,與東莞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目標相一致。殘疾人物質文化生活水平基本達到社會平均水平。殘疾人享有更多充分參與、平等發展的機會,實現與全市人民同步全面發展和共同富裕。
  到2025年,樹立我省殘疾人事業高質量發展的東莞樣本。殘疾人工作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運行更加高效,殘疾人權益保障制度更加健全,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不斷完善。殘疾人家庭可支配收入水平與社會平均水平差距進一步縮小,基本生活、社會保障、身心健康、就業創業、精準救助、融合教育等方面水平得到穩步提高。無障礙城市建設快速推進,全社會扶殘助殘氛圍更加濃厚,殘疾人全方位感受到城市溫度。
  2. 具體目標。
  ——殘疾人社會保障水平進一步提升。堅持普惠與特惠相結合,殘疾人社會保障精準化水平得到不斷提升。
  ——殘疾人康復服務質量進一步深化。建立科學有效的殘疾預防機制,殘疾人康復服務全面納入基本公共服務體系,殘疾人康復服務社會化、規範化水平得到提高,輔助器具服務水平進一步提升。
  ——殘疾人教育公平融合發展進一步實現。堅持統籌推進,普特結合,以普通學校隨班就讀為主體,特殊教育學校為骨幹,送教上門和遠程教育為補充,全面推進融合教育。普通學校和特殊教育學校責任共擔、資源共享、相互支撐。殘疾人職業教育及終身教育進一步發展,殘疾人教育保障機制更加完善。
  ——殘疾人就業創業渠道進一步暢通。殘疾人平等就業權得到充分保障,實現殘疾人更高質量、更充分的就業創業。殘疾人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和經濟成長更加協調。
  ——殘疾人托養照護服務體系進一步健全。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市場運作的托養照護服務模式基本建成,智力、精神及重度肢體和多重殘疾人托養照護服務需求基本得到滿足,初步實現有需求的低保、困難家庭殘疾人托養服務全兜底、全覆蓋。
  ——殘疾人文化體育生活進一步豐富。以民眾性文體服務為抓手,促進殘健共融,打造平等、參與、共享的殘疾人友好環境。
  ——無障礙環境建設進一步加強。樹立全社會正確的無障礙理念,建立健全無障礙環境建設制度體系,完善無障礙設施設備,提升信息無障礙建設水平,推動基本公共服務無障礙。
  ——基層殘疾人服務能力進一步增強。殘聯群團改革成效顯著,社會扶殘助殘活力充分激發,基層殘疾人綜合服務能力明顯提高,殘疾人服務業標準化、規範化、集約化水平顯著提高。
  ——殘疾人權益保障進一步完善。殘疾人權益保障制度更加健全,工作方式不斷創新,殘疾人和殘疾人組織民主參與渠道持續拓寬,重大風險防範化解機制不斷健全,殘疾人及殘疾人組織突發公共事件應急能力顯著增強。
東莞市“十四五”殘疾人保障和發展主要指標
指 標
2020年
2025年
屬性
1.殘疾人家庭人均年收入增速
與國內生產總值增長基本同步
預期性
2.城鄉殘疾人職業技能培訓人數(人)
351
>351
預期性
3.符合條件的殘疾人納入最低生活保障比例
100%
100%
約束性
4.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覆蓋率
100%
100%
約束性
5.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覆蓋率
100%
100%
約束性
6.殘疾人基本養老保險參保率
95.25%
>90%
預期性
7.殘疾人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率
99.48%
>95%
預期性
8.殘疾兒童少年義務教育入學率
97.75%
>97%
預期性
9.殘疾人基本康復服務覆蓋率
99.9%
>95%
約束性
10.殘疾人輔助器具適配率
99.91%
>90%
約束性
11.殘疾人家庭無障礙改造戶數(戶)
72
對有無障礙改造需求的殘疾人家庭改造率不低於90%
約束性
12.市、鎮街(園區)政務服務中心無障礙設施覆蓋率
90%
預期性

主要任務

(一)提升社會保障精準化水平,加大特困殘疾人保障力度
  1. 完善殘疾人社會救助體系。出台《東莞市殘疾人保障和扶助辦法》,完善以基本生活扶助為基礎、以專項救助和急難救助為支持,社會力量參與為補充的分層分級殘疾人社會救助體系,著力提升社會救助的精準度和覆蓋面。
  2. 加強特殊困難殘疾人的救助力度。完善“一人一檔”精準幫扶工作機制,健全困難殘疾人家庭臨時幫扶機制。將符合條件的殘疾人家庭或個人全部納入最低生活保障或特困人員救助供養範圍。對基本生活暫時陷入困境的殘疾人家庭或個人及其家庭給予急難社會救助。將低收入家庭中的重度殘疾人以及三、四級智力、精神殘疾人,按照“單人戶”納入最低生活保障。嚴重精神障礙患者通過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醫療救助資金、疾病應急救助基金支付後仍然困難的,或不能通過基本醫療保險支付醫療費用的,按規定優先給予救助。探索開展非戶籍困難殘疾人突發重大疾病救助工作。
  3. 健全殘疾人社會保險制度。推動商業保險惠及殘疾人,實現殘疾人醫療保險和養老保險的全覆蓋。殘疾人基本養老保險參保率達到90%以上。按國家、省要求逐步擴大基本醫療保險支付的醫療康復項目範圍,殘疾人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率達到95%以上。探索建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將殘疾人托養費用納入長期護理保險體系。做好殘疾人意外傷害保險參保工作,探索建立殘疾人專屬商業保險制度。
  4. 提升殘疾人社會福利水平。建立“兩項補貼”標準年度評估及動態調整機制,確保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和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目標人群100%覆蓋,做到應補盡補。按照殘疾人困難程度制定分檔補貼標準,逐步擴大補貼對象範圍。加快落實低收入殘疾人家庭生活用水、電、氣等基本生活支出費用優惠和補貼政策。推進醫療衛生、文化體育、公共運輸、公共安全、通訊、網路等公共服務部門為殘疾人實施費用減免優惠。落實殘疾人個人所得稅減免政策。殘疾人乘坐公共運輸工具,進入公共活動場所和使用公共設施,網路通信等享受優先、優惠服務。
  5. 加強殘疾人基本住房保障。進一步落實對符合條件的本市戶籍中重度殘疾人家庭(一級、二級、三級)優先輪候、優先選房、優先發放住房租賃補貼、優先安排危房改造政策。在保障性住房建設中,優先統籌考慮無障礙需求。
  6. 加強殘疾退役軍人和傷殘民警撫恤優待。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退役軍人保障法》《傷殘撫恤管理辦法》,落實國家關於傷病殘軍人安置管理和服務優待規定。傷殘民警按照《人民警察撫恤優待辦法》享受相關待遇。
  7. 探索港澳台地區殘疾人在莞享有普惠性社會保障。探索推動跨境殘疾人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有效銜接,開展殘疾人社會福利和慈善事業合作,推進社會工作領域職業資格互認和專業培訓交流。
(二)進一步健全殘疾預防體系,提升殘疾人健康服務水平
  1. 強化殘疾預防。建立健全多部門參與的殘疾預防機制,提升跨部門協同治理效能,完善監測預警、風險評估、流行病學調查、檢驗檢測、應急處置等工作流程。加強出生缺陷綜合防治,構建覆蓋城鄉居民,建立婚前、孕前、孕期、新生兒期和兒童期各階段的出生缺陷防治體系,繼續針對先天性結構畸形等疾病實施干預救助項目,預防和減少出生缺陷、發育障礙致殘。大力推進0—6歲兒童殘疾篩查,建立篩查、診斷、康復救助銜接機制,不斷提升兒童致殘性疾病早發現、早診斷、早干預、早康復能力和效果。實施慢性病預防干預措施,開展重大慢性病早診早治,減少慢性病致殘。結合殘疾預防日、預防出生缺陷日、愛眼日、愛耳日、全國防災減災日等節點,廣泛開展殘疾預防宣傳教育,形成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殘疾預防意識。健全殘疾兒童首診報告制度,建立殘疾預防綜合信息共享平台。開展社會心理服務和社區心理干預,預防和減少精神殘疾發生。加強安全生產、消防安全和交通安全管理,加強道路交通安全執法和安全防護設施建設,加快公共場所急救設備配備,提高自然災害和火災現場應急處置能力、突發事件緊急醫學救援能力和院前急救能力,防止老年人跌倒、兒童意外傷害致殘,減少因災害、事故、職業傷害等致殘。
  2. 深化精準康復。建立健全與殘疾人康復需求相適應的多元化康復服務體系,實施精準康復服務,基本康復服務覆蓋率高於95%,至少為95%有康復需求的殘疾兒童和持證殘疾人提供基本康復服務。開展精神衛生綜合管理服務,完善嚴重精神障礙患者綜合康復服務工作機制,多渠道開展嚴重精神障礙患者日常發現、登記報告、隨訪管理、服藥指導、社區康復、心理支持和疏導等服務,促進就業和回歸社會。嚴重精神障礙患者每人每月可免費領取不超過400元精神科藥物。
  3. 推進市康復醫院升級改造。推動將市康復醫院打造成為粵港澳大灣區有影響力的三級康復專科醫院,充分發揮示範引領作用。推動組建殘疾預防和綜合干預專家庫,推動殘疾預防新技術和新方法的研發推廣。
  4. 提升殘疾兒童少年康復服務水平。優先保障0—6歲戶籍殘疾兒童搶救性康復服務,探索推進持有居住證的0—6歲殘疾兒童康復服務。逐步實現對7—17歲戶籍殘疾兒童少年提供支持性康復服務。研究制定殘疾兒童康復救助績效評估辦法,提高康復救助質量,推動殘疾兒童康復機構健康發展。
  5. 強化社區康復功能。依託殘疾人康復就業服務中心、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家庭醫生簽約等平台,增強社區康復服務供給。加強社區康復隊伍建設,配備專業的康復人員及社區康復協調員,定期開展培訓,做好殘疾人社區康復服務。積極推進殘疾人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為殘疾人提供基本醫療、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健康管理和醫療康復、護理、諮詢、轉介等服務。探索將安全教育及應急演練等應急準備納入康復訓練內容,倡導社區康復融合發展。
  6. 加強康復服務質量監管。最佳化康復機構評估考核標準,建立由專家、殘疾人、殘疾人家屬等組成的服務監督委員會,完善康復機構全流程服務監督機制,包括資質準入、過程監督、服務質量和強制退出機制。
  7. 完善輔助器具服務系統。建立健全輔助器具網際網路+服務,完善輔助器具服務申請、評估、適配、服務跟蹤、租賃等功能。參照先進地區經驗,最佳化輔助器具服務流程,完善輔助器具適配補貼目錄,縮短輔助器具適配周期,提升輔助器具適配服務水平。實現殘疾人輔助器具適配率達到90%以上。加強殘疾人對輔助器具服務的需求度和滿意度的評價工作。
  8. 關愛殘疾人健康。實施健康東莞行動,完善殘疾人健康促進政策。將殘疾人健康狀況、衛生服務與利用等納入全市衛生服務調查,加強殘疾人健康狀況評估調查。將殘疾人健康管理納入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加強和改善殘疾人醫療服務,為殘疾人提供就醫便利,維護殘疾人平等就醫權利。加強殘疾人心理健康服務,關注殘疾婦女和殘疾女童健康。
(三)完善殘疾人教育支持體系,提高殘疾人受教育水平
  1. 保障殘疾兒童少年受教育權利。推動出台“東莞市特殊教育公平融合發展行動方案”。按照“全覆蓋、零拒絕”的要求,確保殘疾兒童少年接受義務教育,到2025年,殘疾兒童少年義務教育入學率達到97%以上,持證殘疾幼兒入園率達到90%以上,為在公辦幼稚園、普通中國小就讀的戶籍殘疾兒童少年提供從學前到高中的15年免費教育。堅持普通學校就讀優先,促進殘疾兒童少年教育最大限度地安置在普通學校隨班就讀。加強幼稚園、中國小師生關愛、尊重殘疾人的教育宣傳。成立殘疾人教育專家委員會,提供指導、評估、轉介等服務。推進教育部門、衛生健康部門與殘聯以及社區聯動,實現殘疾學生“一人一檔”。提升特殊教育從業人員的專業水平,加強巡迴特教指導教師、資源教師及其他專業技術人員等隊伍建設。將特殊教育課程全面納入中國小、幼稚園校(園)長及教師繼續教育培訓體系。各級招生考試機構為殘疾學生參加各類招生考試提供合理便利。
  2. 大力發展學前融合教育。積極為殘疾幼兒提供早期干預、早期教育,提高殘疾幼兒入園率。每個鎮街(園區)設定不少於一所融合幼稚園,全面落實融合教育工作,對接收3名以上殘疾幼兒的融合教育幼稚園,鎮街(園區)財政應配套融合教育支持經費。開展學前融合教育示範園遴選和優秀教學活動案例評優,充分發揮市康復教育基地的資源優勢支持學前融合教育人才培養培訓,打造融合教育人才培育實訓基地,至2023年,全市培育至少100名學前融合教育推廣導師。
  3. 推動落實特殊教育提升計畫。推進我市特殊教育學校建設,改善辦學條件。發展殘疾人高中階段教育,積極促進殘疾人高等教育發展,支持大灣區大學開設殘疾人相關專業或學科。
  4.著力發展職業教育。探索發展以職業教育為重點的殘疾人高中階段教育,使完成義務教育且有意願的殘疾青少年都能接受適宜的中等職業教育。支持社會力量開辦殘疾人職業教育。鼓勵符合條件的康復托養機構和社會福利機構開展職業教育。促進職業技術院校、特殊學校和企業採取聯合招生、學分互認、課程互選等方式進行聯合辦學。共建共享殘疾青年職前培訓、實習基地、創業孵化基地,創新校企合作的發展模式。
  5. 充分利用大灣區教育資源。依託粵港澳大灣區的資源與政策優勢,加強與港澳對接,探索建立全生涯的殘疾人教育體系,加強大灣區融合教育合作。
(四)加大賦能性政策供給力度,穩步推進殘疾人就業創業
  1. 完善就業創業政策。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讓廣大殘疾人共享社會經濟發展成果,實現殘疾人家庭人均年收入增速與國內生產總值增長基本同步。推動《東莞市殘疾人就業創業促進暫行辦法》宣傳和落實,引導激勵殘疾人就業創業,提升用人單位招聘殘疾職工的積極性。
  2. 構建多元化就業服務體系。健全包括集中就業、按比例分散就業、輔助性就業、支持性就業等多元化、專業化的就業服務體系。探索建立政府、社會、市場聯動的就業支持體系,為殘疾人提供求職登記、職業評估、技能培訓、求職指導、崗位開發、就業推薦等全鏈條就業服務,提升廣大殘疾人就業能力。
  3. 依法落實殘疾人按比例就業。進一步健全用人單位按比例安排殘疾人就業補貼和超比例獎勵制度,對用人單位安排殘疾人就業情況進行公示。各級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及國有企業,尤其是市政府殘疾人工作委員會成員單位應帶頭落實殘疾人按比例就業,至少聘用一名殘疾人。
  4. 拓寬殘疾人集中就業渠道。落實殘疾人集中就業單位稅費優惠、政府優先採購等扶持政策,穩定殘疾人集中就業。鼓勵和扶持盲人按摩、電子商務、快遞等行業集中安置殘疾人就業,並給予相應的優惠政策。鼓勵盲人醫療按摩人員在醫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等就業執業。支持非營利性殘疾人集中就業機構持續發展。引導和支持用人單位創建殘疾人集中就業與培訓基地,培育殘疾人就業服務品牌。對安排殘疾人集中就業的單位給予無障礙改造經費資助。
  5. 加大輔助性就業扶持力度。將市康復教育基地、樟木頭殘疾人創業中心打造為我市殘疾人創業服務示範中心。支持殘疾人康復就業服務中心開展輔助性就業服務,鼓勵社會機構開發輔助性就業項目。根據需要擴大公益性崗位供給,優先安置符合條件的殘疾人及家屬。
  6. 大力扶持殘疾人自主創業和靈活就業。支持和規範“網際網路+”就業、居家就業、社區就業、靈活就業等適合殘疾人的新就業形態。支持開發適合殘疾人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振興傳統工藝、家庭手工業等就業創業項目。鼓勵殘疾人自主創業,將“零就業”殘疾人家庭和殘疾大學生作為就業創業重點服務對象。
  7. 實施精準化就業培訓服務。加強就業年齡段殘疾人就業信息調查登記和更新管理,為就業困難殘疾人提供就業援助,加大失業殘疾人再就業支持力度。積極開展以實用技術為主的職業培訓,培養殘疾人勞動技能,提升殘疾人職業技能和就業能力。舉辦東莞市殘疾人創業創新大賽,發掘培育殘疾人技能人才,並發揮其榜樣示範作用,帶動更多殘疾人就業。開展全市殘疾人職業技能培訓,通過“網際網路+”等多種形式,為殘疾人和用人單位提供個性化、訂單式培訓。完善殘疾人職業培訓體系,加強殘疾人個性化培訓,提升殘疾人職業技能。
  8. 開展殘疾人就業輔導員服務試點工作。在全省率先探索實施殘疾人就業輔導員服務工作,整合各方社會資源,培育專業的殘疾人就業輔導員隊伍。為殘疾人和用人單位提供個性化、專業化的就業服務,幫助就業困難殘疾人實現就業。
  9. 挖掘社會就業創業資源。依託東莞市各鎮街特色產業,開發殘疾人就業崗位,方便殘疾人就近就業。廣泛開展殘疾人就業創業的宣傳工作,完善社會力量參與殘疾人就業幫扶的激勵機制。
  10. 維護殘疾人就業權益。明確殘疾人取得職業資格和公務員、事業單位人員等入職體檢條件,對於具有履行職責的身體條件和心理素質的殘疾人,應依法保障其平等就業權益。用人單位應當為殘疾職工提供適合其身心特點的勞動條件、勞動保護、無障礙環境及合理便利,在晉職、晉級、職稱評定、社會保險、生活福利等方面給予其平等待遇。加強殘疾人就業勞動監察,堅決防範和打擊侵害殘疾人就業權益的行為。
(五)以殘疾人及其家庭需求為導向,健全托養與照護服務體系
  1. 建立服務機制。完善殘疾人托養、照護服務體系建設,為符合條件有長期照護需求和意願的低收入家庭重度殘疾人提供集中照護服務,依託既有公共服務設施為重度殘疾人提供寄宿托養、日間照料、居家服務等多元化服務。出台《東莞市購買殘疾人托養和照護服務實施辦法》,完善人才培養、資質認證、機構評價、監督管理等方面的配套政策。支持社會力量開展寄宿托養、居家服務等托養和照護服務。
  2. 擴大服務供給。高標準建成新市殘疾人托養中心,提供500張床位,每年服務約530人次,補齊全市重度肢體和多重殘疾人寄宿托養服務短板。鼓勵社會力量建立托養服務機構,為智力、精神、重度肢體和多重殘疾人提供優質服務。
  3. 關注重點人群。大力加強老殘一體、低保和低收入重度殘疾人的托養照護。加強多部門政策協同,實現失能標準和殘疾分類分級標準的有效銜接,失能、半失能殘疾老年人優先入住公益性養老機構。鼓勵民辦托養服務機構為老殘一體、低保和低收入重度老年殘疾人提供托養照護服務。
  4. 完善監管體系。落實國家相關標準,加快建立殘疾人托養服務績效評價機制,規範殘疾人托養機構運營管理。引入第三方評估機制,通過公平高效的監督和評價,不斷提高殘疾人托養服務水平。探索建立殘疾人托養服務行業協會,推動殘疾人托養服務行業自律,促進殘疾人托養服務持續健康發展。
  (六)大力推進無障礙環境建設,提升城市文明水平
  1. 完善無障礙環境建設頂層設計。落實《東莞市無障礙環境建設五年行動方案》,實施頂層設計、文化培育、重點項目、出行無障礙、生活無障礙、信息交流、無障礙督導等七大行動計畫。建立健全無障礙環境建設長效工作機制,明確重點任務、具體措施和責任分工。全面提升我市無障礙環境的規範性、安全性、適用性和系統性水平。
  2. 加快無障礙設施建設與改造。按照安全、可達、可用、便利原則,加強城市道路、公共運輸、公共服務場所、信息交流等重點領域的無障礙建設與改造,落實無障礙設施規劃、設計、建設、驗收、管理與維護責任,將無障礙設施納入城市精細化管理。持續改進全市公共運輸的無障礙設施及服務。市、鎮街(園區)政務服務中心無障礙設施覆蓋率達到90%。
  3. 深入推進家庭無障礙改造。加強居家無障礙改造工程管理,為有需求的殘疾人家庭進行家庭無障礙改造,並適時提高改造補貼標準。
  4. 加強信息無障礙建設。借鑑深圳等地的先進經驗,繼續推動政府機關和公共事業單位入口網站無障礙改造。加大無障礙理念的宣傳力度。充分運用大數據、網際網路、雲計算和物聯網技術,完善“智慧殘聯”系統,為殘疾人居家、出行、就業等營造更好的無障礙環境。鼓勵電信運營、網際網路、數位電視等相關企業推出適合視力、聽力、言語殘疾人的信息產品和服務,對符合條件的殘疾人信息產品消費給予費用優惠。推動市級電視台在電視節目中加配字幕,且每天至少安排一次加配字幕或者手語的新聞播報。
  5. 成立無障礙環境建設督導隊。由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專家學者、殘疾人、殘疾人親屬、老年人、婦女代表、特教教師、建築專業人員等組成覆蓋各行各業、各類群體的無障礙環境建設督導隊,推進全市無障礙環境建設健康、有序、科學、規範發展。
  6. 落實應急服務信息無障礙。最佳化應急場所的無障礙設施設備,設定語音、字幕等信息提示裝置。在編制突發公共事件應急預案時,充分考慮殘疾人的特殊需求,發布重大突發公共事件信息時,應配備手語翻譯或字幕。建立手語翻譯志願隊伍,推廣手語翻譯APP的套用。
(七)積極倡導殘健共融理念,大力提升殘疾人文化生活品質
  1. 營造良好的扶殘助殘社會氛圍。深入開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教育,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殘疾人事業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將扶殘助殘納入公民道德建設、文明創建工程和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弘揚人道主義思想和扶殘助殘傳統美德。加強輿論宣傳的引導和監督,消除基於殘疾的社會歧視,營造理解、尊重、關心、幫助殘疾人的良好社會環境。利用“全國助殘日”“國際殘疾人日”等重要時間節點開展專項文化宣傳活動。加強我市各級主流媒體對殘疾人工作的宣傳報導,通過報紙、雜誌、戶外廣告、移動客戶端、公交捷運等載體,加大扶殘助殘公益廣告的投放力度,將殘健共融理念納入各類公共文化活動的策劃與執行中,加大對反映殘疾人工作、生活、學習等公共影視文化作品的創作力度。採取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支持社會力量承辦各類殘疾人文化及體育服務,並健全相應監督與評估體系。
  2. 支持殘疾人參與民眾性體育活動。依託殘疾人康復就業服務中心和社區綜合服務中心,大力普及民眾性體育運動,推廣“三進服務”(康復體育器材、康復體育方法、康復體育服務進社區)。推動殘疾人參與普惠性的公共文化活動,切實開發適合殘疾人特點的公共文體項目,最佳化殘疾人公共文體服務供給模式。
  3. 加大殘疾人體育人才培養力度。建設好國家殘疾人體育訓練基地,提升殘疾人體育訓練保障服務能力。完善殘疾人運動員人才隊伍建設和保障體系。按照“基地+項目”的模式,發揮地方特色和優勢,建強市級殘疾人體育訓練基地,科學布局體育項目,提升殘疾人競技體育水平。通過組織各類殘疾人體育比賽、體育活動,促進全民助殘健身發展,打造具有莞邑特色的文化體育活動品牌。
(八)完善殘疾人權益保障機制,構建平等社會環境
  1. 保障立法參與。落實憲法、民法典等法律法規關於保障殘疾人權益的規定,涉及殘疾人的立法應充分論證,廣泛徵詢殘疾人、殘疾人組織和社會各方面意見。堅持頂層設計和問計於民相結合,鼓勵包括廣大殘疾人及親友以各種方式為相關法律法規制定和實施建言獻策。
  2. 加強普法宣傳。開展殘疾人尊法學法守法用法宣傳。完善公共法律服務平台無障礙功能。在學校、社區、商場等重點公共場所開展普法宣傳。採取廣播電視、圖書報刊、宣傳手冊、社區板報等傳統宣傳與網際網路、遠程教育、車載電視、手機簡訊等新載體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普法宣傳。
  3. 完善權益保障。繼續落實殘疾人權益保障法律法規信息公開制度,健全殘疾人權益保障協商工作機制。充分發揮殘疾人、殘疾人親友和殘疾人工作者、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在權益保障方面的重要作用。將殘疾人作為公共法律服務的重點對象,做好殘疾人法律援助、司法救助等方面的工作。不斷完善殘疾人權益保障應急處理機制,確保殘疾人及時有效地獲得相應法律服務。暢通殘疾人信訪維權渠道。繼續辦好12385殘疾人服務熱線和網路信訪平台,實現12110簡訊報警平台的全覆蓋和功能提升。
(九)夯實基層殘疾人服務體系,打通民生服務“最後一公里”
  1. 加強殘疾人康復就業服務中心建設。不斷提升殘疾人康復就業服務中心的專業能力建設,繼續加強專業服務理念和工作技巧推廣和普及,加強社工、康復治療師、職訓師等專業素養,為精神、智障等殘疾人提供日間託管、康復訓練、職業培訓和輔導、庇護工場等專業化、個性化、持續性的康復就業服務。有條件的鎮街(園區)應根據殘疾人分布狀況,在村(社區)增設康就服務網點,讓殘疾人就近享受便利化服務。
  2. 加強村(社區)殘疾人協會建設。按照村(社區)組織建設的要求,依託村(社區)居民委員會,進一步建立健全村(社區)殘疾人協會,針對殘疾人的實際需求,為其提供切實服務。
  3. 夯實殘疾人專職委員隊伍建設。加大專職委員殘疾理念、服務能力的培訓力度,樹立新型殘疾觀,提升專職委員的實務技能和綜合素質,提高其履職能力。激發專職委員隊伍主動學習、自我提升的積極性,吸引更多優秀的殘疾人才加入專職委員隊伍。
  (十)有效促進市場資源集約化,穩步推進殘疾人服務業發展
  1. 大力促進殘疾人服務業發展。以市場化、集約化為導向,充分發揮東莞製造業優勢,從市場準入、用地保障、投融資、人才引進等方面促進殘疾人服務業快速發展,著力推動輔助器具、康復護理、無障礙產品服務等殘疾人服務業發展。
  2. 推進康復輔助器具產業發展。以入選康復輔助器具產業第二批國家綜合創新試點城市為契機,將康復輔助器具產業打造成為推動經濟轉型升級的先導產業,不斷滿足老年人、殘疾人和傷病人多層次、多樣化的康復輔助器具配置服務需求,創造一批各具特色的典型經驗和先進做法,形成一批可複製、可推廣的政策措施和發展模式,為全國加快發展康復輔助器具產業積累經驗,提供示範。成立康復輔助器具產業綜合創新試點工作專班,建立專班成員單位聯席會議制度、聯絡員制度、專題會議制度,制定“推進康復輔助器具產業綜合創新試點工作行動方案”,穩步推進康復輔助器具產業發展。
  3. 支持成立殘疾人服務行業協會。根據產業發展狀況,適時成立殘疾人服務業的行業組織,規範行業行為,協調同行利益關係,維護行業間的公平競爭和正當利益,促進殘疾人服務業的快速健康發展。加強對外交流,學習借鑑港澳台地區殘疾人服務業發展的成功經驗。
(十一)深化數位化改革,實現數據賦能殘疾人工作
  1. 提高業務服務信息化水平。按照數字政府建設的統一部署,深入推進“智慧殘聯”建設,提升殘疾人服務數位化和智慧型化水平。將殘疾人基本公共服務項目納入“一網通辦”政務服務平台,實現殘疾人證全流程網辦和殘疾人證、按比例安排殘疾人就業年審“跨省通辦”、社會保障卡等載入殘疾人服務功能。圍繞殘疾人社會保障、康復、教育、就業創業等開展“網際網路+助殘服務”,有效提高殘聯繫統業務服務信息化水平。
  2. 建立殘疾人服務大數據。完善殘疾人口基礎數據,落實殘疾人基本服務狀況和需求信息數據動態更新工作。堅持傳統服務方式與智慧型化服務創新並行,建立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殘疾人服務體系,推動數位化在助殘服務中的普惠套用。整合市、鎮街(園區)、村(社區)三級殘疾人工作信息資源,實現互聯互通和資源共享。探索市殘聯與公安、教育、民政、衛生健康、人力資源社會保障等部門的涉殘數據精準對接、數據傳送與數據比對機制,推動殘疾人工作與服務數據的跨部門聯通共享,增強數據對循證決策的支持能力。
  3. 加強信息化宣傳與培訓。普及殘疾人信息化知識,促進殘疾人掌握信息化手段,進一步加強基層人員信息化培訓和業務能力建設。
(十二)推動助殘社會組織規範運行,促進助殘社會組織良性發展
  1. 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加大對專門協會辦公場地、項目經費、運營管理、能力培訓等方面的扶持力度,激發協會組織活力,助力發揮主體協會作用,推動專門協會等助殘社會組織持續健康發展。引導社會資金向欠發達鎮街(園區)開展殘疾人服務,鼓勵採取公辦民營、民辦公助、股份合作、社會聯辦、公辦康復機構擴容提質等多種形式促進助殘社會機構的協調發展。
  2. 加強助殘社會組織管理。最佳化助殘社會機構登記管理制度,在法律法規允許的範圍內,積極做好基層助殘社會組織登記服務工作,簡化登記程式。有序引導社會組織參與殘疾人基本生活、醫療康復、教育就業、文化體育、無障礙建設等方面的服務。進一步做好助殘社會組織的年度檢查和等級評估工作,加強資金監管和服務質量監督,建立健全助殘社會組織準入退出機制。
  3. 支持助殘社會組織發展。進一步提升助殘社會機構的專業化、規範化水平,整合利用既有綜合服務設施或服務場地,為初創期助殘社會組織提供場地支持。鼓勵港澳助殘服務機構在東莞開辦業務。

保障條件

(一)健全領導體制,加強組織建設
  堅持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參與、市場推動、殘疾人組織充分發揮作用的殘疾人事業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加強黨對殘疾人事業的全面領導,鞏固發展殘聯作為黨的群團組織改革成果,增強政治性、先進性、民眾性,持續推進殘聯改革向縱深發展,吸引社會精英以兼職方式進入殘聯理事會。通過專兼掛等多種方式增強殘疾人工作力量,培養忠誠、乾淨、擔當,懂殘疾人、知殘疾人、愛殘疾人、心繫殘疾人的高素質殘聯幹部隊伍。重視各級殘聯殘疾人幹部、年輕幹部、基層幹部培養選拔。支持全市各級各類殘疾人專門協會發揮“代表、服務、維權、監督”作用。加強新時代中國特色殘疾人事業理論與實踐研究,充分發揮各類殘疾人事業研究機構的智庫作用。
(二)建立穩定增長的多元投入格局
  推動殘疾人保障和發展專項經費納入部門預算並足額保障,加快建成全方位、全過程、全覆蓋的殘疾人保障和發展預算績效管理體系,實現殘疾人事業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進一步規範殘疾人就業保障金徵收使用管理,合理確定分配比例。進一步加強財政、金融、稅收等政策支持,健全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和危機干預體系。鼓勵開展助殘慈善捐贈,完善殘疾人保障和發展經費多元投入格局。加強殘疾人專門協會經費、場地保障。
(三)加快科技創新和專業人才培養
  推進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人工智慧等信息技術在殘疾人服務中的融合套用,加強殘疾人康復、教育、就業、托養和無障礙城市建設中的科技創新。加大科技研發投入,促進生命健康、人工智慧等領域科學技術在殘疾人服務中的示範套用。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健全培養機制和晉升體系,加快培養康復、教育、就業、托養照護、社會工作等殘疾人服務專業人才。鼓勵高校培養特殊教育、康復治療等專業人才。健全助殘類服務社工、特殊教育教師、康復師等人才的培養機制和晉升體系。將殘疾兒童康復機構特教教師職務(職稱)評聘工作納入教師職務(職稱)評聘規劃,符合條件的康復治療師和康復護理人員納入衛生部門醫護人員職務(職稱)評聘和職業技能評定規劃。探索解決康復技術人員執業資格和職稱晉升等問題。
(四)激發殘疾人自強不息精神
  提高殘疾人思想政治素質,發揮各類殘疾人專門協會的作用,團結、帶領殘疾人聽黨話、跟黨走。鼓勵殘疾人自尊、自信、自強、自立,以主人翁的姿態投身改革發展穩定各項事業,以實際行動服務大局、奉獻社會。
五、規劃實施與監測評估
  實施好本規劃是各級政府的責任和全社會的義務。各級政府有關部門要根據職責分工,做好相關規劃與本規劃的銜接,推動重點任務的落實。各鎮街(園區)可結合實際制定當地“十四五”殘疾人保障與發展規劃或實施方案,建立投入穩定增長的殘疾人事業發展經費保障長效機制。市政府殘疾人工作委員會及有關部門要對規劃實施情況進行年度監測、中期評估和總結評估,開展第三方評估和社會滿意度調查,及時發現和解決規劃實施中出現的問題。要對規劃執行情況進行督查、監測和跟蹤問效,及時發現和解決執行中的問題。市政府殘疾人工作委員會在“十四五”中期和末期對規劃實施情況進行考核、績效考評,對先進典型予以表彰。
  

附屬檔案

重點工作任務分工表
序號
重點工作任務
負責單位
配合單位
1
殘疾人托養服務基礎設施建設:新建市殘疾人托養中心,有序推進項目選址、土地徵收和報批、編制初步設計概算、制定工程預算和建設方案,啟動工程施工等工作,高標準建設一類三級的現代化高水平的托養中心,規劃約500張床位,補齊全市托養服務短板。
市殘聯
市發展改革局、市財政局、市自然資源局、市國資委,東城街道
2
國家殘疾人體育訓練基地項目:建設好國家殘疾人體育訓練基地,提升殘疾人體育訓練保障服務能力。
市殘聯
市教育局、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
3
市康復醫院升級改造項目:推動將市康復醫院打造成為粵港澳大灣區有影響力的三級康復專科醫院,充分發揮示範引領作用。
市殘聯
市發展改革局、市民政局、市財政局、市衛生健康局、市醫療保障局
4
殘疾兒童康復服務水平提升:優先保障0—6歲戶籍殘疾兒童搶救性康復服務,探索推進持有居住證的0—6歲殘疾兒童康復服務。逐步實現對7—17歲戶籍殘疾兒童少年提供支持性康復服務。研究制定殘疾兒童康復救助績效評估辦法,提高康復救助質量,推動殘疾兒童康復機構健康發展。
市殘聯
市民政局、市財政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衛生健康局、市婦聯
5
最低生活保障:將符合條件的殘疾人家庭或個人全部納入最低生活保障範圍;將低收入家庭中的重度殘疾人以及三、四級智力、精神殘疾人,按照“單人戶”納入最低生活保障。
市民政局
市財政局、市殘聯
6
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和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為符合條件的殘疾人提供生活補貼和護理補貼,完善補貼動態調整機制,根據社會經濟發展水平,逐步提高生活補貼和護理補貼的標準。
市民政局
市財政局、市殘聯
7
低保、低收入重度殘疾人照護服務:建立以家庭為基礎、社區為依託、機構為骨幹的照護服務體系。對符合條件且有意願入住各類照護服務機構的低保和低收入重度殘疾人,優先提供集中照護服務;對符合條件但無意願入住各類照護服務機構的低保和低收入重度殘疾人,提供社會化照護服務。
市民政局、市殘聯
市財政局、市衛生健康局
8
殘疾人家庭無障礙改造:對有無障礙改造需求的殘疾人家庭改造率不低於90%,按照省有關檔案規定,適時提高改造補貼標準。
市殘聯
市民政局、市財政局、市住房城鄉建設局
9
重大疫情等突發公共事件中困難殘疾人急難救助:對因疫情防控在家隔離的殘疾人,加強走訪探視,及時提供必要幫助。
市民政局、市殘聯
市衛生健康局
10
社區康復功能強化:加強社區康復隊伍建設,積極推進殘疾人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為殘疾人提供基本醫療、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健康管理和醫療康復、護理、諮詢、轉介等服務。探索將安全教育及應急演練等應急準備納入康復訓練內容,倡導社區康復融合發展。
市殘聯
市民政局、市衛生健康局
11
康復服務質量監督:最佳化康復機構評估考核標準,建立由專家、殘疾人、殘疾人家屬等組成的服務監督委員會,完善康復機構全流程服務監督機制,包括資質準入、過程監督、服務質量和強制退出機制。
市殘聯
市民政局、市衛生健康局
12
精神衛生綜合管理服務:完善嚴重精神障礙患者綜合康復服務工作機制,多渠道開展嚴重精神障礙患者日常發現、登記報告、隨訪管理、服藥指導、社區康復、心理支持和疏導等服務,促進就業和回歸社會。
市衛生健康局
市委政法委、市公安局、市民政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醫療保障局、市殘聯
13
輔助器具產業化發展:成立康復輔助器具產業綜合創新試點工作專班,建立專班成員單位聯席會議制度、聯絡員制度、專題會議制度,制定“推進康復輔助器具產業綜合創新試點工作行動方案”,穩步推進康復輔助器具產業發展。
市民政局
市科技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財政局、市衛生健康局、市市場監管局、市殘聯
14
融合教育推廣項目:推動在全市建立並落實省有關融合教育方面的政策支援體系,保障殘疾兒童平等地接受學前教育和融入社會生活。推動各鎮街落實1所幼稚園開設融合教育班級,原則上按每班1至2人接收特殊兒童,開展融合教育。推動並落實接收5名或以上特殊兒童的普通學校設定特殊教育資源課室,配備必要的教育教學、康復訓練設施和專職專業人員。
市殘聯
市教育局、市民政局、市財政局
15
殘疾兒童少年義務教育鞏固提高項目:確保殘疾兒童少年接受義務教育,到2025年,殘疾兒童少年義務教育入學率達到97%以上;成立殘疾人教育專家委員會,提供指導、評估、轉介等服務。
市教育局
市殘聯、市婦聯
16
特殊教師師資培養項目:加強巡迴特教指導教師、資源教師及其他專業技術人員等隊伍建設;將特殊教育課程全面納入中國小、幼稚園校(園)長及教師繼續教育培訓體系。
市教育局
市民政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殘聯
17
研究制定殘疾人用工指引:面向用人單位開展殘疾人身心特點、用工環境需求、職業心理指導等方面的培訓,增強用人單位聘用殘疾人的意願和信心。
市殘聯
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
18
精準化就業培訓服務:積極開展以實用技術為主的職業培訓,培養殘疾人勞動技能,提升殘疾人職業技能和就業能力。開展全市殘疾人職業技能培訓,通過“網際網路+”等多種形式,為殘疾人和用人單位提供個性化、訂單式培訓。
市殘聯
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
19
試點建立殘疾人就業輔導員隊伍:在全省率先探索實施殘疾人就業輔導員服務工作,整合各方社會資源,培育專業的殘疾人就業輔導員隊伍。
市殘聯
市民政局、市財政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
20
殘疾人創業服務示範中心建設:將樟木頭殘疾人創業中心打造為殘疾人創業服務示範中心,為殘疾人提供求職登記、職業評估、技能培訓、求職指導、崗位開發、就業推薦等的全鏈條就業服務。
樟木頭鎮
市殘聯
21
托養照護支持體系建立:探索建立包括寄宿托養、日間照料、居家服務的多層次托養和照護體系,最大限度的滿足不同年齡段、不同照顧需求和不同家庭的身心障礙者的個性化托養、照護需求。
市殘聯
市民政局、市財政局、市衛生健康局
22
殘健共融理念宣導:利用“全國助殘日”和“國際殘疾人日”等重要時間節點開展文化活動,大力加強我市各級主流媒體對殘疾人工作的宣傳報導,加大扶殘助殘公益廣告的投放力度,將殘健共融理念納入各類公共文化宣傳活動,加大反映殘疾人工作、生活、學習等公共影視文化作品的創作力度。引導社會大眾正確認識、理解、尊重和關愛殘疾人,推廣殘健共融的社會理念。
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市殘聯
市文聯
23
殘疾人民眾性文化活動項目:依託殘疾人康復就業服務中心和社區綜合服務中心,大力普及民眾性體育運動,推廣“三進服務”(康復體育器材、康復體育方法、康復體育服務進社區)。
市殘聯
市教育局、市民政局、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
24
專業人才隊伍建設:鼓勵高校培養特殊教育、康復治療等專業人才。
東莞職業技術學院
市殘聯
25
殘疾人服務大數據建設項目:加快建設殘疾人口基礎信息和殘疾人服務需求、服務資源信息資料庫,探索市殘聯與公安、教育、民政、衛生健康、人力資源社會保障等部門的涉殘數據聯通共享。
市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
市教育局、市公安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衛生健康局、市殘聯
26
《東莞市購買殘疾人托養和照護服務實施辦法》出台:完善人才培養、資質認證、機構評價、監督管理等方面的配套政策。
市殘聯
市財政局、市民政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