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日,中國殘聯、中央文明辦、教育部、工信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文化和旅遊部、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國家鄉村振興局、全國總工會、共青團中央、全國婦聯等12部門聯合印發了《關於進一步推進扶殘助殘文明實踐活動的實施意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關於進一步推進扶殘助殘文明實踐活動的實施意見
- 發布時間:2022年1月3日
相關通知,意見全文,一、總體要求,二、重點任務,三、保障機制,
相關通知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殘聯、文明辦、教育廳(局、委)、工業和信息化廳(局、委)、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局)、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局、委)、文化和旅遊廳(局、委)、廣播電視局、鄉村振興局、工會、團委、婦聯:
扶殘助殘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誌。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殘疾人事業的重要論述,充分發揮扶殘助殘文明實踐活動在培育時代新人、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彰顯社會主義制度優勢的重要作用,大力營造扶殘助殘文明社會氛圍,現將《關於進一步推進扶殘助殘文明實踐活動的實施意見》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中國殘聯 中央文明辦 教育部
工業和信息化部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
文化和旅遊部國家廣播電視總局 國家鄉村振興局
全國總工會 共青團中央 全國婦聯
2022年1月3日
意見全文
關於進一步推進扶殘助殘文明實踐活動的實施意見
扶殘助殘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誌。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殘疾人是一個特殊困難的群體,需要格外關心、格外關注。為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殘疾人事業的重要論述,推動實施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十四五”殘疾人保障和發展規劃》、《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和《關於深化民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的指導意見》,充分發揮扶殘助殘文明實踐活動在培育時代新人、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彰顯社會主義制度優勢的重要作用,鼓勵和倡導全社會用愛心彰顯真情、用善舉詮釋擔當,匯集包括8500萬殘疾人在內的億萬人民民眾奮鬥新時代、奮進新征程的磅礴力量,現提出如下意見。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精神文明建設重要論述和關於殘疾人事業的重要論述,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根本,以傳承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營造扶殘助殘文明社會氛圍為重點,堅持弱有所扶的原則立場,將扶殘助殘納入公民道德建設、文明創建工程和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推動精神文明建設和殘疾人事業高質量發展。加強宣傳、教育和引導,推動全社會理解、尊重、關心、幫助殘疾人,培育引導更為廣泛的向上向善力量。保障殘疾人充分享有平等、參與、共享的權利,不斷增進殘疾人民生福祉,增強殘疾人自我發展能力,團結引領廣大殘疾人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共同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而努力奮鬥。
(二)基本原則。
——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統領。不斷推進內容、手段、載體和工作的創新,推動扶殘助殘文明實踐活動充滿生機和活力,在全社會彰顯自強不息、扶殘助殘、向上向善的價值取向,確保扶殘助殘文明實踐活動正確方向。
——堅持弱有所扶的原則立場。尊重殘疾人的權利、尊嚴和價值,帶動全社會加入到幫助殘疾人的共同行動中,引導形成關心關愛、尊重幫助殘疾人,傳承中華優秀傳統美德,弘揚人道主義精神,樹立新時代道德共識和行動自覺。
——堅持“平等·參與·共享”的現代文明理念。積極發揮黨政部門、社會組織、企事業單位和社會力量的作用,強化有效協調,形成全社會參與的扶殘助殘合力,讓廣大殘疾人共享改革發展成果,獲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續、安全感更有保障。
——堅持發揮殘疾人的主體作用。激勵殘疾人進一步樹立自尊、自信、自強、自立精神,積極參與經濟建設和社會生活,用崇高的理想凝聚力量、用豐富的知識充實頭腦、用實幹的行動詮釋價值,在精神文明建設中提升自我發展能力。
(三)主要目標。通過持續不斷的努力,“十四五”時期,關愛幫扶殘疾人意識不斷增強,平等包容的社會氛圍更加濃厚,向上向善的力量更加凝聚,扶殘助殘文明實踐在基層更加彭勃開展,培育新風尚、凝聚正能量,唱響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的時代主旋律,弘揚中華民族優良傳統,倡導人道主義精神,形成愛黨愛國、崇德向善、關心他人、助殘為樂、見賢思齊、德行天下、守望相助、共建共享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新風尚。
二、重點任務
(一)加強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殘疾人事業重要論述的學習宣傳。廣泛深入宣傳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殘疾人事業重要論述,講好習近平總書記“兩個格外”的感人故事,引導全社會更加了解黨執政為民的理念、對廣大殘疾人的制度關懷、殘疾人權益保障成就和殘疾人自強不息的精神風貌,進一步增強扶殘助殘的思想觀念和行動自覺。用殘疾人喜聞樂見的方式、便捷可用的宣傳文化產品,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殘疾人事業重要論述講清楚、講明白,讓殘疾人聽得懂、易接受,不斷築牢團結奮進新征程的思想基礎,團結引領廣大殘疾人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
(二)加強社會宣傳和大眾傳播。各級各類媒體結合每年“全國助殘日”、“國際殘疾人日”以及“殘疾預防日”、“愛耳日”、“愛眼日”、“盲人節”、“聾人節”等重要節點和殘疾人事業重大活動,組織開展形式多樣主題宣傳,及時報導扶殘助殘行動中湧現出的先進人物和先進事跡,重點推出一批殘疾人自強模範和助殘先進的典型報導,擴大扶殘助殘文明實踐活動的社會影響力,營造扶殘助殘良好氛圍,激勵和引導更多的人參與到扶殘助殘行動中來。各級廣播電視台、網路視聽媒體和融媒體中心製作播出殘疾人專題節目。鼓勵影視作品、網路視頻加配字幕和畫面解說,鼓勵有條件的省市級電視台開播實時字幕和國家通用手語欄目,廣泛傳播“平等·參與·共享”現代文明理念。加強殘疾人題材文藝作品、出版物、音像製品創作生產,推出更多思想性、藝術性相統一,反映殘疾人奮進新時代、邁向新征程精神風貌,展現殘疾人自強不息精神和陶冶高尚情操的優秀文藝作品。製作刊播扶殘助殘公益廣告,在各級各類媒體、公交捷運、城市大螢幕、公園社區廣泛傳播,讓扶殘助殘新風尚內化於心、外化於行,成為全國各族人民民眾的道德自覺和行為準則。
(三)廣泛深入開展“全國助殘日”活動。《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保障法》明確,每年5月第三個星期日為“全國助殘日”。以為殘疾人辦好事、解難事為出發點,策劃設定助殘日主題,各有關部門按照各自職責,發揮各自優勢,組織開展“康復助殘”、“教育助殘”、“文化助殘”、“科技助殘”、“法律助殘”、“愛心助殘”、“紅領巾助殘”等各種形式的扶殘助殘活動,推動鞏固拓展殘疾人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開展鄉村振興助殘行動,幫扶困難殘疾人及其家庭,促進殘疾人就業創業。加大支持殘疾人事業的力度,提供殘疾人基本醫療和康復服務,保障殘疾人受教育權利,積極培育扶殘助殘新風尚,提高全民扶殘助殘意識。充分發揮助殘志願者作用,積極倡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動員各級領導、廣大黨員幹部和人民民眾廣泛參與,使全社會更加全面了解殘疾人需求,為廣大殘疾人提供切實可行的幫助和扶持,進一步形成關愛殘疾人、關心殘疾人事業的良好社會氛圍。
(四)實施黨員幫扶殘疾人行動。落實黨的農村基層組織工作條例提出的“加強對殘疾人等人群的關愛服務”要求,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在扶殘助殘中的先鋒表率作用,持續推動農村基層黨組織助殘幫扶工作,在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中幫助殘疾人共享集體經濟發展成果。組織基層黨組織和黨員幹部與認定為防止返貧監測對象的殘疾人家庭一對一結對,落實“早發現、早干預、早幫扶”的工作機制。把扶殘助殘納入村規民約和鄉風文明創建活動,將扶殘助殘文明實踐活動與黨史學習教育“我為民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相結合,聚焦殘疾人“急難愁盼”問題,在社會保障、教育培訓、健康服務、產業扶持、穩崗就業、出行便利、家居環境、人文關懷等多方面提供有針對性的幫扶。
(五)深化志願助殘服務活動。深入推進中國青年志願者助殘“陽光行動”,完善和最佳化服務內容和流程,推廣優秀服務模式,通過“結對加接力”等形式,組織青年志願者為廣大殘疾人特別是殘疾青少年提供精準化的日常照料、就業支持、支教助學、文體活動、愛心捐贈等志願服務。持續開展“關心我的殘疾人鄰居”、“牽著蝸牛去散步”、“精殘政策進萬家”、“精準服務·暢聽無阻”等志願助殘關愛行動,經常性組織社區居民、鄰里從身邊做起,從小事做起,主動搭把手,為殘疾人提供日常化的服務。充分發揮工會在全國建立的幫扶中心作用,動員和發動更多的職工扶殘助殘、服務社會、奉獻愛心、傳承文明。積極培育和打造“光明之家”中途失明康復、聾人手語導醫、肢殘人“希望之家”等志願助殘優秀服務品牌和精品項目,不斷提升志願助殘服務的專業化水平和精準化程度。充分動員各行各業專業技術人員開展志願助殘,鼓勵具有一定專業技能的志願者運用專業理念、知識和方法,開展診療康復、送教助學、心理疏導、法律援助等相關專業的志願服務,推進志願助殘服務便利化、普及化。充分利用“愛心陽光”中國殘疾人綜合服務平台,將社會各界的愛心通過“網際網路+”的方式傳遞到廣大殘疾人手中,提升扶殘助殘服務水平的精準化和個性化。
(六)開展扶殘助殘文明實踐行動。將扶殘助殘納入公民道德建設、文明創建工程和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依託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整合凝聚社會力量,廣泛發動民眾參與,為殘疾人提供生活關愛、精神撫慰、康復訓練、智慧型技術運用等服務。注重發揮扶殘助殘文明實踐活動在基層社會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將扶殘助殘與文明城市、文明村鎮、兒童友好城市等文明創建活動相結合,組織開展健康公益、鄰里互助等殘疾人喜聞樂見、便於參與的日常性助殘服務活動,吸引更多殘疾人走出家門,融入社會,積極參與和諧社區、和睦鄰里、美麗鄉村、平安社區建設。加大對殘疾婦女、殘疾兒童的保障力度,開展婚姻輔導、心理諮詢、健康檢查、特殊教育等關愛活動,形成向上向善、互幫互助、扶殘助殘的新時代文明風尚。
(七)實施文化領域助殘行動。在國家實施的送戲曲、送電影、送展演、送科普等一系列文化活動中,針對各類殘疾人的特點和特殊需求,提供必要的服務內容和參與條件,讓文化助殘更有實效、文化惠殘更加精準、服務內容更加豐富均等。持續實施“愛心贈刊”項目,鼓勵各級各類出版單位為殘疾人捐贈圖書期刊,逐步擴大覆蓋面。開展“共享芬芳·共鑄美好”公益巡演展覽,採取多種形式支持各類殘疾人文藝團體建設,鼓勵殘疾人參與文化藝術創作,充分發揮特殊藝術魅力。鼓勵各類產業園區免費或優惠為殘疾人文化創業提供必要展示空間,採取多種方式和舉措,支持殘疾人發揮特殊藝術才能,在音樂、民族傳統藝術和非遺傳承等方面參與文化創業就業。鼓勵各旅遊景區針對各類殘疾人特殊需求,完善旅遊服務設施,提供個性化服務。
(八)促進無障礙環境建設行動。積極推動在鄉村建設行動、城市更新行動、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和居住社區建設,以及城市道路、公共運輸、公共服務設施建設中,統籌推進無障礙設施建設和改造。指導有條件的地方組織開展無障礙環境建設優秀典型案例徵集活動,向無障礙環境建設項目業主單位、科研機構、高等院校、社會組織徵集優秀典型案例,積極開展信息無障礙測評體驗活動,加強信息無障礙知識普及和社會倡導,調動廣大人民民眾參與到無障礙環境建設中,成為高品質生活的創造者和分享者,營造無障礙文化氛圍,提升無障礙公眾意識。舉辦“我心目中最友善的無障礙環境”評選活動,利用各類媒體展示廣大人民民眾心目中最友善的無障礙環境,加強套用推廣,以示範典型促進無障礙環境建設高質量發展。
(九)開展殘疾人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行動。充分發揮各類殘疾人就業服務機構和社會組織以及其他公共就業服務機構、人力資源服務機構作用,為殘疾人高校畢業生和用人單位提供專業化、精準化、全鏈條服務。建立殘疾人高校畢業生就業幫扶工作檯賬,按照“一人一檔”、“一人一策”要求重點幫扶。利用中國殘疾人就業創業服務網、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平台、教育部大學生就業網等平台,為殘疾人高校畢業生提供就業信息服務,持續開展“就業援助月”、“24365校園網路招聘服務”、百日千萬網路招聘活動等線上線下就業服務專項活動。
(十)講好殘疾人故事,樹立國家尊重和保障殘疾人權益的形象。通過展示殘疾人自強不息、頑強拼搏的先進事跡和社會各界的助殘善舉,宣傳好黨和政府對殘疾人事業發展的高度重視和對殘疾人群體的關心關愛,宣傳好我國殘疾人事業特別是殘疾人權益保障取得的成就,解讀好黨和國家“十四五”時期支持保障和發展殘疾人事業的各項措施,在全社會營造理解、尊重、關心、幫助殘疾人群體的良好氛圍。講好殘疾人的勵志故事,展示殘疾人運動員愛國奉獻、頑強拼搏的精神風貌。組織開展中國殘疾人事業新聞人物、助殘新聞人物推舉等活動,展示扶殘助殘文明實踐活動成果。
三、保障機制
(一)全面部署,廣泛動員。各相關部門要充分認識扶殘助殘文明實踐活動的重要意義,把扶殘助殘作為道德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的一項重要抓手,切實增強責任感使命感。採取多種形式倡導志願助殘理念,實施助殘文明行動,褒揚公益助殘行為。
(二)加強制度建設,構建長效機制。各相關部門要及時梳理完善扶殘助殘制度機制,及時總結扶殘助殘好經驗,推動扶殘助殘文明實踐活動制度化、規範化、常態化開展。積極動員各級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和廣大愛心人士凝心聚力,紮實開展各項扶殘助殘活動,營造理解、尊重、關心、幫助殘疾人的文明社會氛圍。
(三)注重協調配合,加強工作指導。各級殘聯、文明辦和相關部門要加強聯繫與溝通,增強協調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加強對扶殘助殘行動工作指導,推動扶殘助殘不斷呈現新氣象,不斷顯現新成效,不斷增強殘疾人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